而宗教信仰的神无非是人格化或神格化的目标实现保证者。保证因素中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在这里变成了上帝或神的威力,而人的主观能动性被归之于神并加以渲染和夸大,使之成为无所不能的神。因而从形象上看起来,宗教信仰的神确实与人类实践的目标无任何相似之处。宗教信仰,在本质上,可以说就是一种对于中介物的崇拜及其升华形式。
17.信仰对象的神圣性
人类从最初的岁月起就生活在“神圣”的世界里。人们从事着神圣的活动,体验着神圣的感受,维持着神圣的观念。历史发展到今天,虽然神圣的领地越来越小了,但神圣的生活仍然是人类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领域,神圣感仍然是人类生活的一个要素。
神圣既是人所特有的一种感受(神圣感),又是人所赋予某些事物、力量和观念的一种特性(神圣性)。而神圣的观念则是对于神圣感和神圣性的概括和抽象,这种概括和抽象达到一定高度而诉诸文字便是“神圣”这个概念。神圣生活就是人的信仰生活。只有将神圣与信仰联系起来并将之放在信仰的范围内和背景下才能得到合理的理解。
神圣性是信仰对象或与信仰对象有关的事物的特性,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人们赋予这些事物的特性,而不是这些事物本身的特性,至多不过是与这些事物本身的特性有些关系而已。
什么东西是神圣的?这取决于人,或取决于人心的判断与评价。
斯宾诺莎认为:“任何东西,离开心,没有自己绝对是神圣的,或渎神的不洁的,而只是相对的。”不同的人,能把不同的事物看作是神圣的。比如思想家重视思想,就把思想和理性看作是最神圣的事物。亚里士多德在其《形而上学》中认为“思想是最神圣的事物”。在诗人看来,诗是神圣的东西。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
“真的,诗是神圣的东西。它既是知识的圆心又是它的圆周;它包含一切科学,一切科学也必须溯源到它。它同时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的老根和花朵。”
斯宾诺莎认为,一种东西,本身无所谓神圣与否,它之是否具有神圣性,取决于它对于人们的用途。如果用于高贵的目的或达到高贵的结果,就是神圣的;如果用于卑贱的目的,就不是神圣的。
他说:“若是一件东西原为的是提倡虔敬,这件东西就被称为是神圣的,并且只要是为宗教所用,就继续称为是神圣的。若是用的人不虔敬了,这东西就不称为是神圣的了。若是这东西沦为卑贱的用途,从前称为神圣的就变为不洁与渎神的。”他还以文字为例,认为文字之有意义完全在于用法,若是按字的一般所公认的意义排列起来使读这些字的人得到感动而敬神,这些字就为神圣的了,这样写的书也就是神圣的。比如,《圣经》的神圣性在于它对于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
对于禁欲主义者来说,污垢的东西也是神圣的。考茨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中曾谈到,对于东方的忏悔苦行教派和公元最初几个世纪的基督徒来说,“神圣和污垢是同一个东西”,而且“当新兴的、勤俭的市民阶级以新教的或清教的宗教改革形式站出来反对天主教世界的业已变富的剥削阶级所沉湎的感官享乐的时候,虔诚地把污垢奉为神物的那种态度又经历了一次新的再版。”由此来看,某种东西之所以是神圣的,是由于人们把它看作是神圣的。但是,同是人,为什么看法如此不一致?有人看作是神圣的东西,另外的人则可能认为这些东西毫无神圣性可言,甚至正相反,是丑恶的东西?这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有关了。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作出关于什么东西是神圣的判断。但是,人的价值观,又是由什么来决定呢?为什么人们的评价标准会有如此的不一致呢?是否完全是出于主观的随意性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神圣的根源也就找不到了。事实上,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决定了哪些东西对于人们来说是重要的,决定了哪些价值观念对人来说是重要的。
比如,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还没有到世界一统的时候,那么国家观念就是神圣的。
神圣性能传染。从一个神圣的光源传向它所照耀的东西。比如,国家是一个基本的理念,是一个神圣的光源。凡是在它的光照下的东西,凡是与它密切相关的东西,就带有了神圣的色彩。比如,国家与领土有关,所以领土就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也总是与法律密切相关的,没有法律也就没有了国家,所以法律也就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在宗教信仰中,神灵是神圣的,是一个神圣源,凡是来自它的,或与它有密切关系的,或成为它的体现的东西,就都成为神圣的了。比方,对宗教来说,教堂是必不可少的,它被看作是神在人间的居所。因而教堂就被看作是神圣的了。同样,主教、神职人员,也是与神或敬神相关的,因而他们也带有了神圣气。
在这方面,社会的需要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当社会需要一种勤俭的观念而反对奢侈时,简单、朴素,甚至污垢,就被看作是正当的、神圣的。而当社会需要人们消费的时候,奢华和富丽堂皇就成为神圣的了。
神圣事物具有哪些特点呢?
托勒密认为神圣的事物应该是和谐与统一的,而它的直观的体现就是数学上的圆。他在《天文学大全》中说:“因为圆形是神圣事物的特征,这些神圣事物跟分离和混乱是无缘的。”康德认为,神圣的事物是这样的事物,当人们经常地执着地思考它时,心中就会充满新鲜的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他说:“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
神圣事物的一个特点是,它总是与禁忌有关,是不能冒犯的东西。我们常说“神圣不可侵犯”就是表明了神圣事物的禁忌特点。
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把神圣与禁忌联系起来。当他谈到宗教的神圣事物时指出,宗教是“一种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与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
对神圣的信仰对象的体验就是神圣感,它是信仰主体的一种感受和情感,在信仰心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信仰心态中的情感因素虽然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但往往以神圣感为根本的情感。其他的情感往往包含在神圣情感中。神圣感是一种深沉的稳定的情感,它不是一种暴烈而短暂的情绪。对一个对象抱有恒久的神圣感,就会带给人一种虔诚的认真态度。
18.宗教信仰对象的神秘性
神秘性是宗教的信仰对象的共同特点。神灵是宗教信仰的对象。
尽管不同的宗教徒信奉着不同的神,但所有的神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神秘性。
神秘性是基督教的上帝的本质特征。在人类信仰的诸神中,基督教的上帝对于我们了解神的观念最有代表性。考察一下基督教的上帝,就会发现它被笼罩在神秘的雾中。法国近代思想家帕斯卡尔甚至认为神秘正是基督教的本质。他在《思想录》中说,基督教确切地说就在于救主的神秘,上帝并不以其所可能作出的全部证据来向人们显示他自己。于是,这位在自然科学上卓有建树的人发出了这样的呼喊:“就在宗教的十分晦涩之中,在我们所拥有的极小的光明之中,在我们对宗教的认识的无动于衷之中,去认识宗教的真理吧!”
这段富有深意的文字出自这样一位曾想用卓绝的数学头脑来认识上帝的人之手,确是不同寻常的。这段话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最成熟的宗教智慧。他的这段话包含着一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思想:基督教是神秘的,这种神秘就在于基督教信仰对象(上帝)的神秘,而上帝之所以神秘是因为它并不向人显现自己的全貌。而只要上帝不显示给人,人就不能也不应该用自己的认识能力去了解上帝所不愿意显现的方面——这是一条宗教认识的禁忌。因而对于上帝所不愿公开的宗教秘密,人要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即保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恰恰正是认识了“宗教的真理”,因为它符合于基督教的神秘本质。
上帝的神圣性是与其神秘性连在一起的,后者是前者得以继续存在的条件。甚至可以说,上帝的神秘性能保持多久,其神圣性也便能保持多久。当然神秘感并非人的神圣观念的唯一来源。历史的悠久、传统的连续性等都会使一件东西带有神圣性。但不论怎样,神秘性是保持神圣性的重要条件。正像神圣的东西一样,神秘的东西也往往与禁忌有关。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曾对那些将自己的酋长变成“禁忌”的原始部落作过描绘。部落成员普遍地认为禁忌身上有某种看不见的神秘的东西,谁接触了它,就被传染上这种东西,从而也成为禁忌。卡西尔也认为:“禁忌的本质就是不依靠经验就先天地把某些事情说成是危险的。”禁忌在部落中被认为有最高权威,但他也摆脱不了孤独的命运。
神秘感具有某种膨胀效应,上帝的力量因处于神秘中而成倍增长,甚至被认为是全能的。如果真正认识一个人,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就不会认为他无所不能。“仆人眼中无英雄”,就是因为破除了对英雄的神秘感。但谁也不能破除上帝的神秘感,所以上帝也就无所不能。神秘感之所以有这种夸大的效果,是因为神秘为人的想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而想象也就是夸大,要求不受限制地想象不作夸大,就像要求光在空间中不传播一样。
神秘与秘密有关。如果持有秘密而又不公开,那就制造了一种神秘气氛。而这种气氛又会使秘密的持有者具有一种优越感。上帝作为人类最大的秘密的持有者,确立了对人的无上优越性。在现实生活中,就像财富的持有者能确立起对贫穷者的优越感一样,秘密的持有者也往往能确立起对渴望了解秘密的人的优越感。甚至一个不三不四的、品德卑劣的小人,如果他知道某种秘密,则他就会自己赢得了某种至少是暂时的尊敬。这个道理在人与上帝的关系上得到完全的体现。上帝作为秘密持有者的优越地位达到顶峰。虔诚的信徒自我贬抑,屈服于上帝的秘密。因为自我贬抑达到顶点,所以信徒们甚至已不指望有朝一日能了解这个秘密,而是克制自己,不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并在习惯了这种克制以后,得到了一种心灵上的放心和宁静。
秘密是被人意识到的谜,而这种意识本身便是对这个谜的某种认识。事实上不能说人对秘密毫无所知,因为人毕竟知道这是个谜,知道或猜测到这个谜的性质和对于人的重要性。真正的秘密是这样的,它使人了解到它的某些侧面或某种特点,从而向人提示出它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但又不让人一眼看到谜底。它越是重要,便越成为更大的秘密,越能牵动强烈的情感。
关于秘密,可以看到,有的是自在的,如自然界中的秘密,有的是人为的,如社会中的许多秘密。看一下两者的不同是饶有趣味的。在名词上,自在的神秘往往被称为“奥秘”(如“自然界的奥秘”等说法),而社会中的人为的秘密则很少这样称呼。自然之谜在于“奥”,即它本身的深奥难解,而社会中的人为的秘密,则在于“秘”,即人为的秘而不宣。自然并不向人隐藏谜底。费尔巴哈说过,自然界不躲避人,而是觍着脸显示于人。而社会中的那些人为的秘密正相反,是为人所垄断(保密)的。而以秘密的方式专门从事发现这类秘密的活动——间谍情报活动,其复杂和发达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活动呢。这可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讽刺。
上帝是怎样一种秘密?具体考察一下,可以看到上帝的秘密具有如下特征:
关于上帝的秘密被看作是人类所能提出的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秘密,是一种本源的秘密。与它相比,任何一切取决于技术因素的秘密都是微不足道的。关于上帝的秘密是一种带有禁忌的秘密。教徒不能自作主张地询问上帝的秘密。上帝启示给人多少关于它的知识,人就不能有比这更多的期望。无神论者在研究宗教时向自己提出的那些关于上帝的问题教徒们是不敢提出的,因为这是对神的不敬。上帝的秘密还是超越人认识能力的秘密。人不但不应冒上帝之大不韪来探索上帝的秘密问题,而且事实上也不能认识,如果上帝不作启示的话。最后,上帝的秘密是一种对人来说不知比知更好的秘密。不知道也不提出这些秘密问题,并不妨害教徒的宗教生活,甚至更有利于其宗教生活。
19.宗教信仰中的象征性中介
在宗教信仰中,信仰主体与信仰客体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向来是个重大问题。而为了达成这种沟通,往往需要设立一个中介象征。
所谓中介象征或象征性中介,是指人与神之间的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通过其象征作用,达成人与神的沟通。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象征性中介不是一般的信仰主客体之间的中介,而是只有在宗教中才出现的神秘中介。在信仰途中总会有路标和中间站、各种小目标等,但这些不是神秘的,因为目标不是神秘的。
这种神秘的象征性中介是在人与神的沟通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出现的。在宗教中,上帝或神成为与人相对的另一端。由于神远离人,从而带来了神、人沟通的困难。越是发达的宗教,沟通的困难就越大。因为在不发达的宗教那里,人们对于神可以随意想象,随意加以拟人化。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了解神。当人们对神的形象想象得越清楚时,则神人的沟通就越容易。例如在古希腊宗教那里,神人相距不远。不但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经常向人间女子求爱并与之生下一些半神半人的“英雄”,而且诸神本身全没有其他宗教中所见的那样严肃、神圣和道貌岸然,甚至人间的一切羞耻和不光彩的行为都可以在诸神那里找到:盗窃、通奸、欺诈等。
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说:“然而正是希腊人格神的这种缺点和不足使他们能够在人性与神性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柳无忌先生也认为,在希腊,人与神关系密切,故从神的世界下降到人的世界并不是不自然的阶段。这样,在神人之间不必特别设立中介。但随着宗教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用具体东西比附神是不恰当的,拟人化越来越淡薄,神逐渐成了一个不具有任何形象的无限的东西。为了使人能与这位无限者沟通,神人之间的中介就越来越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