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菜根谭》学做人
4655500000010

第10章 做人处事篇(3)

到达相府门口后,守门官告诉他说,老爷正在休息,让他稍等片刻。守门官走后,苏东坡四下打量起来。他看到砚下有一叠素笺,上面写着两句没有完成的诗稿,题着《咏菊》。他看了笔迹,知是王安石所写,不禁得意起来:“两年前这老头儿下笔几千言,不用思索;两年后怎么江郎才尽,连两句诗都写不完!”于是,他取过诗稿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念完之后,他连连摇头:“原来这两句诗都是胡说八道。一年四季的风都各有名称,春天为和风,夏天为熏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而这首诗的开头说‘西风’,西方属金,应该是说的秋季;可是第二句说的‘黄花’正是指菊花,它开于深秋,能够与寒风搏击,即使焦干枯枝,也不会掉落花瓣,显然,诗中‘吹落黄花满地金’是错误的。”

他为自己发现的这个谬误而得意不已,兴奋之余,不由得举笔蘸墨,依韵续了两句诗: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后,他又觉得有些不妥,心中暗想,如果老太师出门款待,却见自己这样当面抢白他,恐怕脸面上过不去。但是如果把诗藏起来也不妥,老太师出门寻诗不见,可能要责怪他的家人。最后他决定把诗原样放好,然后走出门来,对守门官说:“一会儿老太师出堂,你禀告他,说苏某在这里伺候多时。现有一些事没有办妥,明天再来拜见。”然后告辞离去。

不多时,王安石出堂,看到自己的菊花诗稿后,马上皱起眉头问道:“刚才有谁到过这里?”下人们忙禀告:“湖州府苏老爷曾来过。”王安石认出了苏东坡的笔迹,心下直犯嘀咕:

“这个苏轼,遭贬三年仍不改轻薄之性,不看看自己才疏学浅,竟敢来讥讽老夫!”但转念一想:“他不曾去过黄州,见不到那里菊花落瓣也难怪他。”于是,他细看了一下黄州府缺官名单,那里单缺一个团练副使。于是,王安石第二天便奏明皇上,将苏东坡派到了黄州。

尽管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是他锋芒太盛、过于自负。他知道,自己得意之余改诗,触犯了王安石,无奈之下,只得领命。王安石惜才,只给了他一点小小的惩罚,如果是冒犯其他人,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打击与报复。

一个人的锋芒应该在关键时候或必要时候展露给众人,而不是经常拿出来挥舞一番,杀得别人片甲不留,其实做人必须要学会“藏巧于拙,用晦而明”的为人处世之道。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原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警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释义】

“害人的心思不可有,防人的心思不可没有。”这是用来劝戒与人交往时警觉性不高的人。“宁可忍受他人欺骗,也不愿事先拆穿骗局。”这是用来劝诫那些警觉性过高、想得太细的人。假如一个人和人相处时能牢记上面两句话,就算得上警觉性高又不失宽厚的待人之道。

【解读】

人之所以不能有害人之心,是因为你能害人,人家也会害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固然有其狭隘的地方,会把人变得谨小慎微、毫无磊落气度,但这句话也并非毫无道理。

不过,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别人要害你不会事先告诉你,例如有人为了升迁,不惜设下圈套打击其他竞争者;有人为了生存,不惜在利害关头出卖朋友,有人走投无路,狗急跳墙……

在职业生活的漫长岁月中,免不了会遇到出卖、敌意、中伤、陷阱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事先预料到这些事的发生并一一克服,便能使你的工作生涯一帆风顺。

与工作岗位上的人交往时,必须练就人与人之间虚虚实实的应对技巧,自己该如何出牌,对方会如何应对,这可是比围棋、象棋更具趣味的事情。

那么该如何防呢?

首先是“巩固城池”。也就是让人摸不清你的底细,实际上的做法便是不随便露出个性上的弱点,不轻易显露你的欲望和企图,不露锋芒,不得罪人,勿太坦诚……别人摸不清你的底细,自然不会随便利用你、陷害你,因为你不给他们机会。两军对阵,虚实被窥破,就会给对方可乘之机,“防人”也是如此。

其次是“阻却来敌”。兵不厌诈,争夺利益时人心也不厌诈,因此对他人的动作也要有冷静客观的判断,凡异常的动作都有异常的用意,把这动作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一并思考,便可以发现其中玄机。

俗话说的好,“人无打虎心,虎有伤人意”。如果我们在同人相处时,心中先存几分戒心,那么世界上绝大多数骗局都将被识破。

但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自幼受的教育并不是要我们存有防人之心,而是被灌输了许多不恰当的“人与人之间应相互信任”、“人性是善良美好的观念”。这种人由于心地非常坦荡,总觉得自己所言所行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于是,不分轻重,不看对象,结果为此反而授人以把柄,这种人就犯了太相信人的大忌。

但防人是有前提的,对坏人、小人、俗人,是非防不可。如果人人防,事事防,人便成为“套中人”了。

喜怒不愆 好恶有则

【原文】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释义】

人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天地,如果能使自己喜怒不逾越规矩,使自己的好恶遵守一定的规则,这就是做人的一种调理谐和的功夫;天地就像是万物的父母,如果能让百姓没有怨恨和叹息,万事万物没有了灾害,大自然便能够呈现一片祥和太平的景象。

【解读】

做事即做人,不能没有原则。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航向。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喜好和憎恶往往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这样,有的人喜欢那样,有的人讨厌这个,有的人讨厌那个,这是由于每个人的个性使然,但是无论是喜好或者是憎恶,我们都要有一定的原则性,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喜欢就是喜欢,不能今天喜欢,明天就憎恶;或者这个同事这样做可以接受,另一个同事这样做就大发雷霆。如果人们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原则性,仅仅凭自己的感觉和好恶说话、办事,那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

坚持原则要讲求技巧。

美国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某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

弗兰克林·罗斯福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拒绝,其语言具有轻松幽默的情趣,表现了罗斯福的高超艺术,在朋友面前既坚持了不能泄密的原则立场,又没有使朋友陷入难堪,取得了极好的语言交际效果。

很多人,很多时候,没那个耐心去和固执的人争辩。在这种情况下,就难免出现不要原则的放弃:“算了,算了,不要和他争了’,“好好好,按你说得办。”保持了表面的和气,下次他还这样。孰不知,此时你放弃的可能是一个原则问题。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都有自己的原则。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加应该建立我们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自己在受到外界的诱惑或者冲击的时候,一定要铭记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自己好好评价一下做这件事情或者做这个决定后自己的得和失,外界给予我们的是好或者是不好,是利于我们达到自己的目标还是偏离了目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在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保持中,必须首先遵循互交原则。假如我们不能守住自己做人的原则,同样也守不住他人对我们的信任和爱。

毋躁急以速其忿 毋操切以益其顽

【原文】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白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释义】

有很多事情,你越是急于弄明白就越弄不明白,这时需要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让头脑冷静下来。如此一来,自然会理出头绪,事情也就会弄明白了。遇到问题后过于急躁,只会让头脑更不清楚,更难将事情弄明白。同理,很多人在一些事情上不愿服从他人的指挥,这时如果操之过急肯定会适得其反,不如放松对他的管制,任由他自由发展。这样,没准他会慢慢的觉悟,否则只会让他更加专横和固执。

【解读】

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事情,这个时候因为没有心理准备,常常使人措手不及。为此,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稍安勿躁,用理智控制情绪,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否则,不但问题得不到圆满的解决,还可能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创业初期的李嘉诚年少气盛,急于求成,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企业信誉的关键——质量。所以,创业不久,一帆风顺的李嘉诚遭到当头棒击,长江塑胶厂遭到重大挫折。

一家客户宣布李嘉诚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接二连三的客户纷纷拒收长江塑胶厂的产品,还要长江塑胶厂赔偿损失!仓库里堆满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退回的玩具成品。索赔的客户纷至沓来。一些上门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的新客户,见这情形扭头就走。

“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李嘉诚此时的处境正是后者。

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李嘉诚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屋漏偏遭连夜雨。银行知悉长江塑胶厂陷入危机,立即派职员催还贷款。长江塑胶厂面临着遭银行清盘、遭客户封杀的生死存亡的严峻局势。全厂员工人人自危,士气低落。

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李嘉诚竟然铸成如此大错,他深为自己盲目冒进痛心疾首。在母亲的开导下,李嘉诚痛定思痛,以坦诚面对现实,力挽狂澜。

李嘉诚的第一招是“负荆拜访”。

首先要稳定内部军心,这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前提条件。因此,李嘉诚向员工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经营错误,并保证绝不损害员工的利益,希望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李嘉诚言出必信,因此,员工的不安情绪基本得到稳定,士气不再那么低落。

后方巩固之后,李嘉诚就——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期限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李嘉诚坦言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

李嘉诚的诚实,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大家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银行、原料商和客户一致放宽期限,使李嘉诚获得了收拾残局、重振雄风的宝贵时间。

李嘉诚的第二招是立即清查库满为患的积压产品,将其分门别类、选好汰劣,然后集中力量推销,使资金得以较快回笼,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解了燃眉之急。

李嘉诚的第三招是利用缓冲的喘息机会,对工人进行技术岗位培训,同时筹款添置先进的新设备,以保证质量。

在李嘉诚的百般努力下,长江塑胶厂终于一步一步地挨过劫难。

权宜之计,不如万世之虑。

晋文公重耳和楚国在卫地的城濮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重耳对这一仗非常没有把握,于是请来他的舅舅咎犯,问道:“我们这一仗应该怎样打,谁胜的机会会更多一些呢?”咎犯说:“君主行使仁义的举措,不满足于忠诚和信义;兵势争于掠城夺地,不忌讳奸诈和伪讹。那么,我们用‘诈’来对付敌国,应该是最好的办法。”

重耳听了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辞别舅舅,到谋士雍季的住所,问雍季同样的问题。雍季答道:“和敌人作战,就像捕猎一样。如果将整个森林烧掉,一定会猎获很多很多野兽,可是人们从此就再也没有野兽可以捕获了。行军作战也是一样,我们如果不择手段,可能会取得大胜。但是,从此以后我们就不会再有这样的获利机会了。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付楚国还应该用堂堂正正的办法。”

于是,重耳回去备战了。他采纳的是舅舅咎犯的策略,结果果然大败楚国,重耳带领众将士得胜而归。

回去后,晋文公犒赏三军。论功行赏时,首先他想到的是谋士雍季,然后才是咎犯。这令臣僚非常不解,纷纷为咎犯鸣不平:“在与楚国的这一战中,采用的是咎犯的策略,论功行赏,他理当排第一位啊!可是君主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雍季而不是咎犯呢?”

晋文公说:“我的确采纳了咎犯的策略,但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只能够解一下燃眉之急,显然不是治国安邦的大略;而雍季的策略,虽未能解一时之需,但却是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你们说我不应该首先奖励他吗?”

在做任何事情时,尤其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一定不要盲目地下决定,要慢慢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才会取得想要的结果。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 立荣名不如种阴德

【原文】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阴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释义】

如果一个人是为了收买人心而帮助别人,就不如正大光明地去争取社会大众的舆论;如果一个人结交的新朋友都是些不能直言劝善的人,还不如利用这些时巩固老朋友间的感情;如果一个人为了提高知名度而不择手段、沽名钓誉,还不如积一些阴德;如果一个人为了显示名节而标新立异,还不如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多做一些看似平凡的善事。

【解读】

古人云:“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吾之有过于人也,不可忘也;人之有过于我也,不可不忘也。”以德报怨,宽容待人,自可自然安乐。

赵抃,字阅道,号知非子,北宋衡州西安人。

赵抃于北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开始踏入仕途,最初他在武安任节度推官。在他任职期间,因为恪守宪律而初露头角。

有一次,一个县民因为伪造印信,被判处了死刑。但是,赵抃审核案卷时发现,印信的伪造时间虽然是在颁布大赦令之前,但却是在大赦令颁布之后使用的。按当时的律法,“赦前不用,赦后不造,不当死”,此县民当然不能被判死罪,于是赵抃毅然决定重新定案。

正是因为谨慎断案,赵抃避免了一桩冤案的发生,他也因此得到了官府上下的一致好评,人们都称赞他断案明察而严谨。

之后不久,翰林学士曾公亮听说了赵抃出色的政绩,他虽然和赵抃从未谋面,但却非常欣赏他。于是,曾公亮利用一个偶然的机会向皇上举荐他到朝中做殿中传御史。赵抃上任后,行走于中央。他弹劾官员不避权亲,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当时的宰相叫陈执中,这人行为乖戾,不学无术,平日里只知道逢迎宋仁宗,根本没有一点辅助皇帝治理国家的心思和能力。

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陈执中家有一个叫春儿的婢女死了。在移尸开封府检视的时候发现尸体上有伤痕,在经过仔细检查之后,确定是被殴打致死。因此,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有人说这婢女是活活被陈执中亲手打死的;还有人说这婢女是死于宰相家仆阿张之手……

陈执中虽然有很大的杀人嫌疑,但是因为有仁宗的宠信,他根本不把这样的议论当回事儿,而且拒绝与法司合作调查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