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重在做到位
46754900000026

第26章 方法创新:工作到位的能力支撑(2)

小赵兴高采烈地接受了任务,不过他没有急着找那位经理,而是好好做了一番功课。他研究了自己将要拜访的客户,还设计了几句简单而有分量的开场白。

第二天小赵早早地到了宾馆的餐厅等候,等那位经理用完餐,跟着他一起走了出去,在电梯里和他聊了起来,说的是那位经理特别感兴趣的事情。

结果很快就博得了那位经理的好感,然后小赵借机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之后的合作就水到渠成了。

老业务员工作的确很努力,也很用心,但就是方法不到位,结果忙来忙去,一点结果都没有,还差点因为把对方惹毛了失去一个大好的合作机会。小赵没有走老业务员的老路,在拜访客户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结果省时又省力地达到了目标。

衡量业绩的标准,是最终产生的结果,不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的付出,付出再多,没有结果,也是白费心思,再忙也是白忙。

努力工作的人未必会受到上司赏识。因为他们付出了200%的努力,却没有给公司带来实际的效益。现在这个社会是以效率为先、靠业绩说话的,努力工作固然重要,但纯粹地卖傻力气赚吆喝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要用脑子,聪明地工作。就算你是老黄牛,也要做一头插上智慧的翅膀的老黄牛。

4.让你的工作删繁就简

懒人,谁都不喜欢。不过对于工作而言,懒人却有着另外一种意思,就是保持简单。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怎么加班加点,提高工作效率,你的一天始终只有24小时,1440分钟,永远不会延长。

但是,在信息庞杂、速度加快的职场环境中,我们必须用本来就不多的时间,完成越来越多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是必须的,不过那只是一句空话,要怎么提高呢?删繁就简,保持简单,就成了防止忙乱的最佳法宝。

工作中的懒人,善于把负责的事情简单化,因此做起事来,又快又好,事半功倍,他们不会深陷在纷繁的现象中,他们从来不会又忙乱又被动。

如果你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懒人,能够将一切事情简单化,工作对你来说就是一件很轻松、很快乐的事情。可不幸的是,当需要在简单和复杂的解决方法之间进行选择的时候,很多人往往会选择那个复杂的方法。甚至,没有复杂的方法可用的时候,人们会挖空心思地发明这样的方法。

美国太空总署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外太空低温无重力的状况下,用墨水笔根本写不出字。于是他们花了一大笔钱,研发出一种在低温无重力状况下能写出字的笔,这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那么,俄罗斯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们用铅笔。

无独有偶,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一家日本化妆品公司身上。该公司接到客户投诉,说买回去的香皂竟然是空盒。于是他们为了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工程师很努力、很辛苦地研发出了一台X光监视器,用来透视香皂盒。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们的解决方法是在输送机末端放一台电风扇,去吹每个香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没放香皂的空盒。

爱因斯坦说:“每件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直到它不能更简单。”看到这些貌似先进的设备,真的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也是在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可是相比那些使用铅笔和电风扇的简单方法,他们的方法,实在是太麻烦、太费力了,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其实,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工作搞的那么复杂。那样不仅无法实现自己所希望的成功,反而会给工作造成越来越多的困扰,甚至在一些不能带来回报的事情上浪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唐纳德·C·伯纳姆在《提高生产率》一书中,讲到简化工作,提高效率的“三原则”:为了提高效率,每做一件事情时,应该先问三个“能不能”。

一是能不能取消它?

二是能不能把它与别的事情合并起来做?

三是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去做?

根据这三个原则,我们就可以对每件事情做出分析,并力求简化。

取消,就是取消那些不必要的工作。事有轻重缓急,对于那些不急的、不重要的、无效的工作,能取消的就应该删掉。还有,那些不必要的、做不做都没有关系的工作,只会白白地占用我们的宝贵时间,为什么不把它们删除呢?

数学上有一个词,叫“合并同类项”,把它运用到工作中,就是把相同的工作合在一起做,这样可以把零散的时间合并起来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简化,就是通过运用一些技巧和工具,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不要总是想着跟老虎徒手搏斗,其实很多工作,都是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和资源的。在适当的时候,你可以向你的上司或者同事寻求必要的支持和援助,以便更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加快工作进度。

5.巧妙地转换问题,不钻“牛角尖”

有一则叫做《牛角尖中的老鼠》的寓言,是这么写的:

一只老鼠钻到牛角尖里去了。它跑不出来,却还拼命往里钻。

牛角对它说:“朋友,请退出去,你越往里钻,里面的路越狭窄。”

老鼠生气地说:“哼!我是百折不回的英雄,只有前进,决不后退的!”

牛角仍然苦口婆心地劝它:“可是你的路走错了啊!”

“谢谢你,”老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一生都是钻洞过日子的,怎么会错呢?”

不久,这位“英雄”便活活闷死在牛角尖里了。

这就是典型的钻“牛角尖”行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一门心思跟事情“死磕”,结果往往是头破血流,以失败告终。

有句话说“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不钻“牛角尖”呢?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迅速掉头,换个方向,如此一来,就能够跳出问题想问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柯特大饭店是一家老牌饭店。由于原先配套设计的电梯过于狭小、老旧,已经不能适应越来越多的客流需求。于是,饭店重金聘请来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准备改建一个新式的电梯。

建筑师和工程师都是经验丰富的顶尖高手,他们经过讨论,得出了一个结论:饭店必须新换一台大电梯。然而为了安装新电梯,饭店必须停业半年。

老板一听就皱起了眉头:“除了关闭饭店,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这样会给酒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建筑师和工程师坚持说必须这样,因为没有别的路可走。

这时候,刚好在附近扫地的一个清洁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停止了工作,直起腰来,开口说:“如果是我,你们知道我会怎么来装这个电梯吗?”

工程师瞟了他一眼,一脸的不屑:“你能怎么做?”

清洁工一字一板地说:“我会直接把电梯装在屋子外面。”

在场所有的人听了,都诧异得说不出话来。

很快,这家饭店就在屋外装设了一部新电梯,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观光电梯。

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博诺认为,通常人的思维是“纵向思维”,就是主要依托逻辑,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走下去。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一些事情,就应该是某个样子,比如电梯只能装在室内,这就是典型的“纵向思维”。这样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专家”到处都是。

逆向思维往往奇妙又简单。人们之所以想不出有创意的方法,不是因为他知识面窄、条件不够、技术太差,而是因为他不能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结果被自己脑袋里的条条框框圈了起来,在“牛角尖”里越钻越深。

在商界,有一个着名的“卖豆子理论”。如果豆子卖得动,直接卖了,就能赚钱了;如果豆子滞销,就分三种办法处理:

一是沤成豆瓣酱,卖豆瓣酱;豆瓣酱卖不动,那就腌了,卖豆豉;豆豉卖不动,就加水发酵,卖酱油。

二是做成豆腐,卖豆腐。豆腐做硬了,卖豆腐干;豆腐做稀了,卖豆腐花;实在太稀了,卖豆浆。如果豆腐卖不动,放几天,卖臭豆腐,还卖不动,让它彻底腐烂,卖腐乳。

三是让豆子发芽,改卖豆芽。豆芽滞销,就让它长大点,卖豆苗;豆苗卖不动,让它再长大点,当盆栽卖;如果还卖不动,拿到闹市区进行一次行为艺术;如果行为艺术没人看,赶紧找块地,把豆苗种下去,灌溉施肥,3个月后,收获豆子,再拿去卖。

如上所述,循环一次。经过若干次循环,即使没赚到钱,豆子的囤积也不成问题,到时候,想卖豆子就卖豆子,想做豆腐就做豆腐。

这个世界上没有死胡同,没有绝路,永远有新办法。面对工作,面对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永远有更好的方法等着我们去发现。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另辟蹊径的创意。一个方法行不通,你就应该学着另辟蹊径,换个思路,换个角度想问题。你可以试着转换问题的类型,转移问题的视角,转换问题的焦点,将问题对象进行转换,或者借助解决其他问题的办法来解决目前的问题。

办法永远想不完,好方法往往最简单。很多时候,我们对最简单的答案,往往想都不敢想,觉得那样会让自己看上去很愚蠢。其实,方法好坏,不在于简单与复杂,而在于是否有效,是否搞清了问题的本质,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解决起来,自然就会变得简单。

只不过在这种简单的背后,往往包含着深层次的思考和认识能力。如果你没有一双慧眼,是不可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是不可能用看似简单的小方法完成大任务的。

6.善用经验,不唯经验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微微朝两个人点了点头,心里想: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健步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看得眼珠都快掉下来了。难道是“铁掌水上漂”?不会吧?

正所长上完厕所,依然蹭蹭蹭地从水上“飘”了回来。

博士很纳闷,可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可是博士生啊!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了起来,走了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

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这是什么地方啊,简直都是武林高手!

过了一会儿,博士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得走上十分钟,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呢?

博士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这个邪,你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就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这些天正赶上下雨,被水淹了,我们都知道木桩的位置,踩着桩子当然可以过去。你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有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这样对前来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说:“你的文凭代表你的文化程度,它是有价值的,不过只是体现在你的底薪上,而且有效期只有3个月。你们要想在我这里做下去,就必须知道你该学些什么东西。如果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新东西,你的文凭在我这里就会失效。”

学历只代表过去,代表你读书的能力,不代表你的工作能力,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一个人的将来。一个好团队,应该是一个学习型团队,一个好员工,应该是一个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员工,不仅要善于学习满足岗位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还要尊重公司里那些有经验的人,学习他们的经验,使用他们的经验,这样在工作中你才能少走弯路,才不至于步那个博士的后尘,掉到“沟”里去。

在中国,有一句古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美国,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你想变成有钱人,就应该请有钱的人吃饭。”意思就是,你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避免走别人失败的老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每个人的身边都是藏龙卧虎的。要提高能力素质,要把工作做好,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向这些人学习,你应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的智慧,学习他们的教训,总之,一切可以纳为己用、作为借鉴的东西都应该学习。有这样的态度,一定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否则,结果只能有一个,就是停滞不前。

一个登山队要攀登一座雪峰,想把足迹留在峰顶上。这个登山队开始登山前的准备。食品、药品及其他所有的登山器材都准备妥当了。

这时,有一位向导提醒说,别忘了多带几根钢针。因为在高寒的雪山上面,燃气炉的喷嘴极易堵塞,需要用钢针疏通。

一位老登山队员负责携带钢针,但是,他并没有听从向导的忠告,只带了一根,因为凭着自己的经验,他认为有一根钢针已经足够了。

遗憾的是,那根钢针在使用的时候,不慎折断了,结果燃气炉无法使用。

最后,队员们断了饮食,全部陷入绝境。这支登山队既没能把脚印留在山顶上,也没有一个人活着回来。

经验有时候也会“出轨”。与其说是那根钢针让登山队全军覆没,不如说是他们被惯用的思维夺去了生命。

我们失败的原因常常有两种:一种是因为经验不足,遇到问题手忙脚乱,结果导致失败;另一种则是因为经验过多,遇到事情,完全套模式,照搬照抄以前的成功模式,结果因为方法不对而失败。

吸取别人的经验,确实能够让自己更快进入角色,帮助自己少走弯路。

但是,上一次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次未必就适用。经验的全部价值,在于能够提供参考,它不是“万灵丹”,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那种善于学习经验,又懂得如何使用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