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我的世界很小,但刚刚好
46764000000013

第13章 我的世界很小——但足够我去面对生命中的困顿与艰难(4)

晚上你在Q上跟我说,你要辞职,因为你托男朋友的朋友给你介绍了一份更好的工作,工资比这里多30%。再也不想在这个变态而麻烦的地方工作了。你得意地跟我说,你看,有个能干的男朋友是不是比努力工作重要得多呢?我简单表达了恭喜。可是也为你担心,你即将要换的工作依然是做外贸,依然是业务员,没有跳出这个圈子的话,工作性质到底能好多少呢?你一样有玻璃门里的上司,一样有难以伺候的客人。你说,没关系啊,我再换一个,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实在不行,大不了我不工作,让我男朋友养我呀。你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

在接下来你辞职交接的十几天时间里,你从未准时上过班,你每天跟我学行政大妈那带着狠毒的眼神,然后笑个不停。在你最后上班的一天,你足足迟到了一个小时,我惊奇地发现你那天没有化妆,神情憔悴。你含着泪跟我说,男朋友要跟你分手。因为他嫌你不够上进,不独立,没有自我。你说,男朋友给介绍的这个工作是当作分手的礼物。

你流着泪说,我是真的爱他呀。我为了他,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晚上陪着他出去玩:他喜欢打麻将,为了他,我陪着他熬夜打麻将。我做什么都是为了他,他现在竟然将我甩了!你伤心不已,愤恨难平。可是,亲爱的M,一个有着高学历,高能力,有辨别力的男人,怎么可能只停留在你要精心打扮漂亮而不努力生活的女人身上呢?

你不会因为失去工作而伤心,却会因为失去爱情而流泪。但是,你为何不明白,尘世中,爱情并不神圣,更何况你的爱,掺杂了那么多的杂质。真正神圣的是生活,是你自己的人生。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全部努力和心血去经营的,不是爱,而是你自己的人生。爱,让我们的生活快乐而有意义,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把爱作为唯一的依靠而不去努力。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貌美如花,每个女孩都希望得到爱,但是亲爱的M,你需要爱,其实你更需要的是清醒的头脑,时刻清醒地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才会得到爱,什么样的女人才会得到优质男人持久的爱,而不是像你,把爱,当作唯一的目标和归宿,在爱中迷失自己。

4

亲爱的M,我依然希望你下一次去到一个新的公司的时候,仍然是那么热情温暖被冷落的人,就像你那时候温暖我一样。也盼望你每天还能精心打扮地走在路上,让这个美丽的城市更多一些养眼的风景。同时,我也希望你能开始不依靠他人,认真地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内心真正成熟起来,强大起来。

等周六请你吃饭的时候,我决定请你去京基一百那吃你喜欢吃的甜品。然后让你站在这个城市最高楼的高处,看看这个精彩的城市,我想让你明白,这个城市不仅有华丽的外表,也有蓬勃的朝气和奋斗的力量。三十年前,这个城市只是一个小渔村,而今,她是中国最繁华最有活力的都市之一。但是她的繁华与兴旺都不是从天而降的,更不是依靠别人的赐予,而是在这个城市无数的奋斗者一砖一石天长日久堆积、建设而成的。年轻而繁华,并且永不停歇前进的脚步,正是这个城市的魅力所在,希望你也如此。

我准备送你一本书,是廖一梅的《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里面有一句话,我现在就想说给你听: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可能会有人提供一点帮助,但最终任何事情都要自己解决。生活真是这样,它会让你一次一次地去做这个功课直到你学会为止。

希望你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十年,关于所有未逝去的青春梦想

文/刘文

关于时间

十七天前,我最挚爱的好朋友从英国给我捎来了《帝国杂志》特别版,上面有《哈利·波特》中16个主要演员的采访,还有许多珍贵的片场照片,记录着他们曾经青春年少,神采飞扬,但最让我动容的是艾伦里克曼的话:他说他刚从录音室出来,那是他最后一次以斯内普教授的身份说话,大屏幕上的闪回镜头是三人组十年前稚嫩的样子。他说感谢罗琳,叙述了这样一个漫长却又精彩纷呈的故事。

十五天前,我从悉尼飞香港,在狭小的机舱里彻夜难眠,因为iPhone没电所以被迫拿出老旧的iPod,突然发现里面还存着由罗琳朗读的有声书。我高三的时候每天下了晚自习,都会坐在妈妈的车上听他们的故事,喝外婆煲的爱心猪骨汤,她的声音曾经是忐忑不安的我的最好慰藉。

九天前,我窝在被窝里用手机看伦敦首映式。一个在英国的朋友在广场附近扎了两天帐篷,兴致高昂地等在伦敦的冷雨里。一个澳洲的朋友肩负起了翻译的重任,把我听不清的采访都打出来给我看。所有那些令人尊敬的老戏骨都来了,他们难得出现在镜头面前,插科打诨,在红毯上给粉丝签名迟迟不肯离去。丹尼尔姗姗来迟,他和罗琳一起出现的时候,排山倒海的欢呼从耳机里隆隆地传来,于是我意识到我已经泪流满面。朦朦胧胧中,我听到丹尼尔说,故事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人们会带着这份回忆过完剩余的人生。

前天,我去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首映。我从来没想过影院可以如此热闹,人山人海。我看到很多人和大幅海报合影;我看到穿着丹尼尔百老汇新剧应援T恤,披着格兰芬多校服的女生举着魔杖摆姿势照相;我看到来自大陆的哈迷团体为了早一个月看到电影特意组团来到这里。排队入场的时候,有女生面对着写有“大结局”字样的海报突然就泪眼婆娑,当影院里灯暗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起立鼓掌。

今天,我大费周章改签了回上海的机票,只是为了参加韦斯莱双胞胎饰演者的香港粉丝见面会。在堪称黄金地段的时代广场,搭起了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和对角巷,竖着的大幅海报上签满了影迷的名字。双胞胎走下来为大家签名,我突然看到James走到我面前,拿过我手里的格兰芬多笔记本,然后握住了一脸愕然的我的手。看着咫尺之外的James的脸,我突然觉得整个少年时代都完整了。双胞胎说,今天是他们最后一天为《哈利·波特》做宣传,就像台词里说的那样,Mischiefmanaged,恶作剧完毕。

这个时间轴可以推进到2001年。爸爸说,最近他同事的孩子都在看一本叫《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书,也买来给我看看。

不以为然地翻开第一页的我,是不是预感到了,我接下去的十年,会从此与这个头上有着闪电疤痕的绿眼睛少年再也脱不了干系?是不是预感到了,那一部部接踵而至的书和电影,那一次次为了追逐偶像好梦想的疯狂,还有因为共同爱好而出现在我的生命中的人,会像一条纽带般,串起了我的少年时光,让我能够溯回而上,想起那些任性的年少轻狂。

关于爱

爱是整套书的主旋律。

我记得在伏地魔军队迫近的时候,卢平和唐克斯分别伸出了他们的手,够了好几次却都没有够到。

我记得在密室里,洪水退去后罗恩和赫敏的亲吻,他们陪伴在彼此身边这么多年,终于明白了那份心意。

我记得在大战开始前,早已白发苍苍的麦格教授豁然挡在哈利·波特面前,大义凌然地为他举起魔杖。

当然,说到爱,我们又怎么可以遗漏斯内普教授呢。

我在第一部的时候并不喜欢这个教授,他穿着禁欲的黑袍子,有着油腻腻的黑发和大大的鹰钩鼻,他说话都是冷冷的,走路的时候会刮过一阵地窖里的阴风,最讨厌的是他总是和我最爱的小巫师哈利作对。看到赫敏烧了他的袍子的时候,我和周围的朋友拍手叫好,是的,虽然最后的坏人是奇洛,但是谁又会喜欢大蝙蝠斯内普呢?

伏地魔重生,斯内普教授再次出发成为校长的间谍,电影里面的他面色依然蜡黄,甚至看起来更疲惫了。他行走在死亡的边缘带来珍贵的情报,但是他的功劳,却被他一身的黑色紧紧裹挟起来。我在冥想盆里看到了他的童年,孤单,自闭,被歧视,被捉弄,被所有人排斥,不讨教授们欢心,唯一的朋友竟然爱上了自己的死对头。我明白了原来他的高傲和孤独只是为了隐藏起身体内部那鲜血淋漓的伤口。

他曾经也可以坐在山坡上,为心爱的女孩变出一朵雏菊,不用在乎光阴有多漫长。但一念之间的愚蠢错误却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哪怕他已经匍匐在地祈求过,已经痛哭流涕地忏悔过,哪怕他失望他恐惧他绝望地愿意付出一切。

他始终认为自己是有罪的,所以他选择活在自己营造的黑暗角落,活在无止境的愧疚和不断的救赎中。他甚至不愿意让哈利知道自己对他的好,虽然他会毫不犹豫地为这双绿眼睛交付出性命。

他的一生,从来没有荣誉,赞美,鲜花,掌声,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的伟大,不知道他在整场战争中起到了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麦格教授骂他是“懦夫”的时候,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因为他恰恰是“懦夫”的反义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勇敢的男人。而当他召唤出银色的母鹿,说出的那一句“always”,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爱情宣言。

有了爱,才有了故事童话一般的结局。有了爱,那个戴着圆眼睛对巫师世界一问三不知的十一岁少年,才会变得勇敢,坚韧,博爱。哪怕他有各种的缺点,不够机智也不够冷静,但当他坦然赴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从这个动人的故事中,感受到一点心潮澎湃的力量。

关于人性

大学之后再读《哈利·波特》,魔法魔药,扫帚和龙,正邪大战已经不再那么吸引我的眼球,可我每次阅读都会觉得那些人物在我的心中逐渐丰满充盈起来。

故事中那些无所不能的英雄,最后也纷纷被拽下神坛。

那个注定要打败黑魔头拯救世界的小男孩,也不过是如你我一般的学生。他会在魔药课上犯下愚蠢的错误,也会因为要交论文而闷闷不乐。他经历了一段颇为暴躁的青春期:冲动,鲁莽,因为对斯内普教授的私人偏见便固执地不肯好好学习大脑封闭术,因为自己的猜测便带领伙伴们去魔法部涉险,最终目睹了唯一亲人教父的死亡。

那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巫师邓布利多校长,在第七部里被暴露出亦曾有过学习黑魔法的黑暗经历,甚至还可能杀死了自己的妹妹。他和上一任黑魔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在为世界和平做贡献的时候,付出了亲情作为代价。

故事中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最终也都有了一个光辉的结局。

尽管纳威还是会炸掉坩埚,但他通过炸桥而延缓了食死徒的进攻。他在最后一部蜕变成长,变得有主见又有担当。阴郁的斯内普教授被证实内心是温暖而光明的,虽然他还是刻薄不近人情,但他所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和他漫长时光里忠贞不灭的爱情,打动了无数粉丝的心。还有总是和波特作对的德拉克马尔福,他或许没办法完全脱离黑暗一方,却亦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读《哈利·波特》,总会让我想到现实社会。它从来不是黑白分明,而是掺杂了太多的灰色地带。它从来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重要的是人们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做出无愧于心的正确选择。我辗转了好几个国家,也曾见识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种文化,下一步应该怎么走,要不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些问题每每困扰着我。《哈利·波特》让我成为了一个适应性很强的人,我不再像尖锐的少女时期那般追求完美,我懂得接受人性中所有的阴暗面,但相信每个人心底的温暖和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