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有目的的舍去;“得”:有选择的得到。细算人的一生,总在“舍”与“得”之间徘徊。古人有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因此,只有先舍,才能有得。
1.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
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得到一些东西,不希望失去自己现有的东西,或者是多得而少失去。其实,人生是有所得就必有所失。得与失是人们在生活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对立面,由于各自产生的原因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表现形式也就不尽相同。
有得必有失
史玉柱曾说:“一个人一生的所得与他一生的所失相加等于零。”意思就是说,从最终结果来看,我们失去了多少,也就得到了多少,同样,我们得到了多少,也就失去了多少。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而孩子却没来得及救,便被洪水冲走了。事后,周围的人都议论纷纷。有些人说他做的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生;有些人说他做的不对,因为妻子可以再娶一个,而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最后,有人问那个农民当初是怎么想的,农民回答说:“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的时候,妻子在我身边,于是我就抓住她往附近的山坡游去,而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人生正是这样:有所得必有所失,而我们所做的只是:得时泰然,失时泰然。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要获得成功,而获得成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拥有更多的金钱、权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们便会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相应的与家人、朋友接触的时间就会减少。如果不合理支配时间,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找出一平衡点,那么,在获得更多金钱、权力的同时,也必定会失去亲情、友情或爱情。人们常说:有钱并不一定快乐,道理也就在于此。
得从失中来,有得必有失。今天的事业有成,离不开昨天的含辛茹苦;今天的丰收,离不开昨天的辛勤耕耘。正所谓:此处如有所得,彼处必有所失。
不必在意失去
在一次战争中,一群希腊军突然扬帆离去,只在海滩上留下一匹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听说这是献神的宝物,于是就在木马上面装上轮子,将木马往城里拉。由于木马太大,城门口进不去,他们只好推倒了一段城墙,恭恭敬敬地把木马安放在雅典神庙的附近。随后,他们欢天喜地地庆祝这一切。到了晚上,从木马肚子里钻出一群全副武装的希腊士兵,士兵们悄悄打开特洛伊城门。就这样,十年之久未攻下的特洛伊城,轻而易举地被希腊军队占领了。后来,一些国家就流行了这样一句口头语:当心希腊人的礼物。
故事虽是在说希腊人的谋略睿智,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获得中,可能会有更大的损失。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得就必有失,事物总是在患得患失中徘徊。
人们在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也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人们要得到月亮的纯洁之光,就必然会失去光彩夺目的太阳;要得到名牌服装,就必然要失去金钱。得到一些,就必定也会失去一些。在人类社会中,没有永远的得到而不失去,也没有永远的失去而不得到。得到与失去是相对的,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拥有,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失去。
孟子曾说:“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这句话告诫我们: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要么舍鱼而取熊掌,要么舍熊掌而取鱼。只要得到有价值的,就不必在意那一点失去。
舍得智慧
当我们深思熟虑做出一个决定时,或多或少都会有所牺牲,这也正说明“有得必有失”的道理。所以,我们不必太过在意得失,人生难免有所缺憾,得到不一定就能长久,失去也不一定不再拥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学会取舍。
2.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有舍才会有得,世间的事大多都是这样。任何人都不是上帝的惟一骄子,不付出努力就必然没有收获。你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应舍弃众多游戏时间;你要买房子,就必须要舍弃金钱;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就要放下你的架子,忘记自己的名声地位,要获得别人的友谊,就要先将自己的手伸出去,冷冰冰地不肯舍弃自己的利益,只盘算着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你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友谊,正所谓“用你的真心,换我的笑容。”
有舍才会有得
一个人要懂得舍弃,善于舍弃。如果不愿意失去一些东西,便也不可能得到另外一些东西。
有个登山者一直都想要登上世界第一峰,经过多年准备后,他准备实现这个梦想,由于他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全部的荣誉,所以他决定独自出发。就这样,他开始了攀爬,时间也开始变得有些晚了,但他却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向上攀爬。等到周围变得漆黑一片,他什么都看不见,他依然没有停下。就在离山顶还剩下几尺的地方,他突然滑倒了,并且迅速跌了下去。他不断地往下坠着,在这个恐怖时刻,他的一生,不管好坏,也都一幕幕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就在这时,他忽然感觉到束在腰间的绳子重重拉住了他,于是,他被吊在了半空中。那一刻的他很是无奈,只好大声喊道:“上帝啊,快救救我。”话音刚落,就听到天上传来的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要我做什么?”他仿佛看到了希望,连忙说:“上帝,救救我。”那个声音回答道:“你真的相信我可以救你吗?”他说:“我当然相信。”那个声音又说:“那你就割断束在你腰间的绳子。”
他听后,沉默了一阵,最后决定继续奋力抓住手中那根救命的绳子。
第二天,搜救队员发现了他那冻得僵硬的尸体,他的尸体挂在绳子上,手里依然紧紧抓着那根绳子,让人惊讶的是,绳子距离地面只有十尺。
这个故事发人深思,如果登山者割断了那条束在腰间的绳子,那么他就能够死里逃生,但他却偏偏没有这么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我们常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可当我们真正遇到要取舍的尴尬处境时,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开,舍得握在手中已有的“幸福”呢?
人活于世,无非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又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艺术;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领悟;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学会舍弃,才会得到
从前,有一个和尚每天都会上山砍柴,再扛到寺庙做柴火。这个生计很累、很危险,但和尚几十年如一日,依然坚持下去。
多年以后,和尚老了,要有一个年轻和尚来接替他的工作,但他还是坚持砍完最后一天柴。这天,他决定要砍一颗粗壮的大树,来为自己的砍柴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山上,他用斧子砍着,用锯子锯着,用铁镐刨着。两个小时后,和尚差一点就要砍完了,这时,他准备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砍。不料,一阵大风刮倒了大树,径直向和尚压过来,和尚来不及躲闪,一只腿已压在了树下。顿时,鲜血一下子从腿间渗了出来。和尚竭尽全力挣扎着,试图推开腿上的大树,但大树没有一点移动的迹象。于是,他开始用尽力气喊人,却一直没人回应。
天渐渐黑了,和尚也觉得神智逐渐模糊起来,他知道,再这样耗下去,终究会因失血过多而死去。突然,他看到了旁边的锯子,便想出一个很残酷的想法。他狠了狠心,随即用锯子去锯那条被压的腿,钻心的疼痛使他晕了过去。等清醒后,他又开始拿起锯子在腿上拉来拉去。终于,他锯断了压在树下的那条腿,接着,他立即用衣服包好伤口,艰难地向前爬着,身后只留下了一段血路。大概爬了一个小时,他遇到了上山寻找他的僧人。
他失去了一条腿,却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着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曾在书中写道:“人在世上活着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会活的人,或者是成功的人,其实是懂得这两个字的: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
每个人都要面对来自红尘中的种种诱惑,人们也往往在这些诱惑中迷失自己,从而跌入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一个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这是人类的悲哀。然而更为悲哀的是,人类置身于功名利禄的包围中,就会洋洋得意,唯我独尊,这可以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哀。因此,我们要学会舍弃,只有毫不犹豫地舍弃,才能够重新投入新生活,才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
舍得智慧
舍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我们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许多事情,舍弃是最明智的选择。大千世界,舍与得是相互伴随的,有舍才有得。人的一生,舍与得的矛盾是统一体,对于那些不必要的名利,我们要学会潇洒地舍弃,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到。
3.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位哲人曾说:“人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确实如此,我们只有一双手,每只手只有五个手指头,有时候我们两只手不能都伸出去,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头因为不能什么都抓住。所以,我们应该去抓该抓的,值得抓的东西,这就是要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都想要得到,结果会是什么都得不到。总之,要想获得某种超常的发挥,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世界上既没有常胜将军,又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只有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难易,懂进退,才会拥有成功,才会使人生更美好。
集中精力,才能干出大事业
从前,有一位年轻人,他工作非常刻苦,但却收效甚微,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天,他去拜访昆虫学家,闷闷不乐地说道:“我一直都不知疲倦地把自己全部的精力花在事业上,但收获却总是很少。”
法布尔赞许地说道:“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青年。”
年轻人说:“是啊,我既热爱文学,又热爱科学,同时,我对音乐和美术也有很大的兴趣,为此,我把时间全部都用上了。
法布尔听后,微笑着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凸透镜,让年轻人注意观察,年轻人发现:当凸透镜光集中在一张纸上一个点的时候,这张纸很快就被点燃了。
接着,法布尔对迷惘的年轻人说:“试着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年轻人恍然大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每个人多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那些成大事者都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必定会使自己陷入忙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所为才能有所不为,班超投笔从戎,鲁迅弃医从文……这些都是“改换门庭”后而大放异彩的楷模。由此可知,如果能够审时度势、扬长避短,既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也不失为一种豁达之举。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957年,松下毅然放弃了研究多年的大型计算机项目。这个消息一传出,让所有的人都感到震惊。因为当时松下已经对此投资了约15亿日元,而他们的两台样机经过试用也十分先进,很快就能大规模投入生产,推向市场了。那么,松下为何放弃这样一个已经接近成功的项目呢?
在松下放弃这项研究前,美国大通银行的副总裁曾到松下访问,谈话中提到了电子计算机。当副总裁听到日本目前共有七家公司生产电子计算机时,吓了一跳。他说:“在我们银行贷款的客户当中,大部分的电子计算机部门的经营似乎都不顺利,而且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完全是依靠其他部门的财力支持,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部门都发生了赤字。就拿美国的现状来说,除了IBM公司以外,其他的公司都在慢慢紧缩对计算机的投入。而日本竟然有七家这样的公司,未免太多了一点。”副总裁离开后,松下仔细考虑了一下,决定要从大型计算机上撤退。因为松下的大型计算机项目还需要投入近300亿日元,如果放弃的话,虽然会损失15亿,但却能避免300亿的损失。正是这个决定,使松下更加专注于对电器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最终使集团成为了电器王国的领头军。
松下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典范。“有所不为”可以让企业轻装上阵,更加理性的进行盈利模式的选择、项目选择以及制度选择,是企业战略的重要工具。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更加专注于“可为”之事,才能在无形中达到“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境界。
古人曰:“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哀,志哀则思不达。”的确,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往往穷尽全力也难以掘得真金。世界上最大的浪费,就是把宝贵的精力无谓地分散在许多事情上。而“有所不为”就是为了更好的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