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
46773400000014

第14章 胆识过人,谨小慎微(1)

凡是能在商场占有一席之地者,必然是胆识过人者;凡是能在商场占有一席之地、并能拥有过人事业者,必然是有胆有谋、行事谨慎之辈。胡雪岩的一生便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敢于在创业之初勇敢地追逐属于自己的事业,又懂得过于出头容易招人嫉妒的道理。在胆识与谨慎之间,胡雪岩的前半生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从而建立了晚清时期胡家王朝众人瞩目的白银帝国。

1.为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收得好结果

人活在这个世上,就是为了取得成就、获得成功,为了自己能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否则,一生的奋斗与努力又有何用呢?农民种地是为了能有一个好的收成;而那些奋斗在商场上以及学业上的人们亦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以及获得优异的成绩。这些无疑都是人们为了“结果”二字而去拼搏奋进的。当然,“结果”也有好坏之分,但是,无论怎样,人们的发愤与辛苦都是奔着“好结果”而去的。所以,做人不能盲目地去奋进,而要奔向获得“好结果”的目标去拼斗,只有有了这个目标,才能有目的地去拼、去搏,才能真正获取好的“收成”。胡雪岩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仰,才能够在商场上叱咤风云,成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商界奇才。

结果亦是一个人的影射

结果是一个人言行的最好证明,它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能够反射出一个人的能力。胡雪岩曾说过:“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临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雪岩是一个十分注重结果的人,也正是因为看重结果,所以在他的经商之路上,他一直注重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所以,其结果才能够“好”而不“坏”,取得空前的成功。

左宗棠在西征结束后,回到军机处任大学士之职管理兵部,受醇亲王之托整顿旗营,还特地保举新疆总兵王德榜训练健锐、火器两营。后朝廷又委派左宗棠筹办南洋防务,左宗棠为了加强实力,便派王德榜出京去湖南招募新兵。此次招募预计要6000人,而火枪至少需要4000支,此外,新兵的粮饷虽由户部划拨,但首要的开拨费是不能少的,粗略地算来也要15万两。西征的时候,左宗棠在上海设立的粮草转运局是由胡雪岩代领其事务的,到了此时,左宗棠自然又想到了胡雪岩。

胡雪岩自然是答应下了这两件事情,但真正做起来却有些棘手。左宗棠在此之前已经要求胡雪岩为粤闽协赈而拨出20万两现银,如今又多出25万两,再加上还要现买洋枪,加起来也要近50万两之多。也许拿出这50万两对平时的胡雪岩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其一,因中法纠纷,上海市面已经相当萧条,加上胡雪岩为控制生丝市场而投进去的2000万两,所以阜康钱庄的经济也是很紧张的。其二,李鸿章为了排挤左宗棠,已经设法在上海要搞定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台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这部分协饷本是用于归还胡雪岩为左宗棠经手的最后一笔洋行贷款的,而贷款第一期的50万还款期限也已经到了。

境况如此糟糕,胡雪岩本可以向左宗棠坦言这些难处,求得他的谅解,即使无法推托此事,但至少可以获准缓期办理。可是,胡雪岩深知左宗棠虽入了军机,但毕竟已经年迈,且疾病缠身,在朝廷理事的时间不会太长了,也许自己也是最后一次为他办事了。胡雪岩在左宗棠面前从来都不打折扣,因而深得左宗棠的信赖,所以,他不能让外人觉得左宗棠已经没有可以仰仗的人了。更重要的是,胡雪岩认为为人最要紧的就是要收得好结果,绝不能在此事上把自己创下的牌子给砸了。所以,胡雪岩最终还是把银两的事情解决了。这样不但不辜负左宗棠的信任,还彰显了自己仗义、守信的德行。这样的结果比损失几万两白银有价值得多。

胡雪岩此次对左宗棠的态度,有两点是值得世人感佩的:其一,绝不过河拆桥。胡雪岩作为一个商人,在结识左宗棠后,也许的确是将其作为可以依靠的官场靠山来“利用”的,他也确实因此而获益颇多。但是,他绝不仅仅将左宗棠视为需靠时则靠,靠不住则弃的靠山,所以,即使已经身处绝境,也坚持要完成此次左宗棠交代的事情,能让其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其二,维持信用,贯彻始终。胡雪岩一生注重信用,他绝不会为了一件事而使之付诸东流,所以,即使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候,他宁可支撑到最后一步,也不会半途而废,让其成为一件没有结果的事情。

其实,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做到善始善终,这样才能从容地在“江湖”上行走,广结天下朋友,助己成就一番伟业。所以,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对“结果”都应该重视,也只有对结果重视起来,才会有对过程奋斗的精力与干劲。更重要的是,在履行完过程的同时,其结果的好坏都会显现出一个人的品行以及才干,而这些恰恰是生意人最为在意的东西。

守得云开见月明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一个人为人处世,是不可因一时的挫折与坎坷就半途而废的,相反,而要心怀斗志、直面崎岖,为着一个“月明”而奋斗不息。这也是一个成功人士所需要必备的品质。有哲人曾说过:“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生的快乐。”《易经》也有语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啊,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坚持”对“见月明”来说便显得弥足珍贵了。如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够为了“月明”而“坚持”到最后,那么,当初的奋斗与不甘就没有意义可言了。

有一年,因市场的激烈竞争,凯利公司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生存考验,其销售额的急剧下降致使大批员工都离开了公司,剩下的员工也因为岌岌可危的险境而纷纷考虑着自己的退路。顿时,凯利公司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临如此困境,凯利公司的总裁艾弗森别出心裁地召集了所有员工,聆听了极为生动的一场演讲。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在最需要激励众人斗志的时刻,被邀请来的不是什么叱咤风云的人物,竟只是一个10岁的小报童——约翰。此次演讲十分特别,是以艾弗森与约翰的一番对话进行的,他们在台上的对话虽平淡无奇,却耐人寻味、富含哲理。

艾弗森开门见山地问:“约翰,你送报纸多久了?”

约翰骄傲地回答道:“3年了,我从7岁就开始了。”

艾弗森又问:“那你送一份报纸平均能够赚多少钱呢?”

约翰微笑:“不包括偶尔的小费,平均每份报纸赚10美分。”

艾弗森说:“看你整天这么快乐,赚钱的道路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吧?”

约翰依然是微笑着的:“我的确每天都很快乐,但是赚钱的道路并不平坦。在刚开始送报的时候,一份报纸还赚不上2美分,而且十分辛苦,因为那个街区送报的人很多,许多孩子比我大,甚至还有一些成年人,他们都比我有经验。”

艾弗森饶有兴趣地问:“那你是怎样击败你的对手的?”

约翰得意地回答道:“其实并不是我击败了他们,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打败的。他们看到送报赚钱难,于是就悲观地认为送报肯定不赚钱,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有什么前景,于是一个个都改行去做其他的了。我是满怀希望地坚持了下来,并且把这份工作做得越来越好,我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艾弗森又问:“你想过要换一份工作吗?”

约翰坚定地回答:“没有,我的祖父曾经告诉过我,成功最大的秘诀就是要坚持到底。即使在我每周只赚3美元的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我也没有想过要换工作。我一直都坚信自己能够赚到我所希望的钱。果然,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除了自己送报之外,还雇用了8个帮手,送报的区域和客户也扩大了很多。目前,我正在筹备筹建一个送报公司,尝试一下当老板的滋味。”

艾弗森赞赏地问:“当年和你一同送报的那些人中,有比你赚钱赚得更多的吗?”

约翰果断地回答:“没有,他们中倒是有不少人后悔当初没有坚持下来,其中的4人还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艾弗森突然站了起来,激动地看着约翰:“谢谢你今天给我们做了一次如此精彩的演讲。”说完便递给约翰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

约翰惊讶:“你给我的报酬太多了,我只不过是说了一下我的经历而已。”

艾弗森则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今天的这番演讲,其价值要远远超过1000美元的1万倍。

因为约翰此次极为简单的演讲,使那些曾经一度消沉的心灵瞬间燃烧起来,使凯利公司成为后来赫赫有名的跨国集团。当然,报童约翰在后来也成为美国的“报业大亨”。

正是因为约翰始终都为了“月明”而奋斗着,一刻也不曾放弃过自己的信条,所以,他成功了。约翰的“坚持”深深震撼了那些听他演讲的人,所以,他们才能够摆脱危机的困扰,坚持着自己的岗位,从而使凯利公司最终发展成为美国的报业大亨。过程再美丽,也不如显现结果的那一瞬间美丽。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定理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不管你在过程中舞出多么美丽的自我,终不如在结果处最为精彩的亮相。事实便是如此,如果你不懂得这一道理,你便永远无法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快乐。

成功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顺利的,越是接近梦想,其道路就会越发艰难,所以,成功最后就成为与“坚持”的较量。既然选择了奋斗的道路,就要有“收得好结果”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成功才会如期而至。泰戈尔曾说:“人总是要犯错误、受挫折、伤脑筋的,不过绝不能停滞不前;应该完成的任务,即使为它牺牲生命,也要完成。”可见,“坚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头有尾,为了好的“结果”而坚持自己的信条,从而毫不犹豫地向前冲。

2.勇敢决断,敢于下赌注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其实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舍”是一种气魄、一种果敢,而“得”则是勇于“舍”之后应得的回报。纵观历史上成大事者,没有一个是安于现状之人,他们都是敢于下赌注的冒险家。对于那些自己预定的目标,冒险家们会果断地押上最为危险的赌注。有很多时候,成功人士不仅仅要当一个善于发现机会的行家,更要当一个善于投资、敢于冒险的专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自主命运、博取成功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果敢决断,敢于冒险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这位晚清巨富的一生不但游刃于商界,更是打破了千百年来商人地位卑微的封建传统,官至江西候补道,身赐黄马褂。这些不仅仅源自于他权宜应变的机智,还来自于他果敢决断的魄力与敢于冒险的精神,这不仅是他的处事才华,更是他发财致富的秘诀。

胡雪岩在发迹之时,就曾经慧眼识靠山——王有龄。在王有龄的不断高升之下,胡雪岩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后来,王有龄竟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因失败而自杀,就这样,胡雪岩在官场上的靠山轰然倒塌。此时,左宗棠经曾国藩的保举,继任浙江巡抚一职。胡雪岩便想方设法要讨好这位新官,经多方打听,胡雪岩发现左宗棠正在为筹集军饷一事发愁。对此,胡雪岩想出一妙计,便是“罚捐代罪”,他把主意打到谁也不敢去想的太平军逃兵的身上。所以,胡雪岩便建议左宗棠发布招安文书,言凡太平军人自愿归抚的,只需略缴罚款,便既往不咎。

经过这次事件,胡雪岩验证了自己对时局的判断,既然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他当然不会放过第二次的机会。

胡雪岩作为一个商人,事事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赚大钱,就要有“大手笔”。想要投资大的项目,就要有较多的融资,胡雪岩便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但对吸收存款来说,当然最好是要有大客户,且其存款最好是不要利息的。所以,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际,胡雪岩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太平军的逃亡士兵身上。他决定让自己的阜康钱庄私下开设接收太平军逃亡兵将的存款业务。自从胡雪岩做了这个决策之后,上至亲朋好友、下至商场伙伴,无不为他的这项决策捏一把汗,都认为他太冒险了。

在当时,这样的举动无疑有帮助反贼匿藏私产的嫌疑,另外,如果被捕的太平军遭赦开释,来钱庄取回存款,就必须照付本息,而存款已上缴官府,如此一来,岂不是吃“倒账”,做亏本生意。然而,胡雪岩却另有一番见解,他认为:在这场大劫中,太平军难的是巨额财产的稳妥安置,而阜康钱庄与官府关系莫逆,当然可以放开心地敞开此门;太平军的逃亡将士,能够保住自己的“逆产”就已经要阿弥陀佛了,更不会奢求什么利息。另外,再大的劫数也会有始有终,待时局稳定的时候,朝廷对那些胁从当然只会不了了之。还有,官军也不是什么善类,他们也一定会在太平军身上牟取私利,要是他们追查所谓的“逆产”,必定会先追到自己身上。即便是追查了,胡雪岩也可理直气壮地辩解:“人家来存款的时候,脸上又没写着‘我是长毛’,化名来存,谁晓得他的身份?”

胡雪岩合理利用了朝廷的潜规则,打破了以往的束缚,打了一记漂亮的仗,成就了商场决策的经典。

就拿“罚捐代罪”来说,胡雪岩不仅赢得了新的靠山,更因此而获得了一批潜在的客户,可谓是一箭双雕,表面上看似灵光乍现,其实,胡雪岩的这一决策蕴涵了深厚的决策动力。而第二次的吸纳“逆财”,更是因胡雪岩超出常人的果敢与冒险精神,才壮大了自己的财力与事业。

正如英国着名作家、政治家本杰明·迪斯累利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时势的变幻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胡雪岩作为商人,对此更是有深刻的了解。所以,胡雪岩才能够敢于冒险,果断地做出决定,他也因此建立了超越常规的思维链接,做到了左右逢源,从而能在商场立于不败之地。

当断则断,优柔则乱

“剪不断,理还乱”,其实,这不仅仅体现在感情方面,就是在做人、处事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果断都无法做到的话,那成功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只会是遥不可及的梦。

在人生中,若一味地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就会失去很多能够成就伟业的机遇,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也许你一次的错过就是一生的错过。想要成功,有些是必须要谨记的:在最为困苦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去伤心的;在最为危急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去犹豫的。更何况,承受风险的素质与对风险的抵御能力都是在不断地冒险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果敢与冒险精神永远是成功者特有的品质,失去了果断与冒险,你所谓的成功之路就会挫折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