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
46773400000016

第16章 胆识过人,谨小慎微(3)

小张在此就很内行,“大人!”他将此二字叫得非常自然,待蒋益澧转过身后,他才又说道,“做当家人很难,有时候粮与饷明知道不能给,却也不便驳,所以只能批示照发,粮台上当然也遵办。若实在无银无饷,就只能婉言相商。胡观察就是怕大人为难,所以才要先约好暗号,知道了大人的意思,也好想办法敷衍。”

“这样啊。”蒋益澧恍然大悟,“我懂了,我也一直为此而发愁。都是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何况是欠了人家的,拿了‘印领’来批也不好推辞。但是粮台上能否承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结果,该给的没有给,不该给的倒领了去。粮台也经常向我诉苦,但我也是无可奈何。现在有这样一个‘好人’我做,‘坏人’别人去做的办法,何乐而不为?改用什么暗号,还请雪翁吩咐。”

“不敢当。”胡雪岩说,“暗号要经常变化才不会让人生疑。我先定个简单的,蒋翁若只批一个‘澧’字,阜丰便全数照付;若是‘益澧’二字,则只付一半;若是大名都写在上头,就是‘不准’,阜丰自然会设法搪塞。”

“那太好了!”蒋益澧拍手说,“听君一席话,胜做10年官。”

身为朝廷命官,难免就会得罪人,但是若将某些得罪人的事交给他人去做,那便会省去很多麻烦,这也是狡猾上司经常采用的手段,而商人出身、读书不多的胡雪岩竟然也对官场之道有所参悟,这不得不令人对其生起敬佩之心。

俗话说:“一个敌人一堵墙。”得罪了他人,自己的道路就会难走一步,所以,聪明之人总是想方设法不得罪人。

红脸与黑脸的智慧

一句简单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件简单的事情,很有可能在你不知晓的情况下就会得罪于身边的人,所以,在说话、办事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当今社会,人情便是财富,人情的积累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措施,更是一种走向成功的无形的策略与手段。

处世是一门大学问,想要深谙此道,就必须先要学会处人,因为人是这个社会上最重要的组成成员。所谓“多栽花、少栽刺,多留人情好办事”,就是教人们在处世的时候,要多积攒一些人情,切不可得罪他人,因为这个“坏人”可不是人人都做得起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红脸与黑脸的智慧便是处世之道的精髓所在,精通了,便会一路顺畅,否则,便会处处碰壁,甚至是惹祸上身。

曾宪梓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在1963年,因为遗产问题,曾宪梓远在泰国的哥哥多次催促于他,于是,他动身来到了泰国。曾宪梓的叔父曾桃发以为曾宪梓来此是为了与其哥哥联手对付自己的,于是便有了下面的事情:

一天早上,3个笑容可掬的客家长辈来到了曾宪梓的小店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茶、吃饭”。曾宪梓推却不下便同他们一同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待所有人严肃就位后,叔父便一改温和之相,对曾宪梓大发雷霆:“你看看你自己,一点都不懂礼,来泰国这么久也不去拜见叔父、叔母,这算什么?真没有规矩!”

其实,在曾宪梓来泰国的当天就去拜见了叔父、叔母,所以对他的斥责自己是一头雾水。叔父见曾宪梓无言以对,便毫不留情地将曾宪梓骂了个“狗血淋头”。原本就血气方刚且自尊心极强的曾宪梓终于忍无可忍,大发雷霆道:“你简直太不像话了!你是我的长辈,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但是,就因为你这番血口喷人的话以及这些玩弄人的把戏,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宪梓又指着刚好从他面前走过的一个小孩儿说道:“我对于讲道理的人从来都是尊重的,就算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若知道人应该讲道理、明事理,我也会尊重他。但是对于像你这样一点道理也不讲,只会嫌贫爱富的人,即使是老前辈,也只会让我看不起。”

曾宪梓一番义正词严之后,令原本气势汹汹的叔公顿时哑口无言,但是,倘若任由怒火信马由缰,原本已有的胜势就很有可能会稍纵即逝。于是,曾宪梓又是一番有理有据地摆事实、讲道理,还不失时机地为叔父找台阶。

“叔父仅凭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就能建立起像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自然是叔父的能耐,这也是我打心眼里佩服的。叔父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财产的事绞尽脑汁,你是我的叔父,有话就说话,喊一个小孩把我叫来就可以了。”

就这样,一场争吵化解了,也让叔父对曾宪梓另眼相看。

曾宪梓深知双方不可闹僵,否则,自己就等于是在树敌,更何况还是长辈。另外,他也知道叔父只身一人于异国他乡有了现在的财富和名望,自然有其不凡之处。所以在进行了一番反驳之后,话自然就软了下来,由原先的“黑脸”变成了“红脸”。他的一番话不仅肯定了叔父的本事,也表明了自己对叔父的敬佩,巧妙地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令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化为乌有。

曾宪梓在家庭纠纷中所表现出来的红黑脸相间的功夫也同样在他的人际交往中运用自如,所以他在商场中辉煌的成就也是得益于此的。所以,想要在成功路上如鱼得水,就一定要学习曾宪梓这种红脸与黑脸的智慧之学。

正所谓“旅行靠旅伴,处世靠人情”,可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平坦、顺利,就千万不可做“坏人”,即使非做不可,也要做得巧妙,把“坏人”的头衔安到别人的头上。这样一来,就会免去很多麻烦。

胡雪岩在商场上也是身经百战之人,自然有着不同常人的处世之道,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技巧,才能在商场上经久不息。他的“好人我做,坏人别人去做”的方法更是令人钦佩的处世高招。

5.险中求胜,寻找成功的捷径

“功成名就是每个人的理想,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所成就。其实,成功的人除了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果敢的行动之外,更要有敏锐的眼光,能够抓住人生中的每个机遇,即使是艰险的,也能够于险中求胜,获得最后的成功。

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总有一条最近的路能够到达成功的终点,可是,捷径之路往往也是最为艰难的,但是,绝不能因此而退缩,而要排除万难、勇敢面对,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

冒险走捷径

胡雪岩作为一个钱庄老板,在做好本业的基础上还要做蚕丝生意销“洋庄”,而后又想开药店,这种四面出击、不断为自己广开财源的生意之道实在是令人叹服。其实,做生意最忌死守一方天地,只有广开财路才能使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挣钱。正如胡雪岩所说,做生意就要做得活络,当然,这些生意之道是要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的。

在商业的经营中,钱可生钱,有了一定量的钱之后,如果可以有效地调配运用,便可获得更多的钱,而且,如何合理的运用、调配已有的金钱,也是对一个商人之才干和智慧最好的综合考验。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一个能力再强的经营者,如果没有钱可以支配,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将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要想以最短的时间赚得最多的钱,就要去寻找捷径。

中国传统商人虽然有以“一文钱创天下”的志向,但是,完全靠自己从一文钱慢慢积累,这样的发家过程过于漫长而且有可能根本无法完成最基本的资本积累。所以,跳过最初资金积累阶段,而直接由借贷、负债经营入手,便成了像胡雪岩这样的经营高手的成功捷径。

胡雪岩创业之初所动用的大部分资金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借来的。在第一笔生丝生意交割之后,胡雪岩便开始药店和典当行的经营,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资金。虽说第一笔生丝生意赚了些钱,但是把该付的钱付出去之后,基本上分文不剩,甚至还有万两把银子的亏空。在这种缺少资金的情况下,胡雪岩却又要去实行这样两个大的“项目”,实在是让人惊讶,就连十分钦佩他的尤五和古应春也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他现有的钱庄和生丝都是需要大量本钱的生意,根本没有余钱去开药店和典当行。

然而,胡雪岩却有着自己的打算。他想凭借自己的本领和信誉,因人成事。在胡雪岩销“洋庄”的时候,请求当时的江苏学台何桂清帮忙;在去苏州的时候,又解决了阿巧的事情;此外,在苏州还结识了富家公子吴季重、潘叔雅和陆芝香等人。当时,太平军正大举进攻苏浙,苏州十分混乱,其一,官军打仗,不仅没有做到保民,甚至有时还骚扰民众;其二,太平军也是步步紧逼。这样一来,这群富家子弟都想到上海避难,可是,他们在苏州的房屋、田产却带不走。但是,他们却有大量的现银。他们都知道胡雪岩是钱庄的老板,便想借此将现银带到上海去用。

胡雪岩当场就为这些阔少进行了筹划,他建议将这些现银存入钱庄,一半为长期存款,以求生息,而另一半则为活期。就这样,胡雪岩为自己吸纳了一笔可以长期动用的资金。

事实上,做生意不仅是资金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智力的比拼。胡雪岩当初并没有资金,而又想要做药店和典当行的生意,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一条险路,但是,他却希望自己能够用最为捷径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业之路,所以,他毅然选择了这条险路,用自己的智慧获得了丰厚的资金。

胡雪岩曾经说自己是在“铜钱眼里翻跟斗”,而从他的成功过程来看,他的确是这样的一个高手。创业之初的胡雪岩身无分文,就是因为他总是能够找出属于自己的捷径,从而由最初开办阜康钱庄,到胡庆余堂,再到胡记典当行,这一项项的事业就这样给“翻”了出来。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精明的头脑和灵活变通的手腕,一个成功的商人,总是能够凭借自己高超的手段为自己的创业之路找出一条捷径来,从而为了这条险路拼搏到底。胡雪岩的这种活络的生意之道便是他“险”中求胜的成功捷径。

富贵险中求,敢拼才会赢

功成名就的人总是善于把握机会、创造机遇,它不仅是走向成功的钥匙,更是获取成功的基要,富贵险中求、敢拼才会赢,想要更早地获取成功,就必须要从“险”中求得对走捷径更为有利的东西。有很多时候,风险与成功是等量的,但是,因为“险”,所以要等时机成熟的时候才能去“求”,切不可浮躁不安,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每一件事情。

世界上高智商、高才能的人才大有人在,但是,成功人士往往是胆量第一。在现代社会中,敢拼才是一个人由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性因素。人生的道路往往是荆棘满布、风雨飘摇,若唯唯诺诺,就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相反,唯勇者胜。

何丽一家借着股市的一路狂飙,于2007年年底买了一套新房。虽然当时她的父母有足够的资金将房款一次性付清,但是他们觉得房贷利率和股市收益相比,实在是太低,于是就申请了19年的贷款,他们更想把钱投放到股市上,用股票的收益来归还房贷。

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股票在2008年一路下跌,他们家的资产非但没有增长,反而还严重的缩水。当时,何丽的父母不仅要面临股票资产的逐渐减少的状况,每月还要向银行归还欠款,压力着实很大。

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何丽的父母想提前还贷,尽可能地省点利息,以减轻每月还款的压力。但是,何丽并不认同这样的做法,她觉得提前还贷会大大减少投资的本金,这样就更不可能赚钱了,另外,她认为每月的还款金额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太吃力。但是,对于力求安稳的父母来说,这些理由并不足以改变他们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