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
46773400000078

第78章 深谋远虑,放眼未来(3)

一天,山东的一位米商藩家祥到达上海,谭柏年得到消息之后,就前去码头迎接。虽然他们是老相识,并且通过藩家祥的言谈,他得知其有意在上海收购大批谷米,运送到北方。谭柏年也知道藩家祥有着很雄厚的资本,他根本就不屑于做小生意。而在上海能够让其看上眼的米行,也不过三五家,而隆昌米行就属前3名,可以争取一下。

然而,当见到藩家祥之后,他才得知原来藩家祥与胡雪岩已经签订了契约,他还亲眼见到了那份契约。谭柏年看到这份契约之后,心中充满了失望。

当时的胡雪岩在浙江把握着海运局,还将漕运改为海运,做得非常成功,在商界没有人不知晓他的。谭柏年想不到,胡雪岩还会到上海米行抢生意。这让谭柏年心中十分痛恨,他想尽一切办法,让藩家祥毁了与胡雪岩签订的契约。很快,胡雪岩就得到藩家祥毁约的消息,此时胡雪岩并没有因为得到对方所付的罚金而高兴,反而十分苦恼。

而藩家祥只是听了谭柏年的挑唆,却对其中的真相知之甚少。胡雪岩这次抛售大米,确实是想做一次米行生意。胡雪岩认为,这次生意若想做活,就必须出奇招,改变套路,抓住机会。而海运局向来都只购买不卖。在大众的眼里,只不过是属于官办机构,盈利不多。看到浙江的谷米大丰收,米价狂跌,而北方却连遭旱灾,粮食紧缺。于是,胡雪岩就当机立断,大量收购新谷,寻找米商脱手。本来一切都计划好了,不曾想藩家祥却毁了约。这让胡雪岩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一旦被业内所知,必然有损他的信用。而藩家祥属于山东富商,垄断一北方民间粮米的市场,在商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胡雪岩也向来以诚为本,他将信用视若生命,却不能取信于藩家祥,这让他感觉很没面子。

于是,胡雪岩决定为自己的利益而战,他想了一套连环计。

第一环,就是找出谭柏年的弱点。他发现谭柏年支持隆昌米行,当年与其交易时,他曾不停地讨价还价,而且谭柏年并不在意谷米的价码,只是要求按一厘二的回扣,将钱存在了裕和钱庄。对此,胡雪岩感觉到这笔钱必定是吃的回扣。而这次与藩家祥合作,他必然也会吃回扣。

第二环,抓住谭柏年的把柄。胡雪岩以向裕和钱庄存入20万两银子作为条件,从资金紧缺的裕和钱庄档手那里将谭柏年在那里存款的数目弄得一清二楚。胡雪岩通过谭柏年每次存银的数目,推算出他从米行中攫取到大量的不义之财。胡雪岩将谭柏年在裕和的存银与利息结算账单故意误送给石三官,使石三官知道了谭柏年的所作所为。

第三环,入股隆昌米行。胡雪岩又找到石三官,以入股3成,负责米行事务为条件,帮助石三官整顿米行,并得到了石三官的允许。

第四环,胡雪岩又利用恩威并施的手段,使得谭柏年无路可走,不得不降服于胡雪岩。

第五环,对付藩家祥。隆昌所发生的改变,藩家祥并不知道。与谭柏年签订合约之后,他就返回到山东,寻找合作伙伴。当藩家祥看到朝廷严令各省抚督开仓赈灾、安抚饥民时,他却暗自高兴。他想着饥民越多,谷米就会高价销售。正当他在得意之时,胡雪岩请的一位官大人却来到藩府,称急需购进大批谷米。随后,又有前来拜访的官员,都希望藩家祥能够提供米源。当听到粮道大人以每石15两银的价码购进两万石谷米时,藩家祥暗自高兴,却还想讨价还价。于是,粮道大人又给他每石添加了二两银子。藩家祥见时机成熟,决定成交。当藩家祥回到上海时,只等着谭柏年如期交米时,却见隆昌米行没有一点动静。当他到隆昌兴师问罪时,却得到已经换了老板的消息。正当藩家祥想要发作时,却见胡雪岩背着双手出来,他立即明白了一切。而此时,若想再找其他的米行已经来不及了,如若耽误了期限,那么粮道大人是不会轻饶于他的。这时,藩家祥只好认输,并以每石20两银子的价格向胡雪岩买了两万石米。胡雪岩也由败转胜,净赚了10万两银子。

由此可见,胡雪岩所施的连环计在这次生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来已经被打败的胡雪岩,却能够利用计谋反败为胜,这正是他在商场中的高明之处。因此,对于经商者而言,只有善于运用谋略,才能更多几分胜算。

多一层谋划,添几成成功

无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做好详细的计划,绝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事情的发展方向,从而使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只有在做事情之前,早早地将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一系列的谋划,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出防范措施,做到环环相扣,这样方可避免因准备不足而处处受限。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就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赵国。而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之后,赵国又乘着魏国国丧之时,伺机将中山强占,而魏将庞涓则认为,中山只不过是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很近,不如直接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于是,魏国军队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双方经过了将近一年的交战,彼此都受到很大的损伤。这时,齐国得到赵国的求救。于是,齐王派田忌作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领精兵8万余人,前去救赵。最初,田忌将攻击方向定于直取邯郸。而孙膑则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就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若要劝解他人之间的战争,就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最重要的就是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接下来,孙膑还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到了赵国,而其内部空虚,如果这时带领众兵向魏国的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其交通要道,袭击赵国空虚的地方,并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这样一来的话,魏国自然会放弃赵国,而前来自救。这时齐军可以趁魏军疲惫不堪之时,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于魏军回国的途中,将其打败,这样就可以解除赵国被困之围。

在田忌与孙膑的带领下,齐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完全是因为孙膑的谋划得当,自然取胜也在情理之中。试想,如果按照田忌的想法,直接对邯郸进行攻击的话,势必会遭遇魏军的极力反抗,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损伤。而假意攻击魏国的都城,就会让魏国产生恐惧,加之当魏军急匆匆往回赶时,行军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使得齐国在战争的中轻而易举取胜的机会更大一些,而且还能够避免过多的伤亡。可见,谋划对做成某件事情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来说,若想取得发展,就必须做好谋划,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社会中立足,更多一分胜算。

古人有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意在强调谋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着力强调外界环境对于整个事件的影响力。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必须提前做好谋划,这样才会减少出现漏洞与失误的机会。相反,如果做事缺乏必要的预测分析,就会在做事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出现时,弄得自己措手不及,无所适从。胡雪岩就有着别具一格的眼光,他懂得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事先做好谋划,找出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方向。

5.摸清路数才可点住穴位

胡雪岩可谓是商业奇才,他的成功与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领域。胡雪岩独特的经营理念以及做人方式与成事技巧,总的来说可以用36字诀概括。而在这36字诀中,排行第3的就是一个“摸”字。指的就是只有摸清路数,才能点中穴位。胡雪岩则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比喻成针灸点穴。如果摸不准穴位,就乱点一通,不仅会将人扎伤,还会丢了自己的饭碗。只有摸清了症状,摸准了穴位,才能一针进去,祛除病患。这也是为什么胡雪岩一出马,就能够马到成功的关键所在。他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话说到点子上,事做到点子上。

生意场上,摸清路数最重要

行走于商场之间,最主要的是能够抓住形势所向,只有摸清了症状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胡雪岩行走商场一生,他最能够抓住形势所趋,懂得市场发展的方向,对其中的路数弄得一清二楚之后,及时出手,抓住商机。他开典当行,就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摸清了其中的情况之后,再及时出手,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还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

自古以来,典当行都是穷人们的钱庄,尤其在战火纷乱的年代里,穷人们更需要典当行,就连平日里无论如何都不去典当行的大户人家,到了这样的时期,都会走进典当行。在战火纷乱年代里,钱庄这样的生意并不好做,而典当行这样的生意却能够做得很好。当看到这一时机时,胡雪岩紧紧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胡雪岩发现,当战火开来,市面就变得极不太平,随着市场极度萎缩,钱庄的生意越来越难做。而典当行的生意却因为战乱变得越来越红火。加之当时原有占据了典当行业的徽州休宁的商人因为错误判断形势自动退出典当行业。此时的胡雪岩正好摸透了典当行的路数,因此他正好借此插手典当行生意。这样一来,他的生意没受到任何阻力。

当整个世界都充满硝烟战火时,全世界的人们都在逃难。这时的人们更加需要典当行了,由于原来典当行的老板们同样跟着老百姓逃难,因此,人们突然之间就失去了典当,走到了走投无典的地步。正是在这样的时期,胡雪岩却如一位救世主一样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不仅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典当的去处,而且他此时所赚到的利润还不及平时典当行的一半。就这样,胡雪岩就成为难民们眼中的救世主。人们开始将其称为胡大善人。

然而,胡雪岩知道自己是一位商人,之后他才能是一个大慈善家。他还曾经说过:“天下没有贫困的慈善家,天下也没有不赚钱的典当行。”就是在战火纷乱的时期,胡雪岩接过了自动退出的徽州休宁商人已经具有垄断性质的典当行,建立了自己的口碑与名声,他所插手的典当行生意也做得非常成功。胡雪岩认为,世界上最好做的生意当属任何人都不跟你争,也争不过你的生意。这样的生意因为具有垄断性质,所能赚取到的利润就会非常大。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样的生意再做下去只会承担更大风险时,而胡雪岩却能够透过风险,看到垄断带来的利润。正因为如此,胡雪岩开办典当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接手典当行之后,胡雪岩从中收到极其丰厚的回报。并且典当行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暴利性质的行业,而且其收入非常可观。胡雪岩接手典当行,也为他建立金融帝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典当行带给他的收益,使得他从阜康钱庄一条腿走路,发展到钱庄与典当行两条腿走路的金融大亨。对于经商者而言,一旦在金融业占据了有利地位之后,再想插手其他生意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胡雪岩所生活的时代属于战乱时期,而他所经营生意的时代正是太平天国后期时代,当时的社会动乱不堪,饥荒不断,通货膨胀。不仅仅是那些贫困的平民百姓,就连拥有庞大家产的大户人家,也都时不时地陷入困窘之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必须依靠典当行渡过难关。而典当行业属于一种暴利性质的行业,通常情况下,每个月的利息都在二分以上。当胡雪岩看清楚这些之后,他就插入于典当行。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在杭州、宁波、南京等地开办了23家典当行,这些典当行每年的收入竟达到了50多万两白银。

透过胡雪岩,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分析胡雪岩的话,他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投资者。因为当所有人都贪婪的时候,胡雪岩却能够懂得恐惧;而当所有人都感到恐惧的时候,胡雪岩却变得比任何人都贪婪。胡雪岩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懂得一个商人最需要做的是什么。他明白众人分粥,所分得的粥就会非常少。而一个人独自拥有一份粥的话,那就不一样了。他更懂得,在投资任何一项生意时,都必须将市场路数摸清楚,一旦将市场中暗含的路数搞清楚之后,才能一针见血,只有找到了正确方向,才能让利润最大化。

摸清路数,方能对症下药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生意场上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对自己面临的对手以及市场趋势知晓甚少,是不可能将生意做成功的。其实,做生意就像看病一样,只有找到病因与切入点,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生意场上,需要做到知己,正确衡量一下自己的分量,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此外,还需要摸清市场存在的路数,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客观的分析,从而抓住重点“投其所好”,才能为自己赢得丰厚的利润。否则,一味地盲目行动,只会惨败于商场之中。

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华佗,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科医术。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对病症的诊断也十分准确,他在医学界所取得的成就,在我国医学史上获得了非常高的地位。每次华佗都能够根据病人的诊疗情况,根据病症的不同,开出不同的处方。

一次,州官倪寻与李延同时找华佗看病。他们都称自己头痛发热,而且他们俩的症状也一模一样。华佗认真、仔细地看了他们的舌苔之后,又为分别为他们把脉。他说,倪寻需一服泄药,而李延需要一副发汗药。

倪寻与李延看了药方之后,觉得十分奇怪,就问华佗:“我们两人的症状完全相同,病情也一样,为什么吃的药却不一样呢?”

华佗向他们解释道:“你们二人具有相同的症状,那只是病症的表面现象。倪寻的病因是由内部伤食引起的,而李延的病因却是由于外感风寒、着了凉所导致的。因此,你们两个人的病因不同,我当然要对症下药了,给你二人用不同的药治疗。”

很快,倪寻与李延服了华佗开的药后,病全都好了。

看病最重要的是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如果找不出病症的致病因所在,就很难做到药到病除,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生意场上也是如此,在选择某项生意时,如果不事先找出其中的路数,不摸清状况,只是两眼一抹黑地投入进去。这样就非常容易因为找不到重点,而让自己走许多弯路,甚至忙碌了很久,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

胡雪岩的一生不断在经商的道路上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抓住市场形势,选择适应时势的生意。对于一个现代企业的老板而言,也应当如此。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之中,更需要企业者,擦亮双眼,在选择投资一项生意时,只有找到其中的奥妙所在,找出其重点所归,才能一出手,就击中重点,占据主动。让所选择的生意,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随意控制。只有做到这样,才能让自己所选择的生意,为自己、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