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最好的执行者
46775100000011

第11章 强化结果思维,执行重在到位(5)

在这种“全民总动员”的情况下,技术科才拿出机器生产商的电话号码。于是,采购员就打电话问哪里有这种螺丝钉卖。对方却告诉他:你们那个城市就有我们的分公司,你去那里看看,肯定有。

半个小时后,那家分公司就派人上门送货来了。问题解决的时间就那么短,可是寻找哪里有螺丝钉,就用了一个星期,而这一个星期公司已经损失了上百万元。

很快,工厂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运营。在当月的总结大会上,采购科长将这件事情又重新提了出来,他说:“从这次事故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公司某些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从技术科提交采购申请,再经过各级审批,到最后采购员采购,这一切都没有错误,都符合公司要求,可是结果却造成这么重大的损失。问题在哪里?竟然是因为技术科的工作人员没有写上机器生产商的联系方式,而其他各部门竟然也没有人问问。”

有些事实是有目共睹的,凡是发展快且发展好的世界级企业,都是具有强大落实力的企业。在责任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责任不分大小,关键在于落实。公司和单位的决策你不落实,就是对组织的不负责任;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认真落实责任,就是对自己前途的不负责任。

因此,我们每个人无论面对的责任是大是小,无论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认真落实自己的责任。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这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但在工作中,有时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还是有人一再出错。

比如,某广告公司的员工就犯过这样的一个错误,在为客户制作的宣传广告中,将客户的联系电话中的一个数字弄错了。当他们把制作的宣传单交给客户时,客户由于时间紧,第二天就要在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上使用它,所以没有详细审核就接收了。直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整理剩下的宣传单时,才发现关键的联系电话有错误,而此时这样的宣传单已发放了5000多份。

客户一怒之下,向广告公司要求巨额赔偿。由于错在己方,再加上客户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费用的确巨大,无奈之下,广告公司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赔偿。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件事情传开后,广告公司便在客户中失去了信誉,渐渐没有生意可做了,因为没有人再敢把自己的业务交给他们去做,害怕再出差错给自己带来麻烦和损失。

这样一次看似小小的失误,就把一家本来极有前途的广告公司击垮了。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工作时能细心点,能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做到位,那么,这样的结局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也许有人会说:“第一次没做到位不要紧的嘛,我可以做第二次、第三次。”是的,第一次没做到位时可以做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但是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假如没有及时发现错误,就会像上文中的广告公司那样,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巨大损失。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是着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当我们走进奔驰汽车公司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悬挂在车间门口的条幅——“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

其实,不仅仅是员工应该树立“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的观念,企业的经营者同样也应该重视这个观念,无论是在做一件普通的工作,还是经营一个企业,都要抱着“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尽量避免错误发生,才能尽量减少损失。

“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虽然企业如此要求自己的员工,但是,不少员工却错误地认为这个要求太苛刻,不近情理,因为我们都是凡人,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呢。有的员工甚至认为在工作中出现一点小错,是很正常的。

比如,生产工人认为一个零件不合格,对公司并不能造成什么明显的损失,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但是,在很多成功的企业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

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

比如,在麦当劳,炸鸡腿、鸡翅的时间都是用秒来控制的。少一秒,鸡肉没熟透;多一秒,鸡肉会变老。也就是说,无论多一秒还是少一秒,都会影响鸡肉的口感。因此,每个麦当劳员工都必须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因为顾客还在服务台前等着呢。

福特公司也如此要求员工。在整条流水生产线上,每一个零配件生产出来之后,马上就被送去组装,因为没有库存,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全线停产,所以必须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此,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不过,我们在力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时,也应多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分工合作时,用词一定要准确,切忌含糊、笼统,否则,模糊的语言就有可能影响工作的有效执行。

在一次工程抢险中,技术员小刘和同伴们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他急需一把螺丝刀,于是便对离自己最近的小张喊道:“快,去拿一把螺丝刀来。”小张飞奔而去。但小刘等了很久,小张才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他手里拿着一把小号的螺丝刀,“我认为你最需要的是这把,所以就拿来了。”

小刘接过来一看,生气地说:“谁让你拿小号的,我是要最大号的!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呢?”

小张没有申辩,但显然地,他心里很不高兴。此时小刘突然意识到,自己让小张去拿螺丝刀时,并没有明确地告诉他自己需要多大号的。小刘知道出现错误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没有具体地说明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螺丝刀。

于是,小刘便缓和了语气,抱歉地对小张说:“我要的螺丝刀是工具箱内最大号的那把!”这次,小张很快地就拿着小刘要用的螺丝刀回来了。

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工作中,如果我们要想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那么光靠某个员工的努力是不行的,这还需要整个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使用具体的、准确的工作语言等,然后再加上全体成员的努力,第一次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成为现实。

始终比他人领先一步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要使世界动,一定要自己先动。”中国的古谚语也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中外的先哲们道出了同一个道理:凡事要主动,消极等待则有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这个道理在商界中同样适用,商机往往转瞬即逝,一个消极被动的企业只有死路一条,即使是一个“巨无霸”型的成功企业,稍有松懈,也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因此,聪明的人总是在机会来临之前,就比别人抢先一步行动,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越做越强,越做越大。反观那些消极被动的人,不管他本人具有多么高深的知识,但是如果他拖延、等待,商机就会一次又一次地被错过,而企业的发展就会止步,甚至会萎缩和消亡。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一招领先,招招领先。”这是富士康集团CEO郭台铭经常对员工讲的一句话。他这样要求员工,自己也是这句话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富士康集团在30年的时间内持续壮大,并连续7年入选美国《商业月刊》全球信息技术公司100强;连续3年蝉联中国出口创汇第一名;公司经营的范围横跨计算机、通讯等领域,是微软、惠普、戴尔的重要合作伙伴。

富士康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与其CEO郭台铭始终坚持“比他人领先一步”的策略有极大的关系。正因为认识到积极行动、事事比别人领先一步就能抢占先机,富士康才成为“全球代工之王”,而郭台铭也被竞争对手称为华人电子业的“成吉思汗”。

在业界,郭台铭是一个最善于发挥主动性、抢占先机的人。他不像某些企业的管理者那样,喜欢坐在办公室,把所有的事情计划周密后再发号施令,而他是只要认准了机会,他都会抢在别人前面第一时间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