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也知道自己不该那样做,却总是无法自拔,如:心胸狭隘、恐惧、自卑、追求完美、懊悔、自欺欺人等,走不出心灵的困境。这些都是受了不良心理的影响。而这些不良心理的产生是有一定诱因的,只要对症下药,完全可以克服。
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心眼很小,不能容忍不利于自己的议论和批评,更不能受到丝毫的委屈和无意的伤害,否则就会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也有一些人为人吝啬小气,吃不得亏,否则心理就不平衡,就会想方设法弥补“受损”的利益。这都是狭隘的表现。
自尊心太强
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存有狭隘的心理,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例如,只听得好而听不得坏,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忍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就出现过激行为,做出害己害人的事情。
狭隘通常在牵涉到自尊心和利益得失的人际交往中明显地表现出来:或是受到了轻视和蔑视,或是受到了奚落和捉弄,或是受到了指责和批评,或是受到了误解和委屈,或是受到了讥讽和嘲笑,或是在利益上受到了损失、吃了亏,或是在名誉上受到了打击、下不了台等等。
以自我为中心
狭隘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总是紧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些东西,过分地在乎自己的利益,不允许别人有任何的侵犯,因此,即使一些小的玩笑,也会让他们难以接受。他们的自尊心很容易就会受到伤害,不论一些情景的发生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甚至是善意的,也无论是必然的、可以理解的、合理的,还是偶然的、纯属是开玩笑的,狭隘者狭隘的心胸、狭小的气量都会随时随地显露出来,使人感到难以与其相处。
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用“退让”的胸怀,妥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好的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生活中,渴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出类拔萃,成为别人赞叹和羡慕的人才或者成功人士,这几乎是所有人都渴望的事,可是,当有的人真正获得了可以成功的机会时,反而选择了退缩或放弃,人为什么会害怕即将取得的成功呢?
“约拿情结”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给研究生上课的时候,曾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谁希望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谁渴望成为一个圣人?”“谁将成为伟大的领导者?”学生们的反应是:咯咯地笑、红着脸、不安地躁动。而当马斯洛问他们是否想要获得成功时,他们却都说“想”。既然想获得成功,却不敢有积极的努力和实践,连自己的理想都不敢承认,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称为“约拿情结”。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它反映了一种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它会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不愿发挥自己的潜力。而“约拿”也被用来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
对自我的限制
在日常生活中,约拿情结表现为缺少上进心,或称“伪愚”。在人们小时候,可能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会导致产生“我不行”,“我办不到”等消极的念头。
这些念头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直到周围环境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和供自己成长的机会。而当成功的机会降临时,“我不行”,“我办不到”等心理表现得更加明显。因为要抓住成功的机会,就意味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面对许多无法预料的变化,并承担可能失败的风险。正是因为这种害怕,人们反而会选择放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人们一旦认定某些事情的时候,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如对某种品牌机器,对某职业或者岗位产生痴情地钟爱。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反应呢?
心理定势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开会时,先让与会者自由入座,然后让大家到室外休息片刻,再入会场,如是五六次,结果发现大多数人都坐在他们第一次入座的座位上,于是将此效应定名为“定位效应”。“定位效应”是指人们习惯了在某个位置,就不易更换的心理效应。“定位效应”是心理定势在起作用。人们对事物做出定位后,就容易先入为主。在习惯了某个位置之后,就不容易更换。
不完全信息基础上的判断
之所以会存在“定位效应”,也有着一定的客观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判断的时候很少有机会得到完整的信息,大部分的判断和决策都是建立在不完全信息基础上的。例如,企业要为下个年度制订销售指标,就会参照今年的销售额再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一点调整;医院要预计下个月病人的数量也会根据这个月病人的数目进行调整。
毋庸置疑,在对不确定事件做判断时,定位调整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方法。但是,人们在对不确定的事情进行判断时,往往是非理性的。大多数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被已有的信息锚住而步入调整不足的误区,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判断和理性的决策。因此,在更多的情况下,人们宁愿“固执”地拘泥于无用的初始信息。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主观上却总是觉得自己不行,对自我的评价过低,甚至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畏首畏尾,丧失自信,什么都不敢去尝试。结果总是错失机会,一事无成。
对自我的期望过高
否定自己、丧失信心源于人们的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或者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我能力和行动的一种偏低认识的情感品质,会限制人们潜能的发挥。据心理学家分析,对自我的期望过高是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之一。生活中,有很多人用过高的标准来审视自己。在这种标准的要求下,去奋斗、努力,但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可能和自己的标准相差一大截。这时,人们对做事情的热情顿时就会减少许多,进而否定自己,贬低自己,觉得自己不行。俗话说:“希望有多大,失望就会有多大。”过高的期望常常会带来过多的失望,这种失望一旦产生,就会影响人们做事的积极性。而当其屡战屡败,长期生活在消极之中,自卑心理自然就会产生。
在攀比中失败
攀比也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人与人天生就是有差距的,一个皇子和一个农夫的儿子肯定是不一样。后天的环境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当人们看到别人的才学,看到别人的富有,心理可能就会出现不平衡,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自己全面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会妄自菲薄,此时,自卑心理自然就产生了。这种由攀比心理产生的自卑感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因为总是和别人的长处进行比较,难免会产生失落,继而就会否定自己,阻碍自己前进。
生活中,有很多人会很痴狂地喜欢上某事或某物,对其高度关注和依赖,一刻也离不开,如酒鬼嗜酒成性,赌鬼走到哪赌到哪,球迷会不惜一切代价追随着自己的偶像在全世界奔走。为什么人们会达到这种痴狂的程度呢?
心理依赖的普遍性
成瘾性是指在生命的过程中,心理和生理上接受到某种刺激后产生愉悦感,兴奋感。这种反应多次重复,人们就会喜欢上这种感觉,继而渴望得到这种刺激,形成依赖性,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瘾而离不开它了。
在人类进入文明以后,成瘾性就伴随着人类社会。例如,酒瘾、烟瘾、吸毒、赌博等,还有如洁癖、棋迷、球迷、甚至是现在的网瘾、追星。虽说它们之间有差别,但都有着共同的心理机制。
心理愉悦感的获得
成瘾性和心理,生理都有关系。例如,酒、烟、毒品,这些物品能够对人们的神经造成某种刺激,并从这种生理的快感中获得美妙的心理享受,使心情格外的兴奋或愉悦。久而久之,迷恋上这种感觉,并对造成这种感觉的物品产生依赖。当然,人们之所以会渴望这种美妙的感觉也是有一定的心理诱因的,这样的人生活中可能经常感到忧愁或痛苦,或者心灵没有寄托,孤独寂寞,为了摆脱这种痛苦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麻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