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4678700000013

第13章 培养孩子的高智商(2)

越来越多的父母热衷于测试孩子的智商,甚至有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智商而评定孩子的人生,父母这样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当然,测智商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是父母在孩子测智商后的态度。其实,智商是可以提高的,如果孩子的智商不高的话,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提高上去。

当父母们知道了孩子的智商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时,他们就热衷于给孩子测评智商,如果测评的结果是高分,那么父母孩子都高兴;如果测评的结果是低分,那么父母孩子就都垂头丧气,有的父母甚至会因此而埋怨孩子。其实,不光是父母看重孩子的智商,就连一些幼儿园在接收孩子之前也都会替每个孩子做个智商测评,当孩子进入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再测评。幼儿园就是用这个孩子来检测孩子学习的进步情况的。

其实,对于智商测试,从其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有人对于其准确性和有效性抱着怀疑的态度。当然,随着人们不断地试验,不停地试用,已经对其准确性的怀疑基本消灭,然而,其有效性还是有待研究和观察的。

对于智商的测定,有关资料表明,在孩子5岁之前所测定的智商对孩子以后的表现不具备预测能力,在孩子6岁时,则是对孩子进行智商测定的最早也是最佳的年龄。

国内为孩子测智商的机构不少,但真正的权威并不多,其科学性和严肃性也大打折扣。因为,测智商,绝不能像查视力、测身高、体重那么简单和机械。那么,对于孩子的智商测定要如何看待呢?我们不妨听听专家怎么说。

殷红博(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当今智商测试内容仅包含语言、数字和图像,不够全面,人的智力因素大大超过这三方面。单纯以此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智力,对孩子本身有失公允,如果再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某种心理暗示,很可能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不利。因为,2至15岁的孩子处于成长发育的自我认知阶段,他们要通过他人的反应来认识和判断自我。他还强调一点:人的智商是变化的,一次测试只能说明孩子此时此刻的智力状态,不能由此一锤定音,更不能把它视为对孩子一生智力的评判。

另外,在发达国家,智商的测定是极其严格的:测试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有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有标准的设备;整个测试区域的环境和氛围必须“到位”,甚至对光线、室内陈设、温度、湿度等都有明确的界定;测评人员说话的方式、速度、声调、面部表情等都可能对被测试的孩子产生影响;而孩子当时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智商测定绝不是一知半解的人就可以随便进行的。

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的智力水平与他的成才有一定关系,智力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小时候是高智商儿童,当他们长大会却碌碌无为。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古代已经出现过了。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个叫做仲永的小孩,他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并且可以当场做诗做文。由于他有这项才能,他的父亲就带着他到处表演,挣了不少钱。但是,过了若干年之后,这个昔日的“神童”已经变得和普通人一样了,成了一个平平庸庸的人。这个时候,仲永的“智商”就没有起上什么作用。

对于孩子测智商,有些家长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他们认为,如果经过测验,孩子是高智商,那么就会全力培养孩子;如果孩子的智商一般或是比较低,那么就让孩子自己发展,不需要对孩子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不管孩子的智商是高还是低,父母都要对孩子负责任,不要因为智商的问题而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设计世界上第一智力测验。这些测验,共30题,由浅入深,测试人的判断理解及逻辑等能力。这套测验,给当时的法国政府采用,用来测试学童的智力,以找出那些智力较低者,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其后不断修正先前设计的测验,得出一个“智力年龄”的概念。

智力年龄(MentalAge)是指某个年龄组别的孩子,平均而言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比如,一个八岁的小孩子,他在智力测验的表现,跟普通10岁的孩子一样好,我们就说,这个孩子智力年龄是10岁,虽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8岁。

1916年,心理学家Stern提出一个“智商”的概念:如果一个小孩子的智力年龄与他的生理年龄一样,那么他的智力就是一般;但如他的智力年龄高于或低于他的生理年龄,则他的智力便是高于或低于一般水平。

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

比如上例中,小孩的智力年龄是10,生理年龄8,故智商=(10÷8)×100=125。

智商(IQ)智力等级

140以上天才或近于天才

120-140智力优异

110-120智力较高

90-110普通智力

80-90迟钝偶为低能

70-80介乎迟钝与低能之间(也可归入低能)

70以下确定为低能

根据统计,在我国,智商小于90的占了全国人口的约25%(根据定义,智商100当然就是人口的平均智力水平);智商在90与110之间(也就是普通智力)的人占了全国人口的约50%;智商在110与120之间的人约占了人口的14.5%;智商在120与130之间的人约占了人口的7%;智商在130与140的人约占了人口的3%;智商超过140的人仅占人口的0.5%。

§§§第4节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父母箴言

很多孩子每天都在为大堆大堆的作业而头痛。如果学习效率不高,那就更糟了。整天都在应付作业,玩的时间被挤掉了,生活和学习就会变得劳累无趣。所以,在提倡给孩子“减负”的同时,父母也应注意培养孩子高效率学习的习惯。

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差别并不在于学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学习效率的高低。作业拖沓,学习效率不高,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性格问题,更重要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问题。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学习效果的。

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和熟练运用知识,一切学习方法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从这个角度衡量,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并不是效率最高的做法。

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原因是,孩子和老师的感情联系,通常不像和父母那样强烈。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不会像在家里那么集中。这就说明,由父母进行亲子教学,在效率上要比孩子上课听讲更高。

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让孩子掌握自学的能力。从自学的角度衡量,以大多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完全可以自行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而且这是一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智力上的探索,不会被外界因素所干扰。与课堂教学相比,效果只会更好,效率只会更高。

琳琳的暑假作业中,出现了正方体和长方体方面的题目,这是六年级的内容,妈妈为了激发她的学习兴趣,先卖了个关子,对她说:“等六年级再说吧,其实20分钟就能学会。”孩子一听,兴趣来了,说:“妈妈,你不是说笨鸟先飞吗?就让我当一回笨鸟吧。”

就这样,妈妈和琳琳一起分析长方体的表面积,琳琳自己很快就总结出了定理。妈妈再把参考书翻开,上面明确说这一段需要5个课时,而她们只花了几分钟,而且琳琳总结出的东西,与书中仅有个别文字上的差异。这使琳琳大受鼓舞。

能像这位妈妈那样,引导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只要能长期坚持下去,奇迹终究会出现。这个例子恰恰证实了自学和亲子教育,在提高孩子学习效率方面有着怎样强大的威力。

父母在明确自身在提高孩子学习效率方面的优势的基础上,还应认真分析造成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在哪里。通常情况下,造成孩子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性子慢,做什么都快不起来;学习时精力不集中,边写边玩;对学习缺乏兴趣,做作业的积极性不高。

第一种情况很复杂,且不好解决,必要时需找心理医生给予治疗。后面两种情况,父母则完全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帮助,让孩子改掉坏习惯。

1.从生活中的事情入手

一般来说,做作业慢、学习效率不高的孩子,其他活动也较慢。因此,应该从各方面来提高速度。首先可从穿衣吃饭做起。晚上睡觉前,将衣服按次序放在顺手的地方,早晨起床穿衣时可节省时间,还能使穿衣服的速度加快。吃饭时不要过多说话,也不要边吃边看电视。平时做事情时,不断对自己说:“再快一点,好吗?”长期坚持,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2.教孩子做作业要定时定量

如果以前孩子做5道数学题要用20分钟。那么,教孩子从现在起,努力做到完成同样的作业量只用18分钟。开始时,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循序渐进,慢慢提高。这样做也可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做作业的积极性。

3.教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教孩子开始做作业前,要把书桌整理好,把没用的东西放过去,把有用的书本和文具放在伸手拿得到的地方。一旦开始做作业,就要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尽力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

4.亲自给孩子讲解

对于那些孩子不易掌握、容易错的内容,父母可以先自学一遍,再给孩子讲解。这既可以加深孩子的理解,又能帮助父母掌握孩子的情况,还能在双方的讨论中,促使新知识和老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

5.与孩子并肩作战

一次“卡壳”,不仅当时会耽误孩子的时间,事后也能降低孩子的信心和学习效率。当孩子挠头的时候,父母应该立刻过去,陪他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这能增强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6.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学,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工具书和网络来查找相关资料。自学能使孩子越学越爱学,而且效率更高,知识掌握得更全面,并且相关知识都能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7.帮孩子树立远大目标

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谈论未来,帮孩子找到自己的长远目标,这就能让孩子真正懂得今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从而增强上进心,提高学习效率。

8.效率是为了轻松

父母应该跟孩子说明,提高效率会让学习变得更轻松,效果会更好。这能改变孩子的习惯想法,不再认为学习就应该是苦事,从而消除抵触情绪,提高效率。

9.从学习中找乐趣

乐趣会让学习的效率更高,所以,可以让孩子从学习中找乐趣。这样,孩子就会注意到原来没有发现的有趣之处,对知识会记得更牢。

10.给孩子精神奖励

每次做作业,孩子速度有所提高,就要表扬孩子。让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起到自我鼓励的作用。

§§§第5节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父母箴言

父母应当努力让被孩子确立学习是快乐的信念。只有孩子带着喜悦的期盼开始学习,才会在学习结束时感到意犹未尽、恋恋不舍,整个学习过程都会变得津津有味、充满乐趣。

著名教育学家斯宾塞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带着两群孩子来到镇上的小河边,告诉其中一群孩子:“我一发出口令你们就跑到教堂那里去,那里正在举行婚礼,先跑到的可能会得到小糖果。”然后,他又对另一群孩子说:“你们要尽快跑到教堂那里,越快越好,谁落后我就会惩罚谁。”随着一声令下,两群孩子都飞快地跑起来,要知道从河边到教堂有很长的一段路程。结果呢,那群知道先跑到教堂可能有糖吃还可以看到婚礼的孩子,先跑到的很多,而且到了以后大多还很兴奋。而另一群孩子有的掉队了,有的干脆跑了一半就停下来了,停下来的孩子多了,大家也就不怕惩罚了。

从这个实验中,斯宾塞做出如下的总结:第一群孩子在开始跑的时候就把“跑到教堂”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因此跑起来就轻松得多。而另一群孩子则把“跑到教堂”这件事当作了一个命令,只是被动地去执行,尽管有惩罚的威胁,作用仍然不大。斯宾塞认为,孩子的快乐是很多的,大多都是无目的的,教育则是要引导孩子得到“有目的的快乐”。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应该先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

随着斯宾塞对儿子的教育越来越见成效,到他家里来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的邻居和朋友越来越多,他们的问题都是:如何教育孩子。为了更形象地解答他们的疑问,斯宾塞做了上边的试验。经过数年对儿子的教育和大量心理学的研究,斯宾塞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佳的。传统教育者尽管也在教育孩子,但是很少对孩子进行研究,他们在传统的教育规则中机械地工作着。尽管他们为了教育好孩子非常认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但教育的效果却很差。

欧美教育学者经多年研究后得出结论:从学习的生理心理过程看,在学习新知识时信息通过感觉通道进入大脑边缘系统,这些系统对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做出初步评价,保留好的、有用的信息,删除那些不好的、没用的信息;保留下来的信息进入大脑皮层,在这些地方接受更高一级的“审判”。判断为有意义的知识信息,就会使大脑产生一种活性物质,促使神经系统网络接通,信息被接受和储存。这就是说,如果孩子感到要接受的信息是有意义的、重要的,大脑就会被激活,能轻松愉快地学,效率就高。反之,如果孩子认为知识信息不重要、没有意义,就不愿学,大脑就不释放活性物质,神经网络就不被激活,知识信息就进不了神经网络,储存不牢,记不住,学得苦、学得累,效果差。

所以说,真正的学习的快乐,不仅是指学有所获及学会某事的成就感,还指学习过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乐的。学习知识技能或读书本来就是很快乐的事,好奇心得到满足使人感到很快乐,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快乐的,掌握了某些技能又是快乐的,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也非常快乐。当快乐的心情不存在时,学习的乐趣已无,或产生厌倦心情,孩子们在学习中的主动积极性已不存在,主体的大脑活性被抑制,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处于消极状态,知识信息难以输入、储存和提取。这正如某位教育专家所说的:“真正的学习是快乐的,当快乐的心情不存在时,学习也就跟着停止。”传统教育忽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方法单调,一味地灌输、拼时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学无乐趣,效果非常之差。因此,欧美国家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呼吁,要把乐趣归还给学生。由于许多学生不善于学习,不会运用学习的策略方法,只知死读书,机械背诵,死用功,因此学得不快乐,效率低下。每个教育者的使命是要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善用方法,把乐趣归还给学生,否则难以取得学习的成功。

至于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斯宾塞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1.抓住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