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十种习惯
46826400000010

第10章 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勤奋是成大事的必备(2)

历史上记载着无数勤奋的事例:大作家艾略特长年累月刻苦阅读,笔耕不辍,才写出成名作《亚当·比德》;但丁说自己在写作《神曲》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天天消瘦下去;歌德为了能给读者一个震撼的故事,一本《浮士德》就花去他五十八年的时间;诗人席勒常常用“勤奋一生但壮志未酬”来勉励自己……

如果他们没有经过勤奋的努力,没有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来完成他们的工作,能给后人留下如此珍贵的遗产吗?我们能够肯定地说:不能。勤奋能够出成果,勤奋能点燃智慧的火把。那些只知道悲叹自己处境低劣的懒惰者,永远也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变得聪明起来。

在任何知识领域,从来没有哪一本书、哪一种文学作品,或者哪一种艺术流派,没有经过长期艰苦的创作就获得流芳百世的名声。天才需要勤奋,就像勤奋成就天才一样。在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写作生涯之初,一个作家的建议使他受益颇多,因此,他常常记得这位作家的话“如果只为钱而写作,而不用心灵来写作,即使他有写作的天赋,强迫自己每天写字,风雨无阻,也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小说家。”后来,他又把这句话送给了好友罗伯特·布坎南。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伟大的作家,在坐下来写作之前,先放一点鞋匠的黏胶在椅子上,只有具备这样的精神才行。”

著名作品《荒村》在问世之前,不知道耗费了哥尔德斯密斯多少精力,他觉得自己一天能写出四行诗就很不错了,“一个人如果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写作习惯,那么他思想的缜密程度、写作方式的成熟程度,是那些零星写作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即使那些人本身的天赋比他高出十倍。”

法国道德学家儒贝尔也有这样的表示,他说:“伟大的作品来自天才的灵感,但是,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把它变成现实。”

“没有艰辛就没有成就。如果你想取得成功,除了努力工作别无他法。”这是英籍荷兰著名画家阿尔玛·埃德马阐述的观点。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如果说我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话,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的勤奋工作和耐心思考。”

当有人问起,你是否崇拜过谁,是一位英雄?一位文学家?还是一位艺术家……那就随你的愿望了,你可以崇拜这些成功者,也可以用敬畏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心目中的大人物,钦佩他们的丰功伟绩。但是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并不是用一颗触景生情的心,加上丰富的想像力就可以使你成为席勒。而是勤奋写作和坚持不懈地推敲,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天才也只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不能带给其他人什么。

“千万不要依靠自己的天赋。如果你有着很高的才华,勤奋会让它绽放无限光彩。”雷诺兹说,“如果说你智力与能力一般,勤奋就是对你不足的最好补偿。如果做到了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会让你成功。如果没有勤奋工作,你终将一无所获。”

天才出自勤奋。

并不是说如果没有一点点天赋,光靠勤奋本身就可以创造出天才。但也并不是强调具备非凡天赋和很高能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即使一个智商平常的人,只要能付出艰辛的劳动,认真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必要的技巧,同样能够成就大事。

高尔基说:“一个智力平常的人,只要能够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勤奋努力,也要比不曾付出的天才更值得尊敬与赞扬。”约瑟夫·库克也说过这样的话:“机智灵活又踏实肯干的平凡人,比天才更易出成绩,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有些人的确天赋很高,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勤能补拙。天赋如果不和判断力、逻辑推理能力、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联系起来,对于个人和社会就毫无意义。那些天资聪慧却疏于劳作的人,只能期待奇迹会出现,而不是付出劳动去争取,最终只能是两手空空,毫无收获。

在现代社会里,若想做出一番事业,同样也是要靠勤奋,光靠“天赋”是无法达到成功的。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要避免耍小聪明,因为,想靠小聪明就赢得成功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一种不幸,那就是你总是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是个天才,觉得“一切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应该尽快放弃这种错觉,一定要意识到:在有助于成功的种种因素中,勤奋工作总是最有效的,只有勤奋的工作才会使你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如果你已经是个从事工作的人了,如果想成大事,你就应该学会用勤奋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勤奋来激励自己去认真的对待一切事物。即便有过人的才干,如果不采取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行动,最终也会一事无成。

3.勤恳踏实的干工作

“脚踏实地,才能避免漂浮。”是成就大事者不断勉励自己的成功箴言。

飘而无根,就要任风儿吹;脚踏实地,才可镇而不乱。要想成就大事就要不断的对自己说这些话,不厌其烦地提醒自己,因为它对你是终身有益的。

脚踏实地能够让一个人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只要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即使是一个能力一般的人,也可以取得比较不错的成绩。

如果你是公司的一位员工就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全神贯注、充满热情地工作,那么你很快就会得到老板的赏识。同时,你也表明了你的忠心,使他更贴近你,并且你的积极心态常常感染着上司,激励着上司积极进取。

让上司放心的就是你这份积极的心态,影响上司的也是这份心态。领导者排斥那种冷漠、粗心大意、懒惰的员工。

人们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产生着不同的结果。因为,我们都知道一心一意和二心二意的结果有着天壤之别。

“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这句引自罗斯金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高尚和卑微的职业差别,上帝要每个人都从事着对社会有意思的事情,要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行业里找到自己的快乐与满足。

不管是做饭、洗碗具,还是铺床、洗衣,都要有专注的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做着各种事,并从中感受到乐趣。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做事,发自内心的满足是一种享受。

一份卑微的工作并不能代表什么,即使是补鞋这么低微的工作。有一些鞋匠把它当作艺术来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管是打一个补丁还是换一个鞋底,他们都会一针一线地精心缝补。另外一些鞋匠却截然相反,随便打一个补丁,根本不管它的外观,好像自己只是在谋生,根本没有热情来关心工作的质量。前一种人热爱这项工作,不是总想着从修鞋中赚多少钱,而是希望自己的手艺更精,成为当地最好的补鞋匠。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生活中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是最伟大的道德家,还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要遵循这一准则,无论世事如何变化,也要坚持这一信念。它就是在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外部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做的工作,然后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约翰·密尔这段话的意思是:勤奋工作是快乐的源泉。有人要他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生活的准则时,他说:“这条准则可以用一个词表达:工作。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义;不工作,生命就会变得空虚,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乐趣。没有人游手好闲却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对于刚刚跨入社会门槛的年轻人来说,我的建议只是三个词:工作,工作,工作!”

如果你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话,就会知道哪个是主动喜欢自己工作的人,因为他们更多的表现出自发性、创造性、谨慎和专注。这些都是和那些在工作中应付差事、乏味无聊的人截然不同的。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总是充满热情,干劲十足。总是主动去找事情做,并期望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而那些做每件事都觉得乏味的人,其实这一生都在被生活所累。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心里都存在着“人人都在命运之神的掌握中,我们只要等待好运降临到身上就行了,”的想法。但现实中有这种想法的人结果都是非常可怜的。

诗人朗费罗则说:“日常生活看似枯燥乏味却非常重要!就像时钟的发条一样,可以让钟摆匀速地摆动,让指针指示正确的时间。当发条失去动力时,钟摆就会停止,指针也不再前进,时钟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再有任何价值。只要我们能鼓起勇气,拿出力量和行动来,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任务,那我们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了。”

一个靠自己的勤劳,经过无数艰辛谋到职位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光荣,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如果你现在的职位并非通过自己的苦干,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谋到的,那你做起事来感觉一定不太好,一定会觉得工作非常生疏难做,因为这个职位不是你脚踏实地谋得的。

“工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至今仍保存完好,它是最有效的心灵滋补剂,是医治精神疾病的良药。这从自然界就可以得到体现。一潭死水会逐渐变臭,奔流的小溪会更加清澈。如果没有狂风暴雨,没有飓风海啸,地球上会全部是陆地,空气也会静止不动,这样的世界就毫无生趣。在气候宜人、四季温暖如春的地方,人们十分惬意地享受着生活,自然容易无精打采,甚至对生活产生厌倦。但是,如果每天要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与大自然作激烈的搏斗,经受各种锻炼,一个人就会精神抖擞,发出最强的力量。”这是迪恩·法拉阐述给我们对脚踏实地工作的理解。

金斯利说:“每天早晨起床后,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得想着自己有事做,强迫自己工作并尽最大努力做好,这样可以培养你的自控能力、勤奋、意志力等各种美德。在懒惰的人那里,是没有这些优点可言的。”

要立即采取行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提升自己的人格,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如果你缺乏勇气、魄力、忍耐力和决断力,那就磨练自己具备这些能力。你应该深信,上帝赋予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人们能够改变自己。

正因为成大事者每天脚踏实地地工作才使其走向了成功。我们每天早起一点,就能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我们每天对待工作认真一点,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阻碍,多一些舒畅。

4.勤敬立业成事不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流传已久的成功学最简单化的道理。多少成大事者本着这一道理取得了成功,他们用“勤”体现着他们的生命价值,用辛勤的汗水挥洒出不朽的功绩。

成功的路也许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无论这条路怎么走,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

从小就养成勤勉的习惯,往往是一个人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之一。

左拉说:“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工作,工作使有机的事物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任何事物都要运动,一旦它离开了运动,那它就会停滞,这就是自然的法则。我们只有不停的奋进,才能有所成就。

德国人有一种习惯,把名言、真理都刻在钥匙上来警示人们。一句“不用,就生锈。”就很好的道出了铁的本质和对人的寓意。

正是这种“不用,就生锈”的精神,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数的辉煌业绩和杰出成就,而他们无不是得益于勤奋的工作。无论是何种行业,是艺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是艺术家还是文学巨匠。

乔治·拉斯罗说:“在我的一生中,我最幸运的事情是,我能够认识许多用勤奋灌溉的艺术家。他们都强迫自己每天写作十二至十六个小时,尽量减少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真正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而他在谈到自己是如何工作时说:“至于我,常常不分白天黑夜,连睡觉和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这在一些人的眼里,是非常难以忍受的生活。但是,凡是想取得成就的人,就不得不这样做。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创作充满了热情。但是,当我写作了八个小时或十个小时之后,大脑和神经过度紧张,已达极限时,我承认,这样的工作实在是单调乏味至极。天地作证,我不能说假话。然而,在这些繁重枯燥的工作中,也有着鼓舞人心、能起补偿作用的东西,那是精神得到了满足,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我的精神世界才会更加充实。”

朗费罗赞美那些勤奋工作的人说:“如果把伟大的诗歌作品比喻成露出水面的桥梁,那么,作者静静地研究和学习,就是水面下的桥基。虽然我们看不见桥基,但它是不可缺少的。”

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养成研究一些伟大作品的热情,如:《独立宣言》到朗费罗的《生命之歌》,没有哪部作品在最终完稿前不是经过不断润色和修改的。拜伦写《成吉思汗》的时候,因为一直都感到不满意,就不断的修改,以至于改了一百多遍。

《驳腓力》在问世之前,其作者——古代雅典的雄辩家狄摩西尼是通过长时间大量而辛苦的工作才完成它的;柏拉图在他的作品《论共和国》中仅仅开头第一句话就变换了九种不同的写法,直到满意;夏洛蒂·勃朗特会用一个小时来寻找一个合适的词语;蒲柏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写他的两行诗;格雷则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他的一个短篇;吉本在完成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时候已经是25年后了,第一章他就写了三遍。

格莱斯顿先生在他高龄的时候向人们讲述着他的成功秘密,他说:“我在工作中得到了最大的乐趣,并养成了勤奋工作的习惯。年轻人总觉得休息就是终止所有努力,但我却有新的发现,最好的休息是可以改变工作的一种方式。如果长时间看书、思考,把脑子弄得昏沉沉的,那就到空气新鲜的室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锻炼一下身体,让思维尽快的得到恢复。要知道,自然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只要大自然伟大的活动有一刻停止,我们人类就会死去。我尽量在工作的时候也模仿大自然的方式,顺应自然规律生活。我所获得的回报就是健康的消化功能、良好的睡眠、身体的各个器官保持在最好状态。这就是我要留给你们的成功的秘密,勤奋工作带来的回报。”

在俄国的统治者中关于彼得大帝的传说是非常多的,他是通过艰苦努力才得到王位的。他经常脱下宫廷服装、穿上工作服,去访问民间疾苦。他看到俄国人们还不能了解西欧的文明,感到痛心疾首,决心进行自我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20岁的时候,他开始周游列国,他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向这些国家的优秀人才学习。他在荷兰的时候,自愿当一位造船师的学徒;在英国的时候,就去造纸厂、磨房、制表厂和其他工厂工作。他不仅细心地揣摩学习,而且像普通工人一样干活、拿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