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的课堂管理艺术
46827800000009

第9章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2)

【教师策略之五】:“你的名字彻底敲响我的耳鼓”——记住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名字。曾有人问一位心理学家:“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答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因为这样会使对方感到亲切、融洽,反之,对方会产生疏远感、陌生感,进而增加双方的隔阂,其实,教师威信的树立也可以通过“记住学生名字”的途径来培养。事实上,一些姓名不为人知的学生中(特别是后进生,朱帅就是这一类的代表),绝大多数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他们也希望被别人重视,成为有尊严的人,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教师在课堂上出乎意料地叫出了他们的名字,能让他们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甚至改变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因此,教师在接任新班级后,未到开学,即可先行阅读学生基本资料,熟悉学生的姓名。

【教师策略之六】:“这颗心多高兴被你赏识”——关注、赏识后进生。新学期伊始,每个学生在心灵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特别是新接一个班的时候,学生看到换了老师也换了环境,不管这个学生原来成绩多么糟糕、思想多么落后,他都会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都渴望在新的学期自己的行为表现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特别是后进生由于以前获得老师赞赏的机会很少或者除了受到斥责和处罚外根本就没有得到过赞赏,因而他们会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一定要好好学习,对自己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而在此时,老师的及时关注、帮助和赏识无疑就成了他们前进的动力,信心的增强剂。文中韩老师对后进生朱帅的一番赞扬让“朱帅平时一向旧社会的脸早就灿烂成了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学生对教师由衷敬佩与自信就可能在这表情的变化中开始了萌生。

“报告!”上学期的迟到专业户王存又迟到了,所有同学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正在讲课的您身上,大家都在拭目以待:该怎样处置这个迟到者呢?有好几位已经愤愤不平地轻声告诉您:“他上学期一迟到,俺老师就让他罚站——”可是您似乎没有听到这些,“怎么迟到了?”面对王存您的语气显得很平淡。“睡过了。”王存汗涔涔地嗫嚅着。没有想到,可能我们全体同学都没有想到您竟示意他回座位坐下,同学中间有些失望的骚动。“同学们,”您真诚而恳切地说,“王存同学没有说假话,很诚实;他尊重老师,报告以后经老师同意才进入教室;他努力过,从他脸上的汗可看出。这样有礼、有节的迟到,我还能说什么呢?相信他新的学期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以后一定不会再这样了。”真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韩老师您竟然这样的和风细雨、善解人意,我真是服了您了!再看王存,从他的表情里我分明读到了内疚与歉意,读到了感动与决心,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经久不息……

【教师策略之七】:“爱让我们更精彩”——以宽容之心关爱学生。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对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少一些批评、埋怨,可使学生产生信赖、仰慕和感激,我们对学生的情感,比如宽容、爱心和尊重,对学生常常具有迁移作用。得到教师尊重和理解的学生往往精神生活充实,个性品质较为健全,他们也能以真诚之心对待同学、对待集体;反之,得不到教师尊重和理解的学生会产生厌恶学习、厌恶人生,甚至滋生反社会情绪。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可以使学生产生教师“期待效果”,进而去追求成为老师所导向的人,所以教师必须敞开胸怀“爱”学生。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很高兴认识同学们,再见吧!”您的话语刚刚结束,“铃——铃——铃——”的下课声也响了起来!“哇——”真的神了,您比挂在墙上的钟还准时啊!我的天,简直不敢相信!“师爷——再见——”“师爷——再见——”尽管您已经走出了教室很远,可从同学们一声声“师爷——再见——”的呼喊声里,我感觉他们一定也对您一见钟情了!我真的希望,天下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自己的老师一见钟情,也期盼天下的所有老师都能够让自己的学生对自己一见钟情。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点在这篇案例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仔细观察这篇案例,开场白中,韩老师一句“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这种幽默语言的学习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沐浴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后来的自我介绍,精深的专业知识的表现,是支撑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

其实,我们知道,“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精湛渊博的专业知识,都不能真正树立教师的威信。第一节课是好的教学的开始,教师在第一节课上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素质和魅力,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会对其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始就叫对学生名字

也许教师们都知道叫对学生名字的重要性,但总有一些教师,要么总把学生名字“张冠李戴”数次后才能叫对,要么总把学生名字念错N次后才纠正过来。这些看似小事,其实是非常不可取的。

叫不出学生的名字,也许我们会有许多的理由,比如所带的班级多、课时少,甚至认为我们教的不是主要科目,叫不叫上名字无所谓。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总是努力去追寻教学的最高境界,却忽视了最基本的问题——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了解学生应当从记住并呼唤学生的名字开始,名字是一个魔瓶,它作为记忆的核心部件,构成我们情感的来源,当我们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或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时,所产生的教学效应的差别是难以想象的。

教师上课的时候,如果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同时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学生往往首先是惊喜,随即兴奋、自信,觉得老师了解自己、重视自己、关心自己,这样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学生在感到获得尊重的同时,对教师也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亲其师,信其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育教学,自然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很少叫自己的名字,他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最终很可能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产生诸多问题行为,这样不但“寒”了学生的心,而且“冻”了我们的课堂。

先来看两个案例:

一:一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中学教师在第一堂课上点名时,不认识学生张海昶名字中的“昶”字,就自作聪明地漏报,最后装模作样地问:“有谁的名字没有点到吗?”继而反问:“那你叫什么名字呢?”这名男生答道:“我叫张海永”。在一节公开课上,他提问该男生,连叫几次“张海永”,均无应答。他上前:“张海永同学,上课可不能走神,老师叫你呢”。男生忽地站起来:“老师,我叫张海昶,地球人都知道。”全堂哄笑,这位教师自是尴尬无比。

二:接手新班,怎样在开学第一天给素不相识的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呢?拿着陌生的班级名册,看着一长串不熟悉的名字,我细细地读着,慢慢地思索着。要不,给每位孩子送一句寄予希望的诗,再把他(她)的名字放进诗里去,那不是很别致的吗?说行动就行动:毛晓凤——春风拂晓醉春烟,凤凰展翅傲枝头;张晓婷——晓荷绽颜无限娇,婷婷玉立性高洁;沈诗媛——唐诗宋词皆上品,琴棋书画小媛通;钱正芳——一身正气浩然,芳名传人间;梅杰——梅花香自苦寒来,若想杰出勤为先;王炜霞、姜伊凡……整整两个晚上,终于把53位孩子的名字各编成了一句诗,打印、裁剪,一条一条整理好,放进了信封,终于大功告成了,我长吁了一口气。

第一天,我来到班级,看见孩子们已端端正正地坐好,我笑着说:“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希望你们喜欢。一听说有礼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你看看我,我瞅瞅你,嘴微微抿着,十分兴奋。“我把你们的名字,都编成了一句诗,希望你们好好保管,好好品读,那是老师对你们的希望和祝福。”我把昨天剪好的嵌名诗,一条一条地发给孩子们。这下,他们可激动了,拿着小纸条读着,前后左右轻声地互相交流着,欢笑着,温馨和快乐缓缓地拉开了我与孩子们共同生活的序幕……

“只有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并在第一次就叫对,才更容易架起师生愉快沟通的桥梁”。这是两个案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第一个案例不必多说,在第二个案例中,这位老师课前准备得很充分,整整两个晚上,把53位孩子的名字各编成了一句诗,打印,裁剪,整理好,真正做到用心去记下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架起师生间愉快沟通的桥梁。

其实,我们知道“用心记住学生的名字”的目的不仅仅是方便教师上课时的点名提问,更重要的目的是教师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同时投以鼓励、赞许的目光,会使学生惊喜,随即兴奋、自信,觉得老师了解、理解、重视、关心自己,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总之,把学生的姓名牢记在心,把注重对名字的呼唤视作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决定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分钟也不要拖堂

下课铃响了,教师仍然继续进行教学活动,即“拖堂”。学生课间休息时间,满打满算也就10分钟,可有些教师“拖堂”少则两三分钟,多则七八分钟,甚至还有“拖”到下节课的上课铃响过仍不肯下课的,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其实,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拖堂,都是不可取的,拖得越多越久,越不利于课堂管理,而且,也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

(一)“拖堂”是对学校作息制度的蔑视与践踏

守时是一种社会公共准则,在这种公共准则之下,学校制定有作息制度。

什么时间到校,什么时间放学,什么时间上课,什么时间下课,这是每个学校作息时间表上都写得清清楚楚的东西。这些都是国家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而制定的,是具有权威性的规定。

“拖堂”教师则把体现国家意志的作息时间看成是可执行可不执行的软性规定,或者说根本没把国家规定放在眼里。

“我拖堂是加班加点,是工作积极肯干的表现,我就是不按规定的时间下课,我就是想什么时候下就什么时候下,你能把我怎么样?”这不是公然藐视与故意践踏学校作息制度,又是什么?具有这种心理的人,还有什么不讲理的事不敢做?连国家规定的作息制度都故意践踏,哪里还有资格号称“人民教师”?

(二)“拖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观的集中体现

若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会时时处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在课间休息问题上,教师会考虑到学生作为正在接受知识的未成年人,不能长时间处于紧张学习状态,必须有必要的放松和休息。课间休息时间就是让他们放松和休息的,教师强占这一时间就是对他们身心的摧残。

不少以强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为荣的教师,公开表白自己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这不过是骗人的障眼法罢了,他们这样做的真实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己所教学科成绩高于同年级同学科其他教师。这到底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呢?

(三)“拖堂”践踏学生休息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享有合法的休息权利。劳动者享有休息权,未成年人同样享有休息权。这些权利已经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其中学生的休息权是由政府规章的形式来确定,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作息时间的规定。

教师上课“拖堂”,强行侵占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来进行文化课教学,就是侵犯学生休息权。

“我拖堂是加班加点,是工作积极肯干的表现,我就是不按规定的时间下课,我就是想什么时候下就什么时候下,你能把我怎么样?”就是在一个美丽的借口下,故意侵犯学生休息权。就是用无赖之口,表达自己对学生权利和国家意志的轻蔑。

(四)“拖堂”破坏良好的师生关系

“拖堂”的教师对“拖堂”是不可能有恶感的,不仅没有恶感,还非常喜欢,所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也肯定没有恶感。

事情果然如此吗?否。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只不过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愤怒罢了。可以这样说,学生没有不对教师“拖堂”持反对态度的,不过是程度不同。有些麻木一些,有些则深恶痛绝。他们私下议论时,有的甚至对教师很不尊敬。

我就知道有这样一位喜欢“拖堂”的教师,因为从来没有人当面对她提出批评,所以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偶尔听学生议论,对她的“拖堂”行为怨声载道,她才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

(五)“拖堂”引起教师间的矛盾

我们先看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上课铃响后,某教师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刚刚开讲不到三分钟,就有几个男生气喘吁吁跑到教室门口喊“报告”。某教师火从心起,厉声问他们为什么迟到。学生回答:“上节课下课晚了,上厕所来不及赶回来。”某教师问:“上节课上的什么?”学生回答:“英语。”

不用说,某教师立刻对英语教师有了意见,认为英语教师影响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打上课铃后来到教室门口了,里面上课的还讲得正带劲,迟迟不肯下课,让等候在外的教师愤愤不已。

“拖堂”,确实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既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损害其他学科教师的“利益”。当一个教师过分考虑自己不顾他人的时候,只能收获怨恨。不仅收获学生的怨恨,还收获教师的怨恨。

上面讲了不少“拖堂”的危害,有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或许会问:“难道它就没有好处吗?要是它不能提高成绩,那些教师干嘛还拖堂呢?”

新教师工作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拖堂”跟提高成绩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样说吧,凡是喜欢“拖堂”的教师,一般来说学生口碑都不好。从他们任教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看,成绩优秀的十分鲜见。

拖堂的弊端是如此之多,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第一次走上课堂起,就一分钟也不要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