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Ⅱ
46879500000004

第4章 家有儿女,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3)

当孩子做噩梦时,一定要去帮助他。噩梦通常是近期内所有紧张情绪的发泄,是一种令人感觉到惊慌的梦,它反映了冲突的存在。了解孩子的内心紧张,寻找原因,帮助孩子平息冲突,这有助于消除孩子的不安情绪。

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要仔细倾听孩子的梦

作为家长很有必要倾听孩子讲述他做的各种各样的梦,这能帮助他尽快摆脱消极情绪的影响。在家庭或学校里,孩子总难免遇到困难,困难通常会带来困惑。但是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原因,只是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头。做噩梦便是一种对困惑的表现。这时候大人更应该注意倾听,鼓励他将噩梦说出来,或采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把魔鬼画出来

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有欠缺,可以让他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建议孩子用纸和铅笔将噩梦描绘出来。这是一种理想的表达方法,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儿童心理学家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将心灵里的魔鬼驱赶出来。”

帮孩子留住美梦,驱赶噩梦在分析图画时,你不妨充当一下心理学家。如果是美梦,这表明孩子幼稚的心灵之窗开启了,你只需尽量让他把这种情绪维持下去,让美梦伴随孩子成长。如果是噩梦持续不断,你不妨尝试将孩子从虚幻中拉到现实,向他证实:“一只老虎在你衣柜?这不可能,老虎一直被关在动物园的笼子里。”

噩梦,噩梦,离开房间儿童心理学家还有更有趣的建议,那就是借助一些游戏帮助孩子摆脱噩梦困扰。如果你的孩子经常做噩梦,你就郑重地告诉孩子可以帮助他把噩梦赶走。然后走进卧室,连喊3次“噩梦!噩梦!离开房间!”不要小看这种做法,孩子信任父母,他们相信父母有力量解决一切难题。这是一种有效的游戏方法,不信你可以试试。

教育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是最为重要的。爱是孩子生存的理由,自由的本质是形成自我。爱会给孩子构建一个完美的人格,自由能给孩子构建很高的智能。

——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

人们总是担心,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中得到了过多的爱和自由,他就不再拥有走向社会的心理力量,他就自然成为一个弱者。面对这样的问题你有没有感到震惊,有没有感觉是我们成年人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说父母对孩子不够爱,肯定会有很多父母提出抗议并自我辩护说:“没有这回事!我很爱我的孩子,我为我的孩子牺牲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我所做的一切还不都是为了孩子……”为什么父母都自称爱孩子,而孩子却觉得自己是在无爱中长大的呢?

父母所说的“我很爱我的孩子,我牺牲了很多”,这是在意识之内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下楼梯看都不看,直直往下走,这种孩子就是在父母或者老人的过分呵护中成长起来的,他自己都没有办法衡量自己的能力。这种所谓的爱,把儿童的辨别能力、自卫能力和自立能力给剥夺了。这种爱实际上是成人对自我的心理和观念的一种照顾。

有一位从小就在父母的耐心照顾、细致辅导下而考上理想高中的孩子,在父亲去外地出差,母亲因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帮他复习功课的情况下,自己复习功课参加期末考试,结果物理、数学两门成绩不及格。老师找来这位同学谈话,想了解一下他没考好的原因,没有想到的是,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主要是缺少父母的帮助,才没有考好。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家长,他们急切地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片面地认为要想孩子成才,就必须从小抓到大,唯有当好孩子的“助教”与“陪读”才能不留遗憾。

错误的教育思想必然导致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不正确。家长无法做到根据孩子的年龄变化而适时调整家庭教育策略。有的家长不顾孩子年龄特征,对中学生也像对待小学生那样,大事小事包办代替,使孩子产生了极强的依赖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得过了火,尽自己所能地给孩子以丰富的物质生活享受,结果,教育没有搞上去,负面影响却出现了,孩子只知道伸手向父母要吃要穿,一切依靠父母。

有一个小女孩参加夏令营时,面对眼前的鸡蛋,却不知如何下口,问她为什么不吃鸡蛋,她说:“这个鸡蛋和我家鸡蛋长得不一样,我家的鸡蛋软软嫩嫩的很好咬,这个鸡蛋太硬,咬不动。”原来在家里都是大人把鸡蛋剥好放在她的面前,她从来没有看过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

我们的孩子已经变得如此无能,我们的教育已经如此的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对于很多中国父母来说,祖祖辈辈没有过今天这样的小康或者富裕生活,他们绝大多数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有时把爱子之心推过了爱与害之间的小溪,推到了一个错误的极端。所以孩子的一切大事小情,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可是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有好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只能使孩子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低。

一位幼儿园老师说:“现在的孩子,在入园后出现很奇怪的现象,吃饭不会,上厕所不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帮着做。”这个年龄是孩子最喜欢自己动手做事的年龄。手发展的能力没有了,对孩子心智等方面的成长都会产生影响。父母会说:“因为我们太爱孩子了,所以帮孩子做了。”也因为如此,父母成了致使孩子无能的罪魁祸首。

爱孩子,就应该使孩子自立;爱孩子,就应该使孩子自尊;爱孩子,就应该使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精神。

教养加油站

让孩子经历风雨

爱孩子,就应该给孩子一对坚强有力的翅膀,让孩子能够在暴风雨里飞得更高。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父母的保护下长大,虽然很舒适,但经不起任何风雨;如果从小就让他在风雨中见识世面,培养他自强自立的品格,那么,孩子的一生都将受益无穷。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让孩子早点儿学会选择,对他将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他选择的事大多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对他的成长却很重要。如果孩子和父母的选择不同,也不要否定孩子的选择,因为这样会打击他的积极性。

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强的孩子,往往喜欢独自钻研、探索。而对父母的一些强制性做法,却表现出极强的反抗,不愿意按照大人的旨意去做事。如果父母事事都强制孩子按大人的意愿去做,就会压制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导致孩子胆小怕事,不善于创新,当然更无法自强自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家里,孩子能够做的事要他自己去干,如穿衣、洗碗、打扫卫生等,不要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劳,让孩子做“小皇帝”。在学校,除了学习好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去帮助他人。

等啊,盼啊,假期终于到来了。经过一学期的紧张忙碌,孩子多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尽情玩耍。然而,家长们却心存顾虑:“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真不想让他浪费一丁点儿时间。”“怕他在假期玩疯了,开学后收不回来心”……家长的担忧未必是杞人忧天,但如果做到合理安排,学习和放松是不冲突的。

假期本来是属于孩子们的一段最自由欢乐的时光,孩子们可以暂时告别繁忙的学业,不用再顶着星月上学、回家,不用熬夜突击备考,可以看闲书睡大觉,约上三五好友出游聚会……但是,事实上往往不能如愿。很多家长不是逼着孩子去上各种补习班,就是要求孩子好好在家复习以拼搏未来的高考。看来,对于这些童心未泯的孩子,在假期里“痛痛快快地玩一个月”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容易。

孩子们在假期里不能如愿地得到放松,对此家长也觉得很无奈。有的家长说:“现在社会上竞争这么激烈,不抓紧时间让孩子多学点儿东西怎么行呢?”还有的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在就业的时候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如让孩子趁高中时多加把劲儿考上重点大学……就这样,孩子们得来不易的假期,却在新一轮的努力中开始了。

家长一味地希望孩子比自己强,对孩子的成长与学习预期过高,时间一长,必然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孩子们之间也往往会交流这些由父母和社会其他方面传递来的压力,并在言语中互相渲染。天长日久,这原本很正常的压力,也会超过了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让孩子们承受了很多在他们这个年龄段本不该承受的焦虑与恐慌。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

导师在课堂上端起一杯水,然后问台下的学生:“请大家猜猜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是半斤,有人说是八两,导师却说:“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端多久?端一分钟,谁都能做到;端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端一天,可能就得进医院了。其实,这杯水的重量一直都没有变,但是你端得越久,就越觉得沉重。这就像我们承受着压力一样,如果我们一直把压力放在身上,即使不是很沉重,只要时间一久,你就会感到压力越来越沉重甚至不堪重负。”

是的,一时的压力也许谁都可以承受,但是同样的压力承受时间久了,就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远路无轻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连成人都无法长时间忍受的压力,更何况弱小单薄的孩子呢?

一名年仅17岁的高中生,由于对母亲的高压管教无法忍受,竟举起了斧头向母亲砍去,致使母亲当场死亡。还有一名初中女生因害怕考不上市里的重点高中,竟然打算离家出走,最终被民警发现将其送回家中。

在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常常觉得压力很大,而且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意志品质极端缺乏,出现了很多与人沟通方面的问题。专家认为,在假期里让孩子的心灵好好充充电,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成长专家认为,孩子成才的关键在于“理想、智慧、情操、意志、沟通”等非智力因素,但是孩子的“完美人格”并不是顺其自然就能发展而来的,家长和社会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发自内心、恒久不息的原动力,鼓励孩子创造快乐、富裕、和谐及均衡的人生。在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能得到这些能力的锻炼,而假期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家有一个失聪女儿的中国教育专家周弘也曾说过:“宁要快乐的傻子,不要忧郁的天才。”所以,作为父母不要把孩子的假期给剥夺了,让孩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孩子也是人,他平庸也好,不优秀也罢,既然他做不成天才,那就让他做个平凡的人好了,完全没有必要抢走孩子的快乐,弄得孩子老气横秋,只有单调的学习,孤独地啃一本又一本越来越艰涩的参考书。长此下去,小心后果得不偿失。

教养加油站

那么,父母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得到心理的放松,重拾儿时的快乐呢?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再“变小几岁”

在假期里给小学生“一把球拍、一套积木和一个小时”,让他像在幼儿园时一样过简单的假期;给初中生“一种乐器、一本日记和一个上午”,培养好的习惯,过轻松的假期;给高中生“一个人、一个培训班和一本好书”,做点儿初中没做的事。总之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再“变小几岁”。

坐在地上搭积木,任性地在红纸上剪出各种图案,从题海和参考书中走出,踏踏实实看一本喜欢的闲书……看似浪费了时间,但智慧和力量只有在这时候才能够闪现。

走出家门接触社会

利用得来不易的假期增长见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美国的孩子没有暑假作业,却有一种特殊的“暑期学校”,学习内容不是教科书,而是游泳、野餐、打球和漫步。除此之外,最有美国特色的,就是对青少年参加社会活动的偏重。一周的活动项目包括参观银行和邮局、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湖边去清理垃圾,且自己承包一段,以后也要经常到那里清扫垃圾。

这些活动虽然不是我们所重视的各种技艺的学习,但孩子却从中熟悉了社会、历练了自己,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培育起对社会的责任感,滋长出一种“私而有公”的精神,让他在未来的个人进取和尽社会责任之间游刃有余。

体能培训一举两得

由于平时的学习比较紧张,很多孩子都忽略了身体的锻炼。像从前的孩子那样在黄沙地里疯跑,和小伙伴跳皮筋直到天黑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事实上,充沛的体能不仅是努力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对于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所以,对于体能的锻炼一定不要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