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社交要懂心理学
46886200000007

第7章 沟通从“心”开始——社交需要心理学(4)

2.情绪不稳定的人

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脾气暴躁、固执己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喜欢满腹牢骚。如果有人在旁边煽风点火,顿时就会火冒三丈,没有调查事实真相就盲目地实施报复行为。

3.人际关系不好的人

人际关系不好的人,往往和周围人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这些人神经高度紧张,敏感多疑,一旦和别人发生冲突,就容易把平时的积怨和不满都爆发出来,做出报复的行动。

4.对社会不满的人

对社会不满的人总是把社会看成一片黑暗,毫无光明之处,心里对社会充满了仇恨和不满。长此以往,就演变成报复心理,对整个社会怀有报复心理。

既然我们知道报复心理是人际关系的冷血杀手,那么我们就应该保持正常的理智的心态,不让报复心理这种邪恶念头出现。

1.深刻认识报复心理的危害

报复之后,报复者只能得到瞬间的快感,之后便陷入了永无止境的痛苦和悔恨之中,并且还会落得“众叛亲离”的结果。报复心理本身对报复者就是一种心理折磨,它使你看不到生命的精彩,感受不到阳光般的温暖,终日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心理异常或心理变态。

2.常常换位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和别人产生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对此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能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常常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和看待问题,这样你就容易理解别人的所作所为,不容易产生报复心理。

3.心胸要开阔

“海容乃大,故纳百川。”一个人如果有宽阔的心胸,就不会产生报复别人的心理。他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促进自己的进步,即使别人伤害了他,做了对不起他的事情,他也会采取宽容、忍让的积极态度。

4.向亲近的人倾诉

如果报复的欲望之火在你的心中燃烧,你就应该向身边亲近的人倾诉。你的报复心理只是一时的冲动,当你把心里的一切都告诉别人时,你心中的怒气就得以宣泄,冲动的情绪也会得以平复,这时你就不会再想报复了。

5.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当一个人伤害了你,使你怒火中烧,产生报复心理时,你可以赶快离开他,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找你喜欢的朋友聊天,或者自己去做一件让你开心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再去想报复的事情了。

6.学会关心和感动

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们。试着去关心别人,那么别人也会用关心来回报你,要学会为这个世界、为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感动。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黑暗,人们也没有你认为的那么坏,这样你的心里就会充满温暖。我们的心像一个容器,如果这个容器盛满了关心和感动,那么报复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五、消除悲观心理的阴云

在心理学上,悲观是人自觉言行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害怕的多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产生悲观心理,只是悲观的程度不同罢了。一定限度内的悲观是正常的,可是如果一个人过于悲观,就属于心理问题了。

有悲观心理的人会长时间地感到悲伤和忧愁,经常唉声叹气、焦虑不安;总是感觉生活不如意,对任何事情都没有情趣;看见别人开心自己反而觉得更难过,并且还有很严重的自卑感;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自杀的想法,使人们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安慰,反而更加重了悲观心理。

悲观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悲观心理和特定的性格有关。性格内向、孤僻、情绪波动、属于抑郁质或胆汁质气质的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心理。第二,那些遭受过严重精神创伤的人容易产生悲观心理。比如亲人死亡、夫妻离婚、失业、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艰难、命运坎坷等都会促使人们产生悲观心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悲观心理呢?

1.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变悲观为乐观

同样面对失败,悲观者和乐观者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悲观者认为自己的失败是永恒的,而乐观者认为自己的失败是暂时的,只要自己吸取教训,继续努力,下次就可以取得成功;悲观者常常把失败全部归为个人的原因,而乐观者认为失败固然有个人的原因,但也不能排除运气因素和其他一些无法抗拒的因素,所以失败并不能完全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如成功的人。用悲观心理看世界,看到的永远是灰色的天空;用乐观心理看世界,看到的永远是明媚的阳光。有时候,只要你变换一下看问题的角度,心情就会获得轻松和愉快。

2.用笑声来改变悲观心理

当你心理难过的时候,尝试让自己放声大笑,笑过之后,你就会发现悲伤缓解了好多,心情也变得轻松而愉快。让自己发笑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看一些喜剧电影,读一些幽默故事,和一些性格开朗、喜欢开玩笑的朋友聊天等,这都能帮助你开心地笑起来。其实,笑声真的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尤其是一些“心病”,比如悲观心理等。

3.多和乐观的人接触

乐观是可以传染的,如果你身边的人是乐观的,那么你的心情也会变好,悲观就会离你远去。所以,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和那些乐观向上的人来往,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学习他们的乐观态度,使乐观的火种慢慢地在你的心里点燃,你也会逐渐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充实

空虚指的是一种无所事事、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没劲”,就是空虚心理在作怪。空虚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引发许多对身心健康无益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的人肯定是不受别人欢迎的,所以在社交活动中更会遭受失败。

空虚心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个人缺少追求、整天无所事事。当一个人没有追求的时候,他的人生就失去了信仰和奋斗目标,自然也就无法获得成功的快乐。因为整天无所事事,人就会感到生活没有意思,寂寞难忍,这时空虚就会乘虚而入。为了摆脱心理上的空虚,人就会去寻找刺激,比如抽烟、酗酒、赌博,甚至聚众闹事等,以此来消磨时间。心理严重空虚的人还可能走上偷盗、奸淫等犯罪道路。

空虚心理的产生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物质条件非常优越,他们不需要为生活担心,只是一味地享受,可以说他们在游戏人生,他们从未考虑过生命的意义,也没有任何积极的人生追求。这样的人常常感到生活没有意思,容易产生空虚心理。第二,生活中还有一些人,他们心比天高,不屑于追求一般的目标,总是为自己制定太高的目标,虽然他们竭尽全力,可还是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结果他们就感到精神无从着落,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用,进而认为所有的一切都很虚无,产生空虚心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弥补内心的空虚呢?

1.要有梦想和目标

当一个人有梦想时,他就会为自己制订实现梦想的具体目标,然后朝着梦想努力拼搏,这样他的生活就变得充实起来,生命就变得有意义,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觉得生命应该好好把握和珍惜,很难产生空虚心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一个人的梦想和目标要与现实和自身的能力相符合,不能不切实际,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难以实现,容易产生挫败感;太低又很容易实现,就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有空虚心理的人能够从书中获得力量,用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心灵,拓宽自己的心灵世界,使自己走出狭隘的天地。尤其要多读一些名人传记,名人的奋斗史可以让人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使心灵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克服懒散的习惯

懒散是空虚滋生的温床。因为懒散,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整天无所事事,没有任何追求,只会胡思乱想,或者去寻找一些毫无意义的刺激,这样人就很容易产生空虚心理。我们只有养成勤劳的习惯,消除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和学习,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这样空虚才可能离你而去。

4.选择有追求的交际对象

人们可以通过交往而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从而使心灵受到感染,变得充实起来。当然交际的对象必须是有追求、有梦想的,这样的人才能对自己产生良性的影响。如果你和心里空虚的人交往,那只会让你的空虚更严重而已。

5.要有坚强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就是面对挫折和失败,不会被击败,能够从容地面对。有坚强意志的人总是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不会无所事事,不会感到虚无,不会让空虚有任何兴风作浪的机会。

6.正确认识社会

对社会的不满容易让人萎靡不振、不求上进,产生空虚心理。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社会,不可否认社会上有不少黑暗的现象,可是我们要看到它的主流方向。比起黑暗的现象来,社会上有更多光明的现象,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地改造黑暗的社会现象,让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而不能以虚无的态度去和社会相对抗。

七、正确地看待挫折

挫折心理是指人们在为实现某种目标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受到阻碍,进而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它是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谁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挫折和失败,挫折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挫折会引起强烈的不良情绪反应,比如紧张、焦虑、沮丧、悲观、忧伤等,如果这些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和消除,就会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让人变得一蹶不振、消极颓废、怨天尤人、冷漠无情。很多人都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在遭受挫折之后却容易萎靡不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自甘堕落。结果让周围的人感到厌恶,不愿意与之交往。

挫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个方面。

内在原因

内在原因包括生理条件和动机冲突两个方面。

1.生理条件

每个人的个人生理条件不同,比如一个人的外貌、生理上的缺陷和疾病等,这常常给一个人带来限制,阻碍他实现愿望和争取成功,使他遭遇挫败感。比如外貌不好的人就不能去做公关小姐,身体素质不好的人就不适合当运动员等。

2.动机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理动机,如果这些并存的动机不能同时得到满足和实现,或者它们彼此对立,只能实现其中的一个动机,其他的动机则受到阻碍,这种动机冲突常常会引起挫折心理的产生。

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和实质环境两个方面。

1.社会环境

个体在社会中常常会遭受许多人为的限制,从而无法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产生挫败心理。比如,因为种族制度的限制,一对相爱的男女没有办法走向婚姻;因为考试制度本身的缺陷,一个有过人才华的人被挡在大学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