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无公害肉鸡高效饲养技术
46895100000016

第16章 肉鸡科学饲养管理(4)

5.通过分栏控制均匀度

个别体重比平均体重明显低的,由于产蛋高峰前营养储备不足,所以延迟到达高峰的时间,将群体产蛋高峰的形成造成影响。在高峰后产蛋迅速下降,蛋重偏小且有低合格率。开产日龄比接近标准体重的鸡要推迟1~4周,易于感染疾病,死亡率高,饲料转化率低。群体整齐度的提高,必须使群体中较轻体重的个体数减少。为了年轻鸡群良好均匀度的保持,应让种鸡在足够的时间内自由采食,使之达到或超过14日龄的体重标准。在限饲前逐只称重所有的鸡,按体重大、中、小分群饲养,并在饲养过程中随时进行大、中、小个体的调整,抓出单独饲养体弱和体重轻的鸡,将限喂程度减轻,或使营养适当加强。在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前,即63日龄(9周龄)每一栏的种鸡都能达到体重标准,在混群时就容易合并各栏。在各栏合并时,要特别注意将各栏喂料量相近的进行合并。

28日龄(4周龄)是分栏的最佳时机。这时鸡群的变异系数通常在10%~14%。如果在28日龄(4周龄)之前分栏,分栏不一定持久有效。如果分栏晚于35日龄(5周龄),让鸡群在指定日龄如63日龄(9周龄)恢复均匀度达到体重标准就会有很短的有效时间。在多数情况下,分栏在鸡群有12%左右变异系数时就应进行。

日后分栏的实际需要在种鸡入舍前的计划阶段就要考虑到,把分出的小鸡放进事先为分级留着的空栏和空舍。考虑到特殊情况(如变异系数大于12%),可以把饲养公鸡和母鸡的部分分为3个栏。当鸡群分栏仅限于本鸡舍内时,只要有两个栏就可。分栏必须遵守下列程序:

一是鸡群在分栏前,必须把所有栏的鸡抽样称重。

二是所有体重相近的种鸡,应该在同一栏内合养。

三是如果鸡群变异系数比12%小,最好分两栏,如果变异系数比12%大,需要分成三栏,同时进行全面检查0~4周龄的管理细节,以便将日后鸡群的变异系数改进。每一栏的大小通过计算鸡的变异系数来决定,但要使各栏的饲养密度一致。

四是为了分栏的精确性,要单独称重每只鸡,使鸡只正确进入适宜的栏内。应把体重刚好处于两组分界点上的鸡放入变异系数较低的栏。

五是分栏后每一栏应重新称重,把平均体重和均匀度确定下来,以把体重标准和喂料量确定。建议采取下列方法控制分栏后的体重:小体重鸡群,必须考虑两种情况。如果分栏后的平均体重与肉鸡养殖体重标准有少于100克的差距,要求在63日龄(9周龄)达到标准体重。如果分栏后的平均体重与体重标准有超过100克的差距,应该相应地向下平移105日龄(15周龄)前的体重曲线,最终在140日龄(20周龄)时达到体重标准。中等体重鸡群,分栏后的平均体重与体重标准有小于50克的差距,体重标准要求在42~49日龄(6~7周龄)时达到。大体重鸡群,分栏后平均体重超过体重标准100克以上,体重曲线应该重新绘制,使其体重标准在56~63日龄(8~9周龄)达到。如果9周龄仍然超重,体重标准应重新设定,使之与体重标准曲线平行。这时如果让鸡群的体重回到标准体重,将会使高峰产蛋率及受精率降低。

如果鸡群已进行较好分栏,对鸡群再次进行分栏通常是没有必要的。对转群前体重整齐度仍差的鸡群,应在转进产蛋鸡舍时按体重大、中、小进行分级饲养,适当控制体重大的饲喂量,增加体重小的饲喂量,这对性成熟的整齐度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6.育成期的光照管理

控制育成期饲养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鸡的性发育进行控制,防止母鸡过早达到性成熟。一般要求育成期光照时间为11~12小时,光照强度10~20勒。如果光照过强,不仅会抑制鸡的生长,而且还会引起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现象;光照强度过低就会对实际操作产生影响。

一般母雏长到10周后,光照11~12小时能将脑垂体分泌激素激活,促使性腺开始发育,是育成期的临界值。如果光照时间过长,卵巢发育就会受刺激,使其早开产、产蛋小,在开产后不久又停止,会降低种蛋合格率。应逐渐减小光照时间,只要在11小时之内,都可以推迟性成熟。

(1)育成期和产蛋期采用环境控制

育成鸡舍密闭,人工光照。光照强度控制程度对光照的效果有完全决定作用。种鸡对光照时间非常敏感,应及时纠正任何意外漏光等现象,以保持对光照时间的正确控制。遮黑过程中光照强度应在0.4勒之内,鸡舍的遮光效果应定期检查,尤其要注意避免任何光线从风机口、进风口、门窗等进入。光照时光照强度应在10~20勒。但如果鸡群有啄羽和啄癖现象出现,应该进一步降低舍内光照强度。

种公鸡的光照要求与种母鸡相同,如表6-6所示。育成期的光照方法一般采用恒定法,如果鸡群发育良好,体重标准在2周龄前达到,恒定光照时间可以提前到14日龄以前。如果在2周龄前体重达不到标准,可以将恒定光照时间的实行推迟到14~21日龄。

恒定光照可持续到20周龄,注意整个育成后期光照时间都不能增加。

(2)育成期采用环境控制或者遮黑鸡舍

产蛋期采用开放式鸡舍的光照程序。育成期采用环境控制将逆季鸡群生产方面的问题(如产蛋推迟)解决了,尤其要注意将鸡转群至开放鸡舍时避免受到过度光照刺激。育成鸡群开始采用恒定光照时间应在21日龄前一周,最迟21日龄(3周龄),光照强度10~20勒。如出现早期增重不足,尤其是种公鸡,恒定光照可以在28日龄开始。有些品系需要光照刺激,可能从147日龄开始。如啄羽现象出现,可使光照强度降低。育成期是10~153日龄的恒定光照为9小时,154日龄(22周)时自然光照13小时,以后应结合人工和自然光照增加光照时间。

(3)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鸡舍都采用开放式

由于季节性的变化,鸡群处于自然光照的条件下,有长短不同的日照时间,要根据自然光照长短和季节光照强度的变化来掌握光照程序。我国处于北半球,绝大多数地区位于北纬20度~45度,到夏至(6月22日前后)日照时间最长,以后又逐渐缩短;冬至(12月22日前后)日照时间最短,以后逐渐延长。

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在4~8月出生的雏鸡,当日照逐渐缩短或者日照较短的时期是其生长后期时,在产蛋之前所需的光照时间与当时的自然光照时间差不多,所以在此期间不必增加人工光照,可采用日光光照。

补充人工光照:秋冬雏(9月至翌年3月),生长后期正处在日照逐渐延长或日照时间较长的时期。在此期间育雏,如完全利用自然光照,通常会对母雏性器官加速发育有刺激作用,使之早熟、早衰。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一般可采用渐减光照法和恒定光照给予人工光照补足。一是恒定光照法,是将自然光照逐渐延长的状况变为稳定的较长的光照时间。从雏鸡出壳之日算起,18周龄时的日照时数(如为13小时),要根据当地日出日落的时间查出。除了1~3日龄为24小时光照外,从4日龄开始到18日龄均以此为标准,均用人工光照将日照不足的部分补充,应早晚都用补充光照。

采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在育成期中绝对不能减少每日光照时数,更不能增加。二是渐减光照法,首先将鸡群在18周龄时最长的日照时间算出,再将人工光照补充,使总的光照时间更长,再逐渐减少。如从出壳之日算起,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查出18周龄时的光照时数为15小时,再加上4.5小时人工光照,为4日龄时总的光照时间,总计光照时数为19.5小时。除1~3日龄为24小时光照外,从第一周龄起,每周有15分钟的递减光照时间,直至18周龄时,正好减去4.5小时,为当时的自然光照15小时。

顺季鸡群饲喂应按照体重标准,第一加光时间应在22周龄(154日龄)。逆季鸡群开产往往会推迟,所以逆季体重的限饲程度要减轻,饲喂时按照体重较高的逆季体重标准,就会加快鸡群的性成熟期。逆季鸡群应在21周龄(147日龄)加光,加光3~4小时。

(4)不同光照方法对性成熟的影响

在生长期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同一品种,仅是不同的光照方法就会对它们的性成熟程度有影响。对性成熟的推迟程度依次为,渐减法比恒定法(光照时间短的大于光照时间长的)要大,而恒定法要比自然光照大。

对成熟期的延缓渐减法比恒定方法更有效,可推迟10天左右,而其他各种经济指标都比恒定法要好。渐减法的最少光照时间不可多于6小时。恒定法有越长的照明时间,性成熟越早,通常最合适的是4~8小时。

四、产蛋阶段的限饲

1.光照刺激至5%产蛋率之间种母鸡的限饲管理

种母鸡加光应该按照推荐的光照程序,并且饲喂程序要按照正常的体重曲线推荐的进行,料量定期增加(至少每周增加),以使周增重、丰满度适宜和开产时间适宜(见育成期光照控制部分)。种鸡的耻骨宽度应监测,以将种母鸡性发育状态确定。一般见蛋前21天有一指半的耻骨间隙,见蛋前10天有两指至两指半的耻骨间隙,开产时为三指。

2.日产蛋率5%到产蛋高峰期间种母鸡的限饲管理

种母鸡产蛋性能的促进和提高,包括种蛋质量、早期蛋重、产蛋高峰水平以及产蛋持续期。种母鸡在产蛋初期体重必须增加,将其产蛋性能和孵化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但如果母鸡在这个阶段种耗料过多,超出产蛋所需要的料量,就会引起卵巢结构发育异常、超重,降低种蛋质量(如双黄蛋过多)和孵化率,脱肛、腹膜炎等会发生。

这个阶段的管理首先要将加料方案确定,主要根据种鸡群20周龄时的体重均匀度和丰满度,这些特征对开产前第一次加料幅度有决定作用。如果鸡群的变异系数比10低,第一次加料应在产蛋率达到5%时;如果鸡群的变异系数比10高,则应将第一次加料的时间推迟到产蛋率达到10%时,以后加料根据产蛋率和蛋重情况。

根据品种的不同,产蛋高峰期代谢能的最大需求量也会不同,一般为454~481千焦/(只·天)。根据第一个种蛋前的料量和产蛋高峰时的料量之间的不同制定一个喂料程序,以后应根据鸡群的产蛋率、蛋重、体重、环境温度、饲料能量水平和生长状况调整鸡群产蛋上升阶段到产蛋高峰的料量。均匀度好的鸡群产蛋率会很快上升,应及时将料量适当调整,对产蛋上升加以支持。加料方法采用少量多次,逐步加至高峰料,避免鸡群过快增重。

(1)管理要求

鸡群的各项指标要密切注意,如至少每周观察一次鸡只状况(丰满度、颜色);产蛋率、蛋重、蛋重变化每天一次;吃料时间每天一次;体重、体重增长、均匀度至少每周一次;鸡舍温度(最高和最低温度)每天一次。

增加的料量确定时,每周的体重、蛋重及增长的状况应首先考虑。如果鸡群的蛋重或体重与所期望标准偏离,料量的增加应该提前或推迟。如果产蛋高峰时产蛋率比生产标准高,在产蛋率超过70%时,喂料量要额外增加。如果饲料能量水平不是2750千焦/千克代谢能,应按比例进行调整饲料的摄入量。

环境温度也是对鸡只能量需要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我们要求的基准温度是20摄氏度,当温度有变化时,就要对产蛋种鸡的能量需求进行调整。如果温度从20摄氏度上升到25摄氏度,每天每只鸡应减少25千焦的能量;如果温度从20摄氏度降到15摄氏度,每天每只鸡应增加能量30千焦;25摄氏度以上,温度对能量的需求并不是像温度变冷一样呈线性关系。温度超过25摄氏度,应考虑将饲料量、环境温度的管理和饲料成分减少热应激的因素。随着鸡群年龄产生变化,温度对能量需要的影响也有变化。

下面举例将一个鸡群的具体饲养程序进行说明,鸡群的生长历史、鸡舍设施、饲料营养成分和员工工作能力因素全面考虑到了。

在密闭鸡舍饲养此鸡群,生长发育良好,体重一直达到体重标准,有较高均匀度,鸡舍温度在17~20摄氏度。鸡群在开产前代谢能344千焦/天(饲料能量水平为2750千焦/千克),喂125克料。鸡场管理人员对实际情况的变化能及时掌握,并相应地调整喂料。

(2)饲料消耗的时间

吃料时间是指饲喂系统开始运转至料槽到料盘中仅剩余粉末的时间,一般4~5小时吃完粉料,颗粒料2~3小时吃完,颗粒破碎料3~4小时吃完。

观察鸡群获得足够能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鸡群吃完料的时间,许多因素都会对吃料时间有影响,包括温度、料量、鸡群年龄、饲料营养水平和质量、饲料特性。当料量不足时,鸡只吃料的时间就会较短。相反,所提供的饲料量超过需求,鸡只吃料的时间就会较长。吃料时间的突然变化,还应将疾病、温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考虑到。

(3)蛋重与饲料控制

确定营养摄入是否能满足最佳产蛋性能的需求,根据蛋重和每日蛋重的变化趋势,并且调整料量也要根据蛋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