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
46922600000016

第16章 跋涉中的印痕(3)

应该说,我和孙禾是那种很不错的文友关系。从年龄上,我比孙禾大几多岁,但我们之间从没有距离感。我们的相处一直很亲近。那时,我在小镇上开办私人门诊,孙禾正在读高中。而我的门诊正处在高中门口。这样,我和孙禾就有了许多接触的机会。年轻的孙禾,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腼腆,谦恭,敦厚,纯朴。我们的友谊虽然早已上升了一个新台阶,但他的这种性格和至诚的笑意,仍是时时刻刻写在他的脸上。孙禾的言,孙禾的行,永远让人产生信赖感,无法置疑。

孙禾是一位很重情感的人。在他的身上,极早地体现出文人的品质与禀赋。没事的时候,孙禾总喜欢到我的门诊部和我说说话,聊聊天。与孙禾说话聊天,你没有丝毫疲累的感觉。孙禾永远一副谦恭状,静静倾听你滔滔不绝的“宏篇大论”,时不时脸上涌起一波会心的微笑,露出两排瓷白瓷白的虎牙。孙禾是那种很“用情专一”的人。每逢春节,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孙禾都想法抽空到我家里坐坐,祝福的话语虽说得很少,但就着几碟小菜,温一壶热酒,推杯换盏,却也能喝个面红耳赤,醉意醺醺。

去年10月份,我弃医从文辗转来到省城。因一时没顾得与孙禾联系,多日失去联系的孙禾一连向我家里打了几个电话,写了几封信,询问有关我的情况。那份对友谊的拳拳之情和虔诚,令我扼腕叹赏,感动不已。

因为有了这许多的交往,我对孙禾的创作也就格外多留意了几眼。他发表在《百花园》1998年第10期上的《八哥八哥等等九妹》,《小小说月刊》2000年第9期上的《替奶奶讲一个老掉牙的故事》……我都仔细认真地拜读过。我虽没有当面向孙禾表示祝贺,但我早已在心间为他欢呼与鼓舞。身为学生的孙禾,你可以从他的作品里体味出一股过早的老成与凝重,才情与俊逸……他的立意,他的构思,他的语言,他营造的氛围,令任何一个乍和孙禾相识的人,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打量他一番。

我从勤奋的孙禾身上,深深读到了成功的脚本。因此,我觉得现在用任何眼光和标准来衡量、评论孙禾的作品,都有失偏颇,为时尚早。孙禾毕竟还年轻。年轻便是资本。况且,孙禾的血液里时时澎湃着一股蓬勃的才情、智慧和坚韧,他的每一步脚印里,都闪现着成功的足迹。有了这些先决条件,孙禾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

杂想杂说

这些年,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事儿,对一切充满了淡然。当很多人为了发表、转载一两篇作品而不惜巴结讨好的时候,当很多人为了评奖、获奖而挖空心思的时候,当很多人为了出名、成名而不惜一切手段的时候,我突然为文学感到悲哀,为这些所谓的“缪斯”而感到悲哀。当文学一旦贴上功利性的标签时,这是文学的悲哀,是时代的悲哀,更是作家个人的悲哀。

我是一九九九年转行做编辑的。此前,我曾务过农,做过将近十年的医生。在走南闯北的这段漂泊的日子里,我历任多家刊物编辑、编辑部主任、总策划、主编,还曾与朋友合伙开过文化公司,但因被人欺骗,在总经理的“宝座”上还没暖热屁股,不到半年就只好关门歇业了。在工作中,由于生性耿直,过于认真,缺少世故圆滑,自然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打击和坎坷,但每次阵痛之后,我都会很快调整自己,又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投入到新的生活。记得曾读到过这么有趣的对话,昔日寒山和尚问拾得曰:“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我们不要埋怨生活给我们太多的非难和不公,而应想到这是上苍对我们的特殊恩赐。对于不够完美的东西,我们尽可闭上眼睛。现在回过头来,我真的应该感谢那些给过我许多非难的人。因为是他们的额外垂青,给我的人生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进一步感知人间冷暖,明白是非曲直,知晓人情练达,学会宠辱不惊。如今,我所工作的环境很宽松,在忙碌的日子中找到了几多快乐,我每天都能嗅到生活中漂浮着一缕缕花香的气息,阳光像片片精灵,围绕着如花的日子翩翩起舞——谁又能说,我不应该感谢那段曾给过我痛苦的人和事呢?

作为写作者,我们不要耿耿于怀每一份经历,它是宝贵的财富,是不竭的动力,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只有经历得多了,才知道什么是社会人生。对于写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描摹生活,更应该站在高高的看台上,学会用欣赏的眼光观察生活舞台上的各色人等。对于真情演唱者,我们报以热烈掌声;对于演技拙劣者,我们会心一笑。生活本来就是一场正剧,既有悲剧,也有闹剧,至于别人如何上演,那是人家的事儿,作家要把自己所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熟稔心间,然后写出来讲述给更多的人。

写作者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只有耐得寂寞的人,才能一丝不苟,潜心治学;只有耐得清贫的人,才能心无旁骛,抵御住各种诱惑。古人说智者最寂寞,似乎也囊括了当今写作者的真实写照。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纸质媒体严重受到网络传媒冲击的今天,在作家前景日渐式微的今天,我常常思索,我们的作家到底还能操守多长时间?我们的文学到底还能走多远?在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今天,文学在人们的视野中似乎已不再显得那么举足轻重,文学或曰文化,在这个时候只是成了一个显现的符号或标签,成了某些所谓的“先富起来”的有钱人(或曰小暴发户)附庸风雅的点缀物,在某些重大场合,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证明自己干瘪的肚囊还和“墨水”有些关联,便时常拉着“文化人”作陪衬,以此抬高自己的“含金量”。有钱的人,他们可以随意出入重大场合,一掷千金;他们可以出手阔绰为父母做寿,排排场场;他们可以花费巨资为村里修桥铺路,大大方方。他们的做法无可非议,有的甚至值得肯定。但金钱与文化的分量,此时已见伯仲,发生倾斜,这是时代使然,是谁也不可否认的事情。于是当下,很多文化人纷纷转行经商,也就见怪不怪了。富人的做法,文化人的选择,似乎都在情理中,我们也就不必去求全责备了。

心情

那天我的心情很沮丧。我到一家杂志社,编辑朋友告诉我:“有位作者三番五次写文章影射你,并且还在电话里说你骂我……”

朋友说这话当然是对我的信任。事实上,那位作者还有更为过分的举动。

就在回来的路上,我到公用电话亭里,给远在家乡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我原想把这个“天上掉下来的事情”告诉妻子,但话到嘴边,我又咽了回去。没想到电话那端的妻子敏感地捕捉到了我的不快,担心地问:“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支支吾吾:“没有……我感冒了……”

我仓促地挂下了话筒。

后来因为有事,我一连两天没到单位上班。

第三天到单位,一同事赶紧告诉我:“这两天你爱人打了好几次电话!”

当我拨通家里的电话时,妻子问:“这两天你到哪儿了?我找了你好几回!”我说:“有什么事?”妻子说:“那天你说感冒了,好了吗?”我嗫嚅道:“早好了……”妻子说:“好了也不吭一声,我还担心你有什么事哩,把人急死了……”

妻子说这话时,我只感到心里热乎乎的。同时我又自责:那天不该把坏心情传递回家,惹得妻子为我担惊受怕。

这才想起,一个人的心情是多么重要!

一天,我在单位里碰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位同事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挨了领导的批评,于是在这天上午,他和同事们发生了几回口角:同事一连接了几个电话,他便埋怨同事的电话太多;同事无意中议论有关“库尔斯克”号失事事件,他便指责同事说话的声音过高……当然,他的“与众为敌”自然也激起同事们的“讨伐”。据说,心情糟糕透顶的他,回家之后还和妻子暴发了“家庭战争”,为此换回的代价是,脸上落了“河东狮子”几道血淋淋的爪印……

那天唯一没和那位同事发生争执的只有我。我那天收到一家杂志社的用稿通知。虽是小事,但毕竟是喜事。心情备受鼓舞的我,对于他的几次“发难”只是以笑了之,所以他想和我吵也就吵不起来。过后,那位同事向我表示歉意:“那天我的心情太坏了,谢谢你能包涵我!”

两件事让我深受启发:好心情,给一个家庭乃至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何其大!

只有胸怀宽广、积极向上的人生,才能拥有一份好心情。好心情是一轮太阳,能让你的家人沐浴在春光融融中;好心情是一朵花,能让恋人馨香四溢,笑靥常开;好心情是绵绵细雨,对美好的东西“润物细无声”;好心情更是一把攻无不克的双刃剑,拥有它,在任何情境中都不会计较一切……如何拥有一份好心情,这是一个尺度问题。就像一位高明的酿酒师,要想酿出美酒,就看你掌握勾兑的技巧如何。

好男人,应该时时刻刻为生活蓄积一份好心情。

贴着大地行走

我的同事朱金岭转来一部书稿,希望我给这部中短篇小说集《绿叶在清唱》写序。说实话,此前我很少给别人写序,也曾有朋友表达过请我写序的愿望,但均被我婉言谢绝了。我总认为,我是一位缺少理论体系的人,作家和理论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让我写序,委实有些赶鸭子上架。好在,我的同事是位热心人,作者李慎之、李荣德又与我都是写小说的同道者,短暂的犹豫中,我还是欣然应允了。

坦率地说,我真正关注李慎之、李荣德是从这部《绿叶在清唱》开始的。此前,我也曾留意到作者出版的长篇小说《红苹果》等,但仅仅是匆匆浏览而过。这次得以集中阅读作者的中短篇小说集,感到作者的语言充满张力,叙事更加从容,创作技巧更加成熟,令我欣喜,令我扼腕。作者的这十部中短篇小说,均是取材于农村,作者将自己敏锐的艺术视角触及社会最底层,用充满质感的“原生态”语言,为我们描摹、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乡村画卷。

《老水牛》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缩影或映照,因为羼杂政治色彩,老水牛却成了无辜的牺牲者。老水牛因为抵伤队上的红人——大队一把手的哥哥,一下子成为公众聚焦的角色,大家就是否杀牛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最终形成一致意见:将它交给地主青年季八炮使唤,先试用一段时间再下定局。于是老水牛既成了季八炮和花儿的“爱情使者”,也成了生产队长大金牙的三弟老鳖精追求花儿的绊脚石。于是,一场如何养牛、护牛与杀牛的悲剧,在季八炮、花儿和老鳖精等人身上就不可避免地上演了。老水牛的悲惨际遇,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下人性的扭曲,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常常交织在一起……米兰·昆德拉曾说过,“小说家既非历史学家,又非预言家:他是存在的探究者。”那个年代的是非曲直,历史早有定论。作者李慎之、李荣德为我们真实地还原、再现了那个年代的生活情景及生存状态,唱一支扭曲下的心灵之歌,是对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对那个年代更进一步的探究之旅。看似土气而愈土揄扬,这好像是又一部《平凡的世界》问世。

《搭羊台》是一篇新型爱情故事。羊在本篇故事中不仅表现了勇斗大灰狼的英雄气概,而且还像评剧经典剧目《花为媒》一样,成了张山娃美满婚姻的载体。在这篇作品中,灵芝的着墨并不是很多,但一个活泼、开朗、聪慧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灵芝“搭羊台”不仅让母亲与张山娃“有情人终成眷属”,也为自己的爱情婚姻寻找到了“另一半”。作品充溢着轻松、幽默、诙谐的喜剧氛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直被提到我国重要的议事日程,重视山区教育也是我们常抓不懈的问题。在这部中短篇小说集中,我比较喜欢《绿叶在清唱》。心灵手巧的丹丹,在山外的学校里品学兼优,但妈妈的一场意外事故,使她不得不回家担起了生活的担子。有志的丹丹,不仅回家放牛挣工分,帮助照看弟弟,后来还义务承担起了教育山里孩子的重任。丹丹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爱心深得孩子们的拥戴,并与他们融为一体,直至结婚仍然献身这里的教育事业。从丹丹的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之光。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丹丹仿佛一株红艳艳的山丹丹盛开在小山村里,成为这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