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46937400000048

第48章 思想政治类(13)

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发起,是引导少年儿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城市和农村少年儿童手拉手、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手拉手、身体健康的和有残疾的少年儿童手拉手、各民族少年儿童手拉手,使不同环境、不同状况的少年儿童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建立了感情融合的纽带。“手拉手”通过以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寄一本好的书报或文具、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有条件的看望一次小伙伴等“五个一”具体活动,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起来。

【“三八”红旗手(集体)】

是我国在3月8日妇女节颁给优秀劳动妇女的荣誉称号。主要是表彰在中国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显著成绩的妇女先进人物和妇女先进集体。

【春蕾计划】

是一项旨在帮助因生活贫困而辍学或濒临辍学的女童重返校园接受学校教育的爱心工程。

【幸福工程】

全称“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中国计生协、《中国人口报》社于1995年共同创立实施,并组成了由王光美任主任的幸福工程组织工作委员会。该项目主要以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围绕“治穷、治愚、治病”,采取“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每户给予1000~3000元帮助她们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

【三下乡】

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1996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

机关作风

【效能】

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

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效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的手段、制度和载体,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保证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

【机关效能建设】

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形式和载体,是以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管理的诸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职责的管理活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效能的体现者,是效能的主体;人民群众是效能建设的受益者,是客体。效能建设的主体行为是一种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的的行政行为。因此,效能建设的着力点是要强化对主体行为的约束,更好地服务客体,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同时让客体能有效地监督主体,以获得满意的服务,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在体制上解决好“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的弊端。建立多维监督制约机制,将行政的全过程置于社会全方位的监督之下,提高决策质量,消除不当、不良行政行为,建立良好的行政环境。

【岗位责任制】

指机关在定编、定员的前提下,根据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对机关内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在管理过程中所应承担的工作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完成工作的程序、标准和时限,应有的权力和应负的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的一种工作制度。

【服务承诺制】

指机关特别是一些“窗口”单位,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在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向管理和服务对象作出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限的承诺,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的制度。做出的服务承诺必须践诺,违诺应予相应的处理或处罚。

【限时办结制】

指各级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其行政单位和管理服务项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结的制度。限时办结制是防止办事拖拉,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本制度。

【首问责任制】

针对群众对机关内设机构职责分工和办事程序不了解、不熟悉的实际问题而采取的一项便民工作制度。该制度规定群众来访时,机关在岗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要求首问责任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要求,无论是否是自己职责(权)范围内的事,都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对职责(权)范围内的事,若手续完备,首问责任人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办结;若手续不完备,应一次性告之其办事机关的全部办理要求和所需的文书材料,不要让群众多跑或白跑。对非自己职责(权)范围内的事,首问责任人也要热情接待,并根据群众来访事由,负责引导该人到相应部门,让来访群众方便、快捷地找到经办人员并及时办事。对不遵守首问责任制,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给予相应处理。

【效能考评制】

是对机关各单位效能建设进行考核和评议的制度。这项制度以效能为主要目标,要求机关有一套科学的、量化的、可操作的考核评议办法和实施细则,能客观、真实、有效地反映机关效能建设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失职追究制】

机关工作人员由于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国家、单位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损失或造成不良影响的,必须追究其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

【公示制】

指各级机关以上墙、印制备案的材料或设置触摸电脑等形式,将执行公务人员身份、岗位职责以及本单位的办事流程、办事依据、办事要求、办事结果、办事承诺一律予以公开的制度。

【政务公开】

是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国家机关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一是公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二是公开工作纪律;三是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四是用人、财务、分配,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应予公开。

【诫勉教育】

是指对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规定,情节轻微,不够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其所在单位或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给予的一种通报教育手段,被教育者应写一份书面检查,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项。

【效能告诫】

是指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机关效能建设有关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但又不够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其所在单位提请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或由机关效能投诉中心给予惩戒的一种教育手段。

【行政效能】

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以较小的行政资源投入来实现最佳的行政工作目标,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机关管理】

一般是指对作为行政组织办公地点的机关环境的完善、机关设施的营建、机关物材的配置、文书文件的处理、机关事务的分工等进行的合理化管理。广义的机关管理是指利用科学方法,有计划、有效率、有技术地规划、管理、联系、协调和运用机关的组织、人员、经费和物材,作适时、适地、适人和适事的处理,以便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机关业务,完成机关的使命。狭义的机关管理是机关本身、即办公地点的管理,这包括合理地安排机关的办公处所,配置合适的设备,保持优美的工作环境,以及系统地处理公文和案卷。

【政务信息】

是信息的一个重要门类,是政务活动中反映政务工作及其相关事物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的总称。政务信息应当同时符合3个条件,一是由政府机关掌握的信息,是指政府机关合法产生、采集和整合的;二是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信息;三是由特定载体所反映的内容。

【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它是政府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对象是国家机关各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主要内容是纠正发生的不正确履行职责、违反职业道德、利用职便与工作便利为本单位、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损害群众利益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不良行政行为或不良服务行为,是行政监察的一项重要职责。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

是指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代表,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行政执法、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部门和行业风气,在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公开评议,作出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被评议部门把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纳入部门和行业管理,推动行业作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各部门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树立各部门或行业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

【软环境】

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在现有的环境下,这些因素又集中体现在机制上。软环境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硬环境和软环境,是依据传播活动参加者的感受所作出的分类。

【城市软环境】

城市经营中对环境的划分其实就是对社会环境的划分。“软环境”则是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可感觉到的精神存在,包括思想观念、文化氛围、政策法规、人才技术、社会风气、公共生活秩序等要素。

【行政问责制】

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信息公开】

是指政府和各种组织机构向公众公开或开放自己所拥有的信息,使其他组织机构和公众个人可以基于任何正当的理由和采用尽可能简便的方法获得上述信息。

【否定报备制】

这是对机关各单位效能建设进行考核和评议的制度。这项制度以效能为主要目标,要求机关有一套科学的、量化的、可操作的考核评议办法和实施细则,能客观、真实、有效地反映机关效能建设的效率、效益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