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近代天津对外贸易研究
46939900000011

第11章 英、日、美等国激烈竞争垄断天津外贸

北京是中国首都时,天津被西方殖民主义者视为“欧洲列强一个足以威胁京城的基地”;南京是首都后,天津仍以本身地位之重要,亦是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和军事重镇;20世纪30年代前后天津已是中国第二大工、商、贸易、金融大都市,华北经济中心,国内外统一大市场的中国北方中心市场;天津外贸亦可左右中国外贸发展的程度,垄断天津外贸必将影响到天津乃至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而控制三北市场,亦可从中国北方获得更多经济权益。所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极力重返中国市场,力图恢复在天津失去的权益和地位。战前在中国处于主导地位的英国,虽因战争大伤元气,实力大减,但不甘心就此失去在中国及天津的贸易地位;战时在中国及天津经济实力猛增的日、美两国,战后实力更加膨胀,极力加强和扩大同天津贸易;德国虽是战败国,但潜力大,战后恢复快,亦试图重振旗鼓,夺回战前在天津的外贸地位。这样,两次大战间英、日、美、德等国对天津外贸垄断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直到七七事变才告终结。

同天津外贸比重的多寡,是衡量各国在天津外易中的地位和实力,也是考察各国垄断或左右天津外贸程度的尺度。因此,上述几国在战后都加强了同天津贸易。由于种种原因,战后日本在天津外贸比重中的总趋势是下降的,但仍居各国之首。在天津进出口贸易中,日本比重:1921年是40.82%,1933-1935年间降为28.20%。日本比重下降的原因:一是英、美、德国家不甘落后,拼命加强同天津贸易;二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加快了侵华步伐,激起中国人民多次掀起反日运动和抵制日货运动;三是“一战”结束以来的世界经济危机亦波及日本。

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间唯一能同日本竞争垄断天津外贸的国家。在天津外贸中它同日本比重不相上下,且增长很快。1919年美国在天津进出口贸易中比重是17.56%,与日本65.62%比重相差甚远,1921年则升为32.42%,虽比不上日本当年40.82%比重,但两国发展趋势却成了鲜明对比,美国上升近一倍,日本下降了1/3还多。1933-1935年间美国比重26.78%,接近日本28.20%比重。说明两次大战间日、美两国垄断天津外贸的竞争是激烈的,当然也是两国对华北地区加紧侵略和掠夺的反映。

战后英国在天津外贸中尽管比重不大,位在日、美之后,但其比重不断提高却显示了英国在战后不甘落后的决心。在天津进出口贸易中英国比重,1919年4.42%,1921年10.03%,两年间增长一倍多,增长惊人。1933-1935年间英国及其属地比重为9.3%。

资本输出是19世纪末以来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经济侵略掠夺最重要的手段和内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入,既可操纵中国政治,又能控制中国经济。以贸易言,资本输入中国既能抵消对华贸易逆差,又可向华倾销商品及增强在华贸易实力。所以,各国在竞争垄断天津外贸中极力向天津输入资本。两次大战间,英国输入天津资本占了绝对优势,为各国之首。以1936年为例,各国向天津输入资本的比重:英国44.50%,日本是20.30%,美国为13.30%,法国是9%,德国为5.99%。投资天津进出口行业,英国是各国投资的总和:1930年英国投资所占比重为55.10%,1936年是55.04%;日本投资比重分别是10.8%,10.74%;美国是17.5%,17.43%;法国为4.5%,4.53%;德国达12.2%,12.24%,都远不及英国。投资天津航业,是各国发展同天津直接贸易的首要条件,也是各国竞争垄断天津外贸货运的重要实力。在这方面英、日两国竞争是激烈的。以1936年投资天津航业为例:英国所占比重是47.95%,日本是41.1%,美国是3.12%,法国为2.74%。可见英、日两国在航业方面投资是旗鼓相当的。

从进出口船只吨位量看,也可观察各国竞争垄断天津外贸概况。在这方面英、日两国竞争最为激烈:进出天津口岸船只吨位量,1920年英为846573吨,日是735906吨,美为273510吨,英比日多了110667吨,美远在英、日之后;1925年英升为1264107吨,日增到1840500吨,美是370446吨,德为284019吨,日比英多576393吨;1929年英为1514907吨,日是2124113吨,美为393005吨,德是476926吨,英比日又少609206吨,美从高于德而少于德了;1936年英为1714231吨,日是1442589吨,美为77243吨,德为452571吨,英比日又多271642吨,美远在德之后。

在天津和华北各口岸的商品进出口中,英、日、美、德四国分别垄断了某些商品的进出口,以1935年为例,在下列出口产品中日本所占比重:棉花65.7%,皮革95%,煤80.19%,滑石粉95.3%;在下列进口商品中日本所占比重:棉布95.4%,人造丝94.4%,丝织品89.2%,铁、钢45%,自行车及其零件83.8%,电器54.8%,海货88.4%,面粉78.3%,胶鞋类98.4%。可见上述商品在天津及华北各口岸的进出口中,日本处于垄断地位。美国却在另一些进出口商品中占了优势,天津出口的羊毛美国占了84.5%,熟皮货、生皮货销往美国分别是77.8%和92.9%,绒毯和猪鬃美国分别购去40.4%和55.2%;进口天津和华北各口岸的石油,美货占35.9%,汽油类挥发性物品美货占了34.6%。英国的优势是在天津蛋品输出方面占了首位,达到49.5%;进口天津及华北各口的毛织品,英国货占了45.4%。德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如进口天津的铁轨及其零件,德国货占了49.5%,染料为53.3%。总之在天津及华北各口岸的进出口商品中,各国都具有自己优势和特色。

各国争夺华北市场更是激烈。这里举各国在太原市场上竞销自行车为例:最初太原市场上自行车销售为德商洋行销售本国厂家生产的“五人牌”自行车所独占。由于获利可观,英商加利洋行千方百计地将本国厂家生产的“兰花牌”、“狮马牌”自行车打入太原市场,迅速改变了德商独占局面并达到了垄断地位。但好景不长,却为红了眼的日商洋行廉价倾销本国生产的“僧帽牌”、“飞马牌”自行车所挤垮。日本人为挤垮英商生意,在自行车的包箱里惠赠顾客半打高级背心,又仿英国“兰花牌”自行车式样生产的“兰正牌”自行车,美观程度并不比英货逊色,而且价格压到只及英货的41%(每辆自行车英货85元,日货只有35元)。这样,太原自行车销售市场就为日货垄断了。由此可见,各国洋行在华北争夺市场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总之两次世界大战间,英、日、美、德对天津外贸垄断与竞争是多方面的:有进出口贸易货值,有进出口船只吨位量,有资本输出,有商品进出口,还有对市场的争夺等等。日本在进出口贸易货值方面占据首位,在船只吨位量方面常与英国旗鼓相当,进出口商品占垄断地位最多;美国在进出口贸易货值方面虽不及日本,但却处上升势头,也垄断了不少进出口商品;英国在进出口贸易货值虽远在日、美之后,但投资却为日、美所不及,有时甚至超过各国在津投资总和,在船只吨位量方面始终是日本竞争对手,在进出口商品中也垄断了一些商品;德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只是远不及日、美、英三国而已。

综观两次大战间天津外贸的基本特征,清楚地说明:外贸要发展,必有稳定政局,和平环境;同时要善于抓住机遇,创建良好的贸易条件,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天津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外贸通商大口岸,是各国对华贸易的重要商埠,在中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起过重要作用,是近代外国势力在华角逐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充分把握天津有利的地缘等优势条件,使之为今天改革开放、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再现生辉。(原载《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抗战时期天津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抗战时期天津外贸的基本特征:天津外贸殖民化。标志是日本垄断了天津外贸,把天津外贸纳入战争轨道,为其扩张侵略政策服务,成其推行“以战养战”政策的手段,将天津外贸推进了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