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母亲是“苦水”里泡过的人,经历过买不起盐的穷苦日子。她最奢侈的生活,就是1986年家里造新房的那段时间,过了一把花钱如流水的瘾。母亲不会妒忌那些有钱的人,也不羡慕过富裕的生活,对自己的穷困从不心焦。她嘴边常挂着这么一句话:穷日子穷过,富日子富过。
我一直认为母亲是在消极避世,不思进取,不知道通过努力奋斗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参加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对母亲的看法错得一塌糊涂。母亲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而朴素的钱财观,正像故乡泥地里的野草一样,模样拙朴,但生命力顽强,秋后一片烬,春来绿漫野。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的收入不到200元,生活非常拮据,逛一回书店,一个月的吃用就无着落了。生活太苦,我想方设法去赚点钱,激情澎湃。晚上,我在一家宾馆做兼职服务员;双休日,我到广场卖风筝、卖报纸……然而,那只是三天的新鲜,见收效甚微,劲头就没了,索性什么也不干。我恢复了原来的生活,每天从办室到宿舍,从宿舍到办公室,追逐大流,慵慵碌碌地过活。
夜里,常常会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梦,梦见自己在街上捡到一个又一个金币银币,塞进口袋里,沉得走都走不动,醒来才知是荒唐一梦。这样的梦做了很多遍,有时是金砖,有时是百万支票,有时是成捆的现金。我把这些梦境当作笑料,说给母亲听,她只说了一句:“穷人莫思宝,思宝穷到老。”
我兀自警醒,是啊,穷时日日在梦里想发财,一辈子都将过穷日子。不思进取,不努力奋斗,不顽强拼搏,财宝不会自动找上门来。穷时瞎羡慕是不管用的,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从那以后,我跑步奔向“钱途”,用自己的劳动去挣钱。除了正常上课,我还担任一家报社的特稿记者,晚上,辅导二个初中生写作文,另外,每天强迫自己写一篇文章,投稿挣稿费……人成了一个飞速旋转的陀螺,不停地转呀转。
母亲得知我处在这样一种状态,特意从乡下赶来省城,劝了我几天几夜。我非常不满,冲着她大发脾气:“我不这样赚钱怎么行?要买房,要结婚,都得拿钱往里填啊,你又不会拿钱给我用!那只有靠我自己挣了!”母亲噙着泪,用哭腔说:“水是流不尽的,钱是挣不完的。”我压根不把母亲的话放在心里,认为她是胡扯,继续像拼命三郎那样疯狂地挣钱。
半年之后,我被一场突如其来的腰痛击倒了,住进了医院,一切挣钱行动被迫中止。躺在病床上,望着白色的天花板,我头脑一片空白。这时,我才明白母亲那句话的真正含义,世上的钱是挣不完的,挣钱一定要有一个度,否则,肯定会栽跟斗的。趁着自己年轻,拿命去换钱,这一舍本逐末的做法,是一种短视行为。等到拿钱来买的日子,才发现那样挣钱是极不明智。
当我手里攒到几个钱之后,花钱成了一大痛苦。千辛万苦挣来的钱,每一分每一角,我都知道它来自不易,怎么忍心乱花一通?还是存在银行里吧,放心。我依然像过去那样省吃俭用,一分钱花出二分钱的意义来。
母亲与我的看法截然不同,她一再劝我:“世上挣钱世上用。存钱不是一个好办法,得考虑把钱花出去。”花自己的钱太心痛了,我固守陈规,能不花尽量不花。现实很快给了我当头一棒:由于房价飞涨,银行存款原本可以买到50平米左右的二居室,现在只能买到10平米多一点。我体会到了比花钱更心痛的感觉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正是没有认真听取母亲的劝告。
回到乡下,我把满肚子的后悔讲给母亲听,她没有半点责怪我的意思,反而安慰我:“古话说,穷莫愁,富莫夸,谁见贫长富久家?贫富就像水车里的竹桶,有时空,有时满,空空满满是变化的。谁都不能保证空到头,满到底。”
我曾在江西财经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理财,汗牛充栋的理论,学过之后,很难在现实中运用自如,而且,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原理已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渐渐淡忘。有时,我觉得大学四年学的理财知识,真不如母亲简短的几句话晓畅、实用。母亲那散发着乡野气息的朴素的理财观,注定会影响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