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47008200000011

第11章 激发教育智慧(1)

教育也需要“斗智斗勇”

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时有时不必直来直去,来点“斗智斗勇”迂回的处理方法,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并能更加深刻地晓之以理,有人情味的教育学生。

先看一个教育故事:

星期二的早晨,我一如既往地早早到校,检查自习。早自习的铃声已响过两遍,仍然还有一名学生——晓勇未到。我习惯性地走到教室前面靠近窗户的位置,向校门口张望。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急匆匆地出现在校门口,一只手提着一个又大又重的书包。可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直接向教室走来,而是径直向学校教学楼后面的车库飞跑。我继续好奇地透过玻璃窗向楼下张望。一会儿,晓勇出现了,一只手里拎个扫帚,急匆匆地向教室飞奔过来。我决定弄个水落石出,于是,佯装不知,站在门口等晓勇。

“老师早,刚才扫操场(我班分担区),我被罚扫,所以迟到了。”

“嗯,进去上课吧。”

当晓勇回到座位,第一节上课的铃声已响起。我走出教室,直奔车库。带着好奇我来到我班停车的地方,果然,在一个车筐里,我发现了一个大书包。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子迟到了,怕老师批评,就装作值日生,想蒙混过关。我心里想,我一定利用这次机会好好教训一下这孩子,让他把撒谎的毛病改掉,敢于面对自己犯的错误。主意拿定后,我背着晓勇的大书包,走回了办公室,一场好戏就要上演了。

第一节下课铃声响起,我站在班级门口观察晓勇,只见他一个箭步冲出教室,我暗自窃笑,看你找不到书包怎么办?第二节上课的铃声响起,只见晓勇一脸焦急,犹犹豫豫地走进教室。我继续装作不知情,看他将如何处理这次行为。

第二节下课,晓勇更迫不及待地走出教室,一溜烟就不见了。上课铃声再响起时,只见晓勇一脸垂头丧气地走进教室。

接下来是课间操时间,广播室里主持人甜美的声音响起:“哪位同学捡到一个书包,请速给三年级九班晓勇同学送去,有重谢!”课间操回来,离上课还有10分钟。我想,教育晓勇的时机来了。等同学们都坐好了,我把晓勇叫了起来。

“听说你的书包丢了,有人给你送回来了吗?”

“还没有。”晓勇一脸懊悔和失望。

“书包一般轻易不会丢的,你一定有充分的理由,你能不能到前面来,给同学们讲一讲你丢书包的过程。”

“啊?这……我……”晓勇面露难色。

“来吧!让我们领略一下你机智、灵活的头脑。”

同学们越听越迷惑,不解地看看晓勇又看看我,晓勇也故作听不懂,但也只好硬着头皮走到讲台前。

“我,我早晨来时,太匆忙,把书包落在车筐里了。”

同学们哄堂大笑,都觉得这种错误太低级了,一个以学习为主的高三学生怎么会把书包忘在车筐里,而空着手走进教室呢?太可笑了。我止住学生们的笑声,然后转过身对晓勇说:“如果你的这个理由成立,我敢保证你永远见不到你的书包了。”晓勇吃惊地盯着我,试探地问到:“老师,你知道我书包在哪?”“那要看你的态度了。”“我真的把书包落到车筐里了。”“谁的车筐?”“这……”“晓勇,记得吗?上高一时,老师就曾经说过,我们都是凡人,孰能无过,我们都会在一生中犯大大小小的错误,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敢面对,因此也就失去了改正错误的最佳时机。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错了就改,改了再犯,只要错误一天比一天少,就是进步。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你的书包是怎么到车筐里的吗?”晓勇不好意思地向大家讲了事情的经过。我也把故事的另一半讲给了大家听。

实施成功教育是教师智慧及艺术的整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是学生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提供了教师智慧和才能的提升与锤炼的机会,它是师生一段生活旅程中的宝贵的精神享受和美好的回忆。它是教师专业生活灿烂的足迹。

教育中的批评与惩罚在这位老师的故事中看上去更机智幽默了。案例中的班主任主动地把握时机,进行了一个良性的斗智斗勇的游戏,可谓举重若轻。可想而知,事情自然小事化了而又耐人寻味。此一翻苦心中有看不见的爱,在引导这个孩子学会了如何面对错误的同时也给众多学生一个教训。这样的错误今天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是玩笑,那么,日后步入社会可能会将自己陷入窘境。教师不失时机以身边的小事育人,孩子们将获益匪浅。现代教育追求孩子的自主与个性,不刻意的教育是一种有益的推动。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某一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的特点、教师自己的特长、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找出各种教学场合下最合理(或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也就是耗费精力和时间最少、成效却尽可能最大的方法,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攻心为上

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是一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也是一切兵法的核心思想。我认为,这也是一切学生工作的核心思想。

那么,何谓攻城,何谓攻心呢?攻城,乃是以武力去征服之,比如:我们碰到学生做错了事,抓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如果学生不服气,接着骂,必须让其服帖为止;我们要让学生学习,以强力胁迫之,对于不认真学习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施以高压政策,必要让其崩溃;教师以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规定学生必须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对于不同意见,千方百计打压之,必要时搬出校纪校规或请家长来校等法宝,定要让学生就范。由于教师是强者,学生是弱者,攻城之术乃是以强击弱,教师很容易就取得胜利,因此,广大教师中有人很喜欢这样做。

可是,攻城是有副作用的,而且副作用极大。首先,学生总是要反抗,有些是表面反抗,更多的是默默反抗。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教师若采用强攻的办法,学生即使最后就范了,心里必不服气,由此会造成学生的心灵扭曲,从长远看,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不利。其次,攻城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损伤。由于是硬攻,教师难免发火,怒火伤身,急火攻心,加之学生再有反抗,急切之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于是,身不由己,口不择言,一片爱生之心付之东流。教师一旦控制不住自己,有了不当言行,最终反而伤及自己。

攻心就不同了,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思索学生的动机,站在学生角度体会学生的感受,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使用的办法通常都比较缓和,但是正好击中学生要害。犯了错误的学生,不但乖乖认错而且心服口服,教师的任务通常也能很好地贯彻下去。学生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自愿,并非老师强迫,但却是老师的目的。

因此,我们主张,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开学以来,小明的调皮让我操碎了心。一天放学,我决定跟他的家长电话联系。拨通了电话,那边传来一个怯生生的童音:“你找谁?”显然是小明的声音,我说:“小明,请你家长接电话!”“你打错了。”没容我反应,电话已经挂上了。我仔细察看了电话本,号码没错。我重新拨电话,刚一接通,又被挂断了,接连几次都是这样。

我怒气冲冲地回到家里,脑子里一直想着这件事,那个怯生生的声音又在耳畔回响。他为什么总说打错了呢?当然是怕我“告状”,这里面恐怕还另有原因。看来,要真正解决问题,最好是去家访。

几天后,我根据登记的学生住址找到小明家。一见到我,小明脸色大变。他的妈妈第一句话就是:“徐老师,孩子又闯什么祸了?”我只字不提打电话的事,而是问起小明在家的情况。他的妈妈生气地说:“这孩子真不叫人省心,从小顽皮成性。每次闯祸,我们就狠揍他一顿。在学校里您也只管揍他,不怕他不服软。”我注意到,一旁的小明脸色更难看了。怪不得他那天总说电话打错了,原来是害怕家长的严惩。如果接电话的是他父母,他肯定逃不过一顿毒打。

我不禁后悔自己的粗心,我诚恳地说:“一味打骂并不能解决问题,孩子需要大人的关心、呵护。”听了我的话,小明疑惑地望着我。我接着说:“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其实小明有很多优点: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又机灵勇敢,就是有时管不住自己。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他一定会成为遵守纪律的好孩子。”这时的小明,眼里含着泪,羞愧地低下头。我知道,我和他心灵的距离开始拉近了。

经过多次劝说,小明的父母学会了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小明的变化也日渐明显。在一篇作文中,他写道:“那天,听了妈妈和老师的谈话,我才明白,老师打电话并不是告状,而是让父母不再打我。在老师的眼里,我竟然还有那么多优点。我真后悔那天的不礼貌!”

我很庆幸那天的电话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这件事不仅让我明白了该怎样与家长沟通,也学会了如何使教育贴近学生的心灵。

这是一则攻心为上的成功案例。

攻心,首先要能控制自己的心灵。有一些老师,自己情绪失去控制,当众与学生发生冲突。为师者决不可如此,否则必败无疑。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心灵像天空一样开阔。

攻心,还得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学生心理,你如何去攻呢?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要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忌想当然,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目标不明,方向不清,就开火进攻,到头来,一无所获还是好的,学生离心离德害莫大焉。

攻心,一定要善于随机应变。学生的心理千变万化,在一些具体场景中,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当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时,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策略,方可牢牢锁定目标。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而脆弱的,同时,也十分多变。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也有很多。教师不是圣人,不可能洞悉一切,计划没有变化快,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要知道,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所以,攻心乃是第一要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有些教师,运用了错误的方法,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这与我们的攻心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体罚就如同攻城一般,学生即使被征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代价。本着保护自己的原则,我们反对使用体罚,体罚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那么,对于个别特别顽劣的学生,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非也,错误是得用心灵去认识的,有效的惩罚也一定是触及心灵的。因此,若是真的要惩罚学生,“心罚”才是最厉害的惩罚!

譬如说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就是一个很好的心罚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公正的表扬与批评是很大的心罚,他会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表扬别人却不表扬我?为什么老师对我的进步视而不见?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师为什么不批评我?教师的不公正的态度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巨大反响,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心罚。

譬如说教师对学生的故意冷落。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此言不虚。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需要,学生尤甚,如果明显受到教师的冷落,必定心中极为痛苦,此种惩罚,教师若能巧妙用之,效果与体罚不可同日而语。

这还不算,还有最大的心罚。曾有一人在报上登载寻人启事,寻找“文革”中教他的老师,原来“文革”之中他造老师的反,强迫老师跪在地上并把粪浇在老师头上。多年以后他事业有成,但每想到此事却悔恨不已,不找到老师当面道歉便寝食难安。老师最终找到,已是白发苍苍。老人轻轻一笑,我不怪你,那时你还是个学生,不懂事。一番话,说得此人痛哭不已,羞恨难当,老师骂他一顿他反而会好受得多。可是就这么轻轻一句话,反而让人心灵受到更大的惩罚。所以最大之心罚乃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等到他幡然悔悟的那一天,羞愧难当之时,只怕地上如果有一条缝,他也会立马钻进去,而教师的宽容更会使他的心灵备受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