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宝宝成长必读
47041300000008

第8章 泌尿系统(1)

1.婴幼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

人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和尿道组成。体内代谢产物大部分由泌尿系统排除,肾脏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调节器官和内分泌器官。

(1)解剖特点

①肾脏:肾脏是一对实质性器官,位于腹腔后上部的脊柱两侧,形如蚕豆。约平第1~4腰椎,右肾略低于左肾。新生儿肾脏呈分叶状,表面凹凸不平,到一岁以后渐变平。婴儿肾脏相对较成人大,位置较低。故2岁以下小儿肾脏容易们及。肾小管的发育主要在生后完成,到青春期后期近端肾小管长度才达到成人水平。

②输尿管:小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弹力纤维发育不全,易于扩张、尿潴留及感染。

③膀胱:新生儿的膀胱位置较高,当膀胱充盈时可达下腹部。婴儿膀胱粘膜柔软,膀胱三角区肌肉薄弱,膀胱粘膜下输尿管较短而直,很容易造成膀胱输尿管返流而诱发泌尿系感染。婴儿期泌尿量相对较多,膀胱容量较小,故排尿次数多。膀既受脊髓和大脑控制,在正确教养下,到一岁半左右可养成控制排尿的习惯。

④尿道:女婴尿道较短(新生女婴约1cm左右),外口暴露在外,且与肛门接近,容易受细菌污染。男婴尿道较长,但常有包茎存在,积垢后易引起上行性泌尿系感染。

(2)生理特点

肾脏由100万~400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包含有肾小球及肾小管。胎儿9~12周形成肾脏,开始泌尿,但未行使功能。36周时肾脏发育完全,故36周以后出生的早产儿肾单位不再增加。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小儿的肾脏有个逐渐发育的过程,足月儿出生时肾脏已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储备能力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新生儿期肾脏的滤过能力只有成人的1/4(成人为每分钟125ml/m2),6个月到1.5岁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肾单位像一个过滤的筛子,血液通过它时将废物滤出,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②肾小管的功能:肾小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回吸收原尿中的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其次是分泌H+、K+及有机物和排泄废物。肾小管的重吸收与肾小球滤过率有着密切联系,随着肾小球滤过量的增减,肾小管的重吸收亦有增减。早产儿肾小管功能尚不成熟,易出现微量蛋白尿、糖尿和氨基酸尿,而足月儿氨基酸及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正常。但由于新生儿钠的重吸收主要在远端肾小管,在钠摄入过大时不能迅速排钠,而易致水肿;当钠摄入不足时(每日低于3mmol/kg),可出现低钠血症。相反,新生儿头10天对钾的排泄能力较差,有高钾血症倾向。

③酸碱平衡:新生儿已具有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生后2周时尿pH值已能达到成人水平。婴儿在正常情况下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已达最高限,因而在病理状况下不足以应付额外的负担,易出现酸中毒。

④尿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正常成人尿的渗透压可在40-1400mmol/L范围。出生婴儿对尿的稀释能力接近成人,可将尿稀释至40mmol/L。但浓缩能力比年长儿及成人差,尿最高渗透压仅达700mmol/L。在正常情况下,婴儿的这种浓缩能力的缺陷并无重要影响,但经常处于负荷过重的状态,一旦出现病理或应激状态时则易脱水,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⑤内分泌功能:新生儿肾脏已具备内分泌功能,可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新生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量均高于成人,生后数周内渐降低。前列腺素,尤其前列腺素E。在脐带血中含量较高,有扩张血管作用,参与肾血流量的调节。胚胎肾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较多,出生后随着血氧分压增高,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减少至正常。

2.婴幼儿泌尿系统保健

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尤其是肾脏病可对机体造成严重影响。肾脏功能不全造成的尿毒症,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更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加强对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对维护儿童健康有重要意义。

(1)积极开展适合婴幼儿年龄及生理的体育锻炼,每日定时作息及户外活动,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2)培养小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为了减少麻烦,限制小儿的饮水量,造成尿量过少,这不符合生理要求。增加小儿的营养,增强抵抗疾病的免疫力。逐渐使小儿养成良好的睡眠、饮食。大小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3)注意会阴部的卫生,接触外阴所用的物品,如尿布要经常清洗,脏尿布不要随地乱扔,应放在专用盆内,尿布洗净后,最好用开水烫过后再晒。不要用洗脚后的水洗臀部、洗尿布。要勤换内裤。尽早不穿开裆裤。每次排大便后用干净卫生纸从前向后抹,或用清水洗(也是从前往后方向),以免赃物或脏水污染尿道口。洗臀部的盆及毛巾应专用。

(4)在寒冬季节,室内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穿衣盖被要适当,过少易着凉感冒;过多又易引起出汗,出汗后毛孔张开,若不及时更换衣服也易引起感冒。如小儿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猩红热、咽炎、化脓性皮肤病等链球菌感染者,应积极治疗直至彻底治愈。

(5)在夏秋季节,要防止虫咬抓破引起的皮肤感染。要经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指甲要常修剪,以免汗液刺激皮肤发痒而抓破皮肤。家长平时要注意孩子皮肤有无脓疮疮,如发现少量脓瘤疮,可用棉签蘸2%的碘酒溶液涂擦脓殖疮外部,同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入水盆中洗澡,可止痒、消毒,如未见效,又有发展趋势,应送医院治疗,不能延误。

(6)对初次泌尿系感染的病儿,疗程要够。对痊愈后的病儿,要定期复查尿常规,必要时作细菌培养,防止复发或再感染。

(7)初次泌尿系感染患儿,如在开始治疗后一月内未能痊愈,应尽早作静脉肾盂造影及其它检查,若确诊为先天畸形时,应立即进行手术。

3.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急性肾炎,是一种免疫性的肾脏非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浮肿、血尿、高血压。又称急性肾炎综合征。

(1)发病原因

大部分急性肾炎发生于A组B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后,发病前1~4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咽峡炎、猩红热或脓疮性皮肤病等。除乙型链球菌外,其它细菌、病毒等也可以导致急性肾炎。但它的发病不是细菌或病毒直接侵袭肾脏,而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一种免疫反应,造成肾脏损伤。

本病愈后良好,95%的病儿一年内完全恢复,2%的病儿球囊上皮增生明显,转为慢性;也有极少数坏死后纤维化者,导致肾功能衰竭。

(2)症状表现

①浮肿:一般仅累及眼睑及颜面部,重者遍及全身,呈非凹陷性。

②血尿:有的病儿发生肉眼血尿,尿呈地向水样或酱油色。持续1-2周即转镜下血尿。轻者只有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尿中有红细胞。

③高血压:一般学龄前儿童血压高于16.0/10.6kPa(120/80mmHg),学龄儿童血压高于17.3/12.0kPa(130/90mmHg)即为高血压。

④尿量减少:一般每日尿量减少到300-500ml,严重的可在100ml以下,甚至无尿。

⑤其它:急性期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发热、头痛、咳嗽、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病例可因水钠潴留致血容量增大,循环负荷过度表现为循环充血,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部分病儿可因血压急剧增高伴发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惊厥、视力模糊等。极少数病人可发展为肾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