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作业能按时上交,劳动值日也很积极,但是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请求,那就是:你的作业上的错别字太多啦,像烧饼上的芝麻一样,能不能争取把芝麻从烧饼上拍下来呢?
(4)因势利导法。在一些时候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尽量调动他们自己的内心动力来改变自己,根据他们现在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巧妙地“诱敌深入”,再寻找一个突破口,给其精神上的力量,使之努力前进发展。
例一:
有人说你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但是我知道你的内心却是很希望和同学们交流的,我也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这里,老师有一个小的问题,那就是你的作业上的字写得很挤,你不怕把它们热出毛病来?
例二:
李××同学,你聪颖敏捷,学习刻苦勤奋,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一马当先”,在我班的女同学中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希望你能主动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步。
例三:
你在老师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十分出色的学生,各方面表现也很好,这是你努力的结果。如果说高一(3)班是一队大雁,那么你毫无疑问地担当着头雁的重任。老师能理解你偶尔的松懈和散漫,毕竟你还是个15岁的孩子,但是老师要提醒你,你身后还有30多只“大雁”呀,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所以,你一定要改正呀!
(5)声东击西法。有些时候,相同意思的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效果迥异。有时言在此而意在彼,令人回味无穷。
陈××是一个学习非常优秀就是有点粗心的学生,一次由于大意考了99.5分,丢了0.5分。在试卷上班主任有意把99写的特别大,5写的小,并写道:“多可惜,‘马虎虫’,差一点打破世界记录!”他看后也忍不住笑了,而后在考试中多次满分。
(6)另辟蹊径法。很多人在与人说理时,往往在不经意间触动了“自尊”,从而火上又浇油,写评语也是如此。倘若我们能另辟蹊径,改变方式,正话反说,其效果完全不一样。
班上有一个上课爱说话,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班主任反话正写:“在男孩子中你是最活跃一分子,你是他们的‘头儿’。你知道吗?能让别人服气并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我看到你这次成绩考得不错啊!”出乎意料的是,当这名学生看后,从眼睛里流露出了愧疚。从此他勤奋学习,成绩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在写幽默式批评中,老师要注意不能用“黑色幽默”或“冷幽默”的方式给学生做出评价,也要注意幽默的语言运用的适当,同时注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有目的,有方法,有技巧,有特点地运用,以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及自尊心的伤害。
如何让评价更有效
——不可忽视非言语评价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低年级学生大多喜欢美术课,特别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剪纸课。有一次剪纸课后,班主任走进了教室,教室里声音嘈杂、课桌凌乱,还有满地的碎纸屑。看到这一切,班主任顿时怒气上涌,对着一群兴致勃勃的学生怒吼一声:“看看地上,你们都做了些什么?”整个班级马上安静了下来,本来还想着给老师看他们的作品的学生都吓呆了,课堂内犹如一潭死水,不安和恐惧袭上了学生的心头,一双双灵动的眼睛盛满了惊恐,他们仿佛在等待着老师暴风骤雨般的批评。
在这一刹那,班主任也被自己的怒气和学生的不知所措惊呆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此时竟是如此的遥远。接下来怎么办呢?只见班主任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严厉的神情渐渐地舒缓下来。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对着学生摇了摇头,并且为身边的学生整理起课桌,然后弯下腰捡起了地上的碎纸屑。慢慢地,有的学生拿起了笤帚,有的轻轻地排好了课桌,有的收拾起桌上的剪纸工具。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一张张小脸也变得生动起来,师生间的距离由于一个小小的动作而缩短了,大家都在这无声的言语中进行着交流。不多久,教室恢复了往日的整洁,大家开始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真的很庆幸,班主任能在那令人窒息的时刻,用无声的言语教育学生,使学生从恐惧中重新回到一种理解、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中。那无声的宽容就像阴霾冬天里的一缕阳光,给学生带来了安全感。在这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获得了积极体验,也尝到了师生间和谐关系的乐趣。可见,教师运用的非言语评价,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放大教学效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因此常常对学生进行一味地灌输和机械的训练,而学生则惟师惟书是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一言堂”式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思维抑制,缺少交流。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这样缺乏安全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紧张或焦虑状态,他们只是生吞活剥地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将所学知识构建成为属于自己的智能系统。如此压抑的课堂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安全,而心理安全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倡导创新教育、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很难想像,在一个缺乏安全感的课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被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得到提高。
安全的课堂,是教学民主精神的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既要创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外部学习环境,又要构建学生“喜欢学、愿意学、能学好”的内在的心理安全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能与他人进行和谐的合作和交流,在他们的眼中总是能够有欣喜的新发现。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一堂课所呈现的信息量似乎不及传统课堂的容量,有时甚至常常难以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其学习的效果当然是事半功倍。
那么,教师如何营造安全的教学氛围呢?正确的教学评价是重要的工具,教学评价的手段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非言语评价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非言语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语言以外的诸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价值判断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比在一系列的实验基础上,于1968年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言语交流只占到表达我们思想的最少部分,而非言语表达则可以作为最有力的补充,起到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作用。
美国威廉·莱波德博士也对两批学生做了对比实验。教师在给第一批学生上课时,面带笑容,不时给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给第二批学生上课时,表情严肃、冷峻。结果再上课,第一批学生95%踊跃发言,精神专注,积极思考;而第二批学生,只有11%的学生能主动发言。可见,教师的真情传送,对课堂气氛乃至学生的思维,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除了教师运用富有感情与表现力的话语对学生进行激发、诱导以外,教师的非言语评价也同样能达到激励引导的效果,并能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真诚、宽松的心理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在评价中,常常采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小红花、五角星等标志性物品对学生进行激励,而且也很注重非言语评价激励,如用微笑点头表示赞同,摇头摆手表示反对,瞪大眼睛表示惊奇等。在教学互动中,这种非言语评价使用最简单、最频繁、最有效,具有其他评价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
而非言语评价中的表情评价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最直观、最真实的评价,当然也是最受学生关注、最容易被学生体察到的。要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激励效果,关键要教师在表情评价时,做到真情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期望之情。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爱的交流,唤起个体对未来、对生活的希望,才能让学生的心灵获得幸福、美好的体验。这样,当表情肯定时,能使学生受到鼓舞;当表情否定时,也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以多种多样的非言语评价。
培根说过:“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信。”因此,教师应该做微笑的天使,把微笑带进课堂,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你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时,你的情绪就会使学生产生如沐春风的愉悦;当学生被某一问题难住时,你的微笑可以让他们放松,勇敢迎接挑战;当学生成绩进步时,你那包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信心倍增,激发更强的求知欲;当学生考试失利时,你应该用微笑去安慰他;当学生胆怯不前时,你更应该用微笑鼓励他。微笑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宽容,是对学生爱的情感流露,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效果越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眼神则是眼睛的语言。当我们用无声的语言——眼神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更能细腻、清晰地表达情感。
课堂教学中,学生交头接耳的现象经常发生,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时,难免会出现失控的现象。如果这时候,教师忍无可忍,对学生大声呵斥,会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与之不同的是,如果教师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们,当学生发现老师的神情异样时,他们便会很懂事地停下来。这种委婉的批评既不会破坏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将课堂教学继续下去。讲课时,教师的眼睛要经常环视学生,使坐在角落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老师正在注意他;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亲切地注视着这位学生,让他觉得老师在鼓励他。眼神暗示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期待、赞许、关心……
总之,要使评价更有效,班主任就必须重视非言语评价的作用。
经典教育语录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兰克林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
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郭秉文
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普良尼施尼柯夫
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魏源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