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十五中学王丽华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教学需要罗列相当多的因素。同时,教学又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因此,本节说课我从以下三方面来展现: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陈述学习需要
1学习起点分析
基础知识:有关于我国地形、气候的知识基础。
学习能力:初一学生的认知和推理等思维能力有限,课堂上应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探究的直观教学情境
学习动力: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参与意识强、好表现。
2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说出农业的组成及农业的重要性,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解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能力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合作意思、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
内容:“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
地位:要了解我国的经济,首先要了解我国的农业,因为农业是我国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环境描述
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软环境
二、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学策略制定
总体设计思路:
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难度不大,与前面已学的知识及生活联系紧密,课前预习才能知道要搜集的资料、实物。
设计方案:课前分配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画图、贴图,实物、图片展示等活动展开竞赛。
1教法设计
(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直观教学法为辅
(2)手段——采用画图、贴图,实物、图片展示等活动展开竞赛
2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已经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石。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合作学习(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满足了每个学生“表现欲”和“归属感”的情感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3.反馈调控
4练习
(二)教学媒体选择和运用
1挂图、图片、实物
2板书设计:
一、农业与我们
1.农业的分类
2.农业的重要性
二、农业的地区差异
1.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三)教学策略实施
展示实物导新课:给出一组农业产品图片、实物,让学生猜一猜:直接来自农业的产品有哪些?间接来自农业的品有哪些?
七嘴八舌谈农业
师:谈一谈你印象中的农业。
学生自主发言,展示资料;师生共同归纳:
农业的组成部门——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学生读图思考: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获得的产品是什么?
归纳: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通称为农业。
教师板书:
一、农业与我们
1.农业的分类
2.农业的重要性
学生完成“活动”
小组竞赛说农业
学生活动:参考已学过的我国的地形、气候等知识,在课前画好的中国轮廓图上,分组设计我国各地应发展的农业部门。
学生展示作品,并做解释。师生共同纠错、归纳:
西部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分布着我国的四大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及东南部的林区;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北方和南方。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资料,列表比较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教师板书:
二、农业的地区差异
1.东部与西部的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地区耕地类型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学生互评话总结
课堂小测:
课后练习:
整理完成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
收集下节课有关资料、图片
三、教学预测
本节课教材内容难度虽然不大,但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对于有些内容会感到抽象。采取课前预习,收集图片、实物,课堂上采用画图、贴图、实物展示等直观演示,创设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的方式,在平等、和谐、充满竞争的教学软环境氛围中,只要教师启发引导得当,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