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47096500000005

第5章 《地形图的判读》说课稿

周玉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选自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我拟订了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过程与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进行知识的建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这一部分内容看似理论性很强,不容易进行这方面的培养,所以我在新课的导入和课堂的练习中注意了内容的选择,加强了这方面的培养。

3课标要求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对于“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这一标准,虽然“标准”中只列出了三个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峰、鞍部、陡崖都是比较容易识别的,山脊和山谷的区分则较难一些。

4.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鉴于本课在地理学习中的地位,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这一重点是通过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和用手的形象演示来达到。而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课的难点应该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来实现的。

二、学情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学习地理热情高,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兴趣,主要是因为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他们。

学生已初步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自学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初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其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起主导作用。

三、说教法

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习的难度较大。如果还是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学习困难,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要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实际的需要适时地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优化的心理情意状态,通过及时的反馈评价,使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通过同化,达到高层次的目标认知结构,以保证最佳教学效果的实现。由于它顺应了“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因此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当然探究式教学也不是孤立的,要与其他的教学方法如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等综合运用,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也有所创新,在学习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时,让学生伸出左手形象演示,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

鉴于上述教法,需要师生准备的一些教具:课件、橡皮泥、水彩、等高线示意图、等高线模型、小刀。

四、说学法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所用到的学习方法有自学探究、读图观察、观察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资料搜集、展示资料、合作学习等。其中教师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组织,做到合理分组和合理分工;教师还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帮助,教师需要提供学生正确的读图的方法、需要对学生的比较分析及归纳总结进行引导和提示等。

五、说教学程序

1.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新课开始,我用电影《红河谷》里的片断引入,内容是: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勘探地形的英国人,搜出来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但是他们撒谎说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画的是一只只的蝴蝶。收留了这两个人在族里,而且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英国的军队。我相信讲到这里的时候,孩子们的心仿佛被一种使命感给紧紧地抓住了,激发了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课。

2.新授

新授内容分成四部分,首先是学习海拔和相对高度,接着是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然后是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最后是学习地形剖面图。

学生首先自学概念和观察分析对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为了防止学生盲目看书,我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向学生提出要求:对重要语句、关键字词要认真领会,例如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对于在自学中困难较大的学生,我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最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接下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时间分配约二十五分钟左右,可以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调节。

首先,课件展示等高线示意图及模型,理解概念。接着课件演示绘制过程,以加深概念的理解。通过问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各地的高低?过渡到等高线地形图。通过课件演示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和学生按小组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主要是想通过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学生观察分析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学生观察分析有困难时,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再结合用手形象演示来突破重点。

形象演示:

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

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接下来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学生参照课本图130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首先学生分工合作在等高线图之间绘上不同的颜色,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感知体会,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并且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并思考:在上述五种地形上,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经济?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学生纵向思维的能力。

最后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自然地引出地形剖面图。学生自己得出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结论。然后通过学生切割地形剖面图、观察剖面、阅读课本图13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最后通过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3.小结

先由学生小结,我补充肯定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内容。

4练习

以当堂练习为主,目的是检测、反馈和强化,所以以基础知识为主,重点还是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5.板书

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所以不在黑板上演示板书,而是利用屏幕穿插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