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你的理想成为现实
47131100000034

第34章 修德砺志(5)

因此,江东陈氏王朝,只知有贵妃张丽华,而不知有皇帝陈叔宝。但张丽华并不以此为满足,她还想为日后打算,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生的儿子立为太子。可现在沈皇后所生的儿子早已被立为太子了,要想废长立幼,谈何容易,张丽华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计策;她先与孔贵嫔串通联络,争取孔贵嫔的支持。因为孔贵嫔与沈皇后有矛盾,张丽华正是利用了这个矛盾,所以孔贵嫔站在了她这一边。然后,她就向陈叔宝编造了一通耸人听闻的谎言,说太子与沈皇后秘密往来,阴谋抢班夺权,推翻父皇陈叔宝,自己当皇帝,张丽华还怕陈叔宝不相信,又找来孔贵嫔当证人,孔贵嫔与张丽华说的完全一样。封建皇帝最怕失去的就是皇位,陈叔宝也是这样,他宠爱的贵妃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还有证人,陈叔宝怎么能不相信呢?于是,陈叔宝就废太子陈胤,把他降为吴兴王,立张丽华生的陈深为太子,张丽华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但是,好景不长,乐极生悲,隋文帝杨坚趁南朝皇帝荒淫无道,君臣离心离德之时,命杨广率大军五十余万伐陈。陈叔宝闻讯,毫不介意,仍旧与张丽华玩乐酣饮。直到隋朝大军已渡过长江之时,他才转喜为忧,但只是昼夜啼哭,拿不出一点办法,张丽华也无计可施。隋军攻破陈的都城建康,陈叔宝见大势已去,急忙拉着张丽华与孔贵嫔,跑到景阳殿后的井边,三人搂抱在一起,一同跳进井中。隋军搜索陈叔宝,四处不见,就来到井边,见井下有人,问而不答,就朝下扔石头,这才听见号哭叫痛之声。原来井中水浅,陈叔宝及两个爱妃都没有淹死。隋军用绳子把三人提了上来。陈叔宝拜见隋军将领,惶恐异常,再拜投降。晋王杨广派高颍到建康处理善后事宜。高颍刚到建康,他的儿子高德弘随后就到了,传述了杨广的命令:让留下张丽华。高颍气愤地说:“过去姜太公灭纣时,曾经蒙面斩妲己,这样的妖媚女子,怎么可以留着呢?”说完,就命令兵士把张丽华带过来,斩首示众。一代美人,就这样落得了个国亡身死的结局。

(十六)莫留恶名

吕布,字奉先,东汉五原郡九原县人。《三国志·吕布传》说他“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在当时颇有威名。吕布靠着一身高强的武艺,很早就被并州刺史丁原招致麾下,用为主簿,“太见亲待”。灵帝死后,吕布跟从丁原来到洛阳,参与了诛杀宦官的行动。是时,西北军阀董卓率凉州兵进驻洛阳,欲行篡权之事,丁原的武装是他深为忌怕的力量。于是,董卓便暗中派人以高官厚禄引诱、收买吕布,让他刺杀丁原。

吕布这个见利忘义的小人,立刻“斩原首诣卓”。丁原所部很快就被董卓所吞并。吕布以待他如子的上司的头颅,换取了骑都尉的官职,他又厚颜无耻地拜董卓做义父,整天跟随董卓,鞍前马后做保镖。董卓对他“甚爱信”,很快将他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大加笼络。一时间,二人真的好像亲如父子,关系甚是密切。

然而好景不长,董卓为人“性刚而褊,忿不思难”。有一次,吕布不知怎么惹恼了他,他竟然抄起铁戟就向吕布刺去,若不是吕布躲得快,肯定就会死于非命。吕布由此对董卓怀恨在心。吕布本是个惯于偷香窃玉的好色之徒,他利用执事中阁之便,和董卓宠爱的一个侍婢勾搭成奸,虽得床笫之乐,但又常因担心奸情败露而惴惴不安。恰好此时司徒王允正在密谋刺杀董卓,便利用吕布“忧死不暇”的心理,将他拉为同党,初平三年(192年)四月,吕布乘董卓上朝之时将其杀死。这虽然算是一件为民除害的好事,但吕布的直接动机却没有如此高尚,他所想的,不过是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谋取高官厚禄而已。

董卓死后不久,其部将李催、郭汜等人攻入长安,吕布战败后率领数百骑兵逃出武关。因为他两杀其主,时人“恶其反复”,各路军阀或对他冷而淡之,或对他忌而畏之,或对他围而攻之,几年之间,吕布的处境很是狼狈。但此时的吕布,仍不改其变诈反复的恶习,在相互攻伐的军阀混战中,东家一粥、西家一饭,叛附去留,全依利害而定。数年之间,他累累若丧家之犬。

(十七)不因小失大

春秋时代,列子穷困,面有饥色。有宾客告诉郑相子阳,子阳就派人送他谷子数十车。列子再三拜谢而拒绝。使者走后,列子进入家门,他的妻子捶胸埋怨说:“听说有道的人的妻子,生活都能安乐,现在我饿得面有饥色,而相国令人送给你粮食,你却不接受,这岂不是命中注定要穷困吗?”

列子笑着对她说:“相国并不是自己了解我的,是听了别人的话才送我谷子。到以后怪罪我时,也是因听了别人的话呀!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况且接受别人的供养,不为别人的危难效命,是不义;为他效命,等于是为无道的人牺牲,哪里算是义呢?”后来,郑国人民果然发难,杀了子阳。

(十八)莫懈怨意

汉宣帝时,盖宽饶自认为操守清廉,能力高强,有益于国家,而职位被平庸辈所超越,感到失意不痛快,多次上疏谏诤。

太子的庶子王生,推崇盖宽饶的节操,却不苟同盖宽饶的做法,于是写信对他说:“校尉,负责察举不法,让你拥有专一的特使权力。高官厚禄,都已给了你,你应该早晚深思当今重要的国家大事,奉行法制宣扬教化,为天下百姓忧心操劳;如果只想用古老久无的事情,匡矫天子,常进不实用而难以入耳的话,来纠缠天子及群臣,这并不是用来显扬美名、保全寿命的方法啊!”

当今掌权执政的人,都娴熟法令,他们的言词足以掩饰你所说的话,他们的文采足以虚构你的过错。你不求效法遂伯玉邦无道则隐退的高尚情操,而思慕伍子胥强谏不止自取杀身‘的行为,以宝贵的性命,去而对不可测的险境。我实在为你感到无限的痛惜。

盖宽饶不能听从,最后竟然因此而招祸。

(十九)位尊而端恭

羊祜出身官宦世家,是东汉蔡邕的外孙,晋景帝司马师的献皇后的同母弟。但他为人清廉谦恭,毫无官宦人家奢侈骄横的恶习。

他年轻时曾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五府也请他做官,他都谢绝。有人把他比做孔子最喜欢的学生、谦恭好学的颜回。曹爽专权时,曾辟用他和王沈。王沈兴高采烈地劝他一起应命就职。羊祜却淡淡地回答:“委身侍奉别人,谈何容易!”后来曹爽被诛,王沈因为是他的属官而免职。

王沈对羊祜说:“我应该常常记住你以前说的话。”

羊祜听了,并不夸耀自己有先见之明,说:“这不是预先能想到的。”

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后,因为羊祜有辅助之功,被进封中军将军,加官散骑常侍,封为郡公,食邑三千户。但他坚持辞让,于是由原爵晋升为候,其间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他对于王佑、贾充、裴秀等前朝有名望的大臣,总是十分谦让,不敢居其上。

后来因为他都督荆州(治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诸军事等功劳,加官到车骑将军,地位与三公相同。他上表坚决推辞,说;“我入仕才十几年,就占据显要的位置,因此日日夜夜为自己的高位战战兢兢,把荣华当做忧患。我身为外戚,事事都碰到好运,应该警诫受到过分的宠爱,而不怕被遗弃。但陛下屡屡降下诏书,给我太多的荣耀,使我怎么能承受?怎么能心安?现在有不少才德之士,如光禄大夫李熹高风亮节,鲁芝洁身寡欲,李胤清正朴素,都没有幸运获得高位,而我无能无德,地位却超过他们,这怎么能平息天下人的怨望呢?因此乞望皇上收回成命!”但是皇帝没有同意。

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年),皇帝又封羊祜为南城候,羊祜坚辞不受。羊祜每次晋升都会辞让,态度恳切,反因此名声远播,朝野人士都对他推崇备至,认为应居宰相的高位。晋武帝当时正想兼并东吴,要倚仗羊祜承担平定江南的大任,所以此事被搁置下来。羊祜历职二朝,掌握机要大权,政治上的大事都要向他咨询;而他本人却从不钻营。他筹划的良计妙策和议论的稿子,过后都焚毁,所以世上人不知道其中的内容。凡是他所推荐而晋升的人,他从不张扬,被推荐者不知道是羊祜荐举的。有人认为羊祜过于缜密了,他说:“这是什么话啊!古人的训诫:入朝与君王促膝谈心,出朝则佯称不知,这我还只恐做不到呢?不能举贤任能,哪会不有愧于知人之难啊!况且在朝廷签署任命,官员到私门拜谢,这是我所不取的。”

羊祜的女婿曾劝他说:“应该有所经营,培植自己的亲信,身边有一批归附和拥戴的人,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羊祜听后默不作声。回家对儿子们说:“这可以称作知其一不知其二。臣子树立私恩必然会违背公义,太糊涂了啊!你们应该懂得我的心意!”

羊祜还曾写信给他的堂弟羊绣说:“边境平定后我就脱下朝服,头戴角巾,回到故乡去,给自己安排一块墓地。我以一个白衣的寒士,而身居高位,怎么能不因为太满太盛而受到责难呢?汉宣帝时疏广任太尉,在位五年就谢病免归。疏广便是我学习的榜样。”

羊祜平时清廉廉俭朴,衣被都用素布,得到的俸禄全拿来周济族人,或者赏赐给军士,家无余财。临终留下遗言,不让把南城侯印放进棺柩。他的外甥齐王司马攸上表陈述羊祜妻不愿按侯爵级别殓羊祜的想法,晋武帝便下诏说:“羊祜一向谦让,志不可夺。身虽死,谦让的美德却依然存在,遗操更加感人。这就是古代的伯夷、叔齐之所以被称为贤人,廷陵季子之所以保全名节的原因啊!现在我允许恢复原来的封爵,用以表彰他的高尚美德。”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特别是动乱时代,很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得不到善终,往往是因为锋芒毕露,或者树敌太多,或者贪婪震主。羊祜清廉谦让,固然是由于他笃信儒学,身体力行;但也是明哲保身,不重蹈前人覆辙。羊祜是成功的,上至一国之主,下至黎民百姓,都对他表示敬佩。他死后,襄阳人民在岘山羊祜游玩休息的地方建碑立庙,一年四时祭祀。看到碑的人,没有不掉泪的,被称为“堕泪碑”。羊祜的参佐们赞扬他德高而卑谦,位尊而端恭。

(二十)不可恃才自傲

谢灵运,陈郡(今河南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祖玄,晋车骑将军。谢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时人难及。南宋初为太子左卫率。

谢灵运性格偏激,又恃才自傲,总以为凭自己才干,能参朝政,及不见重用,常愤愤不平。从武帝至文帝,曾先后出任过永嘉(治在今浙江温州市)太守、秘书监、侍中等职,因诸帝皆重其文学,虽身在高位,极少令其参政。对此,谢灵运颇感不满,所以往往就职不久,便称疾辞官,寄情山水。

元嘉初,文帝又拜其为监川(今抚州市西)内史。谢灵运到任,故习又犯,整日游山玩水,作文吟诗,不理政事。不久,便被有司所纠。司徒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往捕灵运。灵运见状心生叛意,扣押了郑望生,欲兴兵为乱。朝廷得报,忙派兵讨伐,谢灵运遂被官兵拿获。廷尉审毕,上奏朝廷,说谢灵运率众反叛,罪当斩刑。文帝因爱其才,诏令免其死罪,赦往广州。灵运被赦广州不久,有秦郡府将宗齐受因事到涂口(今江苏六合县瓜埠口)桃墟村一带,看见六七人衣冠不整,在路旁鬼鬼祟祟地说东道西,怀疑他们非盗即贼,当即派人通知本地官府,将其抓获。

众人被抓,惊惶失措。经审问,其中有一个叫赵钦,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供道:“我同村有个薛道双,曾与谢灵运共过事。去年九月初,道双派人告诉我说:‘谢曾作过临川内史,现犯事被赦往广州,他愿意出钱,购买弓箭、刀盾等物,托道双纠集乡间健儿,在三江口将他救出,如事情成功,定有重赏。’道双于是聚众在半路救谢。不想,我们来迟,不仅人没救出,且路费也已耗尽,无奈,只得沿路为盗,好返故里。”当地官员听后,知案情重大,忙录下口供,报往朝廷。

文帝闻奏,虽爱惜谢灵运之才,但见他如此胆大妄为,也感愤怒,当即下诏,将谢灵运在广州腰斩弃市。

临刑,谢灵运作诗道:“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纲纲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憨。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时为元嘉十年(433年),年49岁。

(二十一)和蔼周到不骄不躁

尹继善,清满洲镶黄旗人。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雍正进士,历任江苏巡抚,江南河道,云贵、川陕、江南等地总督。为世宗、高宗所倚任,后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