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有一把伞撑了很久:感悟真情故事
47236600000113

第113章 两位学生富翁的自述

◆文/欧阳墨君

这些学生富翁在获取经济富裕的同时,也付出了汗水和艰辛,他们都能讲一段并不轻松却绚烂的传奇故事——

向南,24岁,北京某科技大学物理系研究生,1997年以专利技术成为北京海淀区一电池生产股份公司股东,现在每月收入4000余元。

如果说我是1994年开始进行汽车蓄电池研究的,其实早在着手研究之前,我已在注意世界蓄电池的发展动态了。

汽车蓄电池,在我国有十分广阔的市场,许多专家都预测说,21世纪将是中国最繁荣的汽车时代,汽车时代,少了蓄电池怎么行?刚进入大学校园后,我的许多同学都纷纷去做家教,希望用做家教的一点点收入来贴补自己的大学生活费用,但我丝毫不为所动,我有自己的长远打算。仅靠做家教,以后走上社会怎么办?再说,做家教时间要求紧,并且家长掏钱,要的都是立竿见影的效果,出效果快了好说,如果碰上个脑瓜不开窍的学生,迟迟不见效果,家长脸色是不会好看的。在我们这所大学,有的是顶尖级的教授和专家,科研设备也齐全,不懂的东西可以问,时间也充裕,如果自己进行科研发明,环境条件十分有利。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着手研究汽车蓄电池了。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忙着去做家教,我却躲在宿舍里摆弄蓄电池。有同学笑我说:“向南一心要当老学究啦。”其实老学究又有什么不好?中国过去的老教授老专家们,搞出过不少的科技发明,之所以他们今天仍然很清贫,是因为他们的科技发明没有和经济直接接轨,其实,他们应该是市场经济社会中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但他们的许多发明却一直睡在大学的档案柜里,科研,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明显利益,这是很令人惋惜的。

我喜欢搞科研,但又渴望自己能拥有比较富足的经济生活,所以就选择了这条路。如果可以的话,读完研究生后,我愿意继续留在学校搞科研搞发明,我还会继续用我的科技发明为自己谋利益,这样,于社会于自己都有利。

1996年秋天,我研究的节能汽车蓄电池顺利获得国家专利后,国内十几家生产汽车蓄电池的厂家就瞄上了我,而我也从没有犹豫过,果断地参加了国家科委举办的科技技术专利转让大会,并顺利地和北京这个厂家签订了以科技专利入股的合约,成为了全国第一个大学生股东,这在当时的全国高等院校激起了不小的一场争论。

这项发明成功后,我就暂时中止了我的一系列科研活动。一心报考研究生,现在我成功了。我现在每个月可以依靠我的那项专利领到4000余元,经济生活有了保障,自己的科研经费也有了。今年,我又着手研究另外一项发明,我估计,最多三年时间,我又可以获得一项专利,能成功转让出去,我每个月能再增加收入几千元。

在学校里,我算是个富翁了,但我不会小富即安,知识经济时代嘛,应该是有技术便可有收获。前些天,已经毕业的一个同学到北京来,他替自己叹息说:“大学几年,除了读书就是做家教,没能像你这样边读书边搞科研,是做家教那些蝇头小利误了自己。”其实,像目前毕业后就业那么难,大家真不如走我的这条路,多学点知识,多搞些发明,名也有了利也有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有利。

我相信知识是和财富成正比的,这样好的社会环境,人人都有机遇的。我们会看到,有一天,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中国的大富翁!

陈松,27岁,清华大学生物博士生。1997年以转让自己的水果SOD专利技术获专利转让费50万元。

我的老家在豫西南的伏牛山腹地,那里不仅是中药材之乡,更是天然野生水果的王国,满山遍野的不仅有野山楂、酸山枣、野杏、野桃、柿子、板栗、核桃,还有号称水果之王的猕猴桃。每年秋天,乡亲们上山采猕猴桃,一天就可摘成百上千斤,院里、屋里堆得四处都是。现在,城里人都把猕猴桃视作珍果,当然价格也不菲,但在我们家乡,却是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东西,因为熟透了,来不及出售,河沟里、猪栏里成堆成堆地倒掉烂掉。

刚到清华时,一位新西兰的留学生告诉我说:“我们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出产国,我们的贸易收入,有2/3靠的是猕猴桃。”我说我的家乡是新西兰的猕猴桃故乡时,他惊诧地张大了嘴巴,我告诉他:“‘海沃德’并不是最优秀的猕猴桃品种,最优秀的软毛猕猴桃还在我们老家的深山野林里!”他问我:“我们新西兰的猕猴桃果汁、果酱、果脯、果干现在畅销于世界各国,你的家乡有什么猕猴桃产品吗?”

看着他洋洋得意的样子,我心里又痛又气,我生气的是一百多年前,一个新西兰传教士仅仅从我的老家带走了几个猕猴桃,而转眼间,新西兰就成了世界猕猴桃的出产大国。我心里痛的是,当新西兰的猕猴桃制品为新西兰换回美元、法郎、英镑时,我家乡的猕猴桃却仍然一文不值地烂在山沟里、密林中。我告诉我的新西兰朋友说:“猕猴桃源自中国,要不了多久,中国将会超过新西兰,成为猕猴桃出口的头号大国!”

我写信给我们的市长、县长,建议我们的家乡建猕猴桃果汁厂,在猕猴桃上做文章。他们回信叹息说:“我们早就有这种想法,但我们太缺乏人才啊!”

从此,我就在生物营养学和果品加工技术上较上了劲儿。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我没做过家教,没有打过工,我铁了心扑在生物营养学研究开发上。没资料,到学校图书馆里查,搞不懂的地方,我就去请教教授、专家们。1995年,我终于攻克了猕猴桃保鲜的技术性难题,我将自己的研究技术免费转让给我们家乡的时候,市长和县长都紧紧拉着我的手兴奋地说:“有了保鲜技术,我们的猕猴桃就不会烂在山沟里了,它将给我们带来百万、千万、数亿元的经济收入啊!”现在,我们老家的猕猴桃,应用我研究的保鲜技术,已可以不变质、不软化地销售到香港、台湾、上海、北京和许多东南亚国家了。

1997年,我通过长期科研研究的培养SOD猕猴桃技术荣获了国家“星火”科技成果奖,并获得了科技成果专利,许多地区和公司都纷纷找上门来,要求购买我的专利技术,有的出价100万,甚至500万。我老家的市长和县长也风尘仆仆闻讯赶来了,我跟他们说:“这项技术,耗去了我几年的时光,他们出100万、500万、1000万我也不转让,你们能给个二三十万,我就转让给你们带回去,毕竟我是咱老家的人呀!”

他们说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坚持一次性付给了我专利费50万。现在,我的账号上已经有50万了。一下子进账50万,这太让人眼热了,几个同学说我傻,干吗不要个100万200万的,一下子就成百万富翁了;有的同学嚷嚷让我请客,但这50万,至今我连一分钱也没动。科研缺经费,尤其像我这样的博士生,要搞的项目还很多,50万能做多少事呢?

现在,同学们常常戏谑我是“老板”,可我算个“老板”吗,一没手机二没轿车,哪有这样的老板呀?不过,我坚信自己一定会富起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嘛,有知识就一定会有经济财富。我目前正着力研究一个猕猴桃加工的新项目,搞成了十万、百万将是不在话下的,但现在我还不是富翁,我还是个学生。我想,当我们中国的教授、科技人员成为富翁的时候,我们中国也将是“富国之邦”了!

我相信知识是和财富成正比的,这样好的社会环境,人人都有机遇的。我们会看到,有一天,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中国的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