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
4724100000021

第21章 小雅(5)

【赏析】本诗是一首写周宣王田猎并借打猎宴会宾客的诗。《诗序》曰:“美宣王田也。能慎微接下,无不自尽以奉其上焉。”《序》说语义不明,第三句无主语。今查《稽古录》有类似文字,意思较为完全的表达:“宣王能慎微接下,用贤使能,群臣无不自尽以奉其上;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周室中兴焉。”孔颖达《毛诗正义》对《序》说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作《吉日》诗者,美宣王田猎也。以宣王能慎于微事,又以恩意接及群下,王之田猎能如是,则群下无不自尽诚心以奉事其君上焉,由王如此,故美之也。”此诗就已经流行于当时。《左传·昭公三年》载:“郑伯如楚,子产相,楚王享之,赋《吉日》。既享,子产乃具田备。”由此可证,《吉日》为田猎之诗。《吉日》诗记载了周王田猎的情况,对田猎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猎前祭神、驱赶野兽以供周王射猎、猎毕以野味宴飨臣宾等)也有生动描写,有助于人们对周代上层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了解和认识。诗人很注意叙事的条理性,也重视和擅长于壮阔的场面描写,这些艺术经验,对于后代作家也是会有所启迪的。

鸿雁

之什鸿雁,鸿雁于飞[1],大雁飞向远方,肃肃其羽。翅膀肃肃响。

之子于征,这人正赶路,劬劳于野[2]。辛劳旷野上。

爰及矜人[3],念到贫穷苦难的人,哀此鳏寡。鳏寡更悲惨。

鸿雁于飞,大雁飞向远方,集于中泽[4]。落到沼泽里。

之子于垣[5],这人令筑墙,百堵皆作[6]。百堵都动工。

虽则劬劳,虽然很辛苦,其究安宅[7]。终有安身棚。

鸿雁于飞,大雁飞向远方,哀鸣嗷嗷[8]。嗷嗷声凄凉。

维此哲人[9],贤明当官的,谓我劬劳。说我忙碌又辛苦。

维彼愚人,无能昏庸的在位者,谓我宣骄[B10]。说我太逞强。

【注释】[1]于:语助词。[2]劬(qú)劳:劳苦。[3]爰:焉,于是。矜人:穷苦人。[4]集:止。[5]垣:墙。[6]百堵:百重墙。百,言其多。[7]究:终。宅:居。[8]嗷嗷:哀鸣声。[9]哲人:明智的人。[10]宣:示。骄:自恣。

【赏析】关于为何作这首诗?什么样的内容?谁是作者?什么时代写的?旧说都有分歧,而且很少能按一种理解把全诗句句串讲落实,一气贯通的。《诗序》以为是赞美周宣王招抚流民,使鳏寡穷人都能各得其所。朝廷官员自然是这样说。《毛诗正义》据《序》补明是宣王始立时,遣侯伯卿士之使招抚逃散之民。朱熹对《序》说表示怀疑:“未有以见其为宣王之诗”,认为作者是流民(《诗集传》)。严粲则认为是“流民美使臣之诗”(《诗缉》)。姚际恒不同意朱说、严说,对《诗序》、《正义》也作了一点意见的修订,他认为“此诗为宣王命使臣安集流民而作”,并肯定是“朝廷制作”,而不是“民谣”(《诗经通论》)。本诗形式匀称整齐,每章六句,一章一韵,偶句用韵,头两句都是含有比义的兴,并以“鸿雁于飞”发端,三章诗中都有“劬劳”,不避词复,这大约是学习民歌复沓形式留下的痕迹。

庭燎

夜如何其[1]?现在夜里啥时光?夜未央[2],长夜未半夜还长,庭燎之光[3]。是那火炬烧得旺。

君子至止[4],诸侯车子将到来,鸾声将将[5]。“远处车铃叮当响。夜如何其?现在夜里啥时光?夜未艾[6],夜色氉氉天还没有亮,庭燎沂沂[7]。是那火炬光在明晃晃的发亮。

君子至止,诸侯车子快来到,鸾声哕哕[8]。“铃声渐近响叮当。夜如何其?现在夜里啥时光?夜乡晨[9],慢慢的长夜终于快要迎来黎明,庭燎有涙[B10]。火炬渐熄烟缭绕。

君子至止,诸侯车子已来到,言观其胰[B11]。“只看见旌旗随风而飘。”

【注释】[1]其(jī):语助词,表疑问。[2]未央:未中。《说文》:“央,中也。”[3]庭燎:大烛,即点燃于庭中用以照明的火炬。[4]君子:此指诸侯贵族。[5]鸾:通“銮”,古代车马所佩的铃。将(qiānɡ)将:同“锵锵”。[6]艾:止,尽。[7]沂(zhì)沂:明亮的样子。[8]哕(huì)哕:铃声很有节奏。[9]乡晨:近晓。乡,今作“向”。[10]涙(xūn):烟雾腾腾的样子。朱熹《诗集传》:“火气也,天欲明而见其烟光相杂也。”[B11]言:语助词。胰(qí):旗上绘龙并有铃者。

【赏析】《庭燎》是首问答体诗。问答体通常有两种:一是自问自答,即设问设答;一是此问彼答。此诗属于后一类。

问者为谁?据说为周宣王姬静,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1年在位。在他之前为厉王。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在他之后为幽王。周幽王……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均见《史记·秦本纪》)厉、幽俱暴虐无道,宣王被称为中兴之主。

答者为谁?应为鸡人。鸡人,古时报时之官。《周礼·春官·鸡人》:“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呼旦以绞(jiào)百官。鸡人的答问,是在运用视觉听觉仔细观察、认真辨认以后作出的。

《齐风·鸡鸣》与这首《庭燎》堪称姊妹篇。《鸡鸣》的内容是:妻子说“鸡已鸣矣”,丈夫说那是“苍蝇之声”;妻子说“东方明矣”,丈夫说那是“日月之光”;妻子说大家均去上朝了,丈夫说我情愿同你睡一觉。两首都是问答体诗;背景都是朝会的前夜;问答的内容都是有关朝会的时间。但两首诗的风格却迥然不同。

不过也有认为此诗是讽刺的。《诗序》就说:“美宣王也,因以箴之。”箴也就是刺。美与刺,意义相反,既然说“美”,似不宜说“箴”。对此方玉润曾经有所质疑:“唯《序》既以为‘美宣王也’,又以为‘箴之’。诗无箴意,胡云‘箴’耶?”(《诗经原始》)然说“箴”也并非无稽之谈。

沔水

沔彼流水[1],滔滔流水向东面,朝宗于海[2]。百川归海成汪洋。

涚彼飞隼[3],隼鸟在天空飞得很快,载飞载止[4]。停停飞飞不着急。

嗟我兄弟,可叹同姓诸兄弟,邦人诸友[5]。可叹同乡诸朋友。

莫肯念乱,无人考虑国家乱,谁无父母!谁人没有爹和娘沔彼流水,滔滔流水向东面,其流汤汤[6]。浩浩荡荡入海洋。

涚彼飞隼,天空隼鸟飞得快,载飞载扬[7]。挥动着翅膀在天空高高的翱翔。

念彼不迹[8],上边做事没有准,载起载行[9]。我的心里忐忑不安。

心之忧矣,心忧国事这模样,不可弭忘[B10]终日焦虑不能忘涚彼飞隼,天空隼鸟飞得快率彼中陵[B11]。沿着山坡高翱翔。

民之讹言[B12],谣言在民间纷纷传开,宁莫之惩[B13]?不去制止真荒唐。

我友敬矣[B14],忠告朋友要警惕,谗言其兴[B15]!谗言桅起要提防。

【注释】[1]沔(miǎn):涨满水的样子。[2]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这里借指海纳百川。[3]涚(yù):鸟疾飞的样子。隼(sǔn):又名鹘,鹰类。[4]载:又。[5]邦人:国人。[6]汤(shānɡ)汤:同“荡荡”,水大流急的样子。[7]扬:指高空飞翔。[8]不迹:不遵循正道,不按法则办事。[9]载起载行:犹“且起且行”,指忧愁深重,忐忑不安。[10]弭(mǐ):停止,消除。[B11]率:沿。中陵:陵中。陵,大土山。[B12]讹言:谣言,谗言。讹,伪。[B13]宁莫之惩:宁莫惩之,宾语前置句式。宁,胡,为何。惩,止,阻止。[B14]敬:同“儆”,警戒。[B15]兴:兴起。

【赏析】《沔水》是篇难读难解的诗。之所以难读难解,原因有三:(一)诗有错简,如卒章开头很明显是遗失了“沔彼流水……”两句,诗中语意多不连属,也可能有遗简错简的情况;(二)本诗用谜语较多,意思猜测不准;(三)对本诗没有任何背景交代,没有给我们提供寻找谜底的明显线索。

这首诗是首千古难解之谜。姑且解如上。想要把他更加清楚的解释,还需有待于来哲,也要等到考古的新发现。

鹤鸣

鹤鸣于九皋[1],沼泽深处白鹤叫,声闻于野[2]。嘹亮的鸣声传遍了四郊。

鱼潜在渊,鱼儿在深水里潜游,或在于渚[3]。有时游出近小岛。

乐彼之园,花园的美丽让人喜爱,爰有树檀[4],园里檀树大又高,其下维扪萚[5]。树下落叶枯又焦。

他山之石,他山石块可当错,可以为错[6]。能够把那玉石雕。

鹤鸣于九皋,白鹤在那沼泽深处鸣叫,声闻于天。鸣声嘹亮传九霄。

鱼在于渚,鱼儿在沙洲边游玩,或潜在渊。有时潜游到深渊处。

乐彼之园,美丽花园逗人爱,爰有树檀,园里檀树大又高,其下维堢[7]。下面有又矮又小的楮树。

他山之石,他山石头可当错,可以攻玉[8]。能够把那玉器磨。

【注释】[1]鹤:一种大型涉禽。头小脖子长,嘴长而直。常夜半鸣,《淮南子》:“鸡知将旦,鹤知夜半。”鸣声嘹亮。皋(ɡāo):沼泽。九:虚数,言沼泽极为曲折。[2]闻:传布,达到,到达。[3]渚:河中小洲,这里指小洲旁的浅水。[4]爰:语助词。树檀:檀树。[5]萚(tuò):发黄掉落的枝叶。一说“箨”为“样”之讹。埑(zhé,又读tuó),软枣树。[6]错:砺石,磨石。[7]扪:楮树,树皮可制纸。[8]攻:治,加工,雕刻。

【赏析】我们阅读诗文,总是看题目在先。一般来说,弄清题目之后,大致可以了解诗文的大意。读《诗经》则不然。《诗经》中的诗,原来没有题目;现在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加题的原则之一是从首句中取两个字(少数有三字、四字),这两个字大多是开头两个字。像这首《鹤鸣》,就是取首句“鹤鸣于九皋”的头两个字。我们如果弄不清这一点,认为《鹤鸣》这首诗就是写“鹤鸣”,那就误解了。

读后脑际还留下个摆脱不了的问题:这座小园,没有亭台之胜,没有弦歌之声,没有车马之迹,它是那么幽静,那么脱俗。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么一座“暧暧远人村”“而无车马喧”(陶渊明诗句)的小园?方玉润说:“此中有人,呼之欲出。”(《诗经原始》)这句话恐怕反映了一般读者的心理。那么,作者是否对小园景物描写的借用,暗示有位徜徉山水的隐居者在这里?再说,写山为何不写入云的山峦、参天的林木,而去写石?写山为何不写它奇特的形状而写它的功用?有没有用石可治玉寓隐士可以治国的用意?这首诗关于小园和山石的叙写是否有所寄托?但把此诗当作谜猜,认为每一句话都是比喻,每一事物都有寄托,去寻找微言大义而离开诗中的形象,这种研究方法乃是极不可取的。

祈父

祈父[1]!领兵官啊大司马予王之爪牙。守卫王家的爪牙是我。

胡转予于恤?调我到这忧愁之地是谓何意靡所止居!把我害得奔走他乡祈父!领兵官啊大司马予王之爪士。我是守卫王家的武士。

胡转予于恤?为何调我到这忧愁之地靡所底止[2]!把我害得有家难回。

祈父!领兵官啊大司马,刐不聪[3]。你真是昏庸之极。

胡转予于恤?为何调我到这忧愁之地有母之尸饔!有老母在我却不能侍奉。

【注释】[1]祈父:同“圻父”,职掌封畿兵马的长官,即司马。[2]底(zhǐ):止。[3]刐:(dǎn):诚,信。

【赏析】《祈父》这首诗是西周王朝的武士所作。王家的禁旅责备司马的征调失常。禁旅是固国卫城,保护王室的。祈父即司马,是职掌封畿兵马的高级武官。这些王的“爪牙”之士,随意征调是不应该的。因为“六军”的作战之士出自“六乡”之法,是不取王之“爪牙”之士的。

《祈父》这首诗三章全用赋的手法,前二章还并用反诘语气,揭示武士们怨恨不满之情,表明对司马、王家的指斥愤激之意,具有很强的力度。

白驹

皎皎白驹,浑身皎洁的白马,食我场苗;在我的场上吃豆苗;絷之维之[1],绊住它啊拴住它,以永今朝[2]。延长欢乐的今朝。

所谓伊人,所讲到的那位贤士朋友,於焉逍遥!到这里来逍遥皎皎白驹,浑身皎洁的白马,食我场藿;吃我场上的豆叶;絷之维之,绊住它啊拴住它,以永今夕。今晚的良辰要延长。

所谓伊人,所说的那位贤友,於焉嘉客!我家尊贵的客人皎皎白驹,浑身皎洁的白马,贲然来思[3]。很快地跑到这儿。

尔公尔侯,你是尊贵的客人,逸豫无期。这是个十分安逸的地方。

慎尔优游,谨慎地过优乐生活,勉尔遁思!你逃离的念头要控制皎皎白驹,浑身皎洁的白马,在彼空谷。回到那空旷的山谷。

生刍一束[4],一束鲜草作饲料,其人如玉。那个人像玉一样美好。

毋金玉尔音[5],帮我捎个口信可别忘了,而有遐心!千万不要把我忘了。

【注释】[1]絷:用绳子绊住马脚。维:拴住马缰绳。[2]永:延长。[3]贲:通“奔”。贲然,马跑的快的样子。[4]生刍:用来喂马的绿草。[5]音:音讯。

【赏析】《白驹》是一首别友思贤的诗。《毛传》指出:“宣王之末,不能用贤,贤者有乘白驹而去者。”方玉润曾有疑于此:若宣王不能用贤,“何以眷眷於贤若是哉?其时中兴初定,安知宣王不有贫贱至交不肯出仕王朝,如严光之于汉光武,李泌之于唐肃宗,独行其志以为高者?”(《诗经原始》)这是个颇有道理的见解。

“感时歌蟋蟀,思贤咏白驹。”(曹摅《思友人》)“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骆宾王《幽絷书情通简知己》)昔人留下的这些诗句都与思贤怀友相关,由此可见《白驹》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黄鸟

黄鸟黄鸟,黄鸟呀黄鸟,无集于堢,莫聚扪树上,无啄我粟。粟米莫啄光。

此邦之人,这地方的人,不我肯扪[1]。不肯喂养我。

言旋言归[2],归去呀归去,复我邦族。回我的家乡去。

黄鸟黄鸟,黄鸟呀黄鸟,无集于桑,莫聚桑树上,无啄我粱。黄粱莫啄光。

此邦之人,这地方的人,不可与明[3]。信义没法讲。

言旋言归,归去呀归去,复我诸兄[4]。去我哥哥的身边。

黄鸟黄鸟,黄鸟呀黄鸟,无集于栩,莫聚柞树上,无啄我黍。黍米莫啄光。

此邦之人,这地方的人,不可与处。在一起的时间不能长。

言旋言归,归去呀归云,复我诸父。去我的长辈们的身边去。

【注释】[1]扪:养。[2]言:语辞。旋:回。[3]明:盟,信。[4]复:反。

【赏析】诗借黄鸟而起兴,也以黄鸟而命题,这首是游子返回的诗篇。诗为《小雅》中之一篇,我们从《小雅》所反映的现实来看,多为宣、幽王时之作品。此篇当为幽王时宗周覆灭,人民无家可归,但他乡又不能长期居住,所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这一诗篇,我们如果结合《硕鼠》诗来看,《硕鼠》是因为“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而要“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在那残酷的统治下,而要另谋出路。其实,我们再看《黄鸟》,就觉得虽然两诗描写的角度不一,但所反映的是相类似的底层人民身遭生活苦难的社会现实。在那样的环境中,尤其是乱世,对于百姓来说,又哪能觅得到什么乐土呢?诗篇的现实性很强,而又很深厚的历史意义的。

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凄然独行郊外路,蔽芾其樗[1]。路旁臭椿叶稀疏。

昏姻之故[2],是因为结婚的原因,言就尔居[3]。才和你同住在一起;尔不我畜[4],你呀变心不爱我,复我邦家。返国安居我旧庐。

我行其野,自己一个人走在凄凉的郊路上,言采其竺[5]。步履迟迟采臭遂。

昏姻之故,因为和你结婚了,言就尔宿。所以才到你那里住的。

尔不我畜,你呀变心不爱我,言归斯复[6]。现在你去娘家住。

我行其野,自己一人走在凄凉的郊外路上,言采其湆[7]。步履迟迟采恶菖。

不思旧姻,你呀全忘原配情,求尔新特[8]。贪求新欢太可恶。

成不以富[9],实在并非她富有,亦祗以异[B10]。是你的心变坏了。

【注释】[1]蔽芾(fèi):树叶初生的样子。樗(chū):臭椿树。[2]昏:同“婚”。[3]言:乃。就:从、归。[4]畜:养。一说为喜爱的意思。[5]竺(zhú):又名羊蹄菜,仲春时生,可采以煮食,但多食则致人下痢,所以被古人认为是一种“恶菜”。[6]归:指妇女被休后回到返娘家。[7]涪(fú):多年生野菜,其根可蒸食。[8]新特:新妇。特,匹、配偶。[9]成:通“诚”,确实。[10]祗:只、仅仅。异:变心。

【赏析】《我行其野》是一首弃妇诗。它采用第一人称写法,抒发了一个被丈夫弃逐的远嫁他国的妇女的悲愤之情。

《诗序》说:“《我行其野》,刺宣王也。”关于所刺的具体内容,《郑笺》以为是“刺其不正嫁娶之数,而有荒政,多淫昏(婚)之俗”,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是因为社会风气实在败坏才导致很多喜新厌旧的爱情悲剧发生。而对于这一倾向,周宣王负有政治上和管理上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刺宣王”的字句,而只是把上述情况作为《我行其野》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那么,对于我们理解、把握《我行其野》一诗的内容,是极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