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
4724100000037

第37章 周颂(2)

【赏析】《周颂·时迈》是一首写武王巡行诸侯各邦,祭祀苍天和山川诸神的乐歌。诗中歌咏苍天佑助周王征服四方,周王敬祭山川百神,主张文治,以此来固帝王之业,反映了周人神化先祖,天人合一的宗教观念。但是历史上许多认为此诗为武王时周公所作。这首诗通过武王巡狩祭祀山川百神来写武王的功德无量,实际上是神化了武王,神化先祖正是为了神化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周王朝的统治有利。清人王夫之说:“……昭明德以格于家邦,人神之通,以奉神而治人者也,非仅以事神者也。”(《诗广传》卷五)王夫之的分析是很有见地的。《周颂)中像《时迈》这样神化祖先,宣扬天人合一的宗教思想意识的诗篇,都是假托神权,实际上却是用来统治人民的。

陆机《文赋》云:“立片言而居要,为一篇之警策。”所谓一篇之警策,在诗中就叫做诗眼。此诗“昊天其子之”,武王以天之骄子自封,先声夺人。又“允王维后”,再强调一下,只有像武王这样人物才有资格做君主,就应该来统治天下大局。“允王保之”,如今天下既定,偃武修文,天下一统,这也要靠武王来君临天下,这样才能保持这种好的局面。每一层次末一句,既起结束每层作意的作用,又为通篇眼目,实为一篇之警策。

这首诗虽然比较短,但是层次井然有序。全诗分为两个层次,前写王巡狩告祭之事,后叙诗人偃武修文之愿望。第二层次又可视作偃武和修文两小层次。明人孙揌评此诗说:“前二句,甚壮甚忙,俨然坐明堂,朝万国气象。下分两节,一宣威,一布德,皆以’有周‘起,’允王‘结,整然有度,遣词最古而腴。”(《评诗经》)因此,《周颂·时迈》一诗还是有它的一定文学价值的。

执竞

执竞武王[1],制服强梁称武王,无竞维烈[2]。攻克商的功业举世无双。

不显成康[3],伟业一成,国民安康,上帝是皇。上帝对他也赞赏。

自彼成康,由于功成国安康,奄有四方,一统天下达到四方,斤斤其明[4]。英明的武王坐在朝堂上。

钟鼓抻抻[5],敲钟擂鼓咚咚响,磬笺将将[6],击磬吹箫声锵锵,降福穰穰[7]。上天赐福降吉祥。

降福简简[8],无边洪福从天降,威仪反反[9]。隆重又端庄祭礼活动。

既醉既饱,武王神灵醉又饱,福禄来反[B10]。将无数的福禄给你。

【注释】[1]执竞:执是拿着,竞是自强,指周武王凭不息的精神和自强而战胜强大的敌人。[2]无竞:无比。烈:功业,指伐纣克商的功业。[3]成康:成功地建立康定的局面。[4]斤斤:是非常明显的意思。[5]抻抻:描写钟鼓的声音。[6]将将:同“锵锵”,象声词。[7]穰(ránɡ)穰:有众多之意。[8]简简:盛大的样子。[9]反反:同“秚秚”,谨慎的样子。[10]反:同“返”,还报。

【赏析】这是一首祭祀周武王的诗。周武王是在中国历史上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商王朝在盘庚迁殷后,政治日益腐朽堕落,庙堂之上的上层统治者们却只是酗酒行乐,淫乱好色。就象周公在《酒诰篇》中所指出的那样,商王朝整个统治阶层,都沉湎于酒色之中,腥秽之气直冲霄汉,他们的所作所为连上天都不能忍了。老百姓们对此怨声载道,到处都是反抗的怒火,就象《微子》篇中所说:“小民方兴,相为敌仇。”举国上下形成了严重对立局面,阶级矛盾已到了白热化程度。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起兵伐纣,在牧野与殷纣王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当时纣王虽然有兵十七万,但却纷纷倒戈,引导周兵杀纣,周武王顺应人心,终于以少胜多,灭殷而建立周王朝,开始分封诸侯,建都于镐。武王伐纣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本诗在祭祀武王时,对他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歌颂,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但是自古以来,对本诗的理解,却是众说纷云。有的认为是武王、成王和康王三王并祭的诗,朱熹在《诗集传》中,就明白地说是“此祭武王、成王、康王之诗”。周代祭祀,均是分庙,并祭之事,没有可考的典记。清人方玉润说:“若谓’三王并祭‘,无论典礼无稽,即文势亦隔阂难通。盖’烈‘则归之武王,’皇‘则属诸成、康,而’奄有四方‘者又始自成、康矣。通乎不乎?当亦不言而自辨已。”(《诗经原始》)其实诗中所说的“成康”,不是指成王和康王,而是说武王“成功康定天下”之意。因此,三王并祭之说,是不可信的。

作为一首颂歌,本诗通篇没有惊心动魄之奇情,也没有风云变幻之壮丽之景,只是平平叙述,微微唱叹,却能激人深思,竟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颂诗都是庄严肃穆的,而此诗在静穆中流露出悲壮气氛。这种悲壮气氛能产生崇高感,从而使周武王的历史功绩更加突出。再由环境氛围而烘托出的人物形象,是崇高而伟大的。开头四句,用极少的笔墨成功地勾勒出了周武王的雄伟形象,他是凭着自强不息而取得史无前例的克商功业。由此创建国泰民安的盛世,其光芒四射,上帝都对他赞赏有加。诗以真为美,如实反映现实社会,有一种特殊的艺术趣味在其中。诗中所写,是作者澄思渺虑,迁想妙得,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的理想句式,但仍不失其真实的特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还有诗中的叠字运用,也是颇为巧妙的。例如,“斤斤”、“抻抻”、“将将”、“穰穰”、“简简”、“反反”等,在拟声写貌、抒情造境方面,显示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思文

思文后稷[1],想起后稷先王,克配彼天[2]。功德能配的上苍天。

立我翋民[3],养育我们百姓,莫匪尔极[4]。有谁没有受到过你恩赏。

贻我来牟[5],留给我们麦种,帝命率育[6]。老天让我们养育它。

无此疆尔界,农政不分疆界,陈常于时夏[7]。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

【注释】[1]文:文德。这里指治理本部族内部事务,发展生产,使本部族日益强大的功德。[2]克:能。配天:配享天帝。[3]立:通“粒”。即以谷物作为食物。翋民:众民。[4]极:最大的恩德。朱熹《诗集传》:“极,至也,德之至也。”[5]贻:留下。来:小麦。牟:大麦。[6]率:用。育:养活。[7]陈:推广。常:政,指农业方面的政策。时:是,此。夏:中国。

【赏析】《思文》,是周王郊祀天帝、后稷,祈祷年谷丰收、国家昌盛时所唱的乐歌。孔颖达《毛诗正义》引《国语》之说,认为是周公的作品。

后稷,即周族的始祖弃。据说在尧舜时代他曾任主管农事的后稷之官,教民种植百谷,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后人尊他为稷神。周王朝建立后,为了以先王勋业勉励后人,认为后稷教民耕作,使民众有粮食,并开启文王、武王的伟大功业,对周国的人民有很大的功劳,因此除了立其神位于太祖庙以外,又在郊祭时以他配享天帝。这种把崇拜祖先和崇拜天帝结合在一起的做法,当然是为了显示周王血统的高贵以及其统治是合乎天帝旨意的,本质是为了巩固西周王朝政权。和《周颂·噫嘻》不同,《思文》没有具体地描述农业生产的情景,而是把重点放在歌颂后稷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做出的功绩方面。“思文后稷,克彼配天。”因为是颂歌,诗人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即推出歌颂的主体,指出他功业卓著,可以配享上天。

这首诗,歌颂了周族祖先的功业,对于激励周人继承重视农业的传统,以进一步发展生产,充实国力,统一全国,都曾起过积极地促进作用。这首诗和其它关于后稷的神话传说的流传至今,同时也告诉我们:对于那些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过贡献的人,人们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臣工

之什臣工嗟嗟臣工[1],啊啊,你们这些官吏,敬尔在公[2]。把公事认真来办理。

王佒尔成[3],去吧,给上面报告你们的收成,来咨来茹[4]。来请示,来商议。

嗟嗟保介[5],啊啊,你们这些官儿,维莫之春,现在是暮春季节,亦又何求?你们有什么要求如何新畲[6]?生田与熟田应该怎样的耕作於皇来牟[7],啊!美啊,大麦、小麦,将受厥明[8]。这庄稼马上要收割。

明昭上帝,充满智慧的上帝呀,迄用康年[9]。给我们个丰收年哩。

命我众人:命令我的伙计们:

库乃钱奁[10],藏起锄儿藏起锹,奄观丏艾[B11]。拿起镰刀快点儿割麦吧。

【注释】[1]臣工:工,官。指诸侯卿大夫。[2]公:公家之事。[3]王:往。佒:禧,礼告。成:熟,收成。[4]咨:谋。茹:度。[5]保介:副手,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6]新畲(yú):田二岁曰新,三岁曰畲。[7]於皇:赞美辞。来牟:小麦和大麦。[8]明:成,成熟。[9]康年:丰年。[10]库:储放屋下。钱:铫,锹。奁(bó):锄。[B11]奄:疾速。丏(zhì):短镰刀。艾(yì):芟,割。

【赏析】这首诗,是周代开国初期,周王告诫百官重视农业生产之辞。诗风典朴实易懂、层次清楚。偶尔几句写景、写动作的诗句,却又让诗清新活泼起来。

在《诗经》中颂诗的写作时期是最早的,这首诗也是周初的诗。显示出周代开国之初,认真经营国家,并且对农业生产非常的重视。诗人还记叙了周王关于创业维艰的谆谆告诫。在中国历史上周朝为何享国尤久,这些诗篇似乎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消息。

噫嘻噫嘻成王[1]!啊,多好呀,成王既昭假尔[2]。曾召集你们来把话讲。

率时农夫[3],率领这些农夫们,播厥百谷[4]。播种百谷去吧。

骏发尔私[5],快点儿带着你的农具,终三十里[6],面对这三十里广阔的地方,亦服尔耕[7],大伙儿都来耕地呀,十千维耦[8]。万人出动,成双成对。

【注释】[1]噫嘻:赞叹之词。成王:指周成王。这里是生时的称呼,而不是死后的谥号。[2]既:已经。昭:明。假(ɡǔ):通“嘏”,告。尔:指农官田郾,后两“尔”字则指农奴。[3]率:带领。时:是,此。[4]厥:其。[5]骏:迅速。发:起。私:为“耜”字之误。耜,古代耕地农具。[6]终:尽。三十里:指方圆三十里,九百平方里。指公田。[7]服:从事。耕:耕作。[8]十千:一万。维:其。耦:二人各持一耜并肩而耕。

【赏析】《噫嘻》一诗,其主题和个别字句的解释,古今学者说法众多,分歧也非常大。归纳起来,约有以下几种主要意见:(一)认为此诗为周公、成王“春夏祈谷于上帝也”,《毛诗》及三家诗并主之;(二)认为此诗是成王“戒农官之词”,朱熹《诗集传》主之;(三)认为此诗为“康王春祈谷也”,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主之,陈子展说得更明确:“此盖康王祭告成王祈谷,同时命令田唆农夫耕种之诗。”(《诗经直解》)(四)认为这是成王祈呼上帝之助而作的农诗,成王为生号,清戴震《毛郑诗考正》、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主之,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近似;(五)主张此诗写的乃成王籍田之事,是成王的近臣向农官传达再由农官向农奴发令的,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主之,高亨《诗经今注》与这个意思相近。

《噫嘻》一诗有很高的史料价值,郭沫若在《青铜时代》曾经说过:“(这诗把)周初的农业情形表现得异常明白。农业生产的督率是王所躬亲要政之一。土地是国家的所有,作着大规模的耕耘。耕田者的农夫是有王家官吏管率着的。这情形和殷代卜辞里面所见的别无二致。”

这首诗语言高度概括,叙事极其精炼,短短的八行三十二个字,把周初成王亲临籍田率领农奴春耕的场面描写得不仅非常明白而且还很有气势,诗的整体层次的安排也很清楚。

振鹭

振鹭于飞[1],白鹭成群展翅飞翔,于彼西脽[2]。在西边那片大泽上。

我客戾止[3],我有贵客喜光临,亦有斯容[4]。穿着高洁的白色衣裳。

在彼无恶[5],在他的国家没人说他的坏话,在此无萌[6]。来我国也很受欢迎。

庶几夙夜,望您日夜多勤勉,以永终誉[7]。众口交誉美名扬。

【注释】[1]振:群飞的样子。[2]邕:水泽。西邕,《韩诗》以为是周文王在西郊所建的学校辟雍。辟雍四周绕以水泽。诗以鹭之在泽兴客之朝周。[3]客:指宋国诸侯微子。戾:至。止:语助词。[4]斯容:言来客有白鹭般高洁的姿容。斯,指鹭鸟。[5]彼:来客所在之国。恶:厌恶。[6]此:周王朝。萌:厌弃。[7]终:韩、鲁诗作“众”,盛多。

【赏析】周武王克商后,封虞舜之后于陈,封夏禹之后于杞,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墟,使各奉其先祀,尊为“三恪”,以宾客之礼相待。周成王初年,武庚由于叛乱被诛杀,周王朝改封纣王庶兄微子,建国于宋(今河南商丘)。微子为人比较仁义,殷商余民都很爱戴他,与周王朝的关系也很融洽。《振鹭》,是宋微子朝见周王助祭宗庙时,周人为赞美微子所作的乐歌。

最后两句祝愿来宾更加勖勉,以便将盛美的荣誉永葆千古。其中含有要求其借鉴历史教训,比如说武庚之变的寄托,不过诗人寓规箴于祝愿之中,委婉其辞含而不露罢了。正如姚际恒所说的,“全在意象之间,绝不著迹”(《诗经通论》)。

丰年

丰年多黍多余[1],丰年小米多、大米多,亦有高廪[2],一座座高大的粮仓,万亿及秭[3]。万呀、亿呀、亿亿数也数不完。

为酒为醴[4],做清酒、做甜酒,烝畀祖妣[5]。用来献给祖先。

以洽百礼[6],有各式各样的礼品,降福孔皆[7]。神呀降的福泽真普遍。

【注释】[1]黍:糜子,小米。峹(tú):稻谷。[2]亦:语助词。廪:粮仓。[3]亿:周代十万为亿。秭(zǐ):一亿亿。[4]醴:一种甜酒。[5]烝:进献。畀:给予。祖妣:男女祖先。[6]洽:配合。百礼:多种的礼仪。[7]孔:很,甚。皆:普遍。

【赏析】《丰年》是秋收以后在宗庙祭祀时所唱的乐曲。

中国做为农业古国,农业早在西周就已比较发达。《诗经》中讲到农事的诗篇有不少,较重要的有《风》诗中的《七月》;《雅》诗中的《楚茨》、《信南山》、《甫田》、《大田》;《颂》诗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十首。这一类农事诗反映了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并且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对农业生产十分重视的周王,每年春初,祭祀天地,祈祷丰年,这叫做“春祈”;秋收以后,周王又亲率领百官祭祀祖宗和天地百神,答谢神佑,这叫做“秋报”。《郑笺》说:“报者,为尝(秋祭)也,烝(冬祭)也。”《诗序》说:“《丰年》,秋冬报也。”可见,《丰年》诗是在秋天获得大丰收以后祭祖先及神明而唱的颂歌。

《丰年》一章七句。第一、二、三句为第一层,描绘了丰年黍多稻多的丰收景象。四、五、六句为第二层,写酿了酒用百礼祭奠祖先。第三层为第七句,写希望祖先神灵普降福气。

《丰年》是赋体,不分章,诗本身没有韵,语言简炼,用词上也非常节省。它没有《载芟》那样的生机勃勃,也没有《良耜》那样的喜气洋洋,但仔细品味,依旧是庄重和典雅的佳作,具有古拙的特色。

有瞽

有瞽有瞽[1],盲乐师啊盲乐师,在周之庭。在大庭上排列宗庙。

设业设琚[2],摆好各种钟架鼓架,崇牙树羽[3]。架上钩子彩羽装。

应田县鼓[4]悬挂起各种小鼓大鼓,泂磬裎圉[5]。诇磬裎圉列成行。

既备乃奏,乐器齐备就演奏,箫管备举。箫管并吹音绕梁。

抻抻厥声[6],众乐一起响起声音洪亮,肃脽和鸣[7],肃穆和谐调悠扬,先祖是听。祖宗神灵来欣赏。

我客戾止[8],我也有要光临的贵宾,永观厥成[9]。一曲终了却并不觉得时间长。

【注释】[1]瞽(ɡǔ):盲人。此指乐官,周代常以盲人充作乐师。[2]业:悬鼓的木架。琚(jù):悬编钟编磬的木架。[3]崇牙: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刻如锯齿状,用以悬挂一排大小不等的钟磬,此锯齿即崇牙。[4]应:小鼓,有四足,也叫足鼓。田:大鼓。一说应、田均为小鼓。县(xuán)鼓,悬挂的鼓。[5]诇(táo):摇鼓。磬(qìnɡ):玉石制板状打击乐器。裎(zhù):乐器名,状如漆桶,中有椎柄连底,以木具击之作声,为开始演奏的信号。圉(yǔ):乐器名,形似伏虎,木制,背上刻作锯齿形,以木具划之作声,作为演奏结束的信号。[6]抻抻:形容乐声洪亮和谐。[7]肃邕:形容乐声徐缓和谐。[8]戾:至。止:语助词。[9]成:指一曲奏毕。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庙堂祭祀时音乐演奏场面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