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
4724100000007

第7章 国风(6)

遄臻于卫[3],一心想飞快返卫国,不瑕有害[4]?回去看望有何害我思肥泉[5],我怀念秀丽的肥泉,兹之永叹[6]。为此而长长悲叹。

思须与漕,又想起须地和漕地,我心悠悠。更增添绵绵的思念。

驾言出游,且驾着车儿去优游,以写我忧。好排遣胸中的烦忧。

【注释】[1]娈:美好的样子。[2]跀(xiá):固定车轮与车轴的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文选》作“辖”。[3]遄(chuán)臻(zhēn):遄,急速;臻,到。[4]瑕:无。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瑕、遐古通用。遐之言胡,胡、无一声之转。”“凡诗言不遐有害,不遐有愆;不遐犹云‘不无’,疑之之词也。”[5]肥泉:《毛传》:“所出同所归异为肥泉”。[6]兹:此。

【赏析】《泉水》这首诗,《诗序》说写的是“卫女思归也”。这个解题是正确的。此诗与卫风《竹竿》同为思归之词,但仔细玩味,诗的意旨并不相同。《泉水》这首诗,直伤卫事,且深切地为回归而筹谋,在感情上是更为深进一层的。

《竹竿》一诗,不过想慕故国的风景和人物,以及当年的游钓之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这首诗最后以不再言归,用出游来宣泄胸中之忧,更见其怀念之深,愁思之苦。《泉水》这首诗意境优美,词意哀婉,思绪深沉,堪为《国风》中的优秀篇章。

北门

出自北门,行行走走出北门,忧心殷殷[1]。心中忧愁深又深。

终窭且贫[2],既窘迫来又贫困,莫知我艰[3]。没人知道我艰辛。

已焉哉!算了算了吧天实为之,上天既是如此作,谓之何哉!我又何必去说它王事适我[4],国王的琐事掷给我,政事一埤益我[5]。繁忙的政务一概加给我。

我入自外,我从外面回家来,室人交遍谪我[6]。家人普遍指责我。

已焉哉!算了算了吧天实为之,上天既是如此作,谓之何哉!我又何必去说它王事敦我[7],国王的琐事督促我,政事一埤遗我[8]。繁忙的政务一并交给我。

我入自外,我从外面回家来,室人交遍摧我[9]。家人普遍讽刺我。

已焉哉!算了算了吧天实为之,上天既是如此作,谓之何哉!我又何必去说它。

【注释】[1]殷殷:忧伤的样子。[2]窭(jù):窘困,旧注谓窭为无财可以备礼,贫为无财可以自给。[3]艰(古读若ɡēn):艰难。[4]王事:和周天子有关的事,指战伐行役之事。适:读为摘,投掷。[5]一:皆。埤:于省吾说,读为俾,使。益:加。[6]交遍:普遍、轮番。谪:指责。[7]敦:胡承珙说:“敦与督一声之转。”督促。[8]遗(wèi):交给。[9]摧:沮坏,或释为讥刺。

【赏析】这首诗的作者,可能是卫国诸侯手下的一个下层小官吏。他不但薪俸微薄,生活贫困,而且朝廷的繁碎杂务和劳役又一齐加给他,更引起了家人的纷纷抱怨。他怨天尤人,痛苦万分,写下了这首诗。

本诗没有华丽的语言,自然真切,全用赋体而无比兴,读来如泣如诉,体现了一种质直美的语言风格。

北风

北风其凉,北风呼啸,雨雪其跀[1]。大雪飘飘。

惠而好我,惠爱我的好友啊,携手同行。携手一同逃跑。

其虚其邪?岂能容许啊,继续犹豫既亟只且!政局啊,已十分危急北风其喈[2],北风凄冷,雨雪其霏。大雪纷飞。

惠而好我,惠爱我的好友啊,携手同归。咱们携手一同逃归。

其虚其邪[3]?岂能容许啊,继续犹豫既亟只且[4]!时局啊,已十分危急莫赤匪狐,穿大红的都是狐,莫黑匪乌。穿黑衣的都是乌。

惠而好我,惠爱我的好友啊,携手同车。携手登车上旅途。

其虚其邪?岂能容许啊,继续犹豫既亟只且!时局啊,已十分危急。

【注释】[1]雨(yù)雪:降雪、下雪。其跀:犹跀跀,雪飘的样子,下“其霏”同。[2]喈:借作消,凄凉。[3]虚、邪:虚,通“舒”。邪,通“徐”。迟疑不定的意思。[4]亟:同急。只且(jū):语助词。

【赏析】这是一首反映百姓逃亡的歌,《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齐、鲁诗以为是“燕乐以喜”,说什么《北风》牵手,相从笑语,“乐《北风》之同车”。男女牵手与古代习俗似有未合,后儒亦多不从。《诗序》的说法是可信的,清儒姚际恒、方玉润以为贤人预见危机之作,不必说及百姓。似过于迂曲。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巧妙而形象的比喻。一、二两章开头两句起兴,酷似今歌剧《白毛女》插曲中“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两句,但它的比喻意味更明显、更强烈。下文的“携手同行”“既亟只且”正是由于气候的严寒(即政局的险恶)才有着落,前后才能呼应。第三章“莫赤匪狐,莫黑匪乌”,借代之中又有比喻,运用得十分巧妙。

第二是形式整齐而又自由变化。诗全系四言,每章六句二十四字,形式显得非常整齐。但每章诗的五、六两句,又富有变化,“虚(舒)邪(徐)”二字中间嵌以虚词“其”字,显得十分传神,更把紧张的气氛突然变得舒缓起来。

第三是语言有巧妙的加工,而又无斧凿痕迹,质朴自然,又切合人物的口吻。如“北风其凉”、“北风其喈(跀)”,就是非常通俗的习见语,在《诗经》中有“终风且氉”、“凄其以风”、“凯风自南”、“习习谷风”、“飘风发发”、“飘风弗弗”等句子,可见这是当时常见语。如此优美和谐、纯朴自然,保持了民歌的原始自然风貌,可谓巧夺天工。

静女

静女其姝[1],温柔的姑娘多么美,俟我于城隅[2]。约我城角楼上来相会。

爱而不见,故意藏起身影不见我,搔首踟蹰。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其娈[3],温柔的姑娘多么好,贻我彤管[4]。赠我一支红管草。

彤管有炜[5],红草鲜艳放光辉,说怿女美[6]。我爱草儿心欢喜。

自牧归荑[7],赠我白茅嫩又鲜,洵美且异[8]。草儿美丽不平凡。

匪女之为美[9],不是这草儿不平凡,美人之贻。美人手赠心里甜。

【注释】[1]静:文静温柔。[2]俟:等候。[3]娈:美好的样子。[4]贻:赠送。[5]炜(wěi):有光彩。[6]说怿(yuè yì):喜爱。说,同悦。女:古“汝”字,你。[7]归:同馈,赠送。荑(tí):白嫩的茅草。[8]洵:实在。[9]匪:通“非”,不是。

【赏析】这是东周时期产生于邶地(今河南汤阴县境)的民歌。诗的内容是以男子的口吻写出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约会的过程。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物来表达爱情,整篇诗充满着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这首小诗,把民间男女依约相会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一番情景,描摹得如此逼真和生动!诗中写一对恋人相会,先是这位调皮的姑娘故意惹逗,躲藏起来不露面,害得小伙子心急如焚,抓耳挠腮;再又试探其对自己的情意通过郑重其事地赠给对方小草。而这小伙子也知趣、凑趣,说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洵美且异,……美人之贻”,用双关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深情,显示了自己一片爱人及物的诚挚、痴迷之心。诗很短,仅有三章十二句,但它却生动地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的有趣场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刻画出人物性格,即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和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的形象。总之,这首恋歌,不仅思想内容是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其语言的简练、构思的灵巧,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画的生动,以及生活气息的浓烈,都不能不使我们两千年以后的读者感到惊异。

新台

新台有跀[1],黄河呀,泪漫漫,河水弥弥[2]。河上的新台空自灿烂。

燕婉之求[3],只说嫁个美少年,跀酾不鲜[4]!谁知嫁得一个鸠胸汉新台有洒[5],黄河呀,泪滔滔,河水浼浼[6]。河上的新台空自光耀。

燕婉之求,只说嫁个美少年,跀酾不殄[7]!谁知嫁得一个鸠胸老鱼网之设,架起鱼网想打鱼,鸿则离之[8]。谁知打得一个癞虾蟆燕婉之求,只说嫁个美少年,得此戚施[9]!谁知嫁得一个驼背爷

【注释】[1]新台:卫宣公所建行宫名。台址当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古黄河故道附近,为齐、卫交通必经之处。跀:《说文》引作“跀”,鲜明的样子。[2]弥弥:水盛大的样子。[3]燕婉:安顺的样子。代指如意郎君。[4]跀酾(qú chú):即“居储”,俗名癞虾蟆。比喻丑恶之人。鲜:美。不鲜,即不美。[5]洒(cuǐ):《说文》段注以为系“睃”之假借字,高峻的样子。[6]浼(měi)浼:水满而平的样子。[7]殄:《郑笺》谓殄当作“腆”。腆,善也。[8]鸿:据闻一多考证。是“苦萤”的合音。苦萤就是虾蟆。[9]戚施:虾蟆。

【赏析】《诗序》说:“《新台》,刺卫宣公也。”古今无疑义。这首诗的本事是这样的:当初,卫宣公爱夫人夷姜,生子仅,立为太子,为其聘齐侯之女。酾宣公闻媳甚美,辄起淫心,欲夺为己有。妻自齐来嫁,尚未至卫,恐仅妻不从,使人在她赴卫必经的黄河之滨赶建了一座豪华的行宫——新台,作为藏娇之所。待仅妻抵达河边,卫宣公遂诱其进入新台,迫其与己成婚。她就是后来的卫宣公夫人宣姜。卫国人民厌恶卫宣公淫昏乱伦的秽行,同情齐女所适匪人的不幸,为此而作《新台》。

本诗用跀酾、戚施来比喻卫宣公,是再确切也不过了,它活活地绘出卫宣公臃肿狼夯、不能俯仰的丑恶形象。卫国人民所作的这首《新台》,把卫宣公这个衣冠禽兽永远钉在耻辱桩上了。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1],两个孩子在船上,泛泛其景[2]。飘飘荡荡向远方。

愿言思子[3],深深地思念你们啊,中心养养[4]。忧心忡忡不定当。

二子乘舟,两个孩子乘小舫,泛泛其逝。飘飘荡荡赴异乡。

愿言思子,深深地挂念你们啊,不瑕有害[5]?该不会途中遭灾殃。

【注释】[1]二子:指卫宣公的两个儿子太子仅和公子寿。[2]泛泛:飘浮不定的样子。景:通“憬”,远行。[3]愿言:犹“愿焉”。愿:思念。[4]养养:犹“漾漾”,心中忧愁不定的样子。[5]不瑕:不无。疑虑之词。

【赏析】《二子乘舟》可说是《新台》诗的下篇。关于这首诗的本事,《诗》今、古文有不同的解说。卫宣公强纳太子酾的未婚妻后,与她生下公子寿及公子朔。太子酾母夷姜自经身亡,寿、朔之母立为夫人,是为宣姜。宣姜初聘为太子酾之妻,及至新台后骤变为太子酾之母,她对太子酾因心愧而生恨,务欲除之以盖其羞;卫宣公夺媳为妻,因乱伦逆理而心怀鬼胎,也必废太子酾而后快。《毛诗》据《左传》立说:宣姜与公子朔谗毁太子酾。宣公大怒,令子仅到齐国去,而派刺客在边境截杀。宣公赐太子酾白旄,阴嘱刺客见到持白旄者即刻下手。公子寿知道这个阴谋,劝告太子酾逃走。太子酾认为这是君父之命,不可以逃。公子寿将太子酾劝醉,窃其白旄先行,遂在边境遇难。

诗人直抒胸臆,将自己对二子命运的关切和疑虑和盘托出,真情实意,动人心魄,使读者与她一起关心二子的安危。

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1],柏木船儿飘荡,在彼中河[2]。在那河中央。

聃彼两髦[3],那人儿海发分两旁,实维我仪[4]。他才是我的对象。

之死矢靡它[5]。我到死不改心肠。

母也天只!我的娘啊!我的天啊不谅人只!人家的心思你就看不见啊泛彼柏舟,柏木船儿飘荡,在彼河侧。在那河边上。

聃彼两髦,他的海发分两旁,实维我特[6]。我和他天生一双。

之死矢靡慝[7]。我到死不变主张。

母也天只!我的娘啊!我的天啊不谅人只!人家的心思你就看不见啊!

【注释】[1]泛:漂浮。[2]中河:即河中。[3]聃(dàn):头发下垂之状。髦:指古时男女未成年时的发式,即头发从中间分开,梳成双髻,垂在两边,为之髦。[4]仪:“偶”的假借;配偶。[5]之:至。矢:借为“誓”。[6]特:匹,配偶。[7]慝(tè):更改。

【赏析】这首诗的主题,《诗序》认为是:“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朱熹等诸家都同意此说。只有吕祖谦提出怀疑,认为《诗序》无据。清代姚际恒据此认为:“当是贞妇有夫蚤死,其母欲嫁之,而誓死不愿之作。”方玉润亦沿袭此说,并在《诗经原始》中标为“贞妇自誓也”。我们细细品味诗意,《诗序》之说固属无据,姚、朱二人之说也未脱《诗序》窠臼,亦欠公允,这买是一首反抗父母之命、争取婚姻自主的爱情诗。

这首诗共两章,通过女主人公看到漂浮不定的柏木舟,联想到对自己理想对象的怀念,转而对母亲的无理干涉满怀忧愁悲愤,最后诉诸苍天这一系列感情起伏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情炽烈、真挚坦率、性格鲜明果断、开始觉醒的反对包办婚姻制度的光辉的妇女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墙有茨

墙有茨[1],墙上长的蒺藜,不可埽也[2]。不可以去扫它呀。

中煹之言[3],内室中的那些话儿,不可道也[4]。不可以去说它呀。

所可道也[5],假若可以说起这些话儿哪,言之丑也!那说出来可真丑呀墙有茨,墙上长的蒺藜,不可襄也[6]。不可以去攘除它呀。

中煹之言,内室中的那些话儿,不可详也[7]。不可以去详细地说它呀。

所可详也,假若可以详细地说起它哪,言之长也!那说起的话可就长啦墙有茨,墙上长的蒺藜,不可束也[8]。不可以捆而除之呀。

中煹之言,内室中的那些话儿,不可读也[9]。不可以去公开地传播啊。

所可读也,假若可以公开地去传播它啊,言之辱也[B10]!那说起来可真丢脸啊!

【注释】[1]茨:蒺藜。[2]埽:同“扫”。扫除。[3]中煹(ɡòu):内室、密室。中煹之言,指内室中的暖昧之言。[4]道:说。[5]所:若,如果。[6]襄:通“攘”,除去。[7]详:细说。[8]束:成捆地除掉。[9]读:诵言,宣露,公开地说出来。[10]辱:耻辱,丢脸。

【赏析】本篇与《邶风·新台》堪为姐妹篇。卫宣公既娶媳宣姜为妻,作新台于河上,乱伦于先,欧阳修《诗本义》斥之为“淫不避人,如鸟兽耳”。故《诗序》言及《新台》曰:“国人恶之而作是诗。”卫宣公死,宣姜与庶长子公子顽私通,生子五人,乱伦于后。故《诗序》云“《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公子顽通乎国母(宣姜),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如果说《新台》是记录了卫国百姓眦目怒骂,“恶之而作是诗”的话,那本篇《墙有茨》则在情绪上显得舒缓含蓄、委婉深沉。说是“疾之而不可道也”,然而正是在这“不可道”之中,诗篇将宫闱深处见不得人的污秽之事予以其中,将卫国百姓对上层统治者糜烂腐化、荒淫无耻的蔑视尽泄于字里行间,巧妙地尽道之矣。像本篇这样,大胆揭露统治阶级荒淫失政,即使是在《诗经》的民歌中,也是为数不多的。

宋代朱熹注此诗时,曾提出一个问题:此诗揭露宫闱秘事,“其煹甚矣”,然而“圣人何取焉而著之于经也?”朱熹自己的解释为:“圣人所以著之于经,使后世为恶者,知虽闺中之言,亦无隐而不彰也。其为训戒深矣。”(《诗集传》)朱熹加之于孔子头上的“训戒”说,较之孔子的文艺思想,应该说是后退了一步。孔子言及诗,曾谈到“诗”有“兴”、“观”、“群”、“怨”的作用。孔子整理诗经,这种认识必然反映在他的整理工作过程中。《墙有茨》从“观”的社会功用来看,如朱熹自己所说的,可以“考见得失”(《诗集传》),也如郑玄所说,可以“观风俗之盛衰”(《毛诗集解》引郑玄注),但从《墙有茨》的主体倾向来看,似乎更应该强调“怨”,即“怨刺上政”(《毛诗集解》引孔安国注)这样的社会功用。

君子偕

老君子偕老,她和老爷共白头,副笄六珈[1]。玉簪首饰插满头。

委委佗佗,举止大方又从容,如山如河,如河之深如山重,象服是宜[2]。穿了华服很漂亮。

子之不淑,然而你却不善良,云如之何。这又叫人怎样讲。

笑兮笑兮,真鲜艳啊真鲜艳,其之翟也[3]。穿上彩绣衣几件。

轸发如云[4],黑发如云长又美,不屑碲也[5]。不屑用那假发佩。

玉之畑也[6],美玉耳环垂两旁,象之惖也[7],象牙发插插头上,扬且之皙也[8]。额头宽广肤如玉。

胡然而天也,怎么好像天仙哟,胡然而帝也。怎么好像上帝哟。

笑兮笑兮,真艳丽啊真艳丽,其之展也[9]。上穿朱红绉纱衣。

蒙彼绉蒌,内罩上衣葛布衫,是绁袢也[B10]。这是夏日白内衫。

子之清扬,你既眉清目又秀,扬且之颜也。额角方广貌不丑。

展如之人兮,像你这样的人儿啊,邦之媛也。应是国中的美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