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获得的途径有社会搜集、考古发掘、文博单位调拨交换、接受捐赠等多种渠道。但是,从县区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看,第一没有考古发掘的权力与资格;第二缺乏用于馆际间交换的藏品;第三没有文物商店可供调拨藏品;第四也鲜见个人或团体的文物捐赠;第五更没有财力到拍卖会上竞购藏品。所以,县区博物馆藏品的获取,主要靠社会征集。其次,接受公安和工商部门的移交和随工清理与抢救性发掘。藏品来源渠道的窄狭和经费短缺,是县区博物馆藏品搜集工作的重要特点,也是制约县区博物馆发展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县区博物馆处在基层位置,它面对的是广阔的农村和数以万计的文物点,地上地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物资源。同时,县区博物馆又处在反盗掘反倒卖斗争的第一线。只要工作得力,又能从文物违法犯罪分子那里争夺到大量文物。这些又是县区博物馆藏品搜集工作的优势所在。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发展思路,扬长避短,突出地方特色,拓宽藏品搜集范围,对县区博物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
县区博物馆的藏品搜集应以博物馆的发展前途为着眼点。
首先,博物馆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与特色要准确定位。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历史变迁、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县区的历史文化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这些“不同的面貌”,正是博物馆的特色所在。县区博物馆大多数都是地志性的综合小馆,陈列面貌千篇一律,选择发展方向与特色定位尤其重要。如陕西省澄城县博物馆,根据县境内民间保存大量明清时期拴马桩的实际情况,决定创办一个拴马桩博物馆,目前已征集到数千件藏品,正在加紧建设,不久的将来,全国独一无二的拴马桩博物馆就会耸立在渭北高原,澄城县博物馆也将会以自己的鲜明特色自立于全国博物馆之林。
第二,围绕博物馆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征集藏品。藏品特色是博物馆特色的物质基础,没有特色鲜明的藏品,就没有特色鲜明的博物馆。这些特色藏品,除了现存藏品以外,还需要下大力气去多方搜集,不断地强化这个特色,满足陈列需要。洛川县1988年确定了建立民俗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以后,随即组织各乡镇文化专干举办了民俗文物征集培训班,开展了特色藏品征集活动。到1993年建成开馆,征集活动历时5年,征集各类民俗文物一千多件,基本满足了陈列需要。澄城县在决定建立拴马桩博物馆之后,也在渭北高原各县征集有代表性的拴马桩,使自己的藏品不但有特色,而且有典型性,能够代表渭北拴马桩的大体面貌与最高水平,从而也提高了藏品质量。
第三,文物藏品搜集要有远见,不要“厚古薄今”。不但要“为了明天收藏昨天”,而且要“为了明天收藏今天”。在县区博物馆藏品搜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古代文物和珍贵文物,而轻视近现代文物和一般文物的现象。许多博物馆藏品,无非是些秦陶汉罐、宋元瓷器之类,搞出的陈列总是摆不脱通史式的历史文物展览的俗套,缺乏特色,没有吸引力。
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博物馆藏品搜集工作缺乏远见,收藏意识不强。在当前社会收藏热持续升温、群众收藏意识日益提高的形势下,博物馆藏品搜集工作滞后的局面,势必坐失良机,使大批藏品资源外流,对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现代文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映百年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民间生产、生活、人生仪礼、游艺娱乐等风俗习惯和民间信仰方面的实物资料及口碑资料,我们一般称之为民俗文物;二是从1840年以来,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我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现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中所遗留下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实物资料,我们称之为革命文物;三是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众生活的有代表性的实物资料,我们也应理直气壮地称之为现代文物。我们之所以强调在做好古代文物征集工作的同时,要突出做好近现代文物征集工作,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近现代文物征集工作的紧迫感。由于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近现代文物正在日趋减少,有些已濒临灭绝的边缘。一些过去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东西正在急骤地消失,幸存的一部分也是奇货可居,身价倍增;一些今天还耳目能熟、司空见惯的东西,过不了多久就被淘汰了,也有可能就从此消失了,可谓转眼即逝,后会无期。抢救搜集近现代文物刻不容缓。
二是对历史、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感。近现代文物之所以不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是对它的价值,特别是若干年以后的历史价值认识不足。以民俗文物为例,现在所说的历史文物,很大一部分就是过去的民俗文物;而今天的民俗文物,苦干年后就成为历史文物。如果我们对现在司空见惯而转眼即逝的近现代文物不去收藏,一百年或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再研究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就缺乏实物资料,正如我们现在要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去研究古代社会生活一样艰难。与其百年后,莫如今日始。我们不但要为了今天收藏昨天,而且要为了明天去收藏今天。抢救搜集近现代文物意义深远,功德无量,大有可为。在这一点上,河南、河北省的文物界同仁有远见卓识,走在了全国前面。据《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9日报导,2001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河南省文物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规模浩大的“继住开来,百年文物征集”活动,集中征集1840年以来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和资料,特别是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物资料。历时一年,全省共征集近现代文物115138件,其中一级文物达192件。百年文物征集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河南省的文物馆藏,展示出河南的文化品位,负载了河南发展壮大、荣辱兴衰的历史信息。如果我们的博物馆都像河南省那样下大力气征集近现代文物,一定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馆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上无愧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
三是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藏品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而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藏品也是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从战略眼光看,抢救搜集的近现代文物藏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也会对博物馆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现实意义上讲,近现代文物的搜集入藏,也会促进博物馆类型的多样化与特色博物馆的发展。河北省利用文物商店历年征集的民俗文物成立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这将是全国首家省级民俗博物馆。洛川县在广泛征集民俗文物的基础上建立了洛川民俗博物馆,丰富了陕西省的博物馆类型。在博物馆种类的多样化上,民间收藏家创办的算具博物馆、筷子博物馆、鞋子博物馆等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小型专题博物馆的做法,对我们县区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有深刻的启示。
总之,藏品的搜集,特别是特色藏品和近现代文物的征集,对博物馆发展前途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
科学研究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工作。其内容包括博物馆学研究、文物科学保护研究、藏品研究等方面。
就县区博物馆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藏品数量较少,科研力量薄弱,对于博物馆学理论和文物科学保护等研究工作很难开展,大多数县级博物馆的科研活动,都是围绕本馆藏品,为陈列展览服务的藏品研究。
博物馆藏品研究的内容包括:对某件藏品的个体研究;对某类藏品的系统研究;对本馆藏品特色的总体研究三个层面。
对藏品的个体研究,是针对某件具体文物而言。它仅仅是对某一藏品的科学认识、鉴定和评价,一般通过藏品介绍的形式出现。它虽然是最初级的研究,但它是任何高级研究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源源不断的素材。
对某类藏品的系统研究,是进一步的深层研究。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不但对某类藏品的同与异、类与型进行比较划分,更重要的是对其时代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仰等社会生活情况进行的综合探讨与认识。这种研究成果,通常表现为论文或专著。
对本馆藏品特色的总体研究,是在前两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藏品的分类、排列组合和宏观上的思考与认识,去概括提炼本馆藏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特色。这种研究的成果一般通过陈列展览体现出来。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是博物馆的生命。对本馆藏品特色的深入研究并在陈列展览中准确地把握和充分地展现,对博物馆发展方向的确定与特色的定位至关重要。
藏品研究以发掘本馆藏品特色,展现藏品特色为着眼点,使不少博物馆的陈列冲出历史教科书的藩篱,打破了“从猿到人”、“周秦汉唐”的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路子,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洛川民俗博物馆是一个藏品不足3000件的县级小馆。
同大多数县区博物馆一样,它1985年建立之初,也试图搞成通史式的地方史陈列。在最初的几年里,并没有多大起色。
1988年以后,我们经过一番深入的研究,发现自己的短处是藏品总量不超过3000件;文物种类,大多是坛坛罐罐、碟碟碗碗;文物的历史序列缺环太多,如果搞成一般的地方史陈列,很难办出什么特色。但是,洛川地处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交接地带,地接关辅,风承周秦,境临洛渭,俗融戎狄,汉民族风俗与西北少数民族风俗互相融合,关中民俗与陕北民俗兼收并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地方特色十分鲜明,单就博物馆藏品而言,有一半以上都可纳入民俗文物之列,这些又是自己的长处。经过缜密的研究分析,我们决定扬长避短,发挥本馆藏品优势,突出地方物色,办一个民俗博物馆。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率先在陕西省建成第一个民俗博物馆,对观众正式开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和赞誉。
又如安塞县博物馆,前几年办了一个《安塞历史文物展》。这个展览把本县历年出土的文物在“戎韵狄风”、“秦关汉塞”、“隋唐风采”、“宋夏相争”几个题目下有序地组合在一起,眉目清楚,也有一些新意,但是依然没有跳出历史陈列的老框子,也没有充分反映安塞作为腰鼓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的地方特色。他们经过对藏品的进一步研究,在出土的文物中发现宋代的腰鼓和秧歌画像砖,也找到剪纸、雕塑等民间艺术图案的历史渊源,于是决定重新调整原有陈列,举办《安塞民间艺术之源文物展》。这个展览采取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和现代剪纸绘画、刺绣等民间艺术品互相对比,互相印证的办法,追溯现代民间艺术的历史源头,梳理古代民俗现象发展演变的轨迹,既表现了安塞民间艺术的源远流长,也宣传了安塞作为民间艺术之乡的文化优势,把历史与现实、藏品优势与民间文化优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展览更加有深度,地方特色更加鲜明。
以上事例给我们的启发是:深入研究本馆藏品特色,准确把握并突出展现这些特色,县级博物馆也能办得个性鲜明、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