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47250200000082

第82章 后记

著名博物馆学专家苏东海曾说过:如果博物馆不能保持一定的科学水平和科学形象,博物馆在观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就会降低,博物馆就不能在文化领域中保持较高的文化档次,就会带来博物馆的科学危机。虽然中国博物馆有着重视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在20世纪50年代甚至把科学研究置于博物馆三职能之首,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物馆的快速发展中,博物馆的科研功能却未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出现了日益萎缩的趋势。博物馆科研功能的萎缩,带来的不仅是博物馆的科学危机,使博物馆的科学地位日益下降,使博物馆逐渐沦为一种低档次的文化事业,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博物馆的真正起飞,影响着博物馆自身的长远发展。

陕西作为拥有各类博物馆153座、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的文博大省,是较早认识到博物馆科学研究重要性的省份之一。在陕西的153座博物馆中,半数以上是近十年所建,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陕西文博工作者对博物馆体系结构、分类布局、功能定位、管理模式等进行综合科学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说,陕西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当然,同全国一样,陕西在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博物馆科研工作落后于现实的现状。可喜的是,近年来,陕西各级各类博物馆已更加认识到了加强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陕西省文物局,为振兴博物馆的科研工作,一方面积极从政策和资金上鼓励和支持全省文博系统的专业人员从事学术研究后记工作,另一方面又先后组织召开了多次以博物馆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这些举措,既推动了陕西文博系统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博物馆科研工作滞后的现状,同时也为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本书收录的55篇论文,是根据文章质量、博物馆类别、级别以及地域等原则,从2005年召开的“陕西省第二届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100余篇参会论文中精选的,其中既有理论研究,也有经验总结;既有对老话题的重新思考,也有对新问题的对策探讨。它们基本反映了近年来陕西博物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达到的最高水平,是陕西文博系统博物馆学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当然,作为编者,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展示过去的成果,更在于通过这些成果,开拓学术视野,提供思考素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和起点,以此促进博物馆学术研究的深入及博物馆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入选的部分论文,已在有关正式刊物上发表过,但为了完整反映会议的全貌和成果,本书再次作了收录。

本论文集的编辑工作虽由陕西省博物馆学会承担,但编辑工作自始至终都是在陕西省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的。尤其是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陕西省博物馆学会名誉会长郭宪曾先生,不但亲自确定了编辑原则,审定了全部书稿,撰写了序言,而且还对书名、封面、开本等具体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马力、副处长蔡理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陕西省博物馆学会会长成建正和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陕西省博物馆学会副会长张礼智先生也对本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极为关心,他们的关心和指导,既推动了本书的按时出版,也保证了本书的学术水平。

此外,陕西历史博物馆王世平先生、三秦出版社总编辑赵建黎先生以及三秦出版社编审靳疆先生和陈飞、马健女士,或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尽可能的方便,或为本书的编辑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