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企事业单位工商税务优惠政策指导全书
47285700000269

第269章 对税收法律法规的应用:涉税处理与纳税统筹(42)

企业需要添置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而又资金不足、无力购置时,可通过融资租赁和举债购置两个途径取得资产。融资租赁可以及时取得资产使用权,而且能避免资产所有权所带来的风险,节约维修费用,租金冲减应税所得额还可以取得税上收益。举债购置取得了资产使用权和所有权,固定资产超役使用或超负荷运转可带来额外收益,同时举债购置也可以取得利息和折旧的税上收益,甚至可能享受政府投资减税优惠。两者各有利弊。

该厂添置滚齿机是为了自行加工原来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大齿轮。如滚齿机使用效率不高,资金筹措困难,应优先考虑融资租赁,因为融资租赁能以相对较少的资金及时取得资产使用权,在紧缩政策下不失为一种较现实的筹资方式。而且,融资租赁在解决资金不足、调整生产经营方向以及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2.定量分析

这类筹资决策应从现金流量、货币时间价值或资金成本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择优安排筹资。

(1)对比两方案的资金成本和现金流出量。根据资料,借款平均年利率为12%,所以,举债购置的资金成本率为12%。

租金年贴现系数=固定资产原值/年租金=520000/102000=5.098

查年现金值系数表“第8年”档得:

11%5.146

15.098

12%4.968

由相似形原理得下列等式:

(1-11%)/(12%-1)=(5.146-5.098)/(5.146-4.968)

解得1=11.27%,即融资租赁资金成本率为11.27%,11.27%小于12%,表明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成本相对较小。

两方案年现金流出量如下:

融资租赁:年租金102000元

举债购置:年还本付息额=债款额×投资回收系数=520000×0.2013=104676(元)

年维修费:1000元。

因此,举债购置时,年现金流出量为105676元。102000元<105676元,融资租赁年现金流出量小于举债购置。

可见,若不考虑税上收益等因素,宜采用融资租赁方案。

(2)在现时币值的基础上,结合税上收益等因素对比分析两方案各自的现金流出量。假定该厂资金成本率年平均为11%,使用直线折旧法,所得税税率为33%。

融资租赁:年现金流出量为102000元。

租金年税上收益为:102000×33%=33600(元)

税后现金流出量为:102000×(1-33%)=68340(元)

税后现金流出量现值为:68340×年金现值系数=68340×5.146=351678(元)

举债购置税后现金流出量:还本付息额+维修费-利息、折旧、维修费的税上收益。

举债购置税后现金流出量经逐年计算,逐年贴现后,得税后现金流出量现值,见下表(10—1)。

单位:元

年度还本付息额付息额还本额贷款余额

①③=520000×0.2013③=上年⑤×12%①=②-③⑤=上年⑤-④

0———520000

11046766240042276477724

21046765732747349430375

31046765164553631377343

41046764528159395317948

51046763815466522251426

61046763017174505176921

7104676212318344593476

81046761121793459

合计837408317426519982

年度折旧额维修费减少应税额税上收益

⑥=520000/10⑦⑧=③+⑥+⑦⑨=⑧×33%

0————

152000100011500038082

252000100011032736408

352000100010464534533

45200010009828132433

55200010009125430114

65200010008417127776

75200010007423124496

85200010006420021186

合计4160008000742509345018

年度税后现金流出量贴现系数现值

⑩=②+⑦-⑨=1/(1+I)n=n×⑩

0———

1675940.90160902

2692680.81256246

3711430.73152006

4732430.65948267

5755620.59344808

6779000.53541677

7811800.48239129

8844900.43436669

合计600380—379704

举债购置的税后现金流出量现值为379704元,远大于融资租赁税后现金流出量现值351678元,表明融资租赁支出少,经济效益好,应为首选方案。

应当指出,涉及长期资本的决策分析,应从现金流量、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和风险价值等方面着手,结合各方案税负(能否取得税上收益)等进行分析。除了借助于数量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必须借助经验判断,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惟有如此,决策才能客观、科学、公正、可靠。

五、企业债券折价摊销的纳税筹划

企业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发行企业债券。债券可以等价发行,也可以溢价发行或折价发行。在溢价或折价发行时,必须在发行期内进行摊销。溢价或折价进入财务费用,冲减利息费用或增加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作为扣除项目,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可以从所得里扣除,纳税人利息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额的多少。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两种方法计算出来各年的摊销额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债券溢(折)价摊销要对纳税人每年的应纳所得税额产生影响。

1.企业债券溢价发行

(1)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是指将债券的溢价按债券年限平均分摊到各年冲减利息费用的方法。

【例10—10】某公司1995年1月1日发行债券100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10%,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公司按溢价108030元发行,市场利率为8%。该公司债券溢价发行如表10—2所示:

单位:元

付息日期实付利息利息费用溢价摊销未摊销溢价账面价值

94.1.18030108000

94.12.3110000839416066424106424

95.12.3110000839416064818104818

96.12.3110000839416063212103212

97.12.3110000839416061606101606

98.12.3110000839416060100000

合计50000419708030——

注:实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费用=实付利息-溢价摊销

溢价摊销=溢价总额÷摊销年限(本案例为5年)

未摊销溢价=期初未摊销溢价-本期溢价摊销

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本期溢价摊销

(2)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法

企业债券溢价发行的实际利率法是以应付债券的现值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与名义利率比较,将差额作为溢价摊销额。其特点是使负债递减,利息也随之递减,溢价摊销相应逐年递增。

如上例:资料同上。该公司债券溢价发行如表10—3所示。

债券摊销方法不同,不会影响利息费用总和,但要影响各年度的利息费用摊销额。如果采用实际利率法,前几年的溢价摊销额少于直线法的摊销额,前几年的利息费用则大于直线法的利息费用。公司前期缴纳税收较少,后期缴纳税收较多。因此,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大多数企业愿意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债券的溢价进行摊销。

单位:元

付息日期实付利息利息费用溢价摊销未摊销溢价账面价值

94.1.18030108030

94.12.31100008642.41357.66672.4106372.4

95.12.31100008533.81466.25206.2105206.2

96.12.43100008416.51583.53622.7103622.7

97.12.31100008289.81710.21912.5101912.5

98.12.3110008087.51912.50100000

合计5000419708030——

注:实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费用=账面价值×市场利率

溢价摊销=实付利息-利息费用

未摊销溢价=期初未摊销溢价-本期溢价摊销

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本期溢价摊销

2.企业债券折价发行

(1)企业债券折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

企业债券折价发行的直线摊销法是指将债券的折价按债券年限平均分摊于各年转化为利息费用的方法。

【例10—11】某公司1994年1月1日发行债券100000元,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6%,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公司按折价92058元发行,市场利率为8%。该公司债券折价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付息日期实付利息利息费用溢价摊销未摊销溢价账面价值

94.1.1794292058

94.12.3160007588.41588.46353.693646.4

95.12.3160007588.41588.44765.295234.8

96.12.3160007588.41588.43176.896823.2

97.12.3160007588.41588.41588.498411.6

98.12.3160007588.41588.40100000

合计30000379427942——

注:实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费用=实付利息+折价摊销

折价摊销=折价总额÷摊销年限(本案例为5年)

未摊销折价=期初未摊销折价-本期折价摊销

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本期折价摊销

(2)实际利率法

实际利率法是以应付债券的现值乘以实际利率算出来的利息与名义利息比较,将其差额作为溢价或折价摊销额。其特点是:摊销溢价,使负债递减,利息也随之递减,溢价摊销则相应逐年递增。摊销折价,使负债递增,利息也随之递增,折价摊销额则相应逐年递减。

资料如上例,该公司债券折价发行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付息日期实付利息利息费用溢价摊销未摊销溢价账面价值

94.1.1794292058

94.12.3160007364.61364.66577.493422.6

95.12.4360007473.81473.85103.694896.4

96.12.3160007591.71591.73511.996488.1

97.12.316000771917191792.998207.1

98.12.3160007792.91792.90100000

合计30000379427942——

注:实付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利息费用=账面价值×市场利率

折价摊销=利息费用-实付利息

未摊销折价=期初未摊销折价-本期折价摊销

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本期折价摊销

债券折价摊销方法不同,不会影响利息费用总和,但要影响各年度的利息费用摊销额。如果采用实际利率法,前几年的折价摊销额少于直线法的摊销额,前几年的利息费用也少于直线法的利息费用。公司前期缴纳税收较多,后期缴纳税收较少。因此,由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大多数企业愿意采用直线法,对债券的折价进行摊销。

六、企业投资结构的纳税筹划

在企业不断运转过程中,投资和再投资是企业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在企业经过一系列筹资活动后,可能积累了不少资金,那么如何使用这些资金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呢?

要达到上述企业经营理财的目标(即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就必须用全面的整体的眼光来看待投资活动。投资结构的筹划是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投资收益所必须的筹划环节。

由于税收的普遍性以及投资活动的收益目的性,所以在分析投资结构时往往分析应税收益来源结构。

从根本上讲,投资结构是指各类投资配置的内在秩序性,其中,各具功能特征的资金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一个统一体。投资结构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投资行业分,可以组成投资行业结构;按投资地点分,可以组成投资地域结构;按投资方式分,可以组成投资方式结构;按投资收益来源,可以组成应税收益来源结构。

由于企业运转经营的目的在于收益,故而对应税收益来源结构的分析最具有现实意义,它可直接指导企业在投资收益中有所作为。所以本书分析对象主要是应税收益来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