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用法文说“请”和“谢谢”?或是西班牙文?日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
如果你在国外做生意,你是否能掌握该国语文,并能利用它来呈现你的彬彬君子之风?
要把上面这个问题回答得周全,就要换个方式来问。
一名来自远邦的外国人,在美国和人做生意,英语说写流利,是不是就一定能呈现无可疵议的商业礼仪?
或许不一定。
在国外进行业务往来,要表现彬彬君子之风,要在礼仪上无懈可击,所应掌握的不只是该国的语文和辞句。即使如此,拥有基本语文能力还是一个相当好的着手点;你虚心学习其语文的意愿一定会获得他们的称赏。纵然英文是通用的商业语言,在某些场合,你对该地的语文有所专长,也会令你信心大增,在推动业务上畅行无阻。
外国语言加减学
你若想寻找某种语文字典或辞典,并期望它能提供应用语言例句,应该不成问题。不过,想囫囵吞枣,短期间硬背下来,可就困难多了。因此,你的语言研习课程必须量身订造,切合需要。先作沙盘推演,脑中冥想行程,用中文列出一路上可能用到的辞句。比方说,你可能会需要表达:“饭店能否派出说中文的人员来协助我?我想在饭店餐厅设宴款待客人。”
你打通电话需要用到什么辞句?有位外国同业的妻子不会说英文和中文,你又如何和她寒喧几句(譬如“我很高兴认识你”“你有一个可爱的家”)?
你一旦列好清单,就着手寻找相应辞句,然后花时间背诵下来。
有些商业语言工具书会提供基本西文商业用语表。翻阅这些书籍,可以找到中英对照的字汇。
显而易见,此类特定资讯颇能应急,尤其已将个人学习范围缩小,只锁定当前特殊需要,依其排定优先顺序,因此,语言研习就不致造成心理负担。
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别人将如何答复你的问题与评论,根据这些答案也相对建立起一套关键辞汇(例如“我也很高兴认识你”“对不起,我爱莫能助”“我会找别人来帮助你”等)。
如果你同行之人中有精通当地语言者,或你那外国同业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或者下榻饭店与其他场所至少可通用英语,那么,上述自助自学的方式就足以应付当前需要。不过,你能尝试去学习对方的语言,还认真去使用它,会为生意往来挹注一股亲和力。
假使你即将定期赴外地出差,或奉派驻外一段时间,你对该国语言的诉求将大有不同。你或许应该报名参加正规语言训练班,雇用一名家教,购买全套综合性自修听读课程,或者干脆积极点,三者同时进行!
雇用翻译
如果和你谈生意的人对你的母语一窍不通,你也完全不了解对方的语言,谈起话来不是鸡同鸭讲,就是一知半解,那么,就需要雇用翻译来克服语言障碍了。
请注意:即使翻译经验丰富,口译技术高超,也需要充裕的准备时间。这名译员还必须了解你和外国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你的预期目标。
铃木泉自1973年起就一直担任英日文专业口译员。据她表示,口译的关键在于解读沟通的弦外之音。
“沟通的弦外之音可以定义为由暗讽、语辞的选择、声调、速度、音色或停顿赋予沟通一种额外的韵味。就算是所谓的直译好了,由于讲者拣选之字汇自具繁复语义,时域架构亦兼相为用,也不可能不挟带些许的弦外之意。举例来说,在美国自我解嘲,在日本保持缄默,对本国人都可能构成一种明确的信息,都可以分别影射当事人的忿懑或侵略性,有时甚至函括了两种情绪。捉摸不到弦外之音,口译员会全然传达不出当事人的本意。由客户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可以从客户与对手的相互位置和私人关系汲取到宝贵的资讯。因此,我们探索层层弦外之音,就能提供客户最高品质的服务。”
——《口译员的自我检核表》
与外国客户谈生意的同时,你如果还想运用商业礼仪的技巧,就必须做相当充分的准备。本章的主旨是在刺激读者多作思考,同时也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资讯。如今,读者大致已对合宜的行为瞧出端倪,不妨将范围缩小,探寻业务所需的特殊资讯。
与外国人谈生意,你不再能够全然仰赖你的人生经验作为支柱。举例来说,和同文同种的人们打交道时,你知道如何去解读他们的肢体语言。但是碰上风俗习惯迥异的异邦人士,你就觉得他们的肢体语言莫测高深了。因此,有人就认为与外国客户开会的准备是比较费神的。有位阅历丰富的企业研讨会权威常喜欢教导学员如何去达成业务目标,告诫他们要“虎虎生风地上路”,她特别强调须动员全身的精力,为目标奋斗,做最佳表现。所以说到要和外国人谈生意,焦点要放在这类会谈的需求上,要“虎虎生风地上路”!
放弃文化本位主义
“自知之明”如何能让你与外国企业家达成更成功的互动?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和你的同业都认为时间就是一项宝贵的资产,而你的外国客户却碰巧对时间价值持有另一种看法,他会不会觉得你这个人缺乏耐心、焦虑感高、强人所难?
你致力奠定人际关系,积极拓展业务,时时注重人我之别,遇此龃龉时分,你发挥一贯设身处地的精神。万一漠视人我之分,仍恪守文化本位主义,与异邦人士行商,就如同逆游行舟而无桨,简直难上加难!
自1963年始,位于科罗拉多州波尔多市的“保德信文化交流中心”为业界提供了相当广泛的服务,执行跨文化语言训练计划,客户多为《财富》五百大企业,科目焦点遍及九十多个国家。
该中心国际服务部副总监盖瑞·韦德斯班曾在《机动》
(Mobility)杂志写过一篇名为〈你可有文化认同感?〉的文章,他建议,“自知之明”是与异文化人土共事的成功要素。
谈到“直截了当”,他说道:
“别兜圈子”和“实话实说”都是大家常做的要求,可见一般人重视简明扼要、直截了当的口语及书面传播方式。如果有人在沟通上迂回曲折,会招致别人的猜忌,好像是缺乏自信,或有什么事见不得人。不过,在部分国家,行事直截了当,不喜欢拖泥带水,却可能被视为不够圆融,甚至粗鲁蛮横。
美国式信念则主张“均等”(认为人生价值均
等)。
我们喜欢直呼老板本名,挑战权威,期待平等待遇,时时都在显示出我们面对“权力”时,并不刻意保持适度的距离。我们以这种均等主义自豪,可是在那些刻意与“权力”保持适度距离的文化里,却被视为粗野无文,没上没下和目无尊长。
此时,你可能已经领悟到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共处时,你必须:
多多少少能说点他们的语言。
理解和掌握语言沟通的弦外之音。
留意自己与他人企业风格的异同。
放眼天下
如同一名惠而浦公司的主管曾说道:“今日角逐国际市场的业者——包括惠而浦在内——必须鼓励他们的员工不懈努力,万万不可仅以研修基本的商业礼仪为足。”
负责惠而浦致胜团队计划(一项针对所有领导阶层的训练计划)的威尔克女士,曾被询及在与异国人士共事时,为何焦点不能只放在优良的商业礼仪上,而必须去刻意强调“放眼天下”的心态。她提供了几点心得:
发起改革和领导改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意味着你自己必须开放心胸,去质疑一贯的作业方式。还必须承认自己的作业方式纵然适用于自己的情况,但是却不见得能被另一个人所接受。你需要排除己见,用心倾听对方的心声。
你要有这项认知:并不是只有你熟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这种“敝帚自珍”的心态常常从中作梗,除非警惕自己,刻意避免。即使是陌生的事物,并不表示你不能去掌握它,引为己用。
威尔克女士声称,当你眼光放得长远时,就更容易汲取近期的利益。比方说,如果你公司的财务与福祉与国际市场的兴衰休戚相关,那么你自己的饭碗也与之息息相关!你培养“放眼天下”的心态,显然会惠及你自身的即期利益。
对于那些经常出席“面对面”会议的读者,以下还有几项心得可供参考:
说话时声音清晰,速度徐缓,正视对方。如果你坐在会议圆桌侧头和邻座说话,要留意在场有许多人可能因为看不到你的正面而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所作的比喻和象征都要经过细心的筛选。举例来说,你拿棒球作比喻,在座有些客户可能就听得懵懵懂懂,因为棒球运动在他的国家并不普遍。你用到譬喻和“意象”的时候,要确定它们能逐字直译到另一个语言里去。
拟定会议议程时,要顾及现实情况。举例来说,在会议之始陈述议程时,鉴于语言隔阂,你可能需要把大会行程解释个三遍,因此时间必须安排得相当充裕。如果有人宣读文件时,翻译的时间也要规划在内。
如果你策划这项会议,并没想好第一个小时必须完成多少议程,第二个小时又该进行到哪一个地步,那么注定会遭受到相当大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十分明显——用不着人家来翻译;因此,策划周详,细心务实,你的会议会进行得较为成功。
建立异国人际关系
当然,你也许永远不会有机会去国外出差。即便如此,电子通讯系统四通八达,况且物换星移,沧海桑田,你自己的公司或你供应商的公司也许换成外国老板,你因而就和具有不同习惯和不同作业方式的人士有了接触。如果只因他们在你的地盘行商,你就期待他们改弦易辙,无啻于缘木求鱼。你该做的是采取积极行动,按部就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为国际交流搭建礼仪的桥梁,让企业沟通奠定产业的基石。
莫里森、康纳伟和波尔敦合著的《六十国行商指南》资讯丰富,易于阅读,对下列诸项问题提供了肯切的答案(编按:亦可参考出版的《世界公民护照》系列)。
这人的国家位于地球何处?附近有山脉、海洋或沙漠吗?
这个国家与哪些国家毗邻?是否很容易跨越国境?其是否与邻国保持友善的关系?
它的气候如何?与人所习惯的气候是否相似?
国内盛行哪种宗教?主要语言为何?
国人偏爱哪类食物?其服装型式为何?
人民多骑自行车工作,还是拥有自用车辆或利用大众交通工具?
人民是否多居住在公寓里?是否拥有自己的房产?
人民重视家庭生活吗?尊敬长者吗?喜爱儿童吗?
受民众欢迎的娱乐有哪些?航海、游泳、观剧、棒球?
有粉领族、蓝领族或其他行业的妇女吗?她们在主管阶层占一席之地吗?
人民的工作时间为何?他们多回家吃午饭吗?
企业界人士相遇的寒暄礼仪为何?
企业界以守时为美德吗?
该国人重许诺,一言九鼎吗?
企业决定下得明快吗?
寻得这类问题的解答之后,对于那些即将与你产生互动关系的异邦人士,你心里就有了概念。你会强调共通性,心头也会觉得比较舒坦,更能从各个角度去解读商业礼仪的章法。
举例来说,如果与你接洽的人迟到了,你不会感到他是在有意怠慢你,因为你了解该国人民对守时有着较为宽松的标准。
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当万事均安,心无龃龉,你更会怀着信心向前迈进。
掌握异文化
如果你与异邦人士常有业务往来,本章后半部可能特别会激发你的兴趣,告诉你如何学习搜集资讯,发掘文化的异同点。
知识的追求让人乐在其中而不知疲倦为何物,
惊奇(实为知识的缘起)本身亦为愉悦的症象。
——培根
你心中锁定一个特定市场之后,就会把“炮火”集中在其人文习俗方面,力图掌握住它的文化。
《莱斯科之资讯即力量:续编》洋洋洒洒地花了二十页的篇幅介绍〈行销海外:国际贸易〉。你会发现他们在该章提供的资料极为详尽,可称之为琳琅满目,钜细靡遗。比方说,这章内有一节的细目标题竟然是“海外廉价的办公室与会议场址。”
当你遵循商业礼仪的要求,必须反客为主,着手接洽会议场地、餐饮服务和所有附带杂务(即邮递、翻译服务等)时,人生地不熟,此刻,就不妨考虑到驻外单位求助。莱斯科的目录索引能帮助你搜寻的范围缩小,并详列了美国商务部驻外单位的名称、地址及电话号码。
别忽视与各国大使馆联系的重要性,因为你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资讯。
显而易见的是一旦你着手搜集资讯,会发现该项资讯委实俯拾皆是。不过,你要留意在搜寻的过程当中,首先吸引你注意力的,应该是那些隶属“跨文化”类目的刊物,仔细挖掘下去,商业礼仪资讯通常就像宝藏般深埋其中。别冲动地乱买一通,除非你已经事先浏览过该刊物,对它取得充分的了解。
礼仪不限于商场运用
《迈阿密前锋报》1994年10月7日有项报导的头条写道:“少年潮世代失学礼仪,而今送子女赴礼宾学院见习。”
这篇文章讨论到位于华盛顿首府都会区的华盛顿礼宾学院,以及其院长强森女士。该机构提供私人性质的研讨会和简报,教授公司礼仪、国际礼仪与跨文化意识。强森女士每年7月在一家佛罗里达棕榈滩饭店举办礼仪夏令营,远道而来学习礼仪的不只是公司主管级人物,还包括儿童及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