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德,即酒行为的过程中所要具备的道德,它与酒礼可谓互为表里、相得益彰。龚若栋先生认为:“如果说礼是中国酒文化内核的话,那么酒德就是中国酒文化的外壳。”此话颇有见地。古人认为,酒德有凶和吉之分。周公《十三经注释》所反对的是酗酒的酒德,所提倡的是“毋彝酒”(《尚书·酒树》)的酒德。所谓“毋彝酒”,就是不要滥饮酒。那么怎样才算不滥饮呢?被后世尊为“圣人”的孔子说各人饮酒的多少没有什么具体的定量与标准的限制,以饮酒之后神志清晰、形体稳健、气血安宁、皆如其常为限度。“不及乱”即为孔子鉴往古、察当时、成来世提出的酒德标准,先秦时符坚的黄门侍郎赵整目睹符坚与大臣们泡在酒中,就写了一首劝戒的《酒德歌》,使之能迷途而返,接受了劝谏。
酒德对于塑造人们的文明礼貌之作用也同样地不可忽视。古人吴彬在《酒政》中提出饮酒要禁忌“华诞、连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谑、喷秽、佯醉”。
古今医学从保健的角度也极为提倡酒德。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唐朝“药王”孙思邈、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都重视酒德。而且,现代医学也总结了不少科学饮酒的方法。
总而言之,我们不提倡封建社会属于糟粕的那种“敬老尊上”,但是正常的“敬老尊上”之礼仍是必要的。制止滥饮,提倡节饮,文明、科学饮酒,这才是中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饮酒之德。
除此之外,酒德还反映在酒的酿造和经营相关的行为上。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酒的酿造,要严格按工艺程序和质量标准去做,不能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酤酒必须货真价实、不缺斤少两。我国许多传统名酒之所以千百年盛誉不衰,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保持重质量、重信誉的高尚酒德。
中国酒史如此之长,且尚酒之风又如此普遍,但酗酒之害却并不算很严重,这一点与西方国家大不一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从周代就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并设有酒官,把禁止滥饮、防止酒祸法律化,从而保证了中国酒文化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原因之二就是:中国历代的“禁酒”主要是从“节粮”这个角度提出来的,其出发点的定位是十分正确的。当年大禹“疏仪狄,绝旨酒”,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以此避免天下因为缺粮而祸乱丛生、危及社稷。此后历史上有过很多次大规模的真正禁酒,如齐景公、汉文帝、汉景帝、曹操、刘备、西晋赵王、北魏文成帝、北齐武成帝、北周武帝、隋文帝、唐肃宗、元世祖、明太祖、清圣祖等时的禁酒,绝不仅仅因为酗酒造成社会问题,而主要是为了备战积聚粮草,或是天灾人祸、“年荒谷贵”使然。所以每次禁酒基本上都能令行禁止、收效显著。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的大规模禁酒运动只是从试图改善社会矛盾和保护人身健康的角度提出来的,所以屡禁不止。这说明:西方酒文化从概念上来说也缺乏中国酒文化所具备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特征。
总之,喝酒的是非曲直,主要以量来定性。饮之适度是雅致;喝过了头乱了性则既糟蹋了酒又糟蹋了身体。因此,饮之有节是酒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凡饮酒者应自珍自爱,以理智管好自己,并上升至人格修养的高度。
综观中国酒文化的酒礼和酒德,固然有许多必须摒弃的东西,如尊卑等级观念、繁文缛节的酒仪,以及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色彩等。但客观地剖析,酒礼和酒德仍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如尊敬父兄师长,行为要端庄,饮酒要有节制,酿酒、酤酒要讲质量、重信誉等等同样值得我们今人借鉴。
现代酒礼与酒俗
1.安排酒会应注意的礼仪
酒会的可塑性很强,针对不同的家庭条件和经济状况,都可以选择一种合适的规格。根据主办者的意愿,酒会可以办得从简也可以办得讲究,这对于那些需多方操心、不无惊惶的女主人来说,颇有选择余地。一般来讲,即使是最小型的酒会,它的目标也是建立新的关系或更新同那些乐于时常见面的人的交情。换言之,酒会是一种有效的社交润滑剂。
酒会的一种功能便是提供异性交谊的机会,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高度的流动性使酒会成为一种无与媲美的男女交际场所。如果这是酒会的一个目的,那就应该安排跳舞,并邀请许多单身男女。但若酒会是为欢迎某些老朋友的归来而举办,那么请来的客人就应该是同他们熟识的人,并要鼓励客人们相互交谈。这时,安排一个小型或中型的鸡尾酒会不失为明智的选择。酒会之后,还可以请贵宾和其他少数客人同主人共进晚宴。
很多女主人把酒会看作是一种对别人曾对自己的殷勤款待的绝好的回报机会。的确,如果你曾在别人家中受到设宴款待,那么你也应该请他们到自己家里来吃饭。也就是表明,你想继续这种友好的往来。然而,假若你只想感谢他们的盛情招待,而不准备发展这种关系的话,那就不妨邀请他们参加酒会。
酒会也是进一步发展友情的很好场所。女人往往怯于邀请一位不甚相识的人参加宴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几个小时的紧张应酬,尽管是令人愉快的,对任何朋友关系都是一种考验。那种不甚相识的特殊关系也许就因为不熟而经不起考验。但在酒会上却能一切顺利。相识——尽管可能会大吃一惊——但仍会愉快地接受邀请,而且还有一屋子的人帮助招待这些新相识的人,使女主人可以宽心。如果友谊的种子从中萌发,那么这一邀请肯定会得到回报,这就表明交际之门已经打开。而若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此,那也不会有人对这么一次晚会而耿耿于怀。
易犯的错误。促使酒会成功的许多因素往往也会成为导致酒会失败的原因,记住这一点同明确酒会的目标同等重要。屋里过于拥挤会使谈话难以顺利地进行,对于那些岁数大的人,不喜欢一直站那么好几个小时。在一个大型酒会上,应约而来的客人倘若无人相识,他们会因为女主人顾不上招待他们而不悦。酒会的风格应该适合客人的特点:一位18岁的姑娘可能乐于挤进一大群殷勤的青年男子中,而她祖母的要求和期望就截然相反了。但是,一位考虑周到的女主人完全可以在同一个酒会上对这两种客人区别招待,使他们各得其所。
2.不同酒会的准备
酒会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正餐之前的酒会(或称鸡尾酒会)和正餐之后的酒会。后一类可能还包括跳舞,有时还可能有夜餐,也可以是一项相当正式的活动。
鸡尾酒会,一般始于下午6时或6时半,进行两小时左右的那类聚会的名称。在这种酒会上,可以只提供一种雪利酒,或一种香槟酒,或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以及一种混合葡萄酒或各种烈性酒和开胃酒。此外,至少还要有一种不含酒精的饮料。食品从简,而且要做得使人用手吃起来方便。鸡尾酒会的一个特点是通常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这要在请帖上写明;客人要是逗留,就与礼节有悻了。鸡尾酒会的人数安排,可从十几人至百余人不等。
正餐之后的酒会,通常在晚上9时开始,一般不规定客人告辞的时间。在请帖上,甚至在口头邀请中都不用“酒会”一词,通常只说“聚会”。在印制的请帖中,最常见的是用“家庭招待会”一词。如果还有跳舞,有时也要在请贴上注明。一般认为客人都已用过晚餐,因此很少需要供应食品,但若是较为大型或正式的酒会,就可能还有夜餐。
这种酒会通常都要播放音乐,而且常常腾出地方以供跳舞。如果是大型酒会,跳舞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不妨租用一个唱片柜。
在饮料方面,除雪利酒可能没有之外,其他均与鸡尾酒会相同。
3.赴酒会的礼仪
对于一个酒会,主人要尽量将各方面周全,同样作为赴酒会的客人也要注意相关方面的礼仪,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我可以带个朋友来吗?”一位客人会向女主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几乎所有聚会都难免遇到的事情。客人固然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但女主人也有拒绝的自由。可实际上,很多女主人讲不出口。因此,客人婉转地要求多发一份请帖即可,只要确信这样做并无不便。通常,女主人都希望有尽量多的男宾光临,所以多带男宾来几乎总是受欢迎的。但是,一位男宾若想带一位女子参加聚会,那在提出要求之前应该慎重考虑一下:他可能因为是一个没有什么牵连的男子才受到邀请,主人会因为她的安排被打乱而感到不快。出于各种各样原因,一位女子在提出是否可带另一位女子赴会之前也应该认真考虑,因为女主人可能不想邀请与自己不相识的女人。
女主人可能出于个人理由而反对增加客人,于是客人应该完全放弃这种要求。事先未同女主人商量自带一个或几个朋友参加聚会,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即使是在非常大型和非正式的聚会中也是如此。因此作为客人要十分注意这一点。
瓶酒会是一种大部分饮料由客人自带的一种“野鼠”的招待会形式。这种形式在学生和年轻人中特别流行。
参加瓶酒会,男宾必须携酒。如男女偕同赴会,则男宾所携之酒可代表他们两人。单独赴会的女宾在这一点上可灵活一些:如果带上一瓶酒,固然很受欢迎;如果不带,也不会将她拒之门外(有些妇女不好意思被人看见拎着个显出酒样的包)。但是,如果几个女子结伴同往,一定得带些酒。
到这种酒会上最常见的是葡萄酒。如果带的是烈性酒,特别是威士忌,就会被认为是一种特别的请客举动而受到欢迎。出于对所有参加者第二天的状况着想,应该避免用酒市场上的底脚酒;各种家酿的酒也不宜拿出来,不管酿制者对自己的手艺是如何地感到骄傲。啤酒,最好是大罐装的,很受欢迎。
到达酒会地点之后,每位客人应将带来的酒交给主人,或者放在充当酒吧的桌子上。如果客人把自己带来的酒留下自己受用,那实在是太有失礼节了。尽管瓶酒会是一种在某个方面共同合作的酒会,但仍应由发出邀请的一人或数人主办,主客之间的正常礼节仍应遵守。
4.倒酒亦有道
在饮酒宴上,倒酒是要有一定礼仪的。过去均以斟八分不溢为敬,客人则要少饮,以免喝醉了对主人失礼;而主人则恰恰相反,往往是“劝君更进一杯酒”,尽量让客人多饮一些。而且,今人倒酒每每都倒满,如果主人不善饮,还都要请亲朋好友来坐陪,男客由男子陪,女客由女子陪。
具体来讲,在倒酒的程序、倒法及杯中的酒量方面,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倒酒程序:若是用软木塞封口的酒,在开瓶后,主人应先在自己的杯中倒一点点,品尝一下是否有坏软木味。如果口味欠纯正,应另换一瓶。如果是白酒,这个程序就可以省略了。倒酒时,应先首席客人后其他宾客。通常按逆时针方向,在每一个客人的右侧逐一倒酒,最后给自己倒酒。
倒酒时注意将商标向着客人,不要把瓶口对着客人,如果倒汽酒可用右手持杯略斜,将酒沿杯壁缓缓倒入,以免酒中的二氧化碳迅速散逸。倒完一杯酒后,应将瓶口迅速转半圈,并向上倾斜,以免瓶口的酒滴至杯外。
倒酒的量在中国习俗中有“茶七酒八”的说法,也是针对茶杯、酒杯中的茶或酒应倒至何等程度而言的。白兰地只需倒至三分之一杯或更少些;红葡萄酒倒至大半杯即可,例如评酒时有“大半试样”之说,是指倒酒至三分之二杯为宜。
5.宴会祝酒的礼仪
一般说来,一个酒宴总有一个核心话题。这样,在饮第一杯酒以前,需要致祝酒词。
祝酒词要紧紧围绕酒宴的中心话题。假如老友聚会,可以说:“此时此刻,我心里感激诸位光临。我极为留恋过去的时光,因为这里有着令我心醉的友情,但愿今后的岁月能一如既往。来吧,让我们举杯相碰,彼此赠送一个美好的祝愿。”祝酒词必须简短、凝练,有很多内涵。上述那几句很短的祝酒词会勾起彼此间温暖的回忆和向往,为后面的宴饮创造美好的气氛。
祝酒词还要带一点幽默的色彩,这样有利于彼此间的对话和交流。祝酒词应略加修饰,但不可过分矫揉造作,祝酒词可以事先有所准备,但最主要的还在于临场发挥。
6.劝酒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有人总结道,劝人饮酒有如下几种方式:“文敬”、“武敬”、“罚敬”。这些做法有其淳朴民风遗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负作用。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