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轻视商业的中国,流传着很多对商业和商人的不公正评语,长期以来,害人非浅。就比如“无商不奸”这一句话,它一方面使人们对商人产生偏见,另一方面挫伤很多人经商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对那些经商的人在心理和品格上产生误导,将他们导向失败。真正的商业,是人们性格和智慧的较量,而不是人们劣根性的角逐。不明白这一点的人去从商,最终必定会倒大霉的——它已经不是失败,而是完蛋!
为何不要为失败寻找借口
一个人做事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就算没有大失败,也会有小失败。而每个人面对失败的态度也都不一样,有些人不把失败当一回事,他们认为“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也仃人拚命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告诉自己,也告诉别人;他的失败是因为别人扯了后腿、家人不帮忙,或是身体不好、景气不佳等。总之,他们可以找出一大堆理由。
在现实生活中,不把失败当一回事的人实在不多,而这种人也不一定会成功,因为倘若他不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尽管有过人的意志也没用。但不敢面对失败,老是为失败寻找借口,也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
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的人一股都不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固然有很多失败是来自于客观因素,无法避免失败,但大部分失败却都是因主观原因造成的。
也许你认为失败是因为部属侵占公款,但那也是因为你用人不当,管理不善。
也许你认为失败是因为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但那也是因为你对全球经济走向疏于了解、研究、判断,无法预测。
也许你认为失败是因为投资过大,但那也是因为你的判断有问题。
总而言之,你完全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研究失败,如你的判断能力、执行能力、管理能力等,因为事情是你做的,决策是你做的,失败当然也就是你造成的。因此,你大可不必去找很多借口。即使找到了借口,那也不能挽回你的失败。
有些失败是来自于客观因素,逃都逃不过,但你还是不要找这种借口的好,因为找借口会成为一种习惯,让你错过探讨真正失败原因的机会,这对你日后的成功是毫无帮助的。
面对失败是件痛苦的事,因为这就仿佛自己拿着刀割伤自己一样,但不这样做又要怎样?人不是要追求成功吗?因此碰到失败,要找出原因来,就好比找出身上的病因一样,以便对症医治。
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不很容易,因为人常会下意识地逃避,因此应双管齐下,自己检讨,也请别人检讨。自己检讨是主观的,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别人检讨是客观的,当然也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二相对照比较,差不多就可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了,这些原因一定和你的个性、智慧、能力有关。
你不必辩白,应该好好看待这些分析,诚实地加以面对,并自我修正。倘若能这么做,那你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成功得比较快,倘若一碰上失败就找借口,那很可能你一辈子失败的机会会多于成功的机会,因为你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病因”,当然也就要时常发病了!
老是为失败找借口的人除了无助于自己的成长之外,也会造成别人对你能力的不信任,这一点也是必须注意的。
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身临失败之境却毫无意识,甚至自以为胜,这才是一种人生的悲哀!
为何失败的经验越丰富而成功的几率越大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做起来很难):失败的经验越丰富,成功的几率越大。
20世纪初,在美国桑地亚那州有位男子,找寻一座位于兹默斯顿小镇附近的丰富银矿矿脉。他努力找寻了,1年。有一次,他在一座小山的侧向掘出了大约200米的坑道。但是,这座掘出坑道的银矿却早己被挖掘一空了,不得已他只好放弃了计划,过了不久,这名男子去世了。
再经过了10年,某矿山公司买下兹默斯顿地区的几处矿区。这家矿山公司重新挖掘了当年被放弃的矿脉,就在距离废弃的坑道1米左右的地点,发现了从来未有的丰富银矿脉。相隔只不过1米,却相差了几百万的美金。
樵夫砍伐大树,纵然砍击的次数多达1000次,但使大树倒下去的往往是最后一击。
有力和无力之区别,勤劳和懒惰之区别,成功和失败之区别,其间之差异犹如薄纸之隔。在公司内你可能是一位平凡的业务员,成绩始终维持中等程度,和顶尖优秀的业务员相比,你的业绩不及对方的一半。你也许因此认为,凭自己的能力是绝不可能拉近这两倍的业绩距离的。
但请你仔细想一下,业绩多你两倍的业务员,比起你8小时工作时间,他工作了24小时吗?那是不可能的。在顾客访问中你一天10次,他也不过多了你一次而已。而你用了10个小时的心思于工作上的同时,他也只不过多用了1个小时。
诸如此类,只要再稍加努力便可得到非凡的成果。但是多数人,却在自我满足后便停滞不前了。其实只要再稍加努力,再前进一步,你便可由庸俗的世界升到超脱的世界,你的身价便会加速地飞升。
拿破仑在担任革命军小队长时,就开始崭露头角,而后渐渐掌握法国军事、政治实权,并发挥灵活的外交手腕,对于确保法国独立极有贡献,是法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最后,他从英雄又晋级为皇帝,便使法国成为欧洲的支配者。
表面上看,拿破仑是战绩辉煌的天之骄子,事实上,他是经历无数失败挫折之后,以坚强的意志力和无比的勇气,才摘到令人羡慕的成功果实。
但是,在征服全欧洲以后,拿破仑说了一句有名的话:
“庄严与滑稽之间只有一步之隔。”这意味着:“自己吃了大败仗,狼狈地逃走是十分滑稽的举动,但是不久之后,必然会庄严地扳回面子。”
无论怎样,失败与成功只是一线之隔,爱迪生说:“失败为成功之母。”因此一个人只要有向上的决心,必定能在失败中寻获成功的钥匙;倘若就此灰心失意,便永远尝不到成功的美果。
爱迪生说:“在我的一生中,以发明电灯的过程最为艰辛困苦。我不但用很长的时期思考,并试验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研究它们能不能发光。”所以,有些爱开玩笑的朋友就说:
“他老是做那些必然失败的事,才会遍尝失败的滋味。”
丘吉尔进入政治界20年后,再参加竞选时却落选,原因是他在竞选前夕竟罹患盲肠炎,疾病在身无法对竞选事务充分作准备。丘吉尔在选举失败后半开玩笑地说:“我把议会席位、政党成就和公家饭碗都输掉,连盲肠也一并丢了。”
丘吉尔利用没有公务缠身的机会,开始写作和思索,写下许多名著,并且积极为下一次再登上政治舞台而热身。
人们就是要不怕困难与失败,才能成功,因为失败的经验越丰富,成功的几率越大。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把握黄金岁月,怀抱强烈的目标意识,果敢地前进,才能使生命之树欣欣向荣。
为何失败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试验
要测验一个人挑战自己的品格,最好是看他失败以后怎样行动。失败以后,能否激发他的更多的计谋与智慧?能否激发他潜在的力量?是增加了他的决断力?还是使他心灰意冷呢?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识,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也许过去的一切,对一些人而言是一部极痛苦、极失望的伤心史。所以,有的人在回想过去时,会觉得自己处处失败、碌碌无为,他们竟然在衷心希望成功的事情上失败了,或许他所至亲至爱的亲属朋友,竟然离他而去,也许他们曾经失掉了职位,或是经营失败,或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使自己的家庭得以维系。在这些人看来,自己的前途似乎是十分的惨淡。然而即便有上述的种种不幸,只要你不甘屉服,则胜利就在前方,就在向你招手。
失败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试验,在一个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的情况下,内在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少?没有勇气继续奋斗的人,自认失败的人,那么他所有的能力,便会全部消失。而只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责任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有伟大的进展。
有人或许要说,已经失败多次了,所以再试也是徒劳无益,这种想法太自暴自弃了!对意志坚定永不屈服的人,就没有所谓失败。无论成功是多么遥远,失败的次数是多么多,最后的胜利仍然在他的期待之中。狄更斯在他小说里讲到一个守财奴斯克鲁奇,年青时是个爱财如命、残酷无情的家伙,他甚至把全部的精力都钻在钱眼里。可是到了晚年,他竟然变成一个慷慨的慈善家、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一个真诚爱人的人。狄更斯的这部小说并非完全虚构,世界上也真有这样的事实。人的本性都可以由恶劣变为善良,人的事业又何尝不能由失败变为成功呢?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许多人失败了再起米,抱着不屈不挠的无艮精神,向前奋进,最终竟然获得了成功。
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已经丧失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然而还不能把他们叫做失败者,因为他们仍然有永不屈服的意志,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世间真正伟大的人,对于世间所谓的种种成败,并不介意,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人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失望,绝不失去镇静,这样的人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中,心灵脆弱的人们只有束手待毙,但这些人的自信精神、镇静气概,却依然存在,而这种精神使得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坏的境遇,去获得成功。
温特·菲力说:“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人所以获得最后的胜利,只是受恩于他们的屡败屡战。对于没有经历过大失败的人,有时反而让他不知道什么是大胜利。通常而言,失败会给挑战自己的人以果断和决心。
为何苦难往往是经过化妆了的幸福
皮鲁克斯说:“任何一名敢于挑战自己的人都应该明白:
失败会改善人的性情和强化人的意志。即使是悲伤,也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和快乐与温和联系在一起。约翰·班扬曾说过:
“倘若失败是合法的,人们会祈祷更大的苦难,因为它会带来更多的幸福。这就是挑战后得到的幸福。”
和快乐一样,苦难也毫无疑问是上帝给人生的恩赐,但是,它对一个人品格的磨炼却比快乐要大得多。它磨炼和美化人的个性,教给人以耐心和服从,提升出最深邃和最高尚的思想。
“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优秀的人,
必定是曾经遭受过苦难的人,
他温顺、柔和、耐心、谦逊而又精神平静,
这种人才是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第一个真正的绅士。”
苦难或许是命运设定的手段,通过苦难就可以磨炼和产生出品德高尚的人。假如幸福是人生的目标,那么悲伤就是达到这一目的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即使痛苦也并不完全令人讨厌。一方面,它与苦难相亲相爱,另一方面,它又与幸福毗邻。痛苦和悲伤一样,都是手段。苦难从一方面看,它是一种不幸;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一种磨炼。倘若没有苦难,那么人性中最好的部分会酣睡不醒。实际上,我们可以说:痛苦和悲伤是一些人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刺激他们的才能发育成熟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雪莱曾经以诗的语言说道:
“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
假使拜伦拥有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婚姻,成了掌玺大臣或邮政总长,那么他还会去歌唱吗?
有时,一个悲伤的人会冷静地对待生活。“他们知道,谁没有经受过苦难呢?”一位哲人说。当大仲马问拉布尔“什么使你成为一位诗人”时,拉布尔回答说:“是苦难!”首先是妻子的去世,接着是孩子的夭折,使拉布尔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非常的孤寂之中,最后他不得不从诗歌中去寻求解脱。加斯克尔夫人的优秀作品也是在巨大的家庭苦难中创作出来的。最近,一位作家在谈及个人的感受时说:“娱乐消遣,在很大程度上说来,是在亲人去世之后,从生活的极度空虚和寂寞中解脱出来的。她通过创作一系列的作品,增加了朋友的数量,也扩大了交往的圈子。”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许多最为辉煌、最有意义的事业都是在苦难中完成的——有时是为了从苦难中解脱出来;有时是一种责任感,压倒了个人的悲伤。“倘若我不是像这样的身体虚弱,”多纳博士对一个朋友说,“或许我就不会做出像今天这样的成绩。”在谈到自己的疾病时,多纳博士说:“你和我的其他朋友都知道,我经常发烧,因而我时时站在通往天堂的大门口,疾病使我处于孤寂和近乎禁闭的状态,因此,我时时祈祷,你和其他的朋友是不会忘记的。”
苦难往往是经过化妆了的幸福。“黑暗并不可怕,”一位波斯圣哲指出:“或许,它隐藏着生命之水的源头。”苦难往往是令人心酸的,但它是有益于身心的。惟有经过它的教导,我们才能够学会承受,才能够变得坚强。最高尚的品格是通过苦难磨炼出来的,“品格通过苦难变得完美。”一个富有耐心而又善于思考的心灵,从哪怕是极度的悲伤中所获取的智慧也要比从欢乐中产生的智慧要丰富得多。
为何成功属于打不垮的人
很多人要是没到大难临头,往往不会发挥出他强大的实力。除非不幸的悲哀、丧家的痛苦及其他种种创痛足以打动其生命内核,不然,他内在的潜力是不会被唤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