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名师指导(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47342600000009

第9章 应对窘迫心理咨询(1)

怎样坦然面对遭人怀疑

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人为社会和他人做了一件好事,理当受到人们的夸奖和赞誉,不料却迎来一些人怀疑的目光,甚至会听到这样的议论:“他的动机纯吗?”

对此,您也许会不屑一顾,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也许您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又一时难以自拔。因为是同学、同乡、朋友,一块参加工作,由于主客观因素所致,有的可能进步快一些,有的可能慢一些;有的原来是自己的下级,后来却成自己的顶头上司;有的成了某领域的“明星”,出人头地,领尽风骚,有的却仍旧默默无闻,被无情的生活搁置一旁。按说,这是合乎规律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竞赛不可能也不应当总是停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是,这里也有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于是,很自然地会引发出一些朋友的猜测与非议:

“他为何能受到如此宠爱?想必也是凭走后门、找靠山、拉关系爬上去的。”

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倘若您果真遇到此类情况,应该怎样处置才好?

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问之所以会产生怀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一时的误解,缺乏沟通与解释,进而形成了对某件事情的疑点;有的是由于性格脾气的差异,缺乏相互问的包容与默契,逐渐引发了对对方的不信任情绪;有的由于嫉妒心的缠绕,由此而产生了对朋友的疏远甚至恶意;有的由于心胸狭小,为人疑神疑鬼,处事患得患失,对人产生怀疑那是很自然的事;有的由于心理变态,而又缺乏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对反感的人和事,均投以疑虑的目光;有的由于自己清高,惟我独尊,缺乏自知之明,对周嘲的人和事总觉得不可思议。如此等等,都可能产生上述现象。当然,怀疑也有其另一面,并非都是贬意。

倘若说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容易产生怀疑是一件难以完全避免的事情,那么,您面对客观存在着的这一现象,既不应当回避它、惧怕它,也不应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确的态度是要承认它、认识它,科学地对待它。

首先,“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去掉自己的一份疑心,彼人怀疑的事情也许就会减少一些。面对他人的怀疑,您的任务首先不是指责与疏远,倒不妨先问一问自己:我怎么知道他在怀疑我,或者我是不是无意间夸大了他人对自己怀疑的程度?事实上,大凡疑心比较重的人,也往往容易产生彼人怀疑的错觉。说得干脆一点,您的这种感觉在好多情况下是由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引起的,或者说,别人还没有怀疑您,您却感受到了别人怀疑的威胁。于是,苦恼、惭愧、忧郁、不安等便会接踵而来,这实在是一件白找苦吃的事情。对此,有的朋友也明明知道自己的毛病,但又苦于跳不出这个泥淖。这种情况怎么办?大家都知道“疑邻窃斧”这个成语故事,只要邻居找到斧子就不会怀疑你了,你不妨开朗些。

要允许别人的怀疑。怀疑并非都是恶意,有的朋友每每感受到别人的怀疑,总是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认为这是小人之心,是专门与自己过不去。这种心情虽然可以理解,但态度却不足取。事实上,对怀疑也应当全面理解,不要一股脑儿往坏处想。有人说,怀疑也是一种矛盾,倘若没有了怀疑,那么,丰富多彩的世界也会黯然失色。凭心而论,在实际生活中,怀疑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重要的在于我们应当学会怎样从怀疑中去汲取营养。有人说:怀疑是一位老师,它可以使您得到引导;怀疑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帮您照到不足。比如,您在想问题、做计划、办事情时,不可能那么十全十美,无一纰漏。当朋友对您的某个观点、某种方法提出疑点时,您首先应当想到这是对您的关心和支持,人家是为了把事情办好才向您提出的。想到这些,您也许就不会把怀疑视为一种恶意的威胁了。当然,在有些时候善恶是难以一时分清的,这也不要紧。希望您能够本着善意的态度去对待别人的怀疑。

当然,最好能尽量避免他人对您产生疑心。面对怀疑的挑战,从战略上讲,您既应当有随时接受怀疑挑战的心理准备,又要有防忠于未然的强烈心理意识,即尽量减少被人怀疑的机会,主动说明情况,最好能用事实回答。实际上,在生活中您所感受到的怀疑,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对方对您的误会引起的。对此,您只要主动热情,心平气和地找对方谈一谈,说明原委,疑心就可以消除了。但有的时候,仅有此举还是不能完伞奏效的,尤其是对那些疑心比较重的人而言,莫过于用事实说话了。比如,有人怀疑您生活不够检点,您可以用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事实予以回答;有人怀疑您不守信用,您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的实事来证明;有人怀疑您分亲疏远近,您可以用一视同仁、与人为善的行动去表现;有人怀疑您不诚实,您可以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格言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且不说您还没有这方面的毛病,即便有那么一丁点儿,只要能按上边说的那样去做了,久而久之,别人的怀疑也会逐渐消除。

最高明的办法是用真诚去换取信任,切不要犯“以毒攻毒”的错误。人与人之间相处,莫过于真诚的可贵。有了真诚就能赢得信任。倘若您对别人的怀疑也采取怀疑的态度,以疑对疑,那么,怀疑非但不能消除,还会产生新的不信任情绪。

他怀疑您偷了斧子,您怀疑他诬馅好人,短兵相接,针锋相对,其结果只能是扩大裂痕,说不定,即使人家已经找到了斧子,还会对您耿耿于怀呢!

怎样及时摆脱尴尬境地

1.装作不知道

“装作不知道”,就是指对别人的话装作没有听到或没有听清楚,以便避实就虚、猛然出击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它的特点是:说辩的锋芒主要不在于传递何种信息,而是通过打击、转移对方的说辩兴致使之无法继续设置窘迫局面,化干戈为玉帛,能够寓辩于无形,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惟有具有深阅历的人方能达到这种效果。在人际交往中,这种方式的使用场合很多。在人际交往中,有许多场合都可以使用“装作不知道”

的办法,躲开别人说话的锋芒,然后避实就虚、猛然出击。其技巧关键在于躲闪避让的机智,虽是“装作”,正如实施“苦肉计”一样,却一定要表演得自然。

2.自我解嘲

在一次盛大招待宴会上,服务生倒酒时,不慎将酒洒到了坐在边上的一位宾客那光亮的秃头上。服务生吓得不知所措,在场人目瞪口呆。而这位宾客却微笑着说:

“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方法会有效吗?”

会场的人闻声大笑,尴尬场面即刻打破了。

借助“自嘲”,这位宾客既展示了自己的大度胸怀,又维护了自我尊严,消除了挫折感。

社交中,当你陷入尴尬境地时,借助“自嘲”往往能使你从中体面地脱身。

我们常说“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嘲讽自己,它也是一个人心境太平的表现,往往是非常机智和豁达的人才能偶然为之。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赞美,不喜欢被人嘲讽。但是社交高手懂得,“自嘲”能体现一种潇洒的情态和人生的智慧。它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从而改变对你的看法。在现实生活中,适时适度地“自嘲”往往会收到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效果。

3.适时使用幽默

据说,钢琴家波奇一次在美国密西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很失望。演出完毕,他还是大步走到台前,向听众表示谢意,并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福林特这个城市的人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二三个座位的票。”

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使劲鼓掌。

波奇极其幽默的话语,使他反败为胜,摆脱了尴尬,赢得了听众的尊重。

阿芳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和同学们回忆着大学时代的美好生活。不料主人在招呼客人时,一不小心将一盆水打翻,全洒在了阿芳的脚上,把她那双新皮鞋泼湿了。主人不知所措,显得十分尴尬。阿芳却不慌不忙幽默地说:“通常正常情况是洗脚之前先脱鞋。”

一句话,使满屋的人都笑了起来,难堪的气氛也一扫而空,大家更加佩服阿芳姑娘。

在社交场合。说话带些风趣和幽默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礼仪,也能表现出其人格魅力。

4.设身处地进行角色认同

设身处地,角色认同,实际上是交际中经常运用的攻心战术,即把对方与自己的距离拉近,使对方进入角色。有人说,世界上最难走的路,是心与心之间的路,其间布满坑坑洼洼,甚至诸多的陷阱。然而,只要用真诚来铺设,这条路将会与柏油路一样,平坦光滑,畅通无阻。

在窘境中,应不卑不亢,设身处地,与对方取得“角色认同”,从而摆脱窘境。运用此类攻心战术,往往能赢得温情款款,暖意融融。

5.以柔克刚,曲径通幽

“锣不打不响,理不辩不明”,这是一句流行甚广的俗语,但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时,无谓的辩解和争吵,不仅不能解决矛盾,而且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恶果,这样,倒不如以软制硬,以柔克刚,从而达到友好相处的目的。

但是,身处逆境,以柔制刚也要注意对某些情况有所估计:看对方的要求是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能牺牲太多去博取对方欢心。

在顾客面前被上司指责时该怎么办

老林带着新到任的科长去拜访一位客户黄先生。根据人事部门的资料,这位科长是一位很有才干,自我表现欲又强的人。老林在向客户介绍时,当然是小心翼翼地不敢锋芒太露。

或许是大家谈得太融洽的关系吧,老林心想,正好今天双方主管都在场,而且气氛又好,于是就把话题转到今后产品要涨价的问题上去。

不料话才说完,就看到科长板着脸说:“这件事怎么现在才说呢?你这样冒冒失失地突然说出来,别人一点考虑的时间都没有,这怎么可以呢?”

“所以,我是打算现在先说说,等下次再正式……”

“这种事老早就应该通知客户,这是常识,亏你还是干业务的人,怎么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呢?”

当着客户的面,老林被斥责得体无完肤,面子很挂不住,老林也气上心头了。这种场面该怎样应付?

1.事先要协调

带领新上任的上司去拜访客户时,事先应该把要谈话的内容确定好。比如,到底是只做简单的问候,或者是借新上司上任的机会听听客户的建议,或向客户表明以后可能会有的新做法等等,这些都必须在去拜访客户之前,先向上司请示好。要不然,话题一旦分歧,就难免丑态百出。

老林所提有关涨价的事,毕竟不是通常等闲的问题,照理说有必要事先请示。

再者,部属在客户面前突然提出意外的话题时,有些上司会当场给予配合,但像老林的新科长那样,反过来指责部属太鲁莽的上司也不在少数。倘若部属不能忍一时之气而当面跟上司起冲突,那么他以前在客户间所建立的信用,就可能因此丧失殆尽。

2.道歉加奉承

像老林的情形,首先要做的就是道歉,而不是去想被出丑的问题。他可以这么说:“科长,真是对不起!因为黄先生是我们的老客户,平常大家都很熟,所以要涨价的问题始终难以向他开口。”

然后再向黄先生道歉,客户这边应该就会给予打圆场吧!

“既然有这一回事,那么下次就请你把正式的通知送过来,让我合计合计再说吧!”

这样,老林就不至于下不了台,也不会被客户看贬。相对的,客户对这位居然当着外人的面责斥部属的新上司,或许就不敢等闲视之。

事后,等离开客户后,不妨向这位新科长拍下马屁:“科长,今天真感谢您这么说。这件事本来我实在不知该怎样向客户开口,现在客户黄先生可能因此更加印象深刻。真得谢谢您!”

怎样平静对付冷遇

有位青年到多年不见面的一同事家去探望。这位同事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劳。因此,对来访的客人,只要是通常关系的,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青年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的“待遇”,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

与人交往,遭人冷面相对的事几乎是家常便饭。有的人会像例子中的青年人一样拂袖而去,有的人还心存怨恨。这样的反应虽在情理之中,受人同情,但却不利于办事。有时还会因小失大,耽误办事的进程。因此,遭到了冷遇,要研究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冷遇以其感觉来分,可分为主观性冷遇和客观性冷遇两种。主观性的冷遇又称为自感性冷遇,也就是自己感觉到的冷遇,造成的原因在于,求人的一方对对方估计过高,而对方未能使自己的愿望实现,备受了冷落。客观性冷遇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性冷遇,造成的原因在于对方考虑不周全,顾此失彼,使求人者遭到了冷落。二是蓄意性冷落,造成的原因在于对方有意而为之,给你怠慢,让人难堪而不再去求他。

在求人办事,备受冷遇的时候,千万不能灰心气馁,而是要区别情况,弄清原委;再决定对策。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下列蔓种策略:

1.设身处地

对于无意冷遇,则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