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生活泼给我们的冷水时,要更加坚强地面对,这样磨难就会变成财富和开启我们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宗庆后尽管看起来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可越是埋在心里不外露的东西越具有爆发杀伤力。聪明的人往往不是张扬恣肆的人,而是把力量埋于心中,等到遇见强敌奋力出手,一击即中。
宗庆后有主见是出了名的,有的时候甚至表现出一种独断专行。这一点有的时候会被人所诟病,是一种不民主的表现。可是宗庆后依旧我行我素,他的这种自信是对自身眼光的了解,也是企业能够高效率的体现。“娃哈哈”的名字就是在宗庆后的坚持下诞生的。
娃哈哈营养液的诞生是在1988年的下半年。当时宗庆后带领厂子将生产车间、生产设备都调试到位,营养液的生产即将开始。此刻却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摆在宗庆后的面前,就是这种即将投入生产的口服液还没有自己的产品名称和商标。对于企业的名称自己内部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可宗庆后没这么做,他的做法是进行报纸征集,将这个权力交给广大的市民。这不难看出宗庆后的高瞻远瞩,这样的策略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还是相当新颖的,广告征集不仅能够集思广益,还能够拉近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加深消费者印象,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广告宣传。
于是宗庆后联系到《杭州日报》,将口服液的名称征集大幅刊登。果然这一举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积极踊跃地投来自己的应征作品。宗庆后看到后非常的兴奋,马上组建一个临时评审小组,对各个作品进行分析筛选。在激烈的讨论中,各组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也有不同的意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宗庆后先是看着大家激烈的讨论,并不发表决定性意见,可能是还没有令人满意的作品呈现在他的面前。尽管各种名字五花八门,也不乏文采飞扬的名字,可是宗庆后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
当一个工作人员报出了“娃哈哈”这一个参选名称的时候,宗庆后的眼神有些异样。大家听到这个名称时无不忍俊不禁,有的甚至开怀大笑起来。大家都说这个名字真土气、很幼稚,也没有把它放在可考虑的范围。可是这时候宗庆后却突然发话:“嗯,娃哈哈,这个名字好,哈哈!”人们眼中都产生了质疑与不解,不太明白宗总选择“娃哈哈”的目的,这在他们看来并不是很优秀的作品为什么能够入宗庆后的法眼。
最后宗庆后坚持用“娃哈哈”这三个字作为产品名称,尽管有人觉得不太合适,可宗庆后依然坚持这个选择。“娃哈哈”这几个字首先映入我们的脑海中可能会有些俗,文学性也不高,可宗庆后不这么认为,他对“娃哈哈”非常满意。他认为,“娃哈哈”中的每一个字都有韵母“ɑ”,这是一个人最初接触的字母,也是最容易接受的字音,容易深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娃哈哈”这一名称洋溢着一种喜庆,是中国对于追求美好的心理诉求;而且这种口服液的大部分受众群是儿童,“娃哈哈”对于儿童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娃哈哈》是每个孩子都会唱几句的脍炙人口的歌曲,这样会产生无形的亲和力,会拉近生产商和消费者的距离。综合上述的原因,宗庆后认为“娃哈哈”这一商标对于市场的契合度是很高的,对于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是很有价值的。
于是,不久后“娃哈哈”被正式注册成为商标,这也标志着娃哈哈作为一个产品的正式诞生。为了谨防类似产品对商标的假冒,宗庆后又对“娃娃哈”“哈哈娃”“哈娃娃”等十几种类似商标进行了防御性注册,就这样娃哈哈营养口服液开始走向了市场。
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娃哈哈”名字的趣闻。据说在“娃哈哈”品牌成名多年以后,有位测字的先生为宗庆后道破了“娃哈哈”名字的玄机:女字旁,意为有女人的鼎力相助;双土字,是说根基扎实;四个口字则是说闲言碎语不断;三个字都是九笔,也就寓意了娃哈哈事业的长长久久。这番解释所谓算命预言不免有些牵强附会,可是若把它作为宗庆后事业成功的因素也未尝不可。宗庆后和“娃哈哈”一起走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不倒,是业内值得称道的品牌,也有“娃哈哈”不小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