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处事格言
47538700000005

第5章 左右逢源的秘诀

一个人左右逢源是有秘诀的。你要乐于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同时,你也不要树敌,要懂得化敌为友的艺术。当然,与朋友交往也不要太近,太近容易互相伤害。对于那些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多长个心眼,因为未必可靠。要有好人缘,就要在平时注意维护关系,同时也不要耍聪明,最聪明的人往往敌不过最笨拙的人,至少在获得好人缘这一方面。要懂得糊涂大度,以此来推行仁义。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老狐狸认为,一个人要树立一个基本观念: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绝对不是吃亏,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懂得了什么是胸怀,同时也容易结交难得的缘分。虽然帮助别人不一定像张良给老人拣鞋一样得到一本兵书,但是帮助别人确实得到了很多平常得不到的东西。

人是在帮助和互相帮助中不断成长的。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一个人即使有很多缺点,也一定有一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不断的成长。当然也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而不应该超出自己的范围。

一头驴驮着很重的包袱,实在是走不动了,它央求它的同伴———一匹马,帮它分担一点儿。但是马没有同意。不久这头驴就累死了。主人看到驴累死了,于是把所有的货物都放到了马身上,这个时候马才后悔不迭起来。

现代社会提倡团队合作精神,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很难在一个组织中立足。现在分工如此精细,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然需要很多人的协作。每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就是一件事情上面的一个环节,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事情都不能办成功。人必须有一种协作精神。即使自己帮助的人以后未必会帮助自己,但是自己至少学会了一种品德,这种品德就是赋予别人帮助。以后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面临如何的处境,赋予别人帮助的人永远都不会被孤立。你帮助了别人,有一天别人也会帮助你。即使别人不帮助你,你也可以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在一场十分激烈的战斗中,敌军飞机过来轰炸,将军没有立即趴在战壕中,因为他看到前面有个小战士正茫然不知所措。将军立即扑了过去,把他按倒在地。这个时候巨大的爆炸声在他们身后响起,泥土纷纷落了下来。将军拍了拍泥土,回头看爆炸的地方,发现正好是他刚才藏身的弹坑。

很多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无意地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别人的回报,而且还包括自己境界的提升。帮助别人是能让一个人崇高的,能让一个人体验更加深刻的。那些自私的人永远都体验不到帮助别人原来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最忌讳用有优越感的施舍。因为这违背了帮助的本意。帮助别人应该出于真心,既不是为了将来得到好处,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感。要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不要把帮助别人作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手段。古时候有一个富人,有一天他家门口来了一个乞丐。富人看到乞丐面黄肌瘦,于是对乞丐叫了一声:“喂,过来吃饭吧!”乞丐听了,扭头就走了。

帮助别人还体现在宽容别人上,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去宽容。

古时候有个老和尚,他有一个十分得意的弟子。这个弟子是被别人扔到庙门口被他拣回来的。这个弟子十分聪明,老和尚想把自己毕生所学都传给这个弟子。然而有一天,从来没有见过外面世界的弟子去了一趟镇上就再也没有回来。老和尚到处去找这个弟子,三个月后,老和尚在一家酒坊找到了他。老和尚劝弟子跟他一起回去,弟子不但不听,反而说老和尚以前欺骗了他,原来外面这么好。

无奈之中,老和尚自己回到了寺庙。后来有一天,弟子喝醉了酒,走在大街上,突然一抬头,发现了天上一轮十分皎洁的明月,就像当年他在寺庙里看到的一样。他突然特别想师傅,想回头,于是快马加鞭地往寺庙里赶。

他跪在师傅面前,请求师傅的原谅。但这个时候师傅再也不愿意原谅他了。他曾经是师傅最得意的弟子,因此也最让师傅寒心。弟子一再恳求,但是师傅始终不肯原谅。师傅指着一张桌子说:“要想让我原谅你,除非这个木桌也能开花。”弟子在寺庙门口跪了整整一天一夜,第二天晚上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就骑马走了,重新去过他的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老和尚也是一夜没有合眼。第三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看到弟子已经不在了,老和尚的眼泪流了下来。他回头去看木桌的时候,突然发现木桌已经开满了花,姹紫嫣红,特别好看。老和尚这个时候才醒悟,任何人只要想回头,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于是老和尚让其他的弟子去将那个弟子召唤回来,但是他始终也没有回来。等到老和尚临终的时候,叹了一口气说,人生其实什么时候都可以回头,只要是真心诚意,我们就应该接受。

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如果别人犯了错,自己是不是应该生气呢?退一步想,何必拿别人犯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进一步想,人生在世,孰能无过?如果做人有这样的胸怀,那么以后何愁没有胸怀去做大事。当自己犯错的时候,自然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而那些不能宽容别人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宽容。

老狐狸认为,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不要树敌,化敌为友

老狐狸认为,人不要树敌,要学会化敌为友。

像获取名利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抢在别人前面去争取,而积德修身千万不要落在别人后面,不要超越自己谨守的本分去享受东西,在修身养性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自己遵守的标准。

人们要做到内圣外王,与世无争,这就要求人们不要树敌。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一个组织中生活。在组织中不要树敌,最好是一个敌人也不要树立。朋友不怕多,敌人一个都怕。如果把朋友比喻成为你建桥,那么敌人就是给你拆桥。建桥的人需要很多个,而拆桥的人只需要少数几人就够了。

在组织中,有以下几种敌人是容易树立的:

第一种是走不同领导路线的人。你跟从你的领导,他跟从他的领导,而你的领导和他的领导在争夺权力,这样的敌人是最容易树立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时候,为人处事不要太张扬,不要说一些讥讽的话,也不要将对方权力斗争的手段公开化。要和这种人保持比较好的表面关系,同时还需要通过一些小事情来放松这种人的警惕。这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勾践有办法让吴王阖庐忘记他是杀父仇人,这都能够做到,要放松一个人的警惕更不需要太大的工夫,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办到。

第二种是你经常开玩笑的对象。玩笑从本职上来讲就是一种奚落,一种哗众取宠。偶尔的一个玩笑可以调动大家的情绪,无伤大雅。但是如果你经常开某个人的玩笑,他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他会主动和你保持距离。开玩笑就像喝酒一样,喝少量的酒容易提高精神,但是大量的酒喝下去是会醉的。

第三种是你对他太好的人。对一个人太好,人家会很自然地怀疑你有别的企图。即使你没有任何企图,别人也会因为你的感情投资过度而受不了,主动和你保持距离。千万不要让别人觉得欠你太多,这样会让你们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他会心理不平衡的,进而有可能走极端。

化敌为友的办法很多,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保持低调,不要张扬,很多人就是因为过分张扬而坏事,而得罪人。如果能够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要那么张扬干什么。不要乱说话,不要将自己想到的东西都表达出来,你认为自己真诚,但是你有必要在有利益冲突的人面前表现真诚吗?

化敌为友的一个基本做法就是让敌人参与到你的共同行动中来。只要参与进来,他们就会慢慢地对你有了好感,而不会对你做些什么不应该的事情。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天子要到泰山封禅,但宰相张说担心突厥乘机侵犯边境,于是主张加派军队守备边防,他和兵部郎中裴光庭一同商量这件事。裴光庭说:“天子泰山封禅是向天下表明文治武功和唐朝的鼎盛。现在将要宣告的时候却担心突厥入侵,这就显示不出大唐的强盛和功德了。”张说问道:“那该怎么办?”裴光庭答道:“朝廷四方的夷国中,突厥是个大国,他们屡次要求与朝廷和亲,但是朝廷一直犹豫不决没有答应。现在应该派遣一个使者,到突厥去要求派一个大臣随从天子泰山封禅,他们必然会欣然从命。只要突厥派大臣来,其他国家没有不来的。这样,边境上就可以没有战事了。”张说对此十分赞同,立即向天子奏明,按照裴光庭的建议执行,派遣使者知会突厥。突厥果然派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入朝进贡,接着随从天子去泰山封禅。

化敌为友最高明的做法就是向敌人求助。这种办法出于两个事实:一个是很多人喜欢好为人师,向他们请教实际上是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二是向敌人示弱,表明自己确实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向他求助。即使敌人不提供任何帮助,他的虚荣心也会得到满足。有个人十分聪明,也很有办事能力。但是他总是喜欢找同事来共同参与他所进行的事情,而且喜欢向他们寻求帮助。所有的同事都喜欢他,也十分乐于帮助他。似乎在他那里自己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自己的能力也能得到发挥。

狐狸的孩子问父亲;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谁?狐狸回答说是猎狗。狐狸儿子说:“如果遇到这种敌人该怎么办?”狐狸回答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遇到它们。”在职场中,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树立敌人。有一个公司老总招聘司机,有三个人进入了决赛。他问第一个司机,你能把车开到离悬崖多少米,这个司机回答说20米。他问第二个司机,你能把车开到离悬崖多少米,这个司机回答说5米。他问第三个司机,你能把车开到离悬崖多少米,这个司机说他从来不会把车开到悬崖去。结果第三个司机被录用了。在职场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树立敌人,树立一个敌人会让你很多事情都束缚手脚,而且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你的敌人即使是一个人,但是他背后还站着一帮人,他影响着这帮人对你的看法。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太优秀了,必然会树立很多敌人。如果不想树立过多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职位上不要过分优秀。如果优秀的话必然要搞好领导关系,要获得职位上的晋升。当你升到一定的职位,你的敌人自然不会公开给你脸色看,你做事情的阻力会小得多。

在组织中,经常会看到,如果一个领导升迁,他会带动一帮他的人共同升迁。这看起来有违公平原则,而且有些不道德。但是你反过来考虑一下,领导之所以要带动这些人升迁,是为了让自己的决策更好地执行,因为只有这些人才会尽心尽力地为他工作。同时他也最了解这些人,这些人的经历他比较清楚,也容易控制。

老狐狸认为,化敌为友有时候并不需要花太多心思,而只需要你把细节做好就行了。你可以完全把敌人当作朋友来交往,你如何对待你的朋友,你就如何对待你的敌人,这也会得到敌人的认同。

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

老狐狸认为,要学会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这是生存之道。

人要学会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时刻注意自己的生存之本。孔子的弟子子路武功不错,他在和人决斗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帽上的绳子弄断了。子路想到老师曾告诉他帽子不能歪戴,于是放下武器,把帽子扶正,结果瞬间敌人围了上来,一刀把他杀死了。

对子路而言,在决斗的时候,最根本的是他自己的生存,而对于他一生来说,最重要的可能是要遵从老师教给他的礼仪。他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了礼仪,而不是生存,结果给后世留下了笑柄。

古时候有一些忠心耿耿的臣子,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是对国君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却忘记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的生存。为什么范蠡要功成身退?为的是保证自己的生存,保证自己最根本的东西。他相信只要能够保证自己的生存,就一定能够得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后来他去经商,结果成为巨富,名留千古,而且范蠡被世人认为是个绝顶聪明的人。这些荣誉和称赞是很多人最看重的东西,范蠡也不例外。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种。文种最后是被勾践给杀掉的,而且在历史上并不怎么留名。原因很简单,他失去了生存下去的机会,失去了自己再创辉煌的机会。如果仔细考究历史,文种和范蠡的功劳都是相当大的,但是两人的境遇以及后世的评价却截然不同,都是因当初选择的不同而致。

人要把自己当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自己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最根本的东西绝对不是荣誉或者财富地位,而是生存。做任何决定都不能忘记生存的根本。生存始终是最重要的,活下来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做很多想不到的事情。古时的那些被杀的忠臣,他们过分地看重了他们认为的最重要的东西,即名誉。这种心态就决定了他们悲剧结局。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功成身退,或许还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对大海而言,一滴水是微乎其微的,不足以珍惜的;但是对于这滴水而言,它本身就是全部,它本身就是整个世界。君王认为自己所拥有的臣民就是大海,而每个臣子就是一滴水。他认为即使把这滴水舍去,他的大海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他才会肆无忌惮地去杀那些他稍微有点怀疑的臣子,哪怕是忠臣。如果杀错了,他也并不觉得可惜;如果杀对了,他自然更是庆幸自己果断行动制止了一场动乱。

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因为一个人没有办法让所有的人满意,同时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人满意。人要有一个自我的存在,不要将自己全部托付给别人,别人也承受不起。

一个人要学会把别人当别人,对别人不可以要求太高,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你的高要求别人同样也承受不起。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表述:“我是为你好!”这种表述很是无奈的,为别人好,反而遭到别人的厌弃或者抵触,别人固然有其原因,但是自己对别人过高的要求,没有给别人生存的空间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原因。

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不要对两人的关系过分高要求,这样才能在交往中做到从容大度。有的人希望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因此在交往的时候,经常委屈自己去迎合别人。这种做法短期有效,但是长期来看,你实际上给别人表现出来的一个并非真实的自己,恰恰给别人造成了不坦诚的印象。即使别人没有这种感觉,但“人无百日好”,迟早你会在他面前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这种转变很容易破坏两个人的关系,容易让别人发出感叹:“原来你不是这样的”,因此要学会展示真实的自我,不要委曲自己去迎合别人,这样才是长远交往之道。

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两个人关系再亲密,也一定要给对方一定的生存空间,不要让别人感到窒息。没有空间的交往是没有前途的,什么事情都要大小汇报,都要相互告知,总有一天也会厌烦的。在与人交往的言语中,一定要十分注意,要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把做人和做事分开,永远都不要在做人上苛求或者指责别人。应该如何做人是一个大问题。在做人上不要对人过于苛求。要想真正获得友谊,就不是要求朋友改正所有的缺点,而是学会包容朋友的缺点。这个缺点在别人身上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在他看来,或许他觉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老狐狸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要过于亲密,过于亲密就容易互相受到伤害。

得来太容易的东西未必可靠

老狐狸认为,得来太容易的东西未必可靠,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晋文公重耳结束流浪生活,回国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晋国逐渐强盛起来。他特别希望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中原的霸主。

不久,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原来周襄王异母兄弟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只能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但各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的,可就是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大臣告诉周襄王晋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周襄王于是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晋文公得到命令以后,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的党羽,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此后过了两年,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又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晋文公心里明白,要想当上中原的霸主,就必须打败楚国。于是他率领三军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俘虏了两国国君。

楚成王并不想和晋文公交战,一听说晋国出兵,于是立刻命令成得臣退兵。但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于是他派人向楚成王请战,其实这个时候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楚成王很不高兴,但还是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而晋文公则暗地告诉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于是宣布和楚国断交。

成得臣原本是为了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因此十分生气。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去和晋军决战。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后撤的理由是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重耳,重耳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晋国不愿意对楚国失信,否则晋国会理亏。如果晋国退了兵,而楚国不肯罢休的话,那么自然是楚国不讲道理。

于是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了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成得臣步步紧逼地追到城濮,跟晋军对峙。

很快两军交战。才一交手,晋军就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特别慌乱的样子。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军放在眼里。他下令不顾一切地直追上去,结果是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楚军大败,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逃到半路上,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于是自杀了。

晋国打败楚国之后,晋文公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中原的霸主。其实晋文公之所以要退避三舍,是因为晋国军队处于不利的地形,退避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同时晋军还埋伏了伏军,退避的目的也在于将楚军引入晋国的埋伏地带。而晋国给了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退避是为了报答楚王昔日的恩典,楚将居然相信了,最后一败涂地。

对于那些冠冕堂皇、理所当然的东西最好不要相信。很多小人在进谗的时候总是会说些冠冕堂皇、理所当然的理由,总是站在国家和百姓的大义上讲问题,这种话经常让人头脑发热,一时间会冲动地接受。殊不知在这些冠冕堂皇理由后面隐藏着一颗满是私欲的心。

老狐狸认为,那些冠冕堂皇的东西都不要太相信,不要被一时喜悦冲昏了头脑。

关系维护在平时

老狐狸认为,人与人的关系维护在平时,虽然不能也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完全可以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

要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就必须学会变通,不要太刚,不要过于强硬。太刚的人就像一块石头掉在水中,别人没有办法与他融合。太强硬的人往往容易让别人感到很不舒服。一个人刚和强硬应该表现在具体做事情上,而不应该表现在为人上。为人太刚和太强硬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而且朋友会很少。有些人或许认为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只要有那么一两个知己就足够了,要那么多泛泛之交有什么用?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原因在于一两个知己并不能让你有所提高,就好像大侠一样,要炼就一身好武功,必须要学会博采众长,而不应抱残守缺。一两个朋友,即使他们的水平很高,也必然会有很多自己涉及不到的地方;即使他们做人很好,但也可能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做人太过。因此要想提高,就应该和别人广泛交往,而要想在这种交往中提高自己,就必须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

其实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并不难,除了不要太刚太强硬以外,也不要表现出太优秀。优秀往往让人害怕。有的人在优秀的人面前自惭形秽,自然不愿意和优秀的人过多交往;有的人在优秀的人面前横生嫉妒,这种嫉妒心往往产生出一种怨恨。有的人在优秀的人面前期望太高,他们认为优秀的人处处都很优秀,优秀的人在他心目中就是个完美形象,因此只要有一点不符合他的想象,他就会开始怀疑。而我们都知道只要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心存怀疑,这种怀疑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被扩大的。因此要想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就不能表现得过于优秀。为人一定要低调,越是居于高位,越是要学会谦虚;越是有成绩,越是要表现出自己尚有不足。

要想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还要学会不要在任何一个人面前表现出和第三个人很好。就好像妻子得知丈夫还有个很好的红颜知己会醋意横生一样,你的朋友如果知道你还有很好的朋友,甚至听你娓娓道来,你与这个朋友的关系比他还亲密,自然会疏远你。与人交往同样如此,当别人都知道你是一个和所有的人都可以来往的人,自然会觉得你对所有的人好,就是对所有的人都不是特别好,而不愿意跟你过多交往。人在朋友的问题上是很自私的。因为他们在朋友面前往往毫无顾忌,经常会“裸露”灵魂。因此他们对自己的朋友有比较高的要求,希望朋友能够对自己也很是偏袒的,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毫无理由地站在自己这一边。当结果并非他们所意料的那样时,他们自然会有一些怨恨,自然会远远地离开。为什么有些人会在别人面前说他和第三人的关系很好呢?很多时候是出于一种炫耀的心理。就像我们经常说我们认识某某权贵一样,这种心理本身是不健康的,是需要彻底根除的。

要想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还要学会谨慎言行。不要多说话,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今天议论别人的是非,明天别人自然会议论你的是非。是与非说多了,听的人自然会看不起你。本以为你很崇高,但是没有想到也不过如此,这样又怎么能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呢?和朋友相处,也不要谈论别人的是非,是非谈得多了,自己就变得很俗气,不招人喜欢。和朋友一起谈是非还容易破坏朋友之间的关系。张三把对王五的是非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李四,有一天王五很是生气地指责张三,张三肯定第一个就怀疑自己的好朋友李四对王五说了些什么。事实上,很可能李四什么也没有说。这种误会一造成,想解都解不开。

老狐狸认为,要成为大家都喜爱的人,就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至巧不敌至拙

老狐狸认为,至巧不敌至拙。一个人说十句话,如果有九次都正确,人们往往不会称赞你,因为只要你有一句话说得不对,就会受到众多的指责;一个人如果十个谋略有九次成功,人们往往也不会十分赞赏,因为如果有一次谋略失败,人们就会纷纷批评起来。因此,君子应该宁可保持沉默,也千万不要浮躁多言,宁可表现出来十分笨拙,也千万不要自作聪明。

卫国人吴起是个十分善于用兵的人,他曾经为鲁国国君出力。后来鲁国遭到齐国的进攻,鲁国国君特别想任用吴起为将军,然而这时,有人偷偷告诉国君说吴起的妻子就是齐国人,如果任命他当将军,鲁国恐怕会很快灭亡。国君听说后,就不敢用吴起,然而吴起一心想成功立业,于是杀了妻子,用此来表明他绝对不会去亲附齐国。鲁国国君看到以后,被吴起的诚意所打动,于是任命他当将军,不久,鲁国军队就把齐军打得大败。

吴起获得胜利以后,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这些人开始诋毁吴起。他们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吴起很年轻的时候,本来家里很是富有,但是他一心想当官,于是耗尽了家财去求官,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家产也消耗殆尽。后来同乡因为这个事情嘲笑他,他一生气就杀了三十多人,然后逃跑了。他和母亲分别的时候,放出了狠话,如果他做不到卿相,就绝对不会再回到卫国。后来他去拜曾子为师。不久,吴起的母亲去世了,他都没有回去奔丧。曾子因此特别看不起他,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他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来鲁国,通过他所学的兵法来侍奉国君。国君一怀疑他,他就立即杀掉妻子来表明心迹,无非是想谋求一个职位。然而,鲁国是个太小的国家,现在却成了战胜国,相信过不了多久,其他各国都会过来谋算鲁国。而且鲁国和卫国本来很友好,如果国君重用吴起,那么必然和卫国结仇。鲁国国君听到这话,逐渐开始疏远吴起。

为此,吴起郁郁不得志,于是跑到魏国去。魏王问大臣:“吴起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大臣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且十分爱好女色,但是如果让他去打仗,恐怕司马穰苴都不会是他的对手。听了这话,魏王决定起用吴起为主将。吴起果然不负魏王重托,攻打强大的秦国也能大获全胜,夺得了五座城池。

吴起当主将的时候,和士兵同甘共苦,跟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睡觉从来不铺垫褥,行军打仗也从来不乘车马。有一次,有个士兵生了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吮。这件事被士兵的母亲知道了,立马放声痛哭起来。有人很是不了解,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小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这么悲伤?那位母亲说:“当年就是吴将军替孩子的父亲吸吮毒疮,所以孩子的父亲在战场上只知道向前冲,从来不知道逃跑,结果死在敌人手中。现在吴将军又替儿子吸吮毒疮,我都不知道他以后会死在什么地方?”可见吴起是多么受到士卒爱戴。魏王也因为吴起十分善于用兵打仗,而且特别廉洁,待人很是公平,于是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主要对抗秦国和韩国。

魏王死后,新的大王即位。刚开始的时候,新大王对吴起很是器重。但是有个叫公叔的人当了国相。公叔虽然娶了国君的女儿,但是他对吴起特别畏忌。公叔的侍从分析吴起的为人,认为吴起为人有骨气又特别喜爱名誉和声望,因此劝告公叔跟国君说吴起特别贤能,但魏国实在太小,又与强大的秦国接壤,吴起必然没有长久留下的意思,国君必然会问这该怎么办。公叔可以建议大王用下嫁公主的办法来试探吴起。如果吴起打算长期留在魏国,一定会十分开心地答应娶公主。如果他并没有长久的打算,他肯定会推辞。然后公叔再找个机会请吴起一起到自己家中,故意让妻子对自己大发雷霆,而且对自己很是鄙视。这样吴起就会认为公主们都是这样,肯定会有损他的威望,于是绝对不敢娶公主。公叔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于是依计而行,果然吴起见到公主如此刁蛮,很是委婉地谢绝了大王。于是大王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吴起担心因此而遭到祸害,于是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楚王早就听说吴起很是贤能,吴起一到楚国便任命他为国相。吴起果断地进行改革,而且制定了很多严格的法律,依法而行,这对那些肆意妄为的王公大臣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于是他招来很多的怨恨。与此同时,他十分注重军事力量,不但向南平定了百越,吞并了陈国和蔡国,而且还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联合进攻,并且讨伐了秦国。各国都对楚国的强大十分忧虑,楚国的一些人也对吴起十分嫉恨,但是由于有楚王的保护,吴起也能够令行禁止,有很高的声望。等到楚王一死,一些对吴起有仇的人就发动亲信攻打吴起,吴起逃无可逃,只得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趴在楚王的尸体上。于是,那帮人趁机用箭射杀吴起,但同时也射中了楚王的尸体。后来太子即位,将那些人统统诛杀,因此而被诛灭的人有七十多家。

吴起在楚国的改革令行禁止,因此得罪了很多的人。如果吴起在能在楚国变法成功之后,在楚王去世之前及时身退,隐姓埋名,远走他乡,或许还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而用不着被乱箭射死,当然吴起很是聪明,他临死的时候还设计了一个圈套,最后让他所有的仇人都陪上了性命。

吴起可谓是聪明绝顶,他知道如何得到国君的信任,他知道如何得到士卒的拥护,他也知道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军事大国。他对外用兵,很少有吃败仗的时候。他也遇到十分善待他的国君,但为什么他不得善终呢?原因就在于他太聪明了。殊不知至巧不敌至拙,他如果表现得十分地笨拙,肯定会麻痹很多仇敌,肯定也不会遭到如此的攻击。

老狐狸认为,学会表现笨拙,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表现太优秀的人容易受到攻击。

糊涂大度,推行仁义

老狐狸认为,人应该学会糊涂大度,推行仁义,要长期培养自己的品行和修养。

人如果是通过提高品行和修养获得了财富、地位和名声,那么财富地位和名声就会像生长着的漫山遍野的花草,会繁荣昌盛,绵延不断;如果人们是通过建立功业换来的,那么财富地位和名声就像生长在盆中的花草,会因为一些迁移变动,要么很是繁茂,要么变得枯萎;但如果人是通过玩弄权术或者各种暴力来获得一切,那么必然会像插在瓶中的花草一样,因为并没有根基,所以很快就会枯萎。

人的品行和修养是获得财富地位和名声的一个方法。然而这是个比较慢的工夫,正是因为它需要长期培养,所以才会根基深厚。智者懂得长期培养自己的品行和修养。他们绝对不会对人刻薄,刻薄不仅会伤害到别人,而且也不会给自己带来财富、地位和名声。人要学会行仁义,要学会糊涂大度,这样才能赢得人心。

人要学会大气大度,而不要学会刻薄,因为对人刻薄总有一天会还到自己身上的。

武则天统治时期,她一手提拔了很多酷吏,让他们来帮助她监视人们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王公大臣。这些酷吏都十分残酷,使用了各种手段,因此出现了很多屈打成招的事情。后来武则天怀疑其中有个叫周兴的酷吏也有问题,于是让另一个酷吏来俊臣去审讯他。来俊臣想出了一个毒计。他对周兴说最近收押了一批犯人,但是都不愿意老实招供,已经用尽了各种手段,不知道周兴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教教他。周兴说这个很简单,弄一个大瓮来,然后用炭火烧这个大瓮,然后把犯人放进去,不怕他不招。来俊臣一听,十分开心,于是对周兴说请君入瓮。周兴一听,立即就傻了眼,赶紧低头认罪。

周兴对人过于刻薄,最后还到了自己身上。

历史上还有很多人对人刻薄,最后也没有落得个好的下场。从历史反观,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都要比较宽容,而不要恣意伤害别人。

那么一些人为什么会对人们刻薄呢?

最大的原因是自己感觉到很优越。这种优越也许是地位上的,也许是经济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不论出于何种优越感,做人都不能赶尽杀绝。商鞅是秦国变法的关键人物,也是他一手创造了秦国的鼎盛局面。但是商鞅为人很刻薄。当年他主持变法的时候,不但对平民丝毫不留情,而且对太子也丝毫不讲情面。不仅如此,他还对别人的言论十分厌恶。当他刚推行变法的时候,很多百姓都说变法不好。这是人之常情,人一旦要改变一种生活习惯的时候,自然多少有些不适应。商鞅听到这些议论,于是让人把发表言论的人迁徙到很边远的地方。后来变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个时候秦国的一些百姓纷纷认为变法很有效,于是也议论纷纷。商鞅听到以后,又把他们迁移到了边远地方。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商鞅对人是相当刻薄的。到最后,商鞅也因为自己的严刑峻法,无处逃生,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

对人刻薄还和过去的经历有关。有些成功的人获得成功很不容易,他们曾经遭受到很多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于是逐渐对人刻薄起来。殊不知即使有人对不起他们,也只是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人和他们没有任何瓜葛。但是他们习惯了用很冷漠很严厉的标准来苛求别人。尤其是自己成功了以后,他们更是有报复整个人类的嫌疑。其实他们似乎没有想明白,这样做最后还是会还到自己身上的。

人要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学会去原谅别人。其实原谅别人也是原谅自己。如果一个人对不起你,你总是生他的气,那么毫无疑问你是在拿他犯的错来惩罚自己。如果气一直不消,那么这种惩罚就在持续,其实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对自己如此惩罚呢?

人们要明白,其实人一生不能过于认真,不能对任何事情都算得清明的。如果那样斤斤计较,生怕自己吃亏,生怕别人占了便宜,自然会对别人相当刻薄起来,这样不但自己得不到好处,而且也会损失很多好的朋友。毕竟没有人愿意跟刻薄的人交朋友。

葛朗台是个很刻薄的人,他对金钱无休无止地追求和守护,最后并没有让他幸福起来。不但如此,他还毁掉了他女儿一生的幸福。其实他积攒了那么多金钱,到最后也没有用出去,他也没有带走分毫。

对事情的要求可以高一些,但是对人的要求一定要放低一些。人可以很严格地要求自己,但是千万不要特别严格地要求别人。一来别人是个独立的主体,过于严格很容易破坏你们之间的关系;二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都有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做人上没有谁对谁错,每一个人都在扮演一个角色,关键是这个角色扮演的价值大小。

很多时候人们即使是帮助别人,也要有一种指导意识,而不是指挥意识。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和主张,只要不偏离基本的方向,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这样不仅别人积极性会很高,而且也懂得自己做事情是要承担后果的。很多人以帮助别人为名义,对别人过于刻薄,什么事情都给别人安排周到,这种做法实际上就限制了别人的自由空间。

当遭到别人侮辱的时候,固然可以果断地反击,但是如果能做到不将侮辱看成是侮辱,假装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侮辱,那么既不会伤害别人,又不会伤害自己。其实骂人的人是没有修养的,但是你阻止不了别人骂什么,他骂人无非是想伤害你,你根本不把它当成一种侮辱,他爱怎么骂就怎么骂去。那么他也伤害不了你。有些时候人们是把别人看得太重了,所以才过分在乎。有时候一颗糊涂的心往往能让自己赢得人心。

老狐狸认为,通过一种糊涂大度,来推行仁义,能够提高自己的品行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