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现状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并不断涌现高科技成果的重要时期。在世界新科技的推动下,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改善、民族的强大都有赖于科技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中心任务就落实在高校。
“当今国际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竞争既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就是高科技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众多的高科技人才,谁就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权,在国际讲坛上占有地位。”
胡锦涛主席提出:“要求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大力培养高科技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探索与思考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高等学校担任着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光荣使命和重担。目前,我国高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某些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新技术含金量还有待于提高;科学研究实力还不够强大,高端科技杰出人才比较匮乏,人才的管理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脱离实践,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不能担负起被国家赋予的重任。
二、
我国高等教育走过的路程早在1952年,党中央就明确提出:教育是文教工作的重点,而高等教育又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中心是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特别是高级科技人才,必须全力以赴保证完成。我国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小学在校生不断增长,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有众多的高学历专家,他们不断拼搏,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就,这些成就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如20世纪60年代震撼世界的“二弹一星”的成功问世,就是由我国培养的第一批科学家完成的。这些高端人才的贡献,证明了我国高等教育路线的正确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载人航天、“神七”飞天,更说明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可以培养出尖端人才的。
党和国家指明了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所承担的任务,同时对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要求与希望。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杰出的科学家、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科技人才是高校的光荣责任。高等学校一定要遵照党和国家指引的方向,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自主创新的先锋,做拼搏奉献的楷模,努力造就理论结合实际、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创新型的人才,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和祖国期望的人才。
三、
培养创新型人才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育培养学生工作中起主导作用、灵魂作用是历史已定位的——“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多么崇高的称号!
注重学生德才全面成长,培养他们成为有渊博知识的高科技专家是做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责任。要求每个教师、教授在多方面自觉地实践。师德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丝毫不能有所松懈,这是高校领导的责任,要努力培养学生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而拼博、奋斗,而教师对学生应有鲜活的榜样作用,忠实奉献,不讲索取,要具备在关键时刻为科学、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要以登天“神七”那些航天英雄为榜样,做教师首先身教重于言教,课前、课外在学生面前有鲜明形象,高尚的风格。中国汶川地震中已有很多教师在最危险时刻忘记自己的安危,为保护学生而献身在倒塌的废墟中,这是多么伟大情操,这是多么伟大的师生典范。我们的国家就是需要这样的教师、这样的教授。对一些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要增强师德方面的教育,特别强调他们继承和发扬老一代教育工作者、老教授、老教师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关爱学生全面成长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对学生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使自己受到同学的尊敬和爱戴。为了使学生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不辞劳苦和同学一起学习,一同劳动。在生产实践中引领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高等学校师资质量高低,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关键,是培养杰出人才、优秀人才的根本,是社会上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知名度高低的一面镜子。
高等学校的教授们,自身要善于创新,敢于攀科学高峰,在教学科研道路上敢于探索,给学们们指出奋斗目标、实践方法,让他们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鼓励他们去追求、去拼搏、去攀登科学高峰。高校的各级领导班子和管理人员要努力造就有利于广大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用的平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他们关爱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成才的条件。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在工作中的创造精神、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努力激发教师在培养学生成为创新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要建立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环境和管理制度。提供年青教师施展才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机会和舞台。对有才干和杰出的青年教师,发掘有培养前途和潜力的好苗子,送到国外高校深造进修。对一些应该进行师德教育的教师要脱产集中培训,也可让一些教师走出校门去观摩,与有名望的专家人物面对面的交流,提高自身素质;他们自身具备了较高的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高低,不仅要求教师应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更要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现场的实践能力,乃之技术的咨询和解决问题能力,这一切都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
高等学校的教师特别是教授、博导应熟悉二门以上的外语,不仅能看书,能翻译还能与外国专家直接进行学术交流,并经常指导自己的学生阅读外国最新书刊和杂志,让学生直接了解、掌握国际上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了解外国又是如何把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在实践中。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有的读死书,背笔记,应付考试,对国际上科学发展的走向了解甚少,也有大学四年中还没有读过一本外文书籍,这怎么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有教师的责任,教学质量的缺陷。大学毕业论文有多少转化为生产力?经了解不是很多,当今不少高校毕业生就职有困难,被工厂退回来,因为现场工作能力差,动手能力弱,甚至不知道怎样下手,这样的学生搞技术创新从何谈起?有的回职业学院重新实习。这一切难道不应引起高校领导班子的回味深思?请问这是学生不努力吗?还是教师的失职?还是高校领导办学路线的责任?
有关高级职称的评定,讲师提为副教授,副教授提为正教授,硕士提升到博士,靠什么去定?靠写文章?有的学科是应当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学工科的应当靠的是科研成果。说的简单一点,靠的是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工厂、企业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厂採用你的成果,发展了生产力向你付出代价,你的升级,你的任职是值得的,是让人敬佩的。
称为高等学校的教师,特别是教授、博士、博导,即看他们的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发表学术论文的应用价值如何,更重要的,要看他们创新的科研成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在实践中,为国家作出贡献,培养出的学生有创新能力,这是考核教授、博士、博导重要的条件之一,也是晋升的硬件。
我们认为高校只有这样的教授、博导、教师,才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大学生。有什么样导师,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古语说:“严师出高徒。”我们希望高校领导班子和教授都应当成为严师,不要以为带上博士帽,穿上博士服就是高级专家了。
四、
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高校
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一个国家,一所学校,一个工厂的路线确定之后,事业的成败,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党对高校培养人才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很明确:“一要培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端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他们心系祖国,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自主创新的闯将,是本专业学科领军人物和学术代头人。”
高等学校领导班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学校领导班子应具有必要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有高度的事业心,一心一意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和他们商量讨论高校发展之大计,注重听取不同意见,刻苦钻研和努力掌握高等学校办学规律,有效地实施成功的管理战略,一心一意用在学校发展上。
学校创新的管理战略,应有明确建校奋斗目标,研究兄弟院校,特别是有知名度的高等学府及国外高校办学经验和特色,领导班子应有超前、创新的建校意识,有打造一所名流高等学府的雄心,能培育一流人才的壮志,要有敢于向名牌大学挑战的魄力。
上级领导机关对高校领导班子的选配,不要单看学历高低,更重要的是看他们领导能力、组织能力、领导经验、领导业绩、人品考核,特别看他们的创新和奋斗精神。
高校领导班子应重视老、中、青三结合,各尽所长。在高校内部教职工选拔领导干部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老教授的意见,老领导的看法,有条件的可以实行公开民主选举,对高等学校主要领导干部,不太适合双肩挑的办法。(既要教学,又要科研,又要指导学生实习,又忙于管理全校发展,又要统帅全体教职工去创新,有那么多精力吗?最后的结果怎样?样样通一点,大部松下来,抓了东丢了西,学校办的即没有特色,也没有光辉,碌碌无为,结果无所作为。)
正确办学路线确定之后,要全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人才,特别有远见的人才和有领导才能的人才,高校领导班子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全校的统帅部,有明确的管理战略,是全校教育、教学、科研、生产出人才的指挥部。可以说,成也战略,败也战略。
领导班子应走出校门,经常到知名高校和有特色的高等学校,甚至到国外知名高校,有针对性的学习、调研,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要走向工厂、企业,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走访,了解我们的办学成果,找出成绩与不足,不断改进学校教学工作,早出人才,多出人才。
我曾进入两个高等学校学习过7年,毕业后又到大学任教,在35年教学过程中,经常和兄弟高校、教授交流,在全国会议上与名校交流,使笔者深刻地认识到高校领导是建设名牌高校的关键。
高校领导心中有教师,教师心中想学生,这样即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有创造能力的大学生,又能锤练出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队伍。所以,高等学校领导班子是建校成功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材的统帅。
五、
走产、学、研三结合路线是高校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4月22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为了培养无产阶级需要的合格人才,要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又特别提出:“现在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迅速提高,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针上,要不断有新的发展。”胡锦涛主席指出:“创建一流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级人才,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
这是党和国家明确的教育指导路线。我认为我国的教育工作,没有完全执行这个方针。由于主要领导者多次变更,在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贯彻得不够到位,过多地强调了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而忽视了生产实践,这就造成了多年来应届本科大学生(包括应届研究生在内)基本理论知道的多而动手能力较弱,并且眼高手低,以至于为数不少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就失业,找不到工作。在校所学的东西,到工厂用不上。有些地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索性再去重读职业技术学校,回炉再学习,再补实践课,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过去曾经有过较长时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倡导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办学经验。在此方针指导下,许多高等学校,都有自己的专业实习工厂、实习车间和专业生产厂。那时很多高校与社会上各大工厂都有合作关系,设有教学实习基地、实习车间,有专门的工程师亲自手把手地教,指导大学生实习,在校大学生定期离校到工厂进行专业实习,教授边讲课边实践,同工人同劳动,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那些年代交通大学与大连机车厂、造船厂、大连钢厂、北京二七车辆厂等铁路机车厂都有交通大学的实习基地。那时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到企业、工厂工作,在生产实践中显示了他们的才能,能文能武、能设计、能操作、能上能下、有效地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能挑重担,能胜任生产任务,受到企业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工人同志的高度赞扬与欢迎。
这些当年毕业的大学生,后来在工作中不少人成为有关企业、工厂、高等学院、研究所的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就大连交通大学而论,在“文革”前毕业的本科大学生较大部分的技术骨干成了企业的经理、厂长、总工、总设计师、技术主管主任、高工、铁路局的局长、党委书记、技术段长等。那时我们学校的生产厂、实习厂,能独立生产、设计社会上急需的发动机、锅拖机等机械设备,即为学校取得了经济效益,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认真地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那个时代,社会上为什么对这些大学生如此重视、如此欢迎,就是因为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亲自动手干,有真本事,头脑反应快,应变能力强。
今后,应根据党和国家最新指示和决策,按照不同高等学校所学的学科专业的需要,与相应的科学院、所和企业、工厂重新建立起教育、生产、科研三结合的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战略。要坚持实行不断总结“过去”成功的办学经验和教训,不断加以创新,学好中央关于中高校教育规划,为取得培养科技创新人材的显著成果而努力。
另外,在各个学科领域和有关课题的教学内容上一定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足够的试验时间,保证每个同学都能自己动手,实实在在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认识到,同学们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同生产第一线上的工人、农民、专家技术人员,同劳动、同研究、同生活,到在艰苦劳动中锻炼自己,向现场的专家技术人员学习请教,学习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待技术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践,使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得到锤炼,有利于成为自主创新的先锋模范,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期望的创新型人才。
六、
要改变高校现行学生辅导员的人员配制我国现代高校培养方向:要涌现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高新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建成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名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级人才。而目前高校学生的辅导员、指导员有的是刚从学校毕业,又到高校工作的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研究生,缺少办学教育经验、社会经验,在教学科研能力上、指导能力上还不太成熟,没有自主创新的指导经验。
从历史经验和本人的学习任教经验者,我认为以任课老教师担任辅导员为主,特别是老教授更为合适,更为受学生的欢迎,更有实效性。因为老教授可以通过讲学,介绍自身成材走过的路程和自身经验,指出少走弯路的捷径,指导学生如何成才,如何探讨科学知识和研究专业技术,如何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如何走创新之路等,这些宝贵经验和学问不是一般刚毕业的辅导员所具备的。教授在学生中、在群众中都有较高威信,较丰富的学识和较高的技能,容易被学生所接收,而且受学生欢迎。笔者认为年轻辅导员应有专门培训过程。
另外,我认为从退离休的老教授中身体健康、社会上有所作为,或者在学校教学、科研、社会办企业方面有管理经验的人更为适合,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科研、教学体验,他们一生所经历和走过的路途、失败和成功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请他们为高等学校培养德才兼备、自主创新大学生,发挥他们的余热,为祖国大学生的培养再贡献力量,也是重要的方向,是高校领导班子研究的重要课题。
七、
高校的良好校风是培养人才的无形力量当你步入一所知名度高的高等学府培养人才的殿堂,科学家摇篮,你就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使人有自觉奋斗的神采,自觉成才的无形力量。
特别当你走进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俄国的莫斯科大学、美国的华盛顿、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中国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等学府,你见到的是学生身背书包不断地涌向图书馆、阅览室,在校园树荫林旁处处有读书声,夜晚教室内、外灯火通明。他们刻苦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对他们来讲,时间与生命同样宝贵,学习、奋斗是他们的追求。
一种优良的校风,不是短时间内能形成的,而是要依靠高校几代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尤其学校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在校风建设中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在校风建设上起模范作用,高尚人格魅力起引领作用。在建设良好校风、学风中,要十分注意弘扬正气,大力表扬好人好事、优秀的学子。办好校刊,成为师生员工心爱的读物也是良好校风的重要宣传窗口和培育人材的一面镜子。
每所高校都直接生存在社会中,在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受到社会和国外各种影响,有开放好的一面,也有相反的一面,所以,高校领导班子要十分注意校风,统帅全体师生,为建设好优秀的校风,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奋斗,奋斗,再奋斗!努力,努力,再努力!忘我的搞好自主创新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有人格魅力、文明高尚、优秀的接班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