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尧舜禹到明清皇帝,从埃及女王到彼得三世,这些帝王元首们以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予历史浓重的华彩。关于他们背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故事我们无从知晓,但又深深吸引着我们去发现和解读历史的真相。他们鲜为人知的种种谜团,带给后世的是种种猜测和不停的探索与考证。
有过尧舜禅让吗?
我国古代历史是离不开三皇五帝的,所谓“垂拱而治、天下清明”,尤其是唐尧、虞舜相继禅让,历来为儒家学者世世所称颂。
最早记有“禅让”之事的是被儒家列为十三经之一的《尚书》,其中《尧典》说的是“尧舜禅让”,《大禹谟》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除《尚书》之外,提到“尧舜禅让”的还有《论语》和《孟子》等。但对《论语》中关于尧让帝位于舜的一段文字,多数学者认为并非孔子所说,而是后人把散简附在书后所致。
孟子对“禅让”这件事,态度比较暧昧,说法也很巧妙。当万章问他:“尧以天下与舜,有诸?”他回答:“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万章又问:“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孟子说:“天与之。”他接着说道:“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昔者,尧荐舜于人,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关于舜禅位于禹,他也有类似的说法。
孟子说的“天”,可以理解为诸侯、人民,其实,也可理解为天子,因为自古以来,天子总是被看作“天”的代表。这样株圜的说法,好像把隙缝弥补了。《史记》的《五帝本纪》和《夏本纪》就是综合《尚书》、《论语》、《孟子》所说而撰述的。
对于“禅让”之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了怀疑。最早提出疑问的是荀子:“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战国末的韩非,不但不承认有“禅让”这回事,反而说舜和禹之所以能继承帝位,是“臣弑君”的结果,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这并非韩非一个人的惊人之笔,唐代的刘知几在他所著的《史通》中引《汲冢琐语》说“舜放尧于平阳”,又说舜是给禹赶到苍梧而死的。
近代有些学者认为,“尧舜禅让”说是战国初墨家的创造。如果《尧典》和《论语》所说不足为信,那么《墨子》则是最早有“禅让”记载的书了。《墨子》中《尚贤》、《尚同》两篇主张贤人执政,不仅是三公,就是天子,也可选天下贤者而立之。“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把本是黄帝九世孙、有虞氏诸侯的舜,说成是会烧窑、捕鱼的农夫,以此来申述他“尚贤”的宗旨。墨子出身于下层社会,他的政治思想正反映了一般庶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可是,墨家只说过“尧舜禅让”。“舜禹禅让”说又从何而来呢?近代学者认为是儒家新添的。儒家在一定限度内也赞成“举贤”。于是,孟子接过墨家的“尧舜禅让”说,添加出“舜禹禅让”的故事。同样,也把原是百里诸侯的禹说成是匹夫出身。战国以后,墨家衰落,“禅让”说才被儒家所专有。这种看法,又一次从根本上否定有过“禅让”。
传了两千多年的“禅让”说,一旦被完全否定,也难令人信服。于是,又有学者结合社会发展史加以考证,认为这是一种部落选举的方式。如我国史有记载的乌桓民族,在汉代时,数千部落成为一部,推选“勇健能理决斗讼相侵犯者”为大人,大人有所召唤,部众莫敢违犯。实际上这“大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帝王。其他如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也是如此。由此推论,汉民族的上古时期也不会例外。只不过这种寻常的推选,被后人粉饰成神圣而又光彩非凡的“禅让”罢了。
“禅让”一制,众说纷纭。要解开这个谜,看来还得有更充分的论证才行。
图坦卡蒙法老早逝原因何在?
图坦卡蒙法老是埃及著名法老埃赫那吞的王后尼弗尔提提的女婿。埃赫那吞执政20年后去世。图坦卡蒙继承王位。继位时,他只有9岁,娶了比他大三四岁的安开孙巴阿顿,后者是埃赫那吞的第三个女儿。图坦卡蒙执政10年左右,便命归黄泉,当时只有十八九岁。由于他英年早逝而又政绩平平,因而,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很少,而他的陵墓也长时间地掩埋于地下而不为人知。1922年,经过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其陵墓得以重见天日,因其陵墓之完整和奢华而震动了考古界,本来默默无闻的图坦卡蒙法老一下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而他的死因亦引起人们众多的猜测。
图坦卡蒙法老陵墓的发现颇费周折。因为,从埃及第十八王朝始,法老为躲避当时日益猖獗的盗墓者的骚扰,开始把享殿和坟墓分开。他们在首都底比斯的河对岸,即亡灵城里,建立起自己的享殿,而他们的坟墓则处在亡灵城北面的一个荒凉的小山谷里,秘密不为人知。当时正值公元前1500年左右,此后的500年中,先后有30个法老葬在王陵谷。但这也未能逃脱被盗的厄运,许多法老相继被暴尸墓中。到二十一王朝时,王陵谷的大部分墓葬均被盗过,那时一位法老一气之下把13具被剥去衣服的法老木乃伊收集起来,合葬在阿门霍特普二世的墓里,又在未完成的阿斯腾海普王后墓中放进了另外40具尸体。这些木乃伊一直沉睡了3000年。后来,一位阿拉伯穷人偶然发现了阿斯腾海普王后的陵墓,于是掀起了发掘王陵谷的热潮。接着便发现了阿门霍特普二世墓里的另外13具尸体。当时,一个美国富翁戴维斯1902年资助考古者在此发掘,于1905年又发现了尤阿阿大公及法老阿肯那腾和哈里姆哈伯的陵墓,并在附近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刻有法老图坦卡蒙及其王后名字的器物。至此,他们认定,王陵谷已全部发掘完毕,图坦卡蒙墓亦已被发现。
但是,当时英国的一位专业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却不以为然。他仍认为,图坦卡蒙的墓并未被发现,刻有图坦卡蒙及其王后名字碎片的那座洞穴过于狭小,不配做一个法老的陵墓,况且在此并未发现图坦卡蒙法老的棺椁。于是,自1917年始,在卡纳冯爵士的资助下,他开始在王陵谷寻找图坦卡蒙的陵墓。他们系统地查看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但唯独放过了被一些破败石棚遮掩的那片土地。那是当时雇来挖掘拉美西斯六世王墓的工人的临时住棚,出于礼貌他们没有动它,而到别处寻找,但苦寻6年一无所获。在绝望之际,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经过对1907年发掘出的器物的研究鉴定,学者们认为这些东西是制作图坦卡蒙木乃伊大典时所使用的,以及封闭坟墓之前举行八人宴会时使用的礼器,这说明,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就距此不远。因此,他们决定在搭石棚的地点动土,终于在这地方发现了埋没已久的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虽然这座陵墓盗贼亦曾光临过,而且破坏了前室的一些文物,但棺室完好无损,这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墓葬,一时震动了考古界。
图坦卡蒙的木乃伊被层层棺椁包围,外面四层是涂金的木椁,最里面是黄金打制成的棺椁。但是,当揭开裹在木乃伊脸上的最后一层亚麻布时,人们完全惊呆了,在图坦卡蒙脸上靠近左耳垂的地方有一处致命的创伤,这自然使人们同他的早逝联系起来。他是否被谋害致死?凶手是谁?
但史料上对此并无记载,我们只知道,图坦卡蒙继位时尚年幼,由埃赫那吞法老时期的老臣阿伊执政。1954年,在卡纳克发现的一块石碑上写着阿伊是图坦卡蒙的共同摄政王。又在一个被发现了的戒指圈上看到阿伊和安开孙巴阿顿二人的名字,后者即图坦卡蒙法老的寡妻,历史学家们据此推测阿伊娶了前法老的寡妇,但其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另外,从赫梯人方面的史料中,知道有一位埃及王后,可能是图坦卡蒙的寡妻,曾发出一封信给赫梯的国王,请求和他的一个儿子结婚,并说她将使他成为埃及的法老。赫梯国王小心地答复,询问已故法老的儿子哪里去了。她发出另一封信,说国王并没有儿子,并请求赶快派一个儿子来,但是,赫梯王子却被在叙利亚的埃及伏击军杀死。最后老臣阿伊继承了王位,而不是由王室中的任何一位成员继任。那么,图坦卡蒙法老的死是否和老臣阿伊有关呢?
但我们没有更多的材料来证实这一猜测,因而图坦卡蒙早逝之因仍悬而未知,也许有朝一日,新的考古发掘会揭开这一谜底。
示巴女王有何传说?
《圣经·旧约》列王纪上曾提到有一示巴女王因仰慕以色列王所罗门的名望,亲去耶路撒冷觐见他。为表示对所罗门的敬意,示巴女王特意送给所罗门大量的黄金、宝石和香料,所罗门也照例还了礼。所罗门王大约是公元前965—前928年在位,据此推算示巴女王因生活在公元前10世纪,即距今3000年前。
关于示巴女王访问所罗门,在《圣经·旧约》历代志下第9章又做了类似的重复记述。《古兰经》第27章也提到示巴女王访问所罗门一事。但是无论《旧约》也好,《古兰经》也好,关于示巴女王的记载,都是寥寥数笔,语焉不详,既没有说明这位女王姓甚名谁,也没有指明她是何方人氏,因此示巴女王究竟是何许人,其事迹如何,3000年来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疑团。侥幸的是,除去片断的记载之外,也还有些关于示巴女正美丽而动人的传说。
某些历史学家根据有关的资料,推测示巴女王是古代阿拉伯半岛南部萨巴这个国家的女王。他们认为萨巴也许就是《旧约》中提到的示巴,它大约存在于公元前950—前115年。这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盛产乳香、没药等香料,并有丰富的黄金与宝石的矿藏,海陆交通都比较发达,商业兴旺,财源充足。萨巴最初版图限于现今也门和哈达拉毛一带,极盛时期控制了整个阿拉伯半岛。开辟有自也门沿阿拉伯海岸北上经麦加到佩特腊的商路,从此又可分别到达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萨巴人沿这条路上建立商站和屯兵所。
有的学者认为,倘若《旧约》中关于示巴女王赠送重礼给所罗门的记载是史实,那么示巴女王的大本营不在也门,也不在埃塞俄比亚,而是在萨巴人设于北方商路上的一个屯兵所或要塞里。
有些学者另有看法,他们说现今也门的地方是古代文明发祥地,米奈人和萨巴人交替统治过这里。继米奈人和萨巴人之后,同一种族中的一支希木叶人统治了这个地区,建都于扎法尔(今萨那)。希木叶人的王国延续了几百年,它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有着密切的关系。《旧约》中提到的示巴女王是属于这个支系的国王。现今萨那附近有一座宫殿遗址,它究竟是何人的宫殿,说法不一,其中一说是示巴女王彼耳基斯的。
在埃塞俄比亚的传说中,则把示巴女王确认为公元前10世纪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城的女王。有关传说讲示巴女王,名叫马克达,她不但姿容娇艳,而且还聪慧过人。她的宫殿宏伟壮观,气势庄严,装饰精美,金碧辉煌。马克达作为这一富有国家的女王,却一直没有找到如意的郎君。她听闻以色列国王所罗门聪慧睿智,决定去访问所罗门,并组织了一次到耶路撒冷的游猎旅行。随她前去的队伍中有大批的骆驼、骡子、驴子,它们都驮满了礼物。到耶路撒冷之后,所罗门热情地接待了示巴女王。示巴女王此行的目的本是要试一试所罗门的智慧,所以会晤时就用各种难题来考问所罗门,结果她都得到完满的答复。因此示巴女王对所罗门的智慧大加赞赏,并把她带来的礼物全部赠给所罗门。
示巴女王住了6个月之后,决定动身回国。所罗门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在宴会上所罗门向她发誓保证,因为她出身高贵,如果她允许在回去的时候不带走他的任何东西,他就不会夺去她的贞操。在宴会上所罗门故意让她吃了许多放有大量香料的食物,宴会完毕,所罗门就睡在近旁的一个帐篷中。示巴女王睡在另一个帐篷中,她才睡了片刻,因为口渴得很,就醒了。所罗门事先在帐篷中放了一个水瓶,女王醒后偷偷地喝了水瓶里的水。因此所罗门说她食言,这样他便解除了誓言对自己的约束,遂占有了示巴女王。翌晨醒来,所罗门给示巴女王一个指环,并对她说:“如果你生下一个儿子,就把指环给他,让他拿着来见我。”示巴女王回到埃塞埃比亚10个月后,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埃布纳·哈基姆(意为“智者之子”,后来他继承王位之后得到另一称号“孟尼里克”)。当他长大成人时,希望去朝觐父王,示巴女王就把指环给他,并派出大批随从。她吩咐随从,向所罗门请求给埃布纳·哈基姆涂油,封他为王,还要订一约法:自今以后,只有埃布纳·哈基姆的子嗣才能统治埃塞俄比亚,因为当时统治这个国家的还有好几个女王。埃布纳·哈基姆一行来到耶路撒冷之后,随从立即把示巴女王的口信转奏给以色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