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
47577200000030

第30章 逸事传说篇(6)

首先不妨让我们看一看法捷耶夫本人是如何解释自己为什么自杀吧。法捷耶夫自杀之前给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留下了一封遗信,这封充满绝望的绝命书读来令人柔肠寸断。对于法捷耶夫这样一个诚实的作家来说,人们没有理由怀疑他临死前写下的每一句话。绝命书开头就写道:“我看不到继续活下去的可能,因为我一生为之献身的艺术已经被自信而无知的党领导扼杀了。现在已经不可挽救了。”接着,他在痛心地提到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在30年代大清洗中死于非命以后,着重申斥了斯大林去世后苏共新领导人对文艺界的粗暴和无知。因此,法捷耶夫决定:“作为作家,我的生命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因此我非常高兴地离开这样的生活,就像从丑恶的生存中得到解脱一样,在这样的生活里落到我头上的是卑鄙行为、谎言和诬蔑。”看了这封绝命书,似乎对法捷耶夫自杀的原因已经一目了然,其实没这么简单。一个思想十分丰富而又极为矛盾的大作家之所以作出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可怕的选择,其动机无论如何不是一篇仅有千余言的书信所能全部说完的,何况信中谈到许多东西也不一定说清楚了。因此,对于法捷耶夫为什么要自杀的问题,实在还有不少疑团。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类西方权威著作一般认为法捷耶夫自杀纯系对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批判斯大林个人迷信的抗议。这些著作称法捷耶夫对20世纪30年代迫害文艺界人士应负何种责任尚不清楚,但是肯定他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共中央书记处日丹诺夫组织的文学批判运动。斯大林去世时,法捷耶夫曾撰文称斯大林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所以当斯大林受到批判后,他想不通就自杀了。可以肯定,法捷耶夫在1956年5月13日自杀与3个月前苏共二十大公开批判斯大林、大幅度改变苏联原先的政策路线一事有关。不过到底是什么关系,恐怕不像西方某些人说的那么简单。

首先,谁也没有发现法捷耶夫参与20世纪30年代迫害作家的事件的证据。相反,法捷耶夫对此十分反感,认为这是叶若夫、贝利亚之流犯下的罪行。据前苏联作家帕夫连科说,法捷耶夫曾当面向斯大林揭发过贝利亚。战后日丹诺夫组织的文学批判运动明显是错误的,法捷耶夫身为苏共党中央委员和作家协会总书记不仅参与了其事,而且亲自批判过一些作家。对此法捷耶夫有多大责任呢?多数人认为不能苛求于他,他不得不服从上面的命令。此外,前苏联作家伊万·茹科夫在1987年第30和第31期《星火》杂志发表的连载文章认为:“法捷耶夫在对待米·米·左琴科和安·安·阿赫马托娃的问题上,表现出最大限度的人道主义和最大限度的正直。”文章还提到,正是由于法捷耶夫的呼吁,阿赫马托娃受牵连的儿子才得以获释。而且有许多人证明,早在苏共二十大召开之前,法捷耶夫就开始为三四十年代蒙受不白之冤的某些作家恢复名誉而奔走。可见,法捷耶夫本人是正直的,但又不能与错误的批判运动脱离干系。为此他内心到底如何痛苦与内疚,在促使他自杀一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旁人不得而知。

其次,法捷耶夫对赫鲁晓夫等苏共新领导人流露出明显不满和失望,但是这究竟是因为赫鲁晓夫批判了斯大林呢,还是因为他对文学事业乱加干涉呢?对此也有争论。西方的观点多倾向于前者。法捷耶夫一直十分敬仰斯大林,认为20世纪30年代镇压无辜是叶若夫和贝利亚背着斯大林干的,因此他对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极为震惊与不安。苏联许多作家认为法捷耶夫主要是对赫鲁晓夫粗暴对待苏联文学感到恼怒。他曾在1953年到1956年间要求安排一次国家领导人与文艺界代表人物的会见座谈,但一直未能如愿以偿,因此他也就坚决拒绝了赫鲁晓夫要他重新担任全苏作协主要负责人的建议。在绝命书中,法捷耶夫激动地写道:“斯大林还多少有点知识,而这些人则是不学无术的。”矛头直指赫鲁晓夫,在一次座谈会上,他更是公开地讲出了这一点。以上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到底是哪一种考虑迫使法捷耶夫走上绝路的抑或两种考虑都起了作用,人们还说不清楚。

最后,法捷耶夫对于自己繁多的行政事务缠身也不胜其烦,他多次抱怨无休止的开会、评奖、汇报、出国访问耗费了他宝贵的时光,使他的写作计划一再搁浅。就像他在绝命书中所说的,他变成了拉货车的马,干了那么多琐碎的事情,得到的回报却是“吆喝、训斥、说教和各种意识形态罪行”。这是不是他自杀的一个动机呢?

以上几点,说明法捷耶夫当时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但是不是已经到了痛不欲生、非自杀不可的地步呢?这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注意到,就在临死前几天,法捷耶夫在给保加利亚作家柳德米尔·斯托亚诺夫的信中还充满着乐观主义和对未来的信心。因此很可能在这几天之内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使他一下子陷于绝望。这也是说得过去的。

肯尼迪夫人为何嫁给希腊船王?

1968年10月15日,《波士顿旅行者先驱报》以头版发布新闻:杰奎琳·肯尼迪不日将嫁给希腊船王、亿万富翁亚里士多德·奥那西斯。

这条新闻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特别是在舆论界引起的震动堪与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遇刺引起的轰动相比。这样,总统的遗孀守寡不到5年。又嫁给了一位希腊人。

欧美甚至全世界舆论界对这桩婚姻充满了异议。婚礼第二天,各大报纸言辞激烈,《纽约时报》以《气愤、震惊和失望是我们的回答》为题发表文章;西德一家报纸则以《美国失去了一位圣人》为题表达了他们对杰姬的不满。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杰姬的公寓里,守在那里的特工人员不断收到斥责杰姬的成捆的信件;电视评论员指责前第一夫人贪得无厌;报界则普遍认为杰姬如今已成了国家的叛徒。但杰姬也有支持者,熟悉她的一些朋友为她鸣冤叫屈,认为“杰姬做出了一个聪明的抉择”。

这位美国前第一夫人寡居4年多来,虽然社交活动广泛,但她全身心用于纪念亡夫的活动和抚养一双儿女。虽然偶尔也有些“恋情”,但从未想到会再嫁。而且居然嫁给一个60多岁的老头,这便成了众矢之的。但真正的原因谁也不能了解,因为至今仍健在的杰姬是个神秘的、绝不让人了解其内心的“孤独”的女人。

也许大多数人认为她出嫁给船王完全是出于金钱的需要。希腊船王奥那西斯是世界上有名的亿万富翁,他死后(1975年突然死去)的遗产共有10亿多美元。持杰姬为了钱而再婚者摆出下列事实:她自从成为第一夫人以来,就具有强烈的购物欲,在做第一夫人期间,家具、时装、化妆品、室内装潢、古玩、艺术品等等是杰姬采购的热门货,她已习惯于到最高档次的商店,而且从不问价钱,为此她与肯尼迪总统的母亲长期有矛盾,也曾与总统吵过架。而自从嫁给奥那西斯后,她更是挥霍无度,“10分钟内可能已进出了世界数家豪华商店,花了至少10万美元”。奥那西斯后来忍无可忍,常常把帐单捧在桌子上,大叫:“尽管我是富翁,但我们难以理解,这个女人为什么一下子买200双鞋?除此之外,我还得给她买成打的手袋、裙子、睡衣、外套!”大卫·海曼认为,从她在白宫做第一夫人时起,杰姬就发现了用购物兑换现钱的办法,她不高兴用的衣物就卖给旧货商店,所以她对钱的欲望简直像无底洞,在寡居4年多后偶然遇到这位亿万富翁,她顿感“不胜惊喜”。法裔艺术家兼作家雅克·哈维认为,杰姬和奥那西斯互相选择对方,很可能是出自经济上的需要,杰姬可以从丈夫那里得到大把钞票。有人认为他们的婚姻是“亵渎感情的一笔交易”,对杰姬而言,奥那西斯的财富迷住了她。在约翰·肯尼迪总统死后18个月内,“几乎有两打世界上最棒的男人,在杰姬手指上心甘情愿被操纵。但杰姬毫不为之所动”,尽管她孤身一人,但她始终对社交圈的女人构成威胁,她们担心自己的丈夫有朝一日被这个女人勾过魂去。“她的个性、身份和容貌成为所有人屏息凝目的焦点”。但她最终却选择了只有5英尺高、“既无魅力又不可爱的乏味透顶的老头子”,不是图其金钱,还会有什么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