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扑朔迷离的世界文化
47577700000014

第14章 宗教民俗篇(2)

不过,在20世纪出版的两本书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他们都另辟蹊径,对耶稣的身世作出了标新立异的解释。1982年英国德拉科特出版社出版的《圣族与圣杯》一书,由英国人H.林肯、美国人R.利以及新西兰人M.贝京三人合作撰写。作者历经数年的实地考察及查阅了大批文献资料后认为:耶稣并不是一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而是一个觊觎以色列王位的犹太贵族,其娶了一个名叫玛丽·玛格达琳的女子为妻,并生有子女数人。因为参与贵族争权斗争遭到失败后,被迫流亡到高卢(法国古称)。为了防备政敌的谋害,他将妻子儿女留在高卢,并捏造自己被判刑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自己只身潜返祖国。他的后代在高卢生活繁衍,并在公元5世纪时成为法兰克人墨洛温王朝的统治者。至公元11世纪末,耶稣的后裔参加了十字军东征,创建耶路撒冷拉丁王国的戈德费鲁瓦·德·布隆即为耶稣后代,关于耶稣家族的血统就被称之为圣杯——血统,它的秘密一直由秘密教会锡安山隐修会所保存。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一些文化界名人如达·芬奇、波义耳、牛顿、诺迪埃、雨果、德彪西、科克托等人都曾是该会首领。锡安山隐修会禁止普通教徒了解耶稣家族的秘密。作者甚至声称悬挂于天主教堂的圣母像,并非耶稣母亲之像,而是其妻玛丽·玛格达琳的画像。此书所披露的耶稣身世轰动了欧美,被西方书评界称之为“20世纪最有争议的著作”。该书至1986年便已连续印行了6版,仍畅销不衰。

与前书天方夜谭式的奇论不同的是,一位年轻的德国学者H.凯斯顿在1983年写出了《耶稣在印度》一书,提出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说法。该书是作者自1973~1983年间数度在东方(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游历、考察和研究的结果。作者认为,耶稣在幼时为躲避罗马行省希律王的迫害,逃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在那里学习佛教教义,12岁以后又到印度继续深造,10年以后(约公元6年)才重返故乡以色列,自称拿撒勒人耶稣,并从事创立基督教及传教活动,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恐慌,后被总督彼拉多逮捕,判处受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当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后,受尽了折磨,为了营救他,有人暗中在送给他喝的酸酒中投放了麻醉药物,造成了耶稣的假死。后由富商约塞夫买通了当局和行刑者,得到了耶稣的“尸体”,并用解毒药拯救了他的生命,使其得以“复活”。耶稣治好伤病之后,曾多次在其门徒面前“显现”。此后便在叙利亚、波斯、土耳其一带秘密传教,直到16年之后,偕其母亲一起到印度克什米尔定居,以“约兹·亚萨夫”之名著称。据说曾到北印度、中国新疆等地讲道授经。以年逾八旬的高龄在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善终。至今斯利那加旧城中央仍保存着耶稣的陵墓,名为“先知约兹·亚萨夫之墓”。每年还迎来成百上千的香客朝圣。

耶稣其人其事,困扰了史学家2000多年,现在依然继续困扰着期待解决问题的人们。

耶稣裹尸布确实存在吗?

相传,耶稣被他12个门徒中的一个叫犹大的出卖,在受尽折磨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他的另一门徒约翰用一块裹尸布将其尸体精心包好后放在哥尔高扎的一个石洞墓里。3天后,几个去石洞吊唁的妇女发现耶稣复活了,这个日子后来成为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复活节。然而,就在耶稣复活后,他的那块裹尸布却不翼而飞了。

本来,这一传说带有明显的宗教神话色彩,人们当初并没有信而当真。然而到了1353年,居住在法国巴黎附近领地的夏尔尼伯爵突然宣称,他保藏着耶稣受难时的那块裹尸布。这一消息对基督徒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震动。遗憾的是,夏尔尼伯爵尚未说出裹尸布的来龙去脉就很快病故了,从而把这块裹尸布突然出现之谜也永远带进了坟墓。不过,对于一些基督徒来说,他们对这块裹尸布却是深信不疑的。

4年后(1357年),这块来历不明的裹尸布终于在夏尔尼伯爵领地利莱教堂的祭台上公开展出,吸引了大批朝圣者。当时法国基督教徒与天主教徒矛盾日益尖锐,裹尸布公开展出后,立即遭到当地天主教主教的反对,他们要求停止展出这块裹尸布,并断言它是赝品。1389年主教的继承人在写给教皇的信中指出,有一个不知名的艺术家已经承认,所谓耶稣裹尸布实际上是出自于他手笔的艺术品。因此教皇克里孟特七世下达教谕,只允许在说明这块细亚麻布不是真正的耶稣裹尸布,而只是艺术品的情况下才能向基督教徒公开展出。但是,法国的基督教徒们无视教皇的教谕,他们认为那个不知名的艺术家是在严刑拷打下而被迫承认的,到了15世纪,萨伏伊公爵路易斯将裹尸布从利莱转移到著名的尚贝里大教堂。1532年,尚贝里大教堂失火,裹尸布虽被抢救了出来,但因贮放的银盒融化,落了几滴在裹尸布上,使它遭到了一些破坏,同时消防用水也在布上留下了污迹,但布的中心部分依然完整无损。1578年,裹尸布被迁往意大利北部的都灵,存放在都灵大教堂的圣坛上,时至今日。

裹尸布上的影像由于社会上对耶稣裹尸布的真伪众说纷纭,1898年,都灵大主教终于同意一批科学家对裹尸布进行考察研究。人们发现这块亚麻裹尸布上留有一个明显的影像——一个裸体、有胡子、留长头发的男人的图像。其大小同实际人体相等,死者的面容安详,其身体上留有鞭痕和钉痕,布上相当于死者的头、手、腰、足部位都有斑斑“血”迹。有人认为,裹尸布上的影像很像《福音》书上所描述的耶稣受难时的形象,并断定这就是大约2000年前约翰用来包裹耶稣尸体的那块圣布。同时,有历史学家试图通过历史文献证明耶稣裹尸布的存在及其真实性。例如,经英国历史学家威尔逊考证认为,耶稣当年受难时,耶稣的门徒确实曾用细亚麻布包过耶稣的遗体,这块裹尸布曾长期保存在耶路撒冷,后来它又传到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而且据记载,13世纪初一个叫克劳里的编年史家声称他本人于1203年在君士坦丁堡目击过耶稣的裹尸布。第四次十字军东侵时(1202~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所占领,当时一些十字军骑士也曾见过耶稣裹尸布,然而事后这块裹尸布就失踪了。有人猜测,1357年在法国夏尔尼伯爵领地利莱教堂展出的耶稣裹尸布,就是十字军东侵时从君士坦丁堡窃运而来的。同时,这些相信者们还发现:裹尸布图像上的脸型、披肩的发式及胡子都属于公元初的犹太人型,并且,裹尸布上的形象与圣西娜山上叶卡捷娜教堂中的圣像有45处相似,而与查士丁尼二世时货币上的圣像有65处相似。在图像的眼部发现有公元1世纪铸造的钱币痕迹,这证明死者的时间是公元1世纪,与耶稣遇难的时间相吻合。然而,不信者们也有自己的理由。他们认为,裹尸布的人形属裸体形象,这与当时的习俗相违背,因为通行的耶稣受难形象是穿着希腊长衣,或者腰间束有大腿绷带。同时,他们还发现,裹尸布上的耶稣形象留有发辫痕迹,而中世纪的几乎所有圣像都没有发辫。由此,他们认为裹尸布是伪作。双方的争执待续了几百年。

1978年,为纪念裹尸布迁移都灵400周年,再次举行了公开展出。各国科学家云集都灵,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对尸布作了实物检验研究。纺织学家发现。在古代中东地区常以亚麻布作尸衣、尸布,而这块亚麻裹尸布明显具有古代耶路撒冷地区的特征。同时,有科学家还发现在裹尸布上含有一些花粉,这些花粉大部分是属于生长在耶路撒冷的植物花粉。因此他们断定:裹尸布肯定有一段时期是在耶路撒冷保存过的。但是马上有人提出反驳,他们指出,花粉是可以随风飘荡或被鸟类带到很远的地方的。而裹尸布恰恰在几个世纪中被放在露天场上展出过,因此用花粉来证实裹尸布真实性的论点就有些靠不住了。于是,有人提出用放射性碳断代法来测出裹尸布的确切年代,以此来证明裹尸布确系公元一世纪的产物,但未能得到允许,因为用这种方法会破坏掉一部分原物。

正当欧洲的科学家们争执不下的时候,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却传来了不同的研究结果。

首先,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认为这块裹尸布不是一幅画,因为裹尸布上没有发现颜料的成分,至于裹尸布图像的形成,他们通过1532年的那场火灾所提供的线索得到了启发,断定这是由别人巧妙地用轻微的焦痕构成的。其次,通过对尸布上的“血”迹的研究表明,裹尸布上留下的“血”迹确系人血。但经分析发现,“血”迹部分拍摄的底片上呈白色,证明尸布上的血迹是阳性的,而人体影像却是阴性的,这说明尸布上的血不是来源于尸体,而是后来加上去的。由此。有些科学家断言,裹尸布上的耶稣图像是伪造的,这块亚麻布根本不是传说中的耶稣裹尸布。

然而,这是否就能用来完全解释裹尸布的奥秘呢?科学家们对有些问题至今不解:裹尸布上的图像是立体形的,但古代人是否能掌握立体成形技术?如果裹尸布上的图像是由焦痕形成的,那么要有怎样的烧烫技术才能绘制出这样一幅图像呢……这些都是谜。

历史上真有释迦牟尼其人吗?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徒一直相信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然而,释迦牟尼的生平并无可靠的史料记载,而只有佛教经典某些不连贯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片断。由于佛经是在佛教产生很久后才编订的,即使剔除神话成分,有关释迦牟尼的记载在释迦摩尼坐像多大程度上接近历史真实也是大可怀疑的。因此在学术界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历史上并无释迦牟尼其人;一种认为释迦牟尼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前者认为,在佛教传说中,释迦牟尼完全是一个神仙。他在降凡之前是菩萨,即佛的候补者。在他之前曾有6个菩萨降凡成佛。他作为未来的第七位佛(“觉者”、“智者”的意思),一日得知,他脱胎之时已到,便在离开天界前,召集了天神鬼众讲说佛法,并给他们介绍他的后继者弥勒(慈氏)。诸神为佛访寻降世的国家和脱胎之人。结果,选中了迦毗罗卫国,因该国国王净饭王是印度各邦中最聪明、最勇敢的王。王后摩耶“是妇女中的珍珠,以其绝色,而得中选”,成为脱胎之人。菩萨化作一头白象来入胎。王后在梦中感到白象用鼻子点了一下她的右身,便化为一股气进入她的腹中,她受孕了。分娩时,王后前往邈毗罗城外的蓝毗尼园,她右手攀着一株无忧树的树枝而立,从右胁下生出一小儿。这小儿生下就能行走,并精通所有书卷,熟谙各种故事和道理,知道行星的数目。他被取名为悉达多。他生下7天,其母因快乐而命终升天。他由姨母瞿昙弥抚养。不久,老圣者阿私陀预言悉达多在家则为统治天下的“转轮圣王”,出家则成佛,并指出悉达多身上有佛所具有的种种体相,如顶上肉髻、眉间白毫、足下千辐轮相,等等。当悉达多随父去谒天祠时,所有神像拜伏在他面前,称他是“大智慧者”。其父为了引诱他放弃出家的念头,用尽了种种办法,为他建春、夏、雨季三宫,让他生活在粉黛之间,尽情享乐。成年后,又选了完美的女子与他成婚,不久,生一子名罗睺罗。但悉达多还是得到了出游散心的机会,神意使他看见了老人、病人和死人。人有生老病死的现实如无情棒喝,提醒他富贵欢乐的虚空幻灭。他决心出家。一天夜里他骑马出城,诸神帮他使守城卫士皆睡大觉,城门自开,四天王捧蓄马足,使他潜密无声地出城而去。出国境后,悉达多削发为僧,神为他送来隐士的衣服,从此他成为林中隐士,是年他29岁。出家后,他走苦行之路,先从两个沙门,后从五个比丘,苦行六年,身体衰弱,形同骷髅,一事无成,诸神为之担忧。但他此时已觉悟苦行无益,于是取食了一少女奉献的乳糜,并在尼莲禅河洗了个澡。与五比丘分手后,来到菩提伽耶这个地方,坐在菩提树下,开始审谛思维,以求解救大道。爱欲及死亡之神恐他道成,与己不利,便遣众魔军来袭,魔军的强攻和诱惑均被他战胜。他终于悟得大道,成为至上的佛陀,时年35岁。此后,佛陀到印度各地传道,收了众多门徒,行了许多奇迹。最后在他80岁时,在拘尸那揭罗的双树间入涅槃,火化后,许多国王来抢分舍利(佛的骨灰)。关于佛陀入涅槃的时间现有60多种说法,远的定在公元前1027年,近的定在公元前370年,相差悬殊。对于这种生卒年无法确定,行踪飘忽不定,生平活动既不见史籍记载,又没有文物遗迹作为佐证的传说人物,要说他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是难以令人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