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扑朔迷离的世界文化
47577700000023

第23章 文化古迹篇(5)

一般史书的记载是,泰姬陵始建于1631年(一说1632年),由来自中亚各地、土耳其、波斯、印度和欧洲国家的建筑师和工匠参加营造。每天动员两万劳力(一说10万),耗费4000万卢比(相当于400万英磅),历时整整22年(包括附属工程)。泰姬陵全长583米,宽304米,四周是红砂石墙。整座陵墓占地17万平方米。陵寝居中,东西两侧各建有式样相同的红砂石建筑:一是清真寺;一是答辩厅,对称均衡,左右呼应。陵的四方各有一座高达40米的尖塔,内有50级阶梯。此塔专供穆斯林阿訇拾级而上。登高朗诵《古兰经》,高呼阿拉,祈祷朝拜之用。从大门到陵寝有一条用红石筑成的甬道,两旁是人行道,中间有水池和喷泉。池水倒影,奇花异草,灌木浓荫,相互映辉。甬道末端即陵墓所在。整座陵墓建在一座高7米、长95米的白色大理石底基上。陵高74米,上部为一高耸重叠的穹顶,以苍天为背景,轮廓优美;下部为八角形的陵壁,四面各有一扇高达33米的巨大拱门。门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镶有《古兰经》经文。陵寝内还有一扇精美的门扉窗棂,传说是出自中国工匠的雕刻。在中央宫室里设有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内置放沙·贾汉和泰姬陵的两座大理石棺椁,但其真棺则安放于底下的一间地下室内。棺椁上以翡翠、玛瑙、水晶、珊瑚、孔雀石等120余种五颜六色的宝石镶嵌出精致的茉莉花图案,其工艺之精细、色彩之华丽,可谓巧夺天工,无与伦比。由于整座陵墓系纯自大理石砌成,因此,一日之中,随着晨曦、正午和晚霞三时阳光的强弱不同,照射在陵墓上的光线和色彩就会变幻莫测,呈现不同的奇景,每逢花好月圆之夜,景色尤为迷人。

泰姬陵内部白色大理石雕刻总之,陵园的构思和布局是一个完美无比的整体,它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富于哲理。那么这一宏伟壮观杰作的设计和建造者是谁呢?目前,有关这座建筑物的设计者和艺术风格流派问题,大致有三说。一曰“波斯伊斯兰说”。数十年来,《大英百科全书》的作者一直认为,泰姬陵的建造者是沙·贾汉皇帝。主要设计者是波斯人(一说土耳其人)乌斯泰德·伊萨,由他总揽其事,没有一个印度人参与构思;二曰“欧亚文化结合说”。代表人物是英国旧牛津学派的印度史学家史密斯。他认为,泰姬陵是“欧洲和亚洲天才结合的产物”。因为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些建筑大师,如意大利人吉埃洛米莫·维洛内奥,法国建筑师奥斯汀·德·博尔多均参加了设计,且在艺术风格上具有西方影响。此说遭到印度穆斯林史学家莫因·乌德一丁·艾哈迈德的驳斥。后者在1904年写了一本书,题名《泰姬的历史》,完全否认这座具有典型的伊斯兰艺术的建筑物会出自西欧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们的构思;三曰“主体艺术印度说”。持这一看法的学者中,有已故的印度著名史学家马宗达。他说,在探讨这一设计功劳归于谁时,不应忘却印度自身的因素。(1)泰姬陵的平面图和主要特点不完全是新的,它与苏尔王朝舍尔沙的陵墓和莫卧儿胡马雍的陵墓,在建筑上有师承关系;(2)就建筑材料——纯白大理石及其上面的宝石镶嵌工艺水平而言,在西印度的拉杰普特艺术中早已存在,不能把此陵的设计和建造完全归功于波斯的影响和支持作用;(3)考虑到莫卧儿时代对西方已开放,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扩大,西方艺术的某些因素对印度建筑风格带来影响,也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可谓各抒己见,莫衷一是。然而,学者与史家的争论并没有到此罢休。1968年,伦敦一家书店出售了奥克教授撰写的《泰姬·玛哈尔是一座印度教神庙圣殿》一书。此书问世后,使人颇为惊讶,于是,争端复起。少数学者开始搜寻论据,试图论证奥克教授之说是否言之有理。这样,它使对此陵怀有浓厚兴趣的人们再次陷入迷津。1986年。一个名叫戈德博尔的人写了一本小册子——《泰姬·玛哈尔》。它以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对泰姬陵是否沙·贾汉下诏建造一事,提出种种异议,并作了新的解释。异议之一是,一些史书记载的建造泰姬陵“动用两万劳力,历时22年”的说法,源出于法国珠宝商人塔维尼埃之口,他在17世纪对印度作过5次访问,回国后写成《印度之行》(三卷)一书。但他本人并没有看到泰姬陵的破土动工,也没有目睹它的大功告成,更何况他不会讲波斯语和印地语。因此。他的道听途说之言,令人难以置信。异议之二是,与塔维尼埃同时代的一些欧洲旅行家,在他们写的游记和报告中,均未提及此陵。异议之三是,英国一些考古发掘报告书中,亦无专门考证泰姬陵的记载,甚至连19世纪末就任印度考古总监的坎宁安勋爵也不曾访问过泰姬陵。异议之四是,考虑到亚穆纳河河水的涨落,早在建陵前就已经有人修筑河堤与城墙,它们决非沙·贾汉所建。异议之五是,根据波斯文编年史《帝王本纪》的记载和穆斯林史学家赛·穆·拉蒂夫撰写的《历史上和记述中的亚格拉》一书的说法,“选择陵墓的遗址,原是曼·辛格王公的一座圣殿,但现今已归属其孙子贾因·辛格的财产了。”综上所述,戈德博尔得出的结论是:沙·贾汉从未建造泰姬陵,他只是在印度教王公的圣殿的基地上,拆除和搬迁了不符合他需要的东西,进行了改建。此说颇为新奇,但世人至今尚难以接受和信服。

美洲金字塔与非洲金字塔有关系吗?

据科学考察,人类祖先在非洲生活的历史要上溯到200万~300万年以前。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块大陆,而人类进入美洲的历史只有1~2万年哈夫拉金字塔时间(也有说4~5万年的),然而在最古老的大陆和最年轻的陆地上却都矗立着许多雄伟壮丽、气势傲然的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非洲金字塔主要集中在埃及尼罗河下游两岸河畔吉萨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总共约有70多座,其中以吉萨大金字塔最闻名,它包括3座金字塔,而尤以第四王朝法老胡夫金字塔规模最为壮观,气势最为磅礴。另外两座是哈夫拉(胡夫之子)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美洲金字塔则密布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的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国,其中以墨西哥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奇钦·伊察金字塔、乌斯玛尔金字塔、帕伦克金字塔和危地马拉的蒂卡尔金字塔、洪都拉斯的科潘金字塔最盛名天下。1979年美、法两国科学家在考察大西洋海底古建筑群时,竟在西半球百慕大三角海区的海底下又发现了一座金字塔。据科学测定,这座海底金字塔规模比胡夫金字塔还宏伟,边长300米,高200米,塔尖距海面100米,塔身有两个大洞,海水飞速穿过洞口,在海面上掀起一股汹涌澎湃的狂澜。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分散在年轻大陆上的金字塔与古老非洲土地上的金字塔之间有何联系呢?它们之间有何不同呢?它们是在什么年代建造的呢?

与对待所有事物一样,学术界对此也存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美洲金字塔是当地土著居民在其世代生息的土地上创造的古老文明的杰出象征,它不是外来文化的延伸,更不是外来文化的翻版。根据科学测定和实地考察,史前美洲印第安人是在贫瘠的原始土地上开始其劳动创造,进入人类历史社会的。勤劳的印第安人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发展,凭借其双手和聪颖的大脑创造了灿烂的、独特的美洲文明,金字塔正是这文明的一个代表。抱此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说美洲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在美洲的翻版是毫无根据的,首先,拿不出任何确凿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证实美洲金字塔出现以前,埃及金字塔诞生之后两洲居民间存在来往与文化联系;其次,虽两者均作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为维护、巩固其统治地位而建造,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也是极为明显的。非洲金字塔是作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用的。塔内部有中心部分,塔只是中心部分的外壳,美洲金字塔是僧侣、贵族用以进行宗教祭祀和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埃及金字塔最早建于公元前27世纪埃及第三王朝时。相传古埃及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神话,很久以前有一名叫奥西里斯的法老,他教会人民种地、开矿、酿酒等。人民十分尊敬他,但其弟塞特为篡夺王位阴谋将他杀死。奥西里斯妻子还未将其安葬,尸体又被塞特剁成14块扔到各处,奥妻最终还是找到了尸体碎块,并在各地埋葬。后来奥西里斯儿子长大成人,为父报了仇,并将埋在各处的父亲尸体碎块挖出,制成“木乃伊”,不久在神的力量帮助下,奥西里斯复活了,当了阴间的法老,专门审判死人,保护人间法老。以后法老就以此欺骗和恐吓人民,谁要反对法老,不但生时受到惩罚,死后也要受苦。从此每个法老死后都将尸体制成木乃伊,放入石棺葬入坟墓。当时坟墓十分简单,只在地上挖一个坑,再堆成一个沙丘。后来就将墓穴深挖成地下室,地面沙丘周围砌上一道石墙,当地称为马斯塔巴即石凳。到埃及第三王朝,法老约赛嫌马斯塔巴不宏伟,于是就在上面加起了5个一层比一层小的“马斯塔巴”,并从顶端往下挖一竖坑,直通地下走廊、房间,这就是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形的陵墓。美洲金字塔是古代印第安人的祭神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古代印第安人信奉多种自然神,如太阳神、月亮神、雨神、河神、天神等。他们登上高山之巅进行祭奠活动,以示更靠近神灵,而生活在平原、河谷地带的印第安人则在平地建起土丘,在土丘顶端筑起庙宇,以祭祀用。随着筑坛祭神活动的盛行和发展,神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逐渐建成为金字塔形,而且金字塔的建筑艺术也越来越精巧。整个金字塔和塔顶庙宇与神坛中的神像、石碑及其他石雕艺术品集中反映出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古印第安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并代表了不同时期印第安文化的特点与风貌,与埃及金字塔无共同之处,同时也反映出金字塔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社会的神权中心。正因此,前者是空心的,而美洲金字塔是实心台基。此外两者外形上也有差异,一个是四棱锥形,塔身仅一面有入口处,直通墓穴,而另一个是四棱台形,塔身分成若干截,正面有台阶……至于有人说到两者在反映经济、社会制度乃至宗教方面存在相同之处,从而反映在建筑、艺术上存在共性,持此观点的这派认为。这种共性不能说明美洲和非洲这两个被不可逾越的时空所隔绝的文明之间曾有过接触。因为人类所普遍具有的才智在不同地点和时期,有可能创造出相似的工具、器具、房屋,相似的社会形态和宗教信仰。至于作为统治者巴卡尔陵墓保存下来的帕伦克金字塔只能是个例外。

反对此观点的一派认为,美洲金字塔和非洲金字塔属同一文化范畴。且前者是受后者影响的产物,其依据之一是,被称为“铭记的神庙”的帕伦克金字塔就是一座埋葬帕伦克统治者巴卡尔的墓穴,墓穴结构及其墓葬品反映了美洲金字塔和非洲金字塔在文化上有其共性,也说明都有一个发达的经济结构,存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群体和一个以神权为中心的政权,还表现了相似的宗教信仰。依据之二是两者金字塔都是立体四棱形,外观上有相近之处。此外均是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巨石建筑。再有根据实验可推断,即使在数千年前埃及人也有可能横渡大洋到达美洲,从而将古老大陆文化传到新大陆。伊凡·范瑟提玛在其《哥伦布以前到来的人们》一书中明确指出,埃及入曾于公元前800~前680年同美洲人接触过,美洲金字塔是在埃及人到达美洲后出现的。

综合以上信息,你觉得哪一种看法更符合历史事实呢?

神秘的巨石阵

在英国古老而广漠的平原上,矗立着许多奇特的巨石建筑,它们默默地在风雨中经过了几千年,注视着人间的沧桑。这就是令人百思不解的古代巨石阵遗址。这些雄伟壮丽的神秘巨石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者和众多为之困惑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和天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