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47585800000018

第18章 素书解译(15)

而凡谋事者,必先谋于人,光杆司令不能包打天下。而凡用人者,必将厚养之,高官厚禄为养,放权使能为养,恩义聚人亦为养。用而不养,养而不厚,上下离心。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凡有大志于社会者,皆舍财养士,于是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食客”阶层,孟尝君就养了三千食客,凡有一技之长,都被收为门下。三国曹操想统一天下,于是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求贤令”。谋于事者,不如谋于人。

【原典】

国将霸者士皆归。

【注解】

注曰:“赵杀鸣犊,故夫子临河而返。”

【解译】

一个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处处呈现出新气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有识之志纷纷前来效力。人气旺不旺,是评判一个事业、一个企业很重要的标准。前苏联在创立之初,海外的侨民卖掉国外的资产,举家回迁,有的人甚至将整座工厂拆下运回国内。

中国近现代也有两次“士皆归”的盛况:一次是解放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海外之士大举归国,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气象,两弹一星功臣中的许多人,都是那个时候回国的;再一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留学人员又一次大规模回归,使“海归”一词成了中国特有词汇。

当年孔子想去晋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当他和弟子们走到了晋国边境的黄河之滨时,却听到赵简子杀了辅佐他的贤大夫鸣犊,于是取消了投靠赵简子的计划。为什么呢?因为孔子从这件事情上看不到晋国未来的希望,所以选择了回避。

【原典】

邦将亡者贤先避。

【注解】

注曰:“若微子去商,仲尼去鲁是也。”

【解译】

中国有句老话:“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圣贤之士,善于观察时势,当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出现衰败迹象时,他们就会远离险地,不使自己身处困境。因为此时,即使才德超群,也无施展之地,唯有小人可以当道。

孔子曾说:“有智慧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回避动荡不安的时代,其次要远离祸乱危险的地域,再次是避开色情的诱惑,最后是回避流言四起的场所。君子不履险地。”

《素书》中的这两句话,是从人才的流向上观察所处的环境,判断一个事业的前途,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的去向。

【原典】

地薄者,大物不产;小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注解】

注曰:“此四者,以明人之浅则无道德;国之浅则无忠贤也。”王氏曰:“地不肥厚,不能生长万物;沟渠浅窄,难以游于鲸鳌。君王量窄,不容正直忠良;不遇明主,岂肯尽心于朝。

高乌相林而栖,避害求安;贤臣择主而佐,立事成名。树无枝叶,大鸟难巢;林若稀疏,虎狼不居。君王心志不宽,仁义不广,智谋之人,必不相助。”

【解译】

土地贫瘠,就不会生长大型的植物,沙漠中永远不会有参天的大树;河浅水少,就不会有大鱼游动,涓涓细流中只会有小虾;光秃秃的树,即使再高,苍鹰也不会在此栖脚;狮虎等猛兽,会选择草高林密处栖身。

《素书》用自然现象来说明成功与失败的因果关系,说明人才与事业的因果关系。志向越高远,事业就越伟大。想当年,刘备如果仅仅想保住自家妻小的富贵,关张二人能与他结义共谋大事吗?诸葛亮能出山协助他开创三国鼎立之局吗?只有伟大的抱负,才能吸引天下才俊,共创大业。水浅者则大鱼不游,鸡鸣狗盗之徒,只会横行乡里。

【原典】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注解】

注曰:“此二者,明过高、过满之戒也。”

王氏曰:“山峰高峻,根不坚固,必然崩倒。君王身居高位,掌立天下,不能修仁行政,无贤相助,后有败国、亡身之患。

池塘浅小,必无江海之量;沟渠窄狭,不能容于众流。君王治国心量不宽,恩德不广,难以成立大事。”

【解译】

山峰越是陡峭,越是容易崩塌;湖泊超过其容量,就会出现四溢的现象。做人做事,总要有个度,刻意与完美,或者得意而忘形,往往都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老子曾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刀本来已经很锋利了,可是还要更锋利,结果将刀磨得又薄又尖,一碰就断,原有的锋利在瞬间就失去了。

法国一家博物馆里有尊巴尔扎克的雕像,作者是著名的雕塑大师罗丹。可惜的是,这尊雕像没有手,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雕像完成之后,罗丹请他的学生们前来欣赏。第一个学生看到雕像以后,发出了一声由衷的赞叹:“啊!快看啊,巴尔扎克的手多么完美!”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学生都对雕像的那双手给予了极高评价。罗丹很生气,他对学生说:“这双手过分完美了,它具有独立的生命,已经不属于雕像的整体了,有它只能破坏全局效果,而不能为整体增色,必须去掉。”于是罗丹亲自砍下了雕像的双手。

真正的完美是包容一切,是孔夫子的中庸之道。《周易》里说:“曲成万物而不遗。”老子《道德经》也说:“曲则全,枉则直。”意思是说天下万物都是弯曲的,完美的东西也是弯曲的,只有弯曲的东西才有可能发展。所以中国的文化里到处可以看圆形的结构,六十四卦可以组成一个圆,甚至中国的哲学也可以浓缩到一张太极图上。

“曲则全”是中国人特有的大智慧,只有走一些弯路,才能最终达到目的。故古人提出:“聪明广智,守以愚;多闻博辩,守以俭;武力多勇,守以畏;富贵广大,守以狭;德施天下,守以让。”

【原典】

弃玉取石者盲。

【注解】

注曰:“有目与无目同。”

王氏曰:“虽有重宝之心.不能分拣玉石;然有用人之志,无智别辨贤愚。商人探宝,弃美玉而取顽石,空废其力,不富于家。君王求士,远贤良而用谗佞;枉费其禄,不利于国。贤愚不辨,玉石不分;虽然有眼,则如盲暗。”

【解译】

“弃玉取石”的人,不是傻子就是瞎子。其实,这种事在我们身边是经常发生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如此愚蠢的选择。比如说,我们经常为一些身外之物而奋斗不休,为此我们却失去了许多东西,像家庭的亲情、自己悠闲的心情,甚至还有健康,这都是“弃玉取石”的行为。

《庄子》里记载了一件事:“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

韩魏两国发生领土争端,韩国的昭僖侯为此很烦恼。有一天,子华子去见昭僖侯,见他面有忧色,于是子华子对君侯说:现在我们写下“天下”两个字放到您面前,谁握着它,谁就能拥有天下,不过,左手握着它,右手就会残废,右手握着它,左手就会残废。您愿意把它握在手中吗?昭僖侯说:寡人不愿意为它而失去双臂。子华子说:就是啊!这样看来,双臂重于天下,而您自己的身躯比双臂更重要。

【原典】

羊质虎皮者柔。

【注解】

注曰:“有表无里,与无表同。”

王氏曰:“羊披大虫之皮,假做虎的成势,遇草却食;然似虎之形,不改羊之性。人倚官府之势,施威于民;见利却贪,虽妆君子模样,不改小人非为。羊食其草,忘披虎皮之威。人贪其利,废乱官府之法,识破所行谲诈,反受其殃,必招损己、辱身之祸。”

【解译】

披着虎皮的羊,永远也成不了老虎。仗势欺人者,狐假虎威者,永远也成不了英雄人物。人真正的强大在内心,是虚怀若谷的态度。老子曾经反复说明了一个道理:唯其弱,所以强。

陆地上什么动物最强大?人们一定会说是老虎,有人说它们是“万兽之王”。其实这是错误的,完全出于人类的主观偏见。在陆生动物中,最强大的是大象。它们没有老虎的速度与利爪,每天都以食物链中最不起眼的青草、树叶为食,但大象体积与寿命却远远大于那些食肉型动物。海洋中什么鱼最大?是鲸鲨。它们每天都以海洋中最低等的浮游动物为食,过着清汤寡菜的生活,但却比食肉的鲨鱼大出十几倍。

所以,真正的强大,看起来都是柔弱的。在自然界中,表面看起来,水是最弱的,岩石是最强的。然而,当我们站在中国雅鲁藏布江的大峡谷,或者站在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水的强大。那些柔弱的水汇集起来,像刀子一样,将坚硬的岩石从中劈开,形成壮观的大峡谷。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领会老子的伟大,“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至柔”的水在峡谷中缓缓穿行,“至坚”的岩石在两侧默默行着视目礼,这是多么深奥的一幕。

天天摆出一副天下无敌的样子,或者功成名就的架式,都是披着虎皮的羊。

【原典】

衣不举领者倒。

【注解】

注曰:“当上而下。”

王氏曰:“衣无领袖,举不能齐;国无纪纲,法不能正。衣服不提领袖,倒乱难穿;君王不任大臣,纪纲不立,法度不行,何以治国安民?”

【解译】

想拿一件衣服,最好抓住领子,一提之下,一件衣服就会顺顺当当。如果抓住其他地方,衣服就会巅三倒四不成样子。

春秋时候,著名军事学家孙武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兵法我都看过了,是不是可以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也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这些宫女都是阖庐的身边人,其中还有两位爱姬,她们根本不将孙武放在眼里,整个训练过程嘻嘻哈哈,成了一场游戏。所以想训练好这群特殊的兵,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树立将官的威信,必须让她们知道什么是令行禁止。

在反复多次重申军令无效的情况下,孙武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做事要抓住重点,纲举则目张。

【原典】

走不视地者颠。

【注解】

注曰:“当下而上。”

王氏曰:“举步先观其地,为事先详其理。行走之时,不看田地高低,必然难行;处事不料理上顺与不顺,事之合与不合;逞自恃之性而为,必有差错之过。”

【解译】

走路不看地,只顾抬头望天的人,早晚都会摔跟头,鼻青脸肿。无论做什么,既要脚踏实地,同时也要看清方向。

成功者都明白一个道理:做成一件事,绝对是个系统工程,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到,认清形势把握方向固然重要,脚踏实地同样不可偏废,反之亦然。失败者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行与思不能统一,要么好高骛远,目标与自己的实力相悖,仰着脖子追太阳,最后掉到了沟里去;要么埋头苦干,不把握周围的环境,闷着头只看见眼前一点小利,最后撞到了南墙上,头破血流。

【原典】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注解】

注曰:“才不胜任谓之弱。”

王氏曰:“屋无坚柱,房宇歪斜;朝无贤相,其国危亡。粱柱朽烂,房屋崩倒;贤臣疏远,家国倾乱。”

【解译】

一间房子如果没有坚固的立柱支撑,就会倒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才华出众贤能的辅助,就会灭亡。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但他的霸业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管仲。管仲原本是鲁国人,齐桓公听取鲍叔牙的建议,在攻打鲁国时假装与管仲有仇,将管仲接到了齐国,并委以重任。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说,实行了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农闲时训练,有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这些改革奠定了齐国日后称霸的基础。

然而,等管仲一死,齐桓公本来就是一个昏君,再加上所用非人,搞得天下大乱。齐桓公病重时,五位公子忙着争权夺利,根本顾不上他,齐桓公病死后,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没有一个人管,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

失一人而失一国,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中有很多。

【原典】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注解】

注曰:“夫冲和之气,生于足,而流于四肢,而心为之君,气和则天君乐,气乖则天君伤矣。”

王氏曰:“寒食之灾皆起于下。若人足冷,必伤于心;心伤于末,后有丧身之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安乐,各居本业,国无危困之难。差役频繁,民失其所;人生怨离之心,必伤其国。”

【解译】

俚间有“人暧腿,狗嗳嘴”之说,天寒地冻之时,狗总是前蹄抱嘴而眠,故身寒因为足冷;草介小民乃一国之本,国乱皆因民怨。

一身之本在足,一国之本在民,一个单位之本在员工,下不安,则上摇。中国有多少次改朝换代,都是因为民怨沸腾。强大的明王朝,最终亡于一介草民李自成;现在又有多少公司,因员工的不满而走向破产关张。但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许多领导就是学不会,反复栽跟头而不自省。

【原典】

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民先弊。

【注解】

注曰:“自古及今,生齿富庶,人民康乐;而国衰者,未之有也。”

王氏曰:“山将崩倒,根不坚固;国将衰败,民必先弊,国随以亡。”

【解译】

任何灾难的发生都有前兆,如果看见一座大楼的底基出了问题,就是大楼将要倒塌的前兆,如果看见平民百姓为衣食而发愁,就是国家将走向衰败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