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47586100000013

第13章 五刑章

【原文】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①,而罪莫大于不孝②。要君者无上③,非圣人者无法④,非孝者无亲⑤。此大乱之道也⑥。”

【注释】

①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五刑,古代五种轻重不同的刑罚即墨,劓,剕,宫,大辟。墨者,鲸面。劓者,割鼻。剕者,刖足。宫者,男割势,下蚕室,女闭幽宫中。大辟者,斩首。

②而罪莫大于不孝:罪行没有比不孝更大的。唐玄宗曰:“条有三千,而罪之大者,莫过于不孝。”《孟子·离娄篇》:“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曾子·大孝篇》:“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故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乎身,敢不敬乎?”《尚书·大禹谟》:“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又《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吕氏春秋·孝行览》:“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

③要君者无上:要,要挟,胁迫。《论语·宪问篇》:“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武力威胁君王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君王的存在。

④非圣人者无法:非,诽谤,诋毁。这句话的意思是用言语诋毁圣人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法理的存在。

⑤非孝者无亲:范祖禹云:“人之善莫大于孝。故圣人制刑,不孝,则不道先王之法言,而无法,于是乎敢非圣人。不孝,则不爱其亲而无亲,于是敢非孝。故曰此大乱之道也。明其当为莫大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心目中就没有父母的存在。

⑥大乱之道:大乱的根源。道,根源。

【译文】

孔子说:“属于五刑的犯罪条款有三千多条,在这三千多条大小不等的罪行中,以犯不孝罪所判的刑罚最重。凡是以武力胁迫君王以达到个人目的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君王的存在;凡是以言语诽谤圣人出言不逊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法理的存在;凡是不孝顺自己父母的人,在他的心目中就没有双亲的存在。以上所说的三种人,是人间一切祸乱的主要根源。

【提示】

孔子在上一章谈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在这一章里主要谈什么是最大的不孝。

最大的不孝有三种:第一威胁君主,第二诽谤圣人,第三不孝敬父母。

君主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孔子的时代认为君主是上天派到人间的管理者,他是替天行道,如果有人威胁君主就是违抗上天,这当然是大逆不道;圣人代表的是一种道德典范,是得到大家认同的美德,如果有人胆敢蔑视和否定这种美德,违背大众的意志,这是不允许的;如果有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那就像没有人性的畜牲。以上这三种人是社会的破坏性因素,所以在五刑中量刑最重。

孔子认为孝道不仅仅局限在个人家庭内,而是关连到建立和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关连到一个国家的安定与和睦。这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