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②,将顺其美,匡救其恶③,故上下能相亲也。”
《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④?中心藏之⑤,何日忘之?”
【注释】
①事上:事奉君王。
②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进,指为朝廷做事。退,回到家里。郑注:“死君之难为尽忠。”韦昭曰:“退居私室,则思补其身过。”进思尽忠,是说出而为国家做事,要想到怎样尽忠心,没有一点虚伪不实之处。退思补过,是说回到家里,要反省修身,有没有做错事情。
③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将,助。匡救,扶正补救。郑注:“善则称君,过则称己也。”司马光曰:“将,助也。”这句的意思是对于君王的美政,要帮助其推行;对于君王的过失,也要匡正补救。
④遐不谓矣;遐,通“何”。谓,说。
⑤中心藏之:中心,即心中。藏,隐藏。
【译文】
孔子说:“君子事奉君王,上朝时必须考虑如何尽忠职守;退朝后应当反省修身补救过失。对于君王的美政,要帮助顺从推行;对于君王的过失,也要匡正补救。这样,君臣间就能相亲相爱了。”
《诗经·小雅》上说:“心中怀着对君王的敬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要将尽忠的真诚永藏在心中,哪一天能够忘记它呢?”
【提示】
在这一章里孔子主要是阐述君子如何为君尽忠,为国尽职。
怎样才能算是尽忠尽职呢?那就是不仅要“以孝事君”,“当其不义,则争之”,还要做到“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即全心全意地为国为民,在国家利益面前要有牺牲个人利益的胸襟。
孔子是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来谈论孝道的。没有国哪有家?所以孔子从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入手,渐渐将孝道的最终目标定在了如何对待国家利益上。孔子被奉为圣人,受到历代君王的祭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