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②;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③。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④;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⑤。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⑥,盖卿大夫之孝也。
《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⑦。”
【注释】
①卿大夫:指地位仅次于诸侯的高级官员。《正义》:“次诸侯之贵者即卿大夫焉。”
②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法服,法定之服也合于礼仪规定的服装。不敢服,不敢穿。《尚书·皋陶篇》孔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之服也,尊卑采章各异,是有等差也。”《孟子·离娄篇》:“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又《孟子·告子篇》:“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曾子·立事篇》:“君子入人之国,不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惕之言。”
③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法言,礼法之言,合于情、理、法的言论。不敢道,不敢说。德行,能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也中夫四德者矣。”唐玄宗曰:“德行,道德之行。”《曾子·立事篇》:“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又曰:“是故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免于罪矣!”《礼记·表记篇》:“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
④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曾子·大孝篇》:“故恶言不出于口,烦言不及于己。《礼记·表记篇》:“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尚书·吕刑篇》:“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⑤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曾子·立事篇》云:“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罪。”又《曾子·大孝篇》云:“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
⑥宗庙:古时立祖宗神像以祭祀的场所。《孝经注疏》:“天子至士皆有宗庙。”又云:“宗,尊也;庙,貌也;言祭宗庙见先祖之尊貌也。”
⑦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尔雅·释诂》:“夙,早也。”匪,同“非”,不。懈,惰。全句意谓,卿大夫当能早起夜寝以事天子,不得懈惰。
【译文】
不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法的衣服,决不敢随意地穿在身上;不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法的言辞,决不敢随意说出口;不是先王所遵循的道德的行为,决不敢任意推行。
因此,不敢乱说不合礼法的言论,不敢推行不合礼法的行为。如果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合乎礼法,也就用不着担心会有什么失误而去选择好坏。如果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道德标准,也就不用担心有什么过错而有所选择。尽管说的话多并流传天下,但他决不会说错话;尽管做的事多天下人也看得很清楚,但决不会遭人怨恶。如果以上所说的三项:不是先王所制定的法服,就不敢穿在身上;不是先王所制定的法言,就不敢说出口;不是先王所遵循的德行,决不敢任意推行,卿大夫都能做到的话,然后方能永远守住他的先祖的宗庙,这便是卿大夫应尽的孝道了。
《诗经》上说:“不论早或晚,都要尽心尽力事奉天子,不可有任何懈怠。”
【提示】
卿大夫的地位次于诸侯,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具体执行政令,起着一种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孔子把“卿大夫之孝”排在五孝中的第三位。
孔子将“卿大夫之孝”规定得很具体很实在,主要有三个方面:服饰、言论和行动。服饰是一个人身份的标志,卿大夫必需依据礼制来穿着自己的服饰,这样一方面可以代表官方的身份,便于处理公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接受百姓的监督,对卿大夫本人起到一种警戒的作用。言论和行动是“卿大夫之孝”的重点内容,卿大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表现在行动上。因此,孔子在此章里就强调卿大夫的言行一定要符合礼仪的规定,为老百姓做出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