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冰鉴(中华国学经典)
47597800000024

第24章 气色——面部如命,气色如运(1)

◆原文

面部如命,气色如运。大命固宜整齐,小运亦当亨泰。是故光焰不发,珠玉与瓦砾同观;藻绘未扬,明光与布葛齐价。大者主一生祸福,小者亦三月吉凶。

——引自《冰鉴》

●解读

面部象征着人的命,气色象征着人的运。大命当然应该整齐,小运也应该亨泰。所以光焰不发出之时,珠玉与瓦砾是一样的;如果色彩不能呈现出来,即使是绫罗和锦绣,也和粗布糙葛没有什么两样。大的命能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祸福,小的也能够决定一个人三个月的吉凶。

◆原文

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有终身之气色,少淡、长明、壮艳、老素是也。有一年之气色,春青、夏红、秋黄、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气色,朔后森发,望后隐跃是也。有一日之气色,早青、昼满、晚停、暮静是也。

——引自《冰鉴》

●解读

一个人以气为主,这在内体现为精神,对外表现为气色。有根据人的一生的不同阶段表现的气色,这就是小时候平淡、长大了明朗、壮年时鲜艳、老了以后素白。有在一年中随不同时期表现的气色,这就是春天时青色、夏天时红色、秋天时黄色、冬天时白色。有在一月之中随不同时间表现的气色,这就是初一之后阴沉,十五之后隐隐约约。有在一天中随不同时辰表现的气色,这就是早晨青色、白天饱满、晚上安稳、夜间平静。

◆原文

科名中人,以黄为主,此正色也。黄云盖顶,必掇大魁;黄翅入鬓,进身不远;印堂黄色,富贵逼人;明堂素净,明年及第。他如眼角霞鲜,决利小考;印堂垂紫,动获小利;红晕中分,定产佳儿;两颧红润,骨肉发迹。由此推之,足见一斑矣。

——引自《冰鉴》

●解读

追求科名的士人的面部气色应该以黄色为主,因为黄色是正色。如果有一道黄色的彩云覆盖在他头顶,那么这位士子必然会夺魁;如果两颧部位各有一片黄色向外扩展,如两只翅膀直插双鬓,那么这位士子登科已经为期不远;如果印堂呈黄色,那么这位士子很快就会获得富贵的机会;如果明堂部位白净,那么这位士子第二年必能科考入第。其他面部气色,如眼角似绚丽的云霞,那么就会小考顺利;印堂有一片紫色发动,此人经常会获得一些钱财之利;如果两眼下方各有一片红晕,此人定会喜得一个宝贝儿子;如果两颧部位红润光泽,那么此人的亲人必然能够发迹。由此推而广之,就可以知道大概了。

◆原文

色忌青,忌白。青常见于眼底,白常见于眉端,然亦不周;心事忧劳,青如凝墨;祸生不测,青如浮烟;酒色惫倦,白如卧羊;灾晦催人,自如傅粉。又有青而带紫,金形遇之而飞扬,白而有光,土庚相当亦富贵,又不在此论也。最不佳者:“太白夹日月,乌鸟集天庭,桃花散面颊,頳尾守地阁。”有一于此,前程退落,祸患再三矣。

——引自《冰鉴》

●解读

面部气色忌青色、白色。青色一般出现在眼睛的下方,白色则经常出现在两眉的眉梢。但它们又有差别:如果是由于心事忧烦困苦而面呈青色,那么这种青色状如凝墨;如果是由于遇到飞来的横祸而面呈青色,那么这种青色状如浮烟;如果是由于嗜酒好色导致疲惫倦怠而面呈白色,那么这种白色一定势如卧羊,如果是由于遭遇了大灾大难而面呈白色,那么这种白色一定像涂了粉一样。还有青中带紫之色,如果是金形人遇到这种气色,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如果是白润光泽之色,土形兼金形人面呈这种气色,也会获得富贵,这些又不在以上所论之列。而最为不佳的,则是“太白夹日月,乌鸟集天庭,桃花散面颊,颊尾守地阁”。如果碰上其中之一,就会前程倒退败落,并且会接连遭遇祸患。

◆原文

《扬雄传》云:“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龙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孙,即屈也。此诗畏高行之见伤,必言孙以自屈,龙蛇之道也。

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余气象未稍进,岂嗜欲有未淡邪?机心有未消邪?当猛省于寸衷,而取验于颜面。

——引自《冰鉴》

●解读

《扬雄传》中说:“君子遇到圣明之时,就力行其道;遇到政治不清明时,就如龙蛇蛰伏。”龙蛇,就是讲一直一曲,一伸一屈。比如说具有高洁的操守,就属于伸;言语谦逊,就是屈。此诗讲害怕行为高洁,必被伤害,所以必须言语谦逊以抑屈自己,这就是龙蛇之道。

诚恳的心意表现在人的外貌上,因根源于心而脸上有光彩,古来有道的人,他的淡雅谦和无不在脸上表现出来。我的气色没有变化,是不是欲望没有变弱?机心没有消除?应该在心中猛省,而在脸面上看其效果。

◆原文

书味深者,面自粹润:保养完者,神自充足。此不可以伪为,必火候既到,乃有此验。

——引自《冰鉴》

●解读

受书本影响深的人,他的脸色自然会纯粹润泽;保养得好的人,他的精神自然充足。这一点无法作伪,一定要火候到了,才有这种效验。

※详解

曾国藩对望气术有他独到的心得,而且,在具体生活中,他也是这么运用的。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因戎马倥偬,身边缺乏照应之人。他的手下几次给他找来年轻貌美的女子服侍他,都被他拒绝了,可是,当彭玉麟给他带来一个叫陈春燕的女子时,他却欣然笑纳。这并非因为陈春燕长得美,而是因为曾国藩看中了她眉宇间的平和之气。唐浩明的《曾国藩》对此有极为细敛的捕述:

这天午后,曾国藩强打精神批阅文书,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彭玉麟带着一个年轻女子走进来。

“涤丈,你老看看这个妹子如何?”彭玉麟笑吟吟地指着低头站在一旁的女子问。这以前,彭玉麟已带来过三个女人,曾国藩都不满意,或嫌其粗俗,或嫌其丑陋。这个女子一进来,便给他一种好感,身材匀称,步履端庄,那副羞答答的样子,既显得安详,又有几分迷人。

“把头抬起来。”曾国藩轻轻地命令。那女子把头抬了一下,觉得对面的老头眼光很锐利,又赶紧低垂。曾国藩见她虽算不上美丽,却也五官端正,尤其是眉眼之间那股平和之气很令他满意。“叫什么名字?”

“小女子名叫陈春燕。”

嗓音清亮,曾国藩听了很舒服,又问:“今年多大了?”

“二十二岁。”

“听你的口音,像是湖北人?”

“小女子家住湖北咸宁。”陈春燕大大方方,口齿清楚,完全不像以前那几个,要么是吓得手足失措,要么是扭扭捏捏,半天答不出一句话。曾国藩心中欢喜。

“家中还有哪些人?”

“有母亲,哥嫂和一个小妹妹。”

“父亲呢?”曾国藩问。

“父亲前几年病死了。”陈春燕的语调中明显地带着悲伤。

“是个有孝心的女子。”曾国藩心里想,又问:“你父亲生前做什么事?”

“是个穷困的读书人,一生教蒙童糊口。”

听说是读书人的女儿,曾国藩更高兴:“那你也认得字吗?”

“小女子也稍稍识得几个字。”

“雪琴,谢谢你了!”

“涤丈收下了!”彭玉麟如释重负,欢喜地说,“明天我带大家来向涤丈讨喜酒喝。”“慢点,慢点!”曾国藩叫住彭玉麟说,“百日国制未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