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24节气与食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47599100000032

第32章 冬雪雪冬小大寒(4)

【制作】先将羊肉去脂皮细切,留出一半。另取羊肉一半,与黄芪、红参、茯苓、大枣,加适量水煮,去渣,取汁,人粳米煮粥。临熟时将留取羊肉加人,肉熟,再入盐少许,即可服食。

【功效】补气益血,健脾温肾。

(5)麻雀葱花粥

【原料】麻雀3~4只。

【制作】麻雀炒熟,加大米150克,水适量,共煮成粥,最后放入葱花20克,米酒少许,加油盐调味,1日内分2次食用。

【功效】温补肾阳。

3.饮料类进补食谱(1)鲜奶玉液

【原料】牛奶200克,生核桃仁45克,炸核桃仁80克,粳米60克,白糖12克。

【制作】将粳米洗净后用水浸泡1小时捞起,滤干水分,和生核桃仁、炸核桃仁、牛奶、清水拌匀磨细,再过滤。锅内注入清水烧沸,加入白糖,待全溶化后,过滤去渣再烧沸,将滤液慢慢倒入锅内,搅匀烧沸即成。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2)腽肭脐酒

【原料】腽肭脐30~50克,白酒500克。

【制作】将腽肭脐洗净,切成小块,用纱布袋装,扎紧口,放入盛酒的瓶中,浸泡1星期即可。

【功效】温肾壮阳。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饮。

附:冬至的饮食习俗:吃饺子、馄饨和汤圆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在冬至这天,我国最普遍的食俗便是吃饺子。吃水饺的历史要追溯到汉末。当时河南南阳出了个“医神”张仲景。他原来在长沙居官,告老还乡时,正逢腊月。张仲景见到整天为生活奔波而衣不遮体的穷人,面对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好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冬至那天,他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盘起火灶,专门熬一种“去寒娇耳汤”,舍给穷人们喝,治疗耳朵的冻伤。这种药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合煮而成的。人们喝了汤,他又把剩下的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称作“娇耳”(有的写作“矫耳”、“胶耳”),下锅煮熟,分给人们每人两只。喝汤吃“娇耳”后,人们浑身发暖,两耳起热,治好并保住了冻坏的耳朵。后来每到冬至日,人们就模仿张仲景做“娇耳”煮食并喝热汤,日久成俗,“娇耳”也传久生变,又有了“饺子”、“扁食”、“水饺子”、“水点心”等地方性名称。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我国南方有些地区冬至的食俗是吃馄饨和汤圆。馄饨四川人叫“抄手”,广东人叫“云吞”,因其煮熟后像荷包蛋,为混沌初开,故名“馄饨”。据民间传说,春秋时昊王夫差沉湎于歌舞酒色,某年冬至设宴,嫌肉食腻肥,很不高兴。西施乃用面粉和水擀成薄薄的皮子,内裹少许肉糜,滚水一氽之后,随即捞起,加入汤汁,进献夫差。夫差食之赞不绝口,问为何物。西施信口以“混沌”作答。此后、馄饨这一美味就逐渐传至民间。虽然人们平日也偶尔吃吃馄饨,但冬至那天却人人都要品尝一碗,不单是纪念西施的创造,还为了庆贺冬至的“一阳出生”。宋人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当时杭州冬至习俗:“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拨’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可见在宋朝,杭州的人们已经有冬至吃馄饨和以锟饨祭祖的风俗。晚清绍兴学者范寅在《越谚·饮食》中说馄饨“或芝麻糖或醢肉襄以面粉,冬至时食”。可见古代绍兴还有甜味的馄饨。

汤圆是南方普遍流传的重要冬至食品之一,又称团子、团圆子、丸子、圆子、冬至圆等,用糯米粉做成,有的加陷儿。古诗有“家家捣米做团圆,如是明朝冬至天”句。因圃子是圆的,可相争“阳圆”,所以,冬至吃圆子的主要用意是为了庆贺“阳生”,同时寄予祈求团圆喜庆之意。

关于吃圆子的由来,在浙江南部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入深涧,不能脱险,就采摘状如汤圆的野生之物“黄精姜”来充饥,才免饿死。十几年后,樵夫遍体长了毛,身轻若燕,竟然飞回家里,但已经不会说话了,给他米饭也不吃。家里人就为他做了糯米汤圆,他一见汤圆,以为是黄精姜,就吃起来。后来慢慢恢复了本性;在冬至日竟开口与家人说话了。从此便有了冬至吃汤圆的习俗。我国台湾冬至也吃汤圆,并且要做成红、白两种颜色。按老辈人的说法:不吃金丸(红汤圆)、银丸(白汤圆),不长一岁。

小寒进补食谱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但还没有达到极点,此时正值“二九”,饮食起居要注意防寒保温,不要扰动阳气,使人体也“冬藏”相应。小寒时节的进补食谱择优介绍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淮药泥

【原料】淮药200克,豆沙150克,京糕100克,水豆粉50克,白糖150克,猪油100克。

【制作】将淮药粉碎成细末,加人白糖50克、水少许,搅成细泥;京糕加工成细泥,加白糖25克,拌匀;豆沙另置碗中,均上笼蒸透后,取出待用。

将炒锅烧热,下猪油,依次再炒京糕、淮药泥,然后再加猪油炒豆沙,待用。

将炒锅置武火上,加清水少许、白糖75克,烧沸去沫,用水豆粉勾成黄汁,浇在三泥上面即成。

【功效】脾和胃。

(2)山药芝麻酥

【原料】鲜山药300克,黑芝麻15克,白糖120克,菜油500克(实耗70克)。

【制作】黑芝麻淘洗干净,炒香待用,鲜山药洗干净。净锅置于火上,注入菜油,油温烧至七成热时,下山药块油炸,成外硬、中间酥软,浮于油面时捞出待用。砂锅置于火上烧热用油滑锅后,放入白糖,加水少量溶化,炼至糖汁成米黄色,随即倒入山药块,并不停地翻炒,使其外面包上一层糖浆,直至全部包牢,然后撒上黑芝麻,装盘即成。

【功效】补肝肾,益脾胃。

(3)羊肉炖白萝卜

【原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制作】白萝卜、羊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4)二冬参地炖猪脊髓

【原料】猪脊髓150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熟地黄60克,生地黄60克,人参15克。

【制作】天冬、麦冬(去心)、熟地黄、生地黄、人参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即可。

【功效】滋补气血,养阴健肾。

2.汤羹类进补食谱(1)附片羊肉汤(热)

【原料】附片10克,羊肉500克,生姜、葱、胡椒、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附片用纱布袋装好扎口;羊肉用清水洗净,放入沸水锅内,加生姜、葱各25克,煮至断红色。将羊肉捞出,剔去骨,切成块,再放入清水中,浸漂去血水。

将沙锅内加入清水,置于火上,下入羊肉、生姜、胡椒,再把附片药包放入汤内。先用武火加热至沸30分钟后,再用文火炖至羊肉熟烂(2~3小时),即成。

【功效】温肾壮阳,补中益气。

【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多食。

(2)壮阳狗肉汤(热)

【原料】狗肉500克,菟丝子20克,制附片10克,食盐、葱白、生姜、绍酒、清汤各适量。

【制作】将狗肉清洗干净,整块下锅内,用沸水煮透,捞入凉水内,洗净血沫,晾干,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生姜、葱白洗净,姜切成片,葱切成段。

将锅置火上,放入狗肉、姜片煸炒,烹入绍酒炝锅,然后一起倒入大沙锅内。同时将菟丝子、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清汤、食盐、葱白,置武火上烧沸,打去浮沫,盖好盖子,用文火炖约2小时,待狗肉炖至熟烂,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温肾助阳。

【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多食。

(3)芡实粉核桃粥

【原料】芡实粉50克,核桃肉25克,大枣(大核)7枚。

【制作】将核桃肉打碎。将芡实粉用凉开水打成糊状,放入滚开水中搅拌,再入核桃肉、红枣肉,煮熟成粥,加糖食用。

【功效】和血益气,养心安神,滋阴补血。

(4)鱼肚薏苡仁粥

【原料】鱼肚30克,意苡仁30克,粳米30克,葱、姜、酱、麻油适量。

【制作】把鱼肚、薏苡仁洗净,葱、姜打碎。将鱼肚、薏苡仁、粳米同煮为粥。粥成时加入姜、葱末、酱、麻油,煮沸即成。

【功效】和胃养肾,补血安神。

(5)三色汤

【原料】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3.饮料类进补食谱(1)柿子汁

【原料】柿子500克,白糖30克,冷开水适量。

【制作】将柿子去皮、核,用冷开水浸泡3~5分钟。

用纱布取柿子汁液,放入杯中,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清热,润肺,止渴。

(2)姜橘土豆汁

【原料】土豆100克,生姜10克,橘子1个。

【制作】将土豆去皮,生姜去皮,洗净,切碎;橘子一个去皮、核。

用白布绞取汁液,装入茶杯内即成。

【功效】和胃益气,消积化淤。

(3)牛奶蜂蜜饮

【原料】牛奶50克,蜂蜜50克。

【制作】用牛奶稀释蜂蜜,此为1次量。

【功效】增强体质、益气养血。

附:腊月里的民间习俗:吃腊八粥

农历腊月初八为传统的腊八节。在中国民间节日中,腊八节虽然不象春节、端午、中秋、重阳那样隆重热闹,但由于历史悠久,传说动人,还是颇有影响的。按照习俗,这天家家都要煮腊八粥。腊八节前一天,就要把配料准备好,五更前要把腊八粥煮成,天不亮全家就围坐一起,共同品尝,享受节日快乐。因为腊八粥象征着五谷丰登,有的还把果树上涂一点,“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

腊八粥也叫“五味粥”、“七宝粥”。腊八粥根据地域不同,各有不同风味。如北方人喜欢用江米、红小豆、枣、薏米、莲子、桂圆、核桃仁、黄豆、松子等为料煮成甜味腊八粥;而南方人则喜欢用大米、花生、黄豆、蚕豆、芋艿、荸荠、栗子、白果,加上蔬菜、肉丁和麻油煮成成味腊八粥。有的还在粥里加上桂皮、茴香同煮,以增加其风味。西北地区在粥内还要加入羊肉。

每逢腊八节,民间除了煮食腊八粥外,还有泡腊八蒜、酿腊八酒等习俗。腊八蒜是将蒜头剥去皮后,泡在米醋内,月余之后,蒜呈浅绿色,味道鲜美。说是食后可驱疾病,避瘟邪。腊八酒,是腊八节用糯米酿成的酒,越年之后,酒呈暗红色,晶莹透亮,酒香浓郁。

大寒进补食谱

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时节,气温很低,人们应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生理功能。大寒时节的进补食谱如下。

1.菜肴类进补食谱(1)冰糖麻雀

【原料】麻雀1~2只,冰糖适量。

【制作】将麻雀宰杀干净,与冰糖放入大碗内,隔水炖2~3小时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温阳补肾。

【禁忌】因雀肉性热,阳盛之体,有内热之人忌食。雀不与李、酱、白术同食。

(2)虫草炖鸽鹑

【原料】冬虫夏草8条,鹌鹑4只,姜、葱、盐、胡椒粉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鹌鹑宰杀干净,然后分别将冬虫夏草放入4只鹌鹑的肚内,再放入姜、葱及调味品,用线扎紧,隔水炖30分钟左右,用筷子易插透鹌鹑即可。

【功效】补肾滋肺,强壮身体。

(3)姜桂炖猪肚

【原料】猪肚1个,生姜10~15克,肉桂3~5克,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猪肚洗净,切成小块,加人生姜片、肉桂及调味品,隔水炖至猪肚软熟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温中散寒。

【禁忌】素体热盛之人忌食用。

(4)花生煲猪瓜

【原料】猪爪500克,花生米适量,盐、南腐乳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猪爪洗净开边,油锅烧热后将生姜爆香,放入猪爪,加入南腐乳,炒匀,然后加适量水,加入花生,加入调味品,慢火煲2小时左右,待猪爪软熟即可。

【功效】滋补阴液,补益气血。

【禁忌】腹泻者少食用。

(5)归参炖乌鸡

【原料】当归20克,党参30~50克,乌鸡1只,生姜、葱、盐、料酒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先将乌鸡宰杀干净,然后与当归、党参及适量调味品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1~2小时即可。

2.汤羹类进补食谱(1)山药羊肉汤

【原料】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制作】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淮山片清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补脾胃,益肺肾。

(2)黑芝麻粥

【原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制作】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黑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3)白果萝卜粥

【原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制作】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固肾补肺,止咳平喘。